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8547发布日期:2020-07-31 22:5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频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3485433u”公开了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包括热合机本体和工作台,热合机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工作台上设置有电流同调器和过电流保护装置;电流同调器上设置有匀速控制器和匀速传感器;上模设置有若干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探测器。

上述的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虽然可以自动调节电流,但是在上模对工件进行热合压制时,高频线圈的趋肤效应难免会对上模产生影响,造成对工件的热合压制不均匀。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包括热合机本体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电流同调器,所述电流同调器上设置有匀速控制器和匀速传感器,所述热合机本体内设置有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所述下模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模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控制器相连接的探测器,所述热合机本体上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上模机构连通,并对所述上模机构进行散热。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以及泵体,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散热箱内,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上端位于所述散热箱内并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下端与所述上模机构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下端与所述上模机构连通,上端与所述散热箱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模机构包括热合板、散热板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热合机本体中的气缸下端,所述散热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所述热合板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所述散热板内设置有连续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散热通道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下端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下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竖直轴、设置在所述竖直轴上端的承载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多个下模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环形座、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的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竖直轴的下端伸入所述底座内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环形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上模机构对应,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机构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真空抽气泵、多个真空吸盘,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空腔,多个所述真空吸盘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内并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真空抽气泵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内并位于所述下模板的下方,所述真空抽气泵的抽气端通过气管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真空抽气泵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气管的上端穿过所述承载板、所述下模板并延伸至所述空腔内。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碗盘、吸筒,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吸孔,多个所述第一吸孔呈圆周排列,所述吸筒内具有竖直通道,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吸孔至所述空腔的内底部,所述吸筒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的平置通道,所述吸碗盘设置在所述吸筒的上端,所述吸碗盘上具有与所述竖直通道对应的第二吸孔,所述吸筒的上端靠近其外缘的部位设置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用于支撑所述吸碗盘;

所述吸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靠近所述吸筒的外缘且内部设置有多个伸缩孔,所述伸缩孔的上端设置有挡环;所述伸缩部包括支撑圈以及多个第一弹簧,所述支撑圈支撑所述吸碗盘并可容纳在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支撑圈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位于所述伸缩孔内,并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伸缩孔内并抵顶所述第一挡板。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竖直通道内设置有内管、吸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竖直通道内且与所述竖直通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管中设置有内环槽,所述吸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内环槽内,所述吸管上靠近其下端的部位套接有挡圈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抵顶所述内环槽的底部,上端抵顶所述挡圈,使得所述吸管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竖直通道,所述内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位于所述内环槽的上方,所述吸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吸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靠近所述第二挡板;

所述吸筒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位于所述竖直通道与所述第一环槽之间,并且所述吸筒内设置有多个l型通道,所述l型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环槽的底部连通,所述l型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散热箱内设置有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包括报警器本体和无线模块,所述报警器本体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固定机构上还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两个竖直杆、检测发生器和检测接收器,两个所述竖直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两端,所述检测发生器和所述检测接收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杆上,所述检测发生器和所述检测接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检测发生器设为红外线检测发生器,所述检测接收器设为红外线检测接收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通过设计的热合机本体、工作台、电流同调器、匀速控制器、匀速传感器、上模机构、下模机构、探测器、散热装置,使得该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降低了操作工的安全隐患;另外,匀速控制器可控制电流同调器按匀速缓慢自动增加或减少电流,防止了手工过大或过快调节导致的打火现象;再者,在热合机本体上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与上模机构连通,在上模机构热合压制时对上模机构进行散热,以降低高频线圈的趋肤效应对上模机构的影响,进而有利于工件的热合压制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中真空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包括:

