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NS反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6496发布日期:2021-03-19 12:30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INS反包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ns反包工艺。



背景技术:

ins工艺是一种应用于汽车内饰件加工的加工方法,以实现内饰件的美观性和整体使用性能的提升。现有的ins工艺中,ins膜片的漏边位置通常不会进行包边处理,从而使得产品成型时,较易出现膜片包覆不到位而外漏的现象,且该位置置于灯光产品附近时,也容易出现漏光的现象,从而较难提升产品的整体外观效果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ns反包工艺,可以对膜片的漏边位置进行反包,以降低产品成型时产生漏光和膜片外漏的风险。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ns反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清洁:对膜片的表面进行清洁,以使膜片表面干净、不残留异物;

步骤s2、固定:将膜片放置于反包治具的型腔内,并调整反包治具的镶件滑块至设定位置,以将膜片固定;

步骤s3、反包成型:包括步骤s31,对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进行设定,并使加热装置的输出部温度调节至设定温度值;和步骤s32,将加热装置的输出部抵接至膜片的漏边位置上远离镶件滑块的一侧,并通过加热装置的输出部向膜片施加压力,以使膜片的漏边位置往其远离镶件滑块一侧的反向进行包覆,以实现膜片漏边位置的反包成型。

优选地,该ins反包工艺还包括步骤s4、检查:调整镶件滑块的位置,以使其解除对膜片的固定,再将反包成型的膜片取下,并清洁后进行检查。

优选地,步骤s2中,反包治具将膜片固定后,镶件滑块与膜片为均匀间隙配合,且间隙值不大于0.5mm。

优选地,加热装置的输出部为加热棒,反包成型时,需沿膜片的漏边方向匀速移动加热棒。

优选地,加热棒沿膜片漏边方向的移动速度为2~5mm/s。

优选地,加热棒为恒温控制加热棒。

优选地,加热棒的加热温度为100~116℃。

优选地,膜片的反向包边尺寸为1.5~2mm。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ns反包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反包治具将膜片进行固定,再使用加热装置对膜片的漏边位置进行加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则可使得膜片的漏边位置往其远离镶件滑块一侧的反向进行包覆,进而实现对膜片漏边位置进行反包成型,以降低产品成型时产生漏光和膜片外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反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膜片、2底座、3镶件滑块、4限位件、5加热装置、51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ns反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清洁:对膜片1的表面进行清洁,以使膜片1表面干净、不残留异物;具体的,可以使用无尘布添加酒精的方式清洁膜片1的表面及其周边边缘,并保证清洁后的膜片1的正反两面及其边缘不会残留料屑、尘点或者毛丝等异物;

步骤s2、固定:将膜片1放置于反包治具的型腔内,并调整反包治具的镶件滑块3至设定位置,以将膜片1固定;

具体的,反包治具包括底座2、镶件滑块3和限位件4;底座2上设有与膜片1形状相同的型腔,膜片1可放置于型腔内,底座2上设有滑动槽;镶件滑块3至少设有一件,且镶件滑块3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上,以对膜片1进行定位固定;限位件4可对镶件滑块3进行限位,以使镶件滑块3相对底座2固定。安放膜片1时,先将膜片1放置于底座2的型腔内,再将镶件滑块3放入滑动槽上,并将镶件滑块3滑动至设定位置,然后使用限位件4对镶件滑块3进行限位,从而可使得镶件滑块3相对于底座2固定,进而实现对膜片1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镶件滑块3设有多件,从而能够便于多个加工者同时对膜片1不同的包边位置进行反包加工,有利于加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降低对需要进行多处反包加工的同一膜片进行多次装夹时而产生的误差。

步骤s3、反包成型:包括步骤s31,对加热装置5的加热温度进行设定,并使加热装置5的输出部温度调节至设定温度值;和步骤s32,将加热装置5的输出部抵接至膜片1的漏边位置上远离镶件滑块3的一侧,并通过加热装置5的输出部向膜片1施加压力,以使膜片1的漏边位置往其远离镶件滑块3一侧的反向进行包覆,以实现膜片1漏边位置的反包成型;

