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及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8890发布日期:2021-07-06 20:0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及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及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2.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所记载的内容并不代表都是现有技术。
3.与普通流道模具相比,热流道模具有省时省料、效率高、质量稳定等显著优点,但曾一度因在使用上易产生故障而影响其广泛应用。随着模具工业的技术进步,热流道模塑在流道熔体温度控制、热流道元件设计制造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使得热流道技术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4.在热流道模具的设计和应用中,有诸多值得考虑和重视的问题,如在现有技术中成型一些深腔制品时,由于注塑材料、温度以及流道内的残留压力过大,其出胶口较易产生流涎和拉丝,生产过程中难以处理抽丝流涎现象,致使产品质量较差和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及热流道系统,旨在使胶料更容易被拉断,避免产生拉丝和流涎现象。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其胶料可经由所述热咀结构注入型腔,所述热咀结构包括热咀本体和设于所述热咀本体端部的浇口司,所述热咀本体上设置有熔胶流道,所述熔胶流道从热咀本体的内部顶面延伸至外;所述浇口司具有第一段、第二段以及连接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由在所述浇口司的上下端面贯通形成其内壁呈柱状的断胶口,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在与第三段相连的一侧分别具有与所述断胶口连通的缩胶口,所述第一段在远离第三段相连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熔胶流道和所述缩胶口连通的进胶口,所述第二段在远离第三段相连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缩胶口连通的出胶口,所述进胶口和所述出胶口的口径均大于所述缩胶口。
7.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缩胶口以及断胶口均与所述熔胶流道同轴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咀本体包括在外用于设置加热器的热咀挂台和在内设有熔胶流道的咀身,所述咀身外壁沿熔胶流道方向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器连接的加热丝。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为螺旋槽。
1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镶嵌在所述与所述螺旋槽上,与所述螺旋槽的顶壁、底壁以及侧壁相抵。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灌嘴、分流板以及热咀结构;所述灌嘴上设置有浇口,所述分流板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浇口和所述熔胶流道连通的热流道。
12.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包括与所述浇口连通的主流道,和数个与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
13.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和/或分流道为“工”字型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及热流道系统,其胶料通过注塑机进入热流道系统由分流板经过热咀本体一端外侧设置的加热器使得胶料达到熔融状态,通过将热咀加热器采用镶嵌式的方式,实现对温度的均匀加热,使熔胶流道达到最理想状态的发热效果,另外本申请通过对浇口司断胶点三段结构设计,使得热咀本体在注塑过程中不堵咀,不拉丝流延,易换色,从而实现注塑件自动化生产,更为有效的解决了模具结构简单化、低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阐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申请一种浇口司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申请一种加热器和加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申请的一种热流道系统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0、热咀本体;11、热咀挂台;12、咀身;20、浇口司;30、加热器;31、加热丝;40、灌嘴;50、分流板;101、熔胶流道;120、安装槽;201、第一段;202、第三段;203、第二段;204、断胶口;205、缩胶口;206、进胶口;207、出胶口;501、热流道;5010、主流道;5011、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及热流道系统,主要用于开放式的热咀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开放式热咀结构的注塑对象主要针对深腔制品,但不限于此,也可快速注塑中小型产品。
24.请同时参照图1

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拉丝热咀结构的实施例,其胶料可经由该热咀结构注入型腔,该热咀结构包括热咀本体10和设于所述热咀本体10端部的浇口司20,所述热咀本体10上设置有熔胶流道101,所述熔胶流道101从热咀本体10的内部顶面延
伸至外。
25.如图2所示,所述浇口司20具有第一段201、第二段203以及连接在第一段201和第二段203之间的第三段202,所述第三段202由在所述浇口司20的上下端面贯通形成其内壁呈柱状的断胶口204,所述第一段201和第二段203在与第三段202相连的一侧分别具有与所述断胶口204连通的缩胶口205,所述第一段201在远离第三段202相连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熔胶流道101和所述缩胶口205连通的进胶口206,所述第二段203在远离第三段202相连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缩胶口205连通的出胶口207,所述进胶口 206和所述出胶口207的口径均大于所述缩胶口205。
2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浇口司20一体成型,其内部的第一段201、第二段203、第三段202相连的部位圆弧过渡,这样可以使流道内滞留料减少,利于快速清洗和换料;第一段20进胶口206到缩胶口205由宽逐渐变窄、间隙逐渐变小,较小的间隙流出的胶料使其应力随之减小,同时也不会很快传热给第二段203和第三段202,利于第二段203温度的控制;第三段202的断胶口204为长柱型孔,并保持在出胶口206的中心,利于注射后该处胶料的切断;在第二段203中,胶料从口径较小的缩胶口205流经口径逐渐增大的出胶口207,最后在出胶口207处流出,减少了断胶后抽丝流涎现象。
27.某实施例中,该浇口司20在同一截面,其第一段201内的两条母线夹角为20
°
~30
°
,其第二段203内的两条母线夹角为10
°
~18
°
,在该范围内效果更佳。
28.优选的,所述进胶口206、缩胶口205、断胶口204以及出胶口207均与所述熔胶流道101同轴设置。
29.图1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中对热咀本体10进行温度控制的加热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咀本体10包括在外用于设置加热器30的热咀挂台11和在内设有熔胶流道101的咀身12,所述咀身12外壁沿熔胶流道101方向设置安装槽120,所述安装槽120上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器30连接的加热丝31。
30.图3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中加热器30和加热丝31的立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20为螺旋槽,所述加热丝31镶嵌在所述与所述螺旋槽上,与所述螺旋槽的顶壁、底壁以及侧壁相抵,使其充分接触热咀本体10。
31.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4,本申请给出了一种使用该热咀结构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灌嘴40、分流板5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热咀结构;所述灌嘴40上设置有浇口(未图示),所述分流板50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浇口和所述熔胶流道101连通的热流道501,具体的,所述热流道501包括与所述浇口连通的主流道5010和数个与主流道5010连通的分流道5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主流道5010和分流道5011均可设计成“工”字型结构,使胶料从顶端同步进胶,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2.本技术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说明书中提及的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3.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