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包括热合机本体1和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电流同调器3,所述电流同调器3上设置有匀速控制器4和匀速传感器5,所述热合机本体1内设置有上模机构6和下模机构7,所述下模机构7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上,所述上模机构6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控制器相连接的探测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合机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装置9,所述散热装置9与所述上模机构6连通,并对所述上模机构6进行散热。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工人使用第一控制器(未示出)启动热合机本体1,工人将工件放置在下模机构7上,然后下模机构7开始工作带动工件至上模机构6的下方,上模机构6对工件进行热合压制,其中,探测器8可随时探测工件的热合效果,并将探测结果传递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将实时进行与设定的合格效果图的比对,当比对判定合格时,将自动锁定该电流值,后续将以该电流值进行热合操作,整个过程自动完成,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降低了操作工的安全隐患;另外,匀速控制器4可控制电流同调器3按匀速缓慢自动增加或减少电流,防止了手工过大或过快调节导致的打火现象;再者,在热合机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装置9,散热装置9与上模机构6连通,在上模机构6热合完成后,对上模机构6进行散热,以备下一次的热合压制动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主要包括热合机本体1、工作台2、电流同调器3、匀速控制器4、匀速传感器5、上模机构6、下模机构7、探测器8、散热装置9,使得该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降低了操作工的安全隐患;另外,匀速控制器4可控制电流同调器3按匀速缓慢自动增加或减少电流,防止了手工过大或过快调节导致的打火现象;在热合机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装置9,散热装置9与上模机构6连通,在上模机构6热合时对上模机构6进行散热,以降低高频线圈的趋肤效应对上模机构6的影响,进而有利于工件的热合压制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9包括散热箱91、第一散热管92、第二散热管93以及泵体94,所述泵体94设置在所述散热箱91内,所述第一散热管92的上端位于所述散热箱91内并与所述泵体9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92的下端与所述上模机构6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管93的下端与所述上模机构6连通,上端与所述散热箱91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热合机本体1启动后,泵体94被第一控制器启动,泵体94将散热箱91的水通过第一散热管92输送至上模机构6内,对上模机构6进行散热,然后再通第二散热管93回流至散热箱91内,实现对上模机构6的散热,有利于上模机构6进行下一次的热合压制动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散热装置9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上模机构6的散热,进而有利于工件的热合压制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机构6包括热合板61、散热板62以及固定板63,所述固定板63设置在所述热合机本体1中的气缸11下端,所述散热板6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63的下表面,所述热合板61设置在所述散热板62的下表面,所述散热板62内设置有连续的散热通道64,所述散热通道6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管92的下端连接,所述散热通道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管63的下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上模机构6包括热合板61、散热板62以及固定板63,热合机本体1中的气缸11向下带动上模机构6对工件进行热合压制,其中,在热合板61内设计了有连续的散热通道64,所以第一散热管92内的水通过散热通道64的左端进入到散热板62内,再通过散热通道64的左端进入到第二散热管93内,并回流到散热箱91内,热合板61与散热板62紧紧地连接着,散热板62中的水将热合板61的热量带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上模机构6的具体机构,主要包括热合板61、散热板62以及固定板63,与散热装置9配合使用,对热合板61进行散热,方便热合板61对工件的热合压制动作,避免出现高频线圈的趋肤效应,进而有利于提供工件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机构7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上的底座71、设置在所述底座71内的驱动电机72、设置在所述底座71上的竖直轴73、设置在所述竖直轴73上端的承载板74、设置在所述承载板74上的多个下模板75、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上的环形座76、设置在所述下模板75上的固定机构77、设置在所述承载板74上的第二控制器78,所述竖直轴73的下端伸入所述底座71内与所述驱动电机72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板74与所述环形座76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77与所述上模机构6对应,所述第二控制器78设置在所述承载板74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机72、所述固定机构77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78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78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下模机构7被第一控制器启动,具体地,第一控制器启动第二控制器78,第二控制器78启动驱动电机72、固定机构77,驱动电机72在底座71内驱动竖直轴73转动,竖直轴73转动带动承载板74进行转动,承载板74上有很多个下模板75,这样就可以在下模机构7上连续的热合压制多个工件,提供了工作效率;下模板75上安装有固定机构77,固定机构77可以将工件固定住,避免工件在热合压制前、热合压制中以及热合压制后发生变形;其中,工作台2上设计了环形座76,承载板74可以在环形座76上转动,并且支持至承载板74,这样在上模机构6热合压制工件时,下模板75不会出现晃动,保持了下模板75的平衡,有利于工件的热合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下模机构7的具体结构,该下模机构7中的固定机构77可以将工件固定住,避免工件在热合压制前、热合压制中以及热合压制后发生变形;其中,工作台2上设计了环形座76,承载板74可以在环形座76上转动,并且支持至承载板74,这样在上模机构6热合压制工件时,下模板75不会出现晃动,保持了下模板75的平衡,有利于工件的热合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77包括真空抽气泵80、多个真空吸盘79,所述下模板75内设置有空腔751,多个所述真空吸盘79设置在所述下模板75内并与所述空腔751连通,所述真空抽气泵80设置在所述承载板74的下表面内并位于所述下模板75的下方,所述真空抽气泵80的抽气端通过气管752与所述空腔751连通,所述真空抽气泵80与所述第二控制器78电连接,所述气管752的上端穿过所述承载板74、所述下模板75并延伸至所述空腔751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固定机构77被设计在下模板75上,具体的,固定机构77包括真空抽气泵80、多个真空吸盘79,真空抽气泵80设计在承载板74的下表面内并位于所述下模板75的下方,下模板75内设计了空腔751,多个真空吸盘79被安装在下模板75上并连通空腔751,真空抽气泵80通过气管752连通空腔751,进而与真空吸盘79连通起来,真空抽气泵80工作使得真空吸盘79对工件起到吸附固定的作用,从图3上可以看出,真空吸盘79位于空腔751内且上端与下模板75的上表面是平直的,所以工件可以被吸附至接触在下模板75的上表面,这样热合板61可以在对工件进行热合时将工件压在下模板75上,使得热合效果好,并且工件在下模板75上在被热合之前就一直被真空吸盘79吸附在下模板75上,所以在热合过程中避免工件变形;当然热合压制完成后,工件继续被真空吸盘79着保持着工整状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功能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固定机构77的具体结构,固定机构77包括真空抽气泵80、多个真空吸盘79,真空抽气泵80工作使得真空吸盘79对工件起到吸附固定的作用,在热合过程中避免工件变形;当然热合压制完成后,工件继续被真空吸盘79保持着工整状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功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吸盘79包括吸碗盘791、吸筒792,所述下模板7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吸孔753,多个所述第一吸孔753呈圆周排列,所述吸筒792内具有竖直通道793,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吸孔753至所述空腔751的内底部,所述吸筒792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793的平置通道794,所述吸碗盘791设置在所述吸筒792的上端,所述吸碗盘791上具有与所述竖直通道793对应的第二吸孔795,所述吸筒792的上端靠近其外缘的部位设置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用于支撑所述吸碗盘791;