具体的,根据不同材质的膜片1的温度性能要求,将加热装置5的输出部温度调节至对应的使用温度,以使该温度能够满足膜片1包边位置的加热软化以及反向包覆需求,从而实现对膜片1的漏边位置进行反包成型。

本实施例中,由于膜片1的厚度尺寸较小,散热速度较快,所以在反包成型后,膜片1的包边位置在室温下也可以实现快速的冷却定型。

步骤s4、检查:调整镶件滑块3的位置,以使其解除对膜片1的固定,再将反包成型的膜片1取下,并清洁后进行检查。具体的,在将膜片1取下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洁操作,然后再对膜片1的包边尺寸和包边外观等进行检查,以保证膜片1的反包成型质量达到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通过反包治具将膜片1进行固定,再使用加热装置5对膜片1的漏边位置进行加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则可使得膜片1的漏边位置往其远离镶件滑块3一侧的反向进行包覆,进而实现对膜片1漏边位置进行反包成型,以降低产品成型时产生漏光和膜片1外漏的风险。同时,加热反包成型也可以提升膜片1的外观性能,且不会造成开裂、破裂等外观缺陷,从而解决膜片1外观一体性较差的问题。总的来说,该ins反包工艺方法简单,并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外观性能,且加工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实现膜片1整体反包效果的一致性,以提升其整体外观性能。步骤s2中,反包治具将膜片1固定后,镶件滑块3与膜片1为均匀间隙配合,且间隙值不大于0.5mm。当间隙值太大时,则不利于对膜片1进行有效固定,从而使得在反包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膜片1位置移动的现象,进而较难保证膜片1的反包质量,不利于反包加工的持续有效进行。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膜片1的不同漏边形状进行反包加工成型,以提高对膜片1的反包加工范围。加热装置5的输出部为加热棒51,反包成型时,需沿膜片1的漏边方向匀速移动加热棒51。匀速移动加热棒51可以使得膜片1漏边位置的各处的加热和包覆都更加的均匀,从而便于提高反包成型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5上设有多个独立控制使用的加热棒51,从而可以实现多工位同时操作,并独立使用的目的,进而可以有效缩短整体反包成型加工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提高膜片1漏边处的反包成型质量,加热棒51沿膜片1漏边方向的移动速度为2~5mm/s。本实施例中,移动速度优选为3.5mm/s,当移动速度太小时,就容易使得膜片1的加热过度,以造成膜片1的烫伤,从而使得反包成型后的外观性能较差;当移动速度较大时,对加工人员的要求就会更高,或者容易造成膜片1的包覆不到位,从而不能保证反包质量,所以加热棒51以3.5mm/s的速度移动为宜。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膜片1包边位置各处的加热温度能够基本保持一致,以利于反包成型质量的提升。加热棒51为恒温控制加热棒。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对不同材质的膜片1进行反包成型加工,加热棒51的加热温度为100~116℃。本实施例中,当膜片1为pc材质时,则加热温度优选为116℃;当膜片1为abs材质时,则加热温度优选为110℃;当膜片1为pe材质时,则加热温度优选为100℃。总的来说,加热棒51的加热温度可以根据膜片1的实际材质的温度性能进行选择,从而使得反包成型质量较佳,且适用范围较大,能够满足多种不同材质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实现更佳的漏边反包成型质量,以提高内饰件的整体外观性能。膜片1的反向包边尺寸为1.5~2mm,即膜片1于镶件滑块3对应的漏边尺寸高于镶件滑块3对应处1.5~2mm。

本实施例中,当镶件滑块3对应的漏边尺寸较小时,就容易使得该位置很难进行反包加工或者反包加工不到位,反包成型质量较差,从而较难满足漏光使用需求;当镶件滑块3对应的漏边尺寸较大时,该位置反包加工后就会造成多料,从而容易产生褶皱,进而较难满足外观性能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