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换型腔单侧脱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3419发布日期:2021-09-25 12:0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换型腔单侧脱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换型腔单侧脱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汽车塑料产品件的组合结构需要分别进行注塑,再组装到一起,例如产品件a、产品件b、和产品件c需要使用三套模具分别注塑,成型后从各自的模具中取出,在外部组装到一起。每个产品件均需要一套单独的模具进行制作,设备成本投入大,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需要能够实现模内装配的模具,在一套模具中成型三个产品件的组合结构,需要先注塑出其中两个产品件,再将两个产品件变换位置使其重叠后,再注塑另一个产品件,的到组合结构的最终产品件。由于,最终产品件成型后在出模方向存在较大倒扣,抽芯需要设置在定模侧,且开模时要求最终产品件留下动模,导致开模时最终产品件难以脱离定模的型腔,导致最终产品件被拉断。所以,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互换型腔单侧脱模的注塑模具,解决最终产品件成型后在出模方向存在较大倒扣,抽芯需要设置在定模侧,且开模时要求最终产品件留下动模,导致开模时最终产品件难以脱离定模的型腔,导致最终产品件被拉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互换型腔单侧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与定模相对布置,定模上设有定模转盘,定模转盘为圆盘结构,以内嵌的方式活动安装在定模靠近动模的一侧。
6.定模转盘与动模相邻一侧具有两个定模型腔,两个定模型腔结构相同且中心对称布置。
7.所述定模背离动模的一侧设有定模转盘驱动装置,定模转盘驱动装置驱动两个定模型腔互换位置。
8.定模转盘内侧设有与两个定模型腔位置对应的两个定模顶出机构,两个定模顶出机构与两个定模型腔同步互换位置。
9.每个定模顶出机构上均设置有斜顶,斜顶与定模滑动配合,其一端与定模顶出机构活动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动模与定模相邻一侧,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动模型芯,任意一个定模型腔均可与两个动模型芯相配合。
11.任一定模型腔均可与其中一个动模型芯配合形成中间产品件注塑腔,开模后,中间产品件留在定模转盘,定模转盘转动180
°
后,带有中间产品件的定模型腔与另一个动模型芯配合形成最终产品件注塑腔。
12.进一步地,定模转盘驱动装置包括齿轮齿条机构、第一转轴及第一油缸,第一转轴
通过滚珠轴承与定模相配合,其一端与定模转盘固定相连。
13.所述第一油缸固定安装在定模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通过齿轮齿条机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定模转盘饶其轴线转动。
14.进一步地,齿轮齿条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齿条通过第一滑块与定模直线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块相连。
15.所述第一油缸的一侧设有两个行程开关,两个行程开关相对间隔安装在定模,第一滑块设置有信号杆,信号杆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相连,另一端位于两个行程开关之间。
16.进一步地,定模上设有转盘定位机构,转盘定位机构包括一个限位块及两个挡块,两个挡块分别固定于定模转盘相对的两侧,随定模转盘一起转动。
17.限位块位于定模转盘的外侧且与定模固定相连,限位块分别与挡块相配合定位定模转盘的转动角度。
18.进一步地,定模转盘靠近动模的一侧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尼龙锁模扣,所述动模上设有与两个第一尼龙锁模扣分别对应的锁模套。
19.进一步地,定模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和设置在顶针板上的定模顶杆,定模顶杆一端与顶针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伸至定模转盘内且与其滑动配合。
20.进一步地,每个顶针板上均对称设有两个回程杆,各回程杆一端与顶针板固定相连,另一端穿出定模转盘并设有第二尼龙锁模扣。
21.动模上设有与处于成型最终产品件位置的两个回程杆端部的第二尼龙锁模扣相配合的两个锁模套,处于成型中间产品件位置的两个回程杆端部的第二尼龙锁模扣在动模侧避空。
22.进一步地,所述顶针板上固定设有滑轨,滑轨上配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斜顶的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