所述吸筒79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环槽796,所述第一环槽796靠近所述吸筒792的外缘且内部设置有多个伸缩孔797,所述伸缩孔797的上端设置有挡环798;所述伸缩部包括支撑圈799以及多个第一弹簧780,所述支撑圈799支撑所述吸碗盘791并可容纳在所述第一环槽796内,所述支撑圈799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杆781,所述连接杆781的下端位于所述伸缩孔797内,并且所述连接杆78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782,所述第一弹簧780设置在所述伸缩孔797内并抵顶所述第一挡板78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真空吸盘79的结构,具体地,工件被放置在真空吸盘79上后,会将吸碗盘791向下压在吸筒792上,真空抽气泵80启动后,空腔751中的空气被真空抽气泵80通过气管752抽吸,进而将吸筒792内的竖直通道793中的空气、吸碗盘791与工件之间的空气均被抽吸掉,进而使得吸碗盘791将工件吸附住,同时,工件压着吸碗盘791、以及伸缩部的;当热合压制完成后,真空抽气泵80停止工作后,工件可以被工人取走,工件被取走前是一直压在真空吸盘79的吸碗盘791上的,此时伸缩部具有向上支撑吸碗盘791的趋势,伸缩部中的第一弹簧780在伸缩孔797内将第一挡板782向上抵顶,所以使得连接杆781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进而连接杆781将支撑圈799向上推动,支撑圈799将吸碗盘791向上推动,所以当用户将工件下模板75上取走时,支撑圈799支撑着吸碗盘791恢复至原状,延长了吸碗盘791的使用寿命;另外,支撑圈799支撑着吸碗盘791恢复至原状,也方便工件与真空吸盘79之间的分离。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真空吸盘79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真空吸盘79可以牢固的吸附住工件,并且在真空吸盘79上设计了伸缩部,伸缩部支撑吸碗盘791,使得吸碗盘791在使用完可以恢复至原状,延长了吸碗盘791的使用寿命;支撑圈799支撑着吸碗盘791恢复至原状,也方便工件与真空吸盘79之间的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通道793内设置有内管784、吸管785,所述内管784位于所述竖直通道793内且与所述竖直通道79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管784中设置有内环槽786,所述吸管785的下端位于所述内环槽786内,所述吸管785上靠近其下端的部位套接有挡圈787和第二弹簧788,所述第二弹簧788的下端抵顶所述内环槽786的底部,上端抵顶所述挡圈787,使得所述吸管785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竖直通道793,所述内管78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789,所述第一气孔789位于所述内环槽786的上方,所述吸管78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挡板790,所述吸管785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801,所述第二气孔801靠近所述第二挡板790;

