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3355发布日期:2021-03-23 10:4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护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



背景技术:

电线固定防漏护套对要求护套材料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受热无熔融等等优良性能,特别是应用于精密电机领域的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由于塑料的结构特性,其性能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一般需要进行对胶料进行硫化处理才能进行使用。现有技术一般是先将胶料预制成管坯后,再用模芯穿模进行硫化。步骤较为繁琐,且对操作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如何能在同一模具中解决电线固定防漏护套成型和硫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胶管硫化模芯及其模具[申请号:201420634331.6],该实用新型申请包括固定部和成型部,所述固定部与成型部连接固定,所述模芯内部设有沿轴线位置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固定部的部分为盲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成型部的部分为通孔,所述模芯的固定部还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和所述通气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模芯配合的模具,包括所述模芯,还包括模套,所述模套套于所述模芯两端。

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胶管硫化模芯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低、浪费人工和材料的问题,但其仍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围合成若干个型腔,所述的型腔包括给料部、本体腔、固定槽和挤出部,所述的本体腔两端分别与给料部和挤出部相连,所述的本体腔和挤出部的直径相同,所述的固定槽设置于本体腔的外周并与挤出部相连。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所述的固定槽内壁上设置若干弧形镶块,所述的镶块长度小于固定槽二分之一的周长,与所述的若干镶块内切的空腔直径和本体腔的直径相同。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所述的固定槽包括分别设置在上模板的上固定槽和设置在下模板的下固定槽,所述的镶块任意一端和分型面相接。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还包括增压槽,所述的增压槽设置于本体腔与给料部相连的一端的外周,所述的增压槽分别与固定槽和给料部相连,所述的增压槽的宽度大于固定槽的宽度。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所述的增压槽内壁设置若干分层镶件,所述的分层镶件内切圆直径与固定槽直径相同。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所述的增压槽包括设置于上模板的增压上槽和设置于下模板的增压下槽,所述的增压上槽为方形槽,所述的增压下槽为半圆形槽。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所述的分层镶件包括设置于增压上槽远离本体腔的内壁上对称设置的镶件柱,还包括在增压下槽对应设置的镶件环。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所述的增压槽和给料部之间设置密封环形槽,所述的密封环形槽直径和固定槽的直径相同。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所述的固定槽和挤出部相连的一端设置倒角槽,所述的挤出部未和固定槽相连的一端设置喇叭口。

在上述的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中,还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的第二定位孔长度不大于增压槽的半径,所述的第二定位孔设置在上模板和下模板分型面靠近挤出部的一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产品的成型部设置在模具的内部,可以直接通过模具同时进行成型和硫化,避免了因为普通成型模具受力或受热不均匀无法直接进行硫化的问题,产品性能均衡的同时节省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处设置不仅让模具成型和硫化质量更高,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零件可以及时更换,方便维修。

3、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直接进行产品的成型即硫化制作,也可以配合通用模芯使用,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上模板1、下模板2、型腔3、进料口31、成型腔32、固定槽33、挤出口34、镶块331、上固定槽332、下固定槽333、增压槽35、分层镶件351、增压上槽352、增压下槽353、镶件柱351a、镶件环352a、密封环形槽36、倒角槽334、喇叭口341、第一定位孔37、第二定位孔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围合成若干个型腔3,所述的型腔3包括进料口31、成型腔32、固定槽33和挤出口34,所述的成型腔32两端分别与进料口31和挤出口34相连,所述的成型腔32和挤出口34的直径相同,所述的固定槽33设置于成型腔32的外周并与挤出口34相连。即将具有一定可塑性的胶料通过进料口31进入成型腔32,从挤出口34挤出。为了保证护套质量的均衡稳定,本实例的成型腔不与空气或者挤出设备直接接触。同时为了避免护套硫化时受热不充分,设置了固定槽33增大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槽33内壁上设置若干弧形镶块331,所述的镶块331长度小于固定槽33二分之一的周长,与所述的若干镶块331内切的空腔直径和成型腔32的直径相同。镶块331可以使得胶料成型时在特定部位均匀受力,硫化时均匀受热。为了进一步均匀受力和受热,所述的镶块331长度小于固定槽33周长的二分之一,例如可以为固定槽33周长的四分之一左右。同时为了方便护套的成型或者配置模芯,若干镶块331内切的空腔直径和成型腔32的直径相同。所述的镶块331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与固定槽33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槽33包括分别设置在上模板1的上固定槽332和设置在下模板2的下固定槽333,所述的镶块331任意一端和分型面相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现在的橡胶护套往往也会设置增压环。因为本实施例还包括增压槽35,所述的增压槽35设置于成型腔32与进料口31相连的一端的外周,所述的增压槽35分别与固定槽33和进料口31相连,所述的增压槽35的宽度大于固定槽33的宽度。

具体而言,为了硫化的充分,也可以增大产品的性能,所述的增压槽35内壁设置若干分层镶件351,所述的分层镶件351内切圆直径与固定槽33直径相同。所述的分层镶件351优选设置在增压槽35的中段。若是设置多个分层镶件351,以中段设置的增压槽35为轴线对称设置较好。

如图2-5所示,所述的增压槽35包括设置于上模板1的增压上槽352和设置于下模板2的增压下槽353,所述的增压上槽352为方形槽,所述的增压下槽353为半圆形槽。增压上槽352为方形槽方便将成型压力分散,增压下槽353为半圆形槽避免硫化时增压下槽353内的胶料出现死角。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产品的成型,所述的分层镶件351包括设置于增压上槽352远离成型腔32的内壁上对称设置的镶件柱351a,还包括增压下槽353对应设置的镶件环352a。

为了提高产品的端口质量,所述的增压槽35和进料口31之间设置密封环形槽36,所述的密封环形槽36直径和固定槽33的直径相同。成型硫化后的产品即在端口具有密封圈,更符合精密电机对于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的要求。

为了减少产品出现毛刺等现象,所述的固定槽33和挤出口34相连的一端设置倒角槽334,所述的挤出口34未和固定槽33相连的一端设置喇叭口341。

由于上模板1和下模板2合模的准确性对成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定位孔37和第二定位孔38,所述的定位孔分别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定位孔37可以对称设置在上模板1及下模板2两侧端面的中心位置。在保证上模板1和下模板2定位准确的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压紧。因此所述的第二定位孔38长度不大于增压槽35的半径,所述的第一定位孔37的长度小于上模板1或下模板2的厚度。由于挤出口相对于进料口31更需要稳定,所述的第二定位孔38设置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分型面靠近挤出口34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定位孔37和第二定位孔38内部可以设置销钉。如若需要配合模芯使用,需要模芯统一放置后,再进行合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将上模板1和下模板2合模,通过第一定位孔37和第二定位孔38进行定位,将具有一定可塑性的胶料通过进料口31进入成型腔32,胶料分别填充密封环形槽36、固定槽33和增压槽35。其中镶块331及分层镶件351的镶件柱351a和镶件环352a促进胶料的分散。胶料填充完成后。首先进行压力成型,多余的胶料和空气可以通过进料口31和挤出口34排出。压力成型后再进行加热硫化,进料口31和挤出口34、镶块331及分层镶件351对均匀产品所受的热量,保证硫化的均匀。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完成压力成型和硫化的同时,成品质量高,操作简单。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模板1、下模板2、型腔3、进料口31、成型腔32、固定槽33、挤出口34、镶块331、上固定槽332、下固定槽333、增压槽35、分层镶件351、增压上槽352、增压下槽353、镶件柱351a、镶件环352a、密封环形槽36、倒角槽334、喇叭口341、第一定位孔37、第二定位孔3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