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电混合式PE模具发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0810发布日期:2021-03-27 01:3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电混合式PE模具发泡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油电混合式pe模具发泡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加热底板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电混合式pe 模具发泡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pe发泡汽车部件的通过放置在成型模具中的剪切胚料装配后;进入pe发泡装置中通过热处理进行剪切胚料与成型模具内开设的成型结构进行的热处理。而现有的发泡设备采用电阻加热和油路加热两种发热方式,电阻加热存在着加热快、能耗大、易损坏、受工作条件的制约,适合单机使用。油路加热能耗集中、热扩散效果慢、改造实施工程大、设备维护平凡,适合多机组共同使用。而有一种油电混合式pe模具发泡设备将改变上述的问题,提升模具发泡设备效率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电混合式pe模具发泡设备,解决现有的单一加热方式的pe模具发泡设备使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电混合式pe 模具发泡设备,包括机架、设在机架底部中的热油供给系统结构、设置在机架中的工作台、连接热油供给系统结构并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油热底模结构、设置在工作台上部的一组油导立柱设置在2个油导立柱顶部的中空连接顶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机架中的电控加热结构,所述的电控加热结构包括穿过设置在机架顶端的纵向控制缸体、纵向控制缸体的输出端连接热板连接座、热板连接座的下部连接电热热模板,电热热模板穿过中空连接顶台并在2个油导立柱之间的加热发泡区域中上、下移动调整与加热模具接触位置。
5.所述的热油供给系统结构包括单机储油仓、连接单机储油仓的增压泵体、连接增压泵体外部储油仓、连接在单机储油另一端的分支油路管、及连接分支油路管、设置左侧油导立柱中的左路侧油管。
6.具体的,所述的油热底模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底模固定架、设置在底模固定架中的底模加热管组,所述的底模加热管组呈网格状在底模固定架中设置,在底模固定架下端设有与单机储油仓连接的主导热油管体,主导热油管体内侧连接分支进油管,分支进油管穿过底模固定架与底模加热管组连接,底模固定架右端设有循环管体,循环管体的内侧设有引出管路,循环管体的上端设有右路侧油管的连接口,所述的底模固定架的中的四角位置设有立柱套接孔。
7.作为局部补热的操作,所述的机架中设置设有一组与油导立柱垂直设置的局部补热结构。
8.具体的,所述的局部补热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机架内侧壁上的驱动座、连接驱动座的垂直移动轨、设置在驱动座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在2个驱动座侧端的联动套模、设置在联动套模中电阻导热体。
9.为了实现双层模具的发泡使用,所述的2个油导立柱中部之间设有分层加热隔板。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灵活,热传导功能有效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耗使用的较少、发泡成型率高的优点。该结构上部采用电控加热结构的顶部加热,保证了加热的效力,下部设置油加热的保证了油加热的温度持久性,以及增加分层加热隔板实现了双工位的操作,同时也设置了局部补热结构保证了模具非接触面的发泡温度保障。
1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热底模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局部补热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15.图4为图3的工作演示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局部补热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申请文本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油电混合式pe模具发泡设备,包括机架 1、设在机架底部中的热油供给系统结构、设置在机架中的工作台2、连接热油供给系统结构并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油热底模结构、设置在工作台上部的一组油导立柱设置在2个油导立柱顶部的中空连接顶台4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机架中的电控加热结构,所述的电控加热结构包括穿过设置在机架1顶端的纵向控制缸体5、纵向控制缸体的输出端连接热板连接座6、热板连接座的下部连接电热热模板7,电热热模板7穿过中空连接顶台并在2个油导立柱之间的加热发泡区域中上、下移动调整与加热模具接触位置。
20.具体的,所述的热油供给系统结构包括单机储油仓8、连接单机储油仓的增压泵体9、连接增压泵体外部储油仓10、连接在单机储油8另一端的分支油路管11以及连接分支油路管11、设置左侧油导立柱3中的左路侧油管12。
21.具体的,所述的油热底模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底模固定架13、设置在底模固定架中的底模加热管组14,所述的底模加热管组14呈网格状在底模固定架13中设置,在底模固定架13下端设有与单机储油8仓连接的主导热油管体15,主导热油管体15内侧连接
分支进油管16,分支进油管16穿过底模固定架13与底模加热管组14连接,底模固定架13右端设有循环管体 17,循环管体17的内侧设有引出管路18,循环管体17的上端设有右路侧油管19的连接口20,所述的底模固定架的中的四角位置设有立柱套接孔28。
22.作为局部补热的操作,所述的机架中设置设有一组与油导立柱垂直设置的局部补热结构。
23.实施例2,如图3、4所示,为了实现局部补热的操作。所述的局部补热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机架1内侧壁上的驱动座21、连接驱动座21的垂直移动轨22、设置在驱动座上的驱动电机23、连接在2个驱动座侧端的联动套模24、设置在联动套模中电阻导热体25。
24.实施例3,进一步,如图5所示,为了实现双层模具的发泡使用,所述的 2个油导立柱中部之间设有分层加热隔板26,分层加热隔板26一端与左侧油导立柱3中的左路侧油管12;分层加热隔板26另一端与右侧油导立柱27中的右路侧油管20连接。
25.该结构上部采用电控加热结构的顶部加热,保证了加热的效力,下部设置油加热的保证了油加热的温度持久性,以及增加分层加热隔板实现了双工位的操作,同时也设置了局部补热结构保证了模具非接触面的保障温度。
26.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27.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