所述吸筒792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二环槽802,所述第二环槽802位于所述竖直通道793与所述第一环槽796之间,并且所述吸筒792内设置有多个l型通道803,所述l型通道80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环槽802的底部连通,所述l型通道803的下端与所述竖直通道793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固定机构77中包括真空吸盘79,其中,真空吸盘79中的吸碗盘791是朝向上方的,所以会难免的有杂物附着在吸碗盘791上,会影响吸碗盘791对工件的吸附效果,所以在竖直通道793内设置有内管784、吸管785,由于吸管785在平时被第二弹簧788向上抵顶着,所以吸管785的上端是伸出去的,真空抽吸泵80在抽吸动作前,先反向固定板31的空腔34内吹空气,空气进而被吹到吸筒792的竖直通道793内,空气进而通过第一气孔789、吸管785上的第二气孔801、以及l型通道803吹出去,吸管785上的第二气孔801吹出的空气将吸碗盘791上表面的杂物吹掉;l型通道803吹出的空气通过第二环槽802将吸碗盘791下表面以及吸筒792上端表面的杂物也吹掉,从而使得吸碗盘791的上、下表面以及吸筒792上端表面均为干净状态,不影响吸碗盘791对工件的吸附;当真空抽吸泵80工作时,l型通道803内的空气也被抽吸掉,使得吸碗盘791也被吸附在吸筒792的上端,保证了吸碗盘791的稳定性,进而将工件较好地吸附住;另外,吸碗盘791的直径与吸筒792的外径相同,所以吸碗盘791被工件压到吸筒792上端表面时,吸筒792的上端表面可以较好地支撑着吸碗盘791,整个吸筒792也较好地起到支撑工件的作用。

另外,吸管785上端设置第二挡板347,防止杂物进入到竖直导通333内,延长了吸筒342的使用寿命;当真空抽吸泵80停止工作时,吸管785在第二弹簧788的作用下,会伸出内管784并向上抵顶工件的,所以使得工件与吸碗盘791之间分离,方便了工人取走工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内管784、吸管785、l型通道803等结构,使得吸碗盘791也被吸附在吸筒792的上端,保证了吸碗盘791的稳定性,进而将工件较好地吸附住;吸管785上端设置第二挡板347,防止杂物进入到竖直导通333内,延长了吸筒342的使用寿命;当真空抽吸泵80停止工作时,吸管785在第二弹簧788的作用下,会伸出内管784并向上抵顶工件的,所以使得工件与吸碗盘791之间分离,方便了工人取走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箱91内设置有液位报警器95,所述液位报警器95包括报警器本体951和无线模块952,所述报警器本体95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模块952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散热箱91内的水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的被消耗掉,所以在散热箱91内设计了液位报警器95,液位报警器95包括报警器本体951和无线模块952,报警器本体951监测散热箱91内的水位,当水位减少至设定的数值时,报警器本体951自动报警,另外,通过无线模块952可以无线连接至第一控制器上,由第一控制器启动其他报警,对此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提供了液位报警器95,使得散热箱91具有了报警功能,进而使得本发明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更加的智能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77上还设置有检测机构12,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两个竖直杆121、检测发生器122和检测接收器123,两个所述竖直杆121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板75的两端,所述检测发生器122和所述检测接收器12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杆121上,所述检测发生器122和所述检测接收器123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78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能自动调节电流的高频热合机更加的智能化,在固定机构77上还设置有检测机构12,当工人在将需要热合的工件“漏放”在下模板75上时,下模板75已经被承载板74带动至下一工位动作了,所以就会有一个下模板75没有被放置工件,所以检测发生器122和检测接收器123之间没有检测到工件,会向第二控制器发送信息,使得第二控制器不启动该下模板75对应的真空抽吸泵80,而当该下模板75被带动至上模机构6下方时,第一控制器也不会启动气缸11的,所以该下模板75继续转动下去,也就是说,该“漏放”的下模板75对应的真空抽吸泵80不会被起到,以及该下模板75在气缸11、上模机构6下方时不会被启动,起到了智能化的节省能源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中提供了检测机构12,在下模板75上出现“漏放”工件时,该“漏放”的下模板75对应的真空抽吸泵80不会被起到,以及该下模板75在气缸11、上模机构6下方时不会被启动,起到了智能化的节省能源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发生器122设为红外线检测发生器,所述检测接收器123设为红外线检测接收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发生器122设为红外线检测发生器,检测接收器123设为红外线检测接收器,红外线检测发生器,红外线检测接收器为现有市售部件,方便使用且成本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