23.进一步地,所述定模上具有与定模转盘相配合的转盘安装腔,定模转盘外侧壁和转盘安装腔的内侧壁均为锥形面。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定模上设置定模顶出机构,并且抽芯与定模顶出机构活动配合,开模时,动模通过第二尼龙锁模带动顶出机构一起运动,顶出机构驱动抽芯退出倒扣,定模顶杆将最终产品件顶出,使其与定模型腔脱离。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互换型腔单侧脱模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某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定模转盘和定模转盘驱动装置。
27.图3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定模转盘及相关部件。
28.图4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示出的是斜顶及其相关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0.结合图1至图4,一种互换型腔单侧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2,动模与定
模2相对布置,定模2上设有定模转盘21,定模转盘21为圆盘结构,以内嵌的方式活动安装在定模2靠近动模的一侧。所述定模2上具有与定模转盘21相配合的转盘安装腔,定模转盘21外侧壁和转盘安装腔的内侧壁均为锥形面。
31.定模转盘21与动模相邻一侧具有两个定模型腔23,两个定模型腔23结构相同且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定模2背离动模的一侧设有定模转盘驱动装置6,定模转盘驱动装置6驱动两个定模型腔23互换位置。
32.定模转盘驱动装置6包括齿轮62齿条63机构、第一转轴61及第一油缸64,第一转轴61通过滚珠轴承与定模2相配合,其一端与定模转盘2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油缸64固定安装在定模2上,第一油缸64的活塞杆通过齿轮62齿条63机构驱动第一转轴61转动,第一转轴61带动定模转盘21饶其轴线转动。
33.齿轮62齿条63机构包括齿轮62和齿条63,所述齿轮62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61上,齿条63通过第一滑块65与定模2直线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油缸64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块65相连。所述第一油缸64的一侧设有两个行程开关67,两个行程开关67相对间隔安装在定模2,第一滑块65设置有信号杆66,信号杆66一端与第一滑块65固定相连,另一端位于两个行程开关67之间。
34.定模2上设有转盘定位机构5,转盘定位机构5包括一个限位块51及两个挡块52,两个挡块52分别固定于定模转盘21相对的两侧,随定模转盘21一起转动。限位块51位于定模转盘21的外侧且与定模2固定相连,限位块51分别与挡块52相配合定位定模转盘21的转动角度。
35.所述动模与定模2相邻一侧,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动模型芯,任意一个定模型腔23均可与两个动模型芯相配合。任一定模型腔23均可与其中一个动模型芯配合形成中间产品件注塑腔,注塑机向中间产品件注塑腔注射硬胶,成型中间产品件。
36.第一次开模后,中间产品件留在定模转盘21,定模转盘驱动装置6驱动定模转盘21绕第一转轴61转动180
°
,定模转盘21转动180
°
后,动模与定模2合模,带有中间产品件的定模型腔23与另一个动模型芯配合形成最终产品件注塑腔,注塑机向中间产品件注塑腔注射软胶,成型最终产品件,所述最终产品件为双色注塑件,第二次开模后,最终产品件由动模侧顶出。
37.定模转盘21靠近动模的一侧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尼龙锁模扣25,所述动模上设有与两个第一尼龙锁模25扣分别对应的锁模套,动模与定模2合模后,各第一尼龙锁模扣25分别位于对应的锁模套内,开模时,锁模套对第一尼龙锁模扣25的摩擦阻力将定模转盘21向外拉出5mm,使定模转盘21与定模2脱离一定间隙,避免定模转盘21转动时受到定模2的摩擦阻力。
38.定模转盘21内侧设有与两个定模型腔23位置对应的两个定模顶出机构7,两个定模顶出机构7与两个定模型腔23同步互换位置。定模顶出机构7包括顶针板71和设置在顶针板71上的定模顶杆72,定模顶杆72一端与顶针板71固定相连,另一端伸至定模转盘21内且与其滑动配合,定模顶杆72与顶针板71同步运动。
39.每个顶针板71上均对称设有两个回程杆,各回程杆一端与顶针板71固定相连,另一端穿出定模转盘21并设有第二尼龙锁模扣26。动模上设有与处于成型最终产品件位置的两个回程杆端部的第二尼龙锁模扣26相配合的两个锁模套,处于成型中间产品件位置的两
个回程杆端部的第二尼龙锁模扣26在动模侧避空。
40.开模时,中间产品件留在其所在的定模型腔23内,与中间产品件所在定模型腔23位置对应的定模顶杆72不运动。
41.每个定模顶出机构7上均设置有斜顶8,斜顶8与定模2滑动配合,其一端与定模顶出机构7活动相连。所述顶针板71上固定设有滑轨81,滑轨上配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82,斜顶8的一端与第二滑块82铰接。
42.开模时,斜顶8需要退出倒扣,定模2的定模型腔23才能与最终产品件脱离,保证最终产品件留在动模侧。开模的瞬间,动模运动,定模2不运动,第二尼龙锁模扣26受到与其配合的锁模套的摩擦阻力,与动模同步运动30mm定模2驱动斜顶8退出倒扣后,第二尼龙锁模扣26脱开对应的锁模套,定模顶杆72与最终产品件脱离,最终产品件由动模侧顶出。
43.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