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编织袋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9393发布日期:2020-11-03 23:1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碎编织袋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碎编织袋脱水机。



背景技术:

由于编织袋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灵活,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应用在农业及工业方面的产品有饲料编织袋、化工编织袋、腻子粉编织袋、蔬菜编织袋等等。我国每年有60亿条编织袋用于水泥包装。

为了减小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废旧编织袋需要回收,粉碎后清洗作为再生塑料的原料。根据生产工艺,粉碎后的编织袋清洗后需要经过干燥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目前,清洗后编织袋的干燥处理主要通过吹风风干,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不适用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碎编织袋脱水机,干燥省时省力,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碎编织袋脱水机,包括中空的壳体和滤筒,所述壳体套装于滤筒的外部,所述滤筒的内部设有螺旋输料机构,所述滤筒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螺旋输料机构由动力机构驱动,用于驱动滤筒内物料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由滤筒的进口端输送至出口端;所述壳体和滤筒均为中空圆柱体,所述滤筒的侧壁上布满网眼。

优选的,所述壳体及滤筒均为垂直设置,所述螺旋输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滤筒中部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由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的顶部侧壁上设有出料管,所述滤筒上的出料口与出料管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下部外圆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杆的中上部外圆上设有若干个尖状凸起,所述凸起的尖端向上;所述螺旋杆的上端延伸至壳体外、且与动力机构相连。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为间断式结构,多段螺旋叶片间隔布置于螺旋杆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凸起为三角形,若干个三角形凸起呈螺旋状间隔设置于螺旋杆的中上部。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同轴固定,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相连,所述从动轮与螺旋杆的末端键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壳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及滤筒均设置于水箱的顶部,所述壳体内腔与水箱连通;所述壳体及滤筒的底部设有进料结构。

优选的,所述滤筒的底部设有滤网,所述进料结构为枢接于壳体下部侧壁上的进料门,所述进料门为弧形、且与壳体的外壁弧形一致;所述壳体及滤筒侧壁上均设有与进料门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壳体与滤筒上的开口四周通过短节相连,所述短节为四周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短节设置于滤网的上方;所述滤筒的四周通过连接杆与壳体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滤筒内的螺旋输料机构动作,粉碎的编织袋清洗后自滤筒的进料口进入,螺旋输料机构可将滤筒内的编织袋由进口端输送至出口端,编织袋物料随螺旋输料机构高速旋转,内部水分在离心力作用下透过滤筒上的网眼甩至壳体内壁,实现物料甩干的功能。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编织袋的快速干燥,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碎编织袋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的;

图4是图2中壳体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2-滤筒,3-网眼,4-螺旋杆,5-出料管,6-螺旋叶片,7-凸起,8-电机,9-主动轮,10-从动轮,11-皮带,12-水箱,13-进料门,14-短节,1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4、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碎编织袋脱水机,包括中空的壳体1和滤筒2,所述壳体1套装于滤筒2的外部,所述滤筒2的内部设有螺旋输料机构,所述滤筒2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螺旋输料机构由动力机构驱动,用于驱动滤筒2内物料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由滤筒2的进口端输送至出口端;所述壳体1和滤筒2均为中空圆柱体,所述滤筒2的侧壁上布满网眼3。粉碎的编织袋清洗后自滤筒的进料口进入,动力机构驱动螺旋输料机构动作,可将滤筒内的编织袋由进口端输送至出口端,编织袋在输送过程中高速旋转,能够将其内部水分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滤筒内壁,水分透过滤筒上的网眼甩至壳体内壁,能够高效快捷地甩向编织袋的甩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所述壳体1及滤筒2均为垂直设置,所述螺旋输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滤筒2中部的螺旋杆4,所述螺旋杆4由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壳体1的外部;所述壳体1的顶部侧壁上设有出料管5,所述滤筒2上的出料口与出料管5对应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螺旋杆将粉碎后的编织袋从下端输送至上端出口处甩出;同时编织袋内水分在离心力作用下从滤筒的网眼甩出并沿着壳体内壁流下,方便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所述螺旋杆4的下部外圆上设有螺旋叶片6,所述螺旋杆4的中上部外圆上设有若干个尖状凸起7,所述凸起7的尖端向上;所述螺旋杆4的上端延伸至壳体1外、且与动力机构相连。其中,螺旋叶片6为间断式结构,多段螺旋叶片6间隔布置于螺旋杆4的下部。利用间断式的螺旋叶片,可将滤筒底部进料口输入的粉碎编织袋向上输送,随后编织袋在惯性作用螺旋向上运动,同时在离心力作用下甩至滤筒侧壁上,借助尖端朝上的凸起能够使编织袋顺利脱离螺旋杆,使其从上端出料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所述凸起7为三角形,若干个三角形凸起7呈螺旋状间隔设置于螺旋杆4的中上部。该结构制作简单,取材方便,利用废弃的钢筋或钢板即可焊接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8、主动轮9、从动轮10和皮带11,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与主动轮9同轴固定,所述主动轮9与从动轮10通过皮带11相连,所述从动轮10与螺旋杆4的末端键连接;所述电机8固定于壳体1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壳体1及滤筒2均设置于水箱12的顶部,所述壳体1内腔与水箱12连通;所述壳体1及滤筒2的底部设有进料结构。利用水箱收集甩干过程中甩出的水分,避免流到地面上污染周围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滤筒2的底部设有滤网15,所述进料结构为枢接于壳体1下部侧壁上的进料门13,所述进料门13为弧形、且与壳体1的外壁弧形一致;所述壳体1及滤筒2侧壁上均设有与进料门13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壳体1与滤筒2上的开口四周通过短节14相连,所述短节14为四周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短节14设置于滤网15的上方;所述滤筒2的四周通过多个径向布置的连接杆与壳体1相连。使用时,打开进料门,可将粉碎后的编织袋沿短节输入滤筒内,底部滤网能够避免编织袋部分落入下方的水箱内,随后关闭进料门;通过电机驱动螺旋杆转动,编织袋随螺旋叶片呈螺旋状向上移动,达到滤筒上部的出料口处,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并沿着壳体上的出料管排出;在甩干过程中编织袋内的水分会沿着壳体内壁及底部滤网落至下方水箱内。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