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2144发布日期:2020-10-09 22: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散热体、喉管、加热块和喷嘴,所述喉管连通散热体进料通道和喷嘴腔,其中,

所述喉管为组合式喉管,包括散热部、隔热部和吸热部,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散热体,所述吸热部连接所述加热块,所述隔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体和加热块之间;

所述隔热部的上侧压接至所述散热部内,下侧压接至所述吸热部内;所述隔热部为不锈钢管,所述散热部、吸热部为紫铜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外侧光滑,所述散热部穿入至所述散热体内,与所述散热体紧密配合,所述吸热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装配部和固定部,所述装配部呈圆台状,所述固定部呈圆柱状,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穿入至所述散热体内,在所述固定部上紧密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与所述散热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呈圆柱状,在所述散热部的侧壁上开设环形凹槽,在所述散热体上对应开设有至少一个螺纹孔,顶丝从外至内穿过该螺纹孔后顶紧在该环形凹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部的下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矩形安装槽,在所述散热体上对应设置有两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卡入至所述矩形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的侧壁厚度为0.22mm~0.27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包括连接部,在该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体进料通道的入口处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卡爪,卡爪下部插入至该入口内,卡爪上部卡接在所述散热体的顶面上,在所述卡爪上部与所述散热体的顶面之间嵌设有卡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体上连接有转接头,转接头下侧可拆卸连接至所述散热体上,在转接头上侧间隔设置有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在该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之间限定出一环状凹进;该转接头包括入料通道,该入料通道连通散热体进料通道,在该入料通道的入口处连接有连接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头,包括依次连接的散热体、喉管、加热块和喷嘴,所述喉管连通散热体进料通道和喷嘴腔;所述喉管为组合式喉管,包括散热部、隔热部和吸热部,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散热体,所述吸热部连接所述加热块,所述隔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体和加热块之间;所述隔热部的上侧压接至所述散热部内,下侧压接至所述吸热部内;所述隔热部为不锈钢管,所述散热部、吸热部为紫铜材质。该3D打印头的散热部、吸热部采用传热性能优良的紫铜材质,所述隔热部采用强度高且传热性能较低的不锈钢管,实现了喉管分段热传导,在保证喉管隔热功能的前提下,提升了散热部和吸热部的热传导性能,更好的解决了3D打印堵料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万东东;刘伟;揭海洋;季红琛;唐庆忱;吴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锐力斯传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3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