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塑料外壳的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50798发布日期:2023-04-06 15:2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密封塑料外壳的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背景技术:

1、常规包装可用于临时存放调味品、零食或个人用品。例如,目前有塑料容器(例如)来临时存放此类产品。此外,还有常规的袋子(例如)来临时存放此类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提供了用于密封塑料外壳的技术,该塑料外壳可用于运输一系列产品,包括调味品、零食或个人用品。发明人注意到,传统的热封机的特征为在热封机的顶部和底部元件上具有单个加热元件,其密封相对较宽的封口。本发明的发明人认识到,这些传统的热封机具有缺点,包括它们仅限于密封或重新密封塑料外壳,尽管(例如,在消耗外壳的一些内容物之后)外壳内有一定量的空余空间。此外,传统的热封机在加热元件的加热方式方面受到限制(例如,在热封机关闭时始终开着或始终打开)。因此,传统的热封机经常过热(例如,因为它们通常在插入电源插座后总是处于打开状态)。此外,鉴于传统的热封机通常在设备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加热元件,因此传统的热封机受到限制。此外,传统的热封机在其尺寸方面受到限制(例如,相对笨重),因此用途有限。具体而言,传统的热封机不是便携式的(例如,能够手持的尺寸),而是很重/笨重,因此用途有限(例如,在支撑重/笨重的热封机的表面上使用)。此外,由于传统的热封机始终开启(或在热封机关闭时始终开启),一旦在塑料材料中形成密封,它们不会向用户提供任何指示,因此用户必须猜测何时打开密封元件并去除塑料材料。

2、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开发了一种用于密封塑料外壳的改进的系统,该系统解决了上述这些缺点。为了解决密封/重新密封具有空白空间的塑料外壳的能力有限的缺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发明人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热封机,该热封机能够在一些内容物去除之后(吃完的一些薯片)重新密封塑料外壳,接着切除封装剩余的内容物不需要用到的多余的塑料材料。这有利地允许用户不仅形成用于内容物(例如,诸如薯片之类的食物)的塑料外壳,而且在一些内容物已经取出/吃完之后随后还重新密封和修剪掉多余的塑料外壳。为了解决传统的封口机加热加热元件的方法很有限的缺点(例如在封口机关闭时始终开着或始终开启),在一个实施例中,发明人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热封机,其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设备(例如,用于将密封元件锁定在闭合位置的锁和/或手动按压来激活加热元件的加热的开关),向用户提供更多种塑料外壳的密封的控制。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明人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热封机,如果加热元件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该热封机就会自动停止加热该加热元件。(在这里浏览1-6并大致说明如何解决这些缺点)。这有利地提供了传统的热封机中没有的安全特征(例如,防止加热元件过热)。另外,为了克服热封机顶部和底部元件上具有加热元件的传统的热封机的缺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明人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热封机,该热封机可以与其顶部或底部元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一起操作,从而节省能源和/或制造成本。

3、此外,为了克服传统的热封机笨重的缺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发明人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热封机,它是便携式/手持式(例如重量低于便携性/手持式的某个重量阈值)和/或具有一个或更平坦的表面,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在平坦表面(例如桌子)上使用热封机。因此,改进的热封机不仅提供了便携性/手持能力,而且还提供了在平面(例如桌子)上使用的灵活性。此外,为了解决传统的热封机无法指示用户何时在塑料材料中形成密封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发明人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热封机,其提供指示器(例如,指示灯),该指示器指示用户何时在塑料材料中形成密封。这有利地简化了热封机的操作,因此用户无需猜测何时在塑料材料中形成密封。

4、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塑料材料外壳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一对元件,该对元件在元件的第一端枢轴连接在一起。该设备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该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沿至少一个元件的内表面放置且与电源连接,其中加热元件的纵轴平行于元件的纵轴定向。这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在这对元件之间的界面处熔化包括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的塑料材料,并在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之间形成密封。

5、在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塑料材料外壳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一对元件,该对元件在元件的第一端枢轴连接在一起。该设备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该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沿至少一个元件的内表面放置且与电源连接。所述设备还包括一个切割元件,该切割元件放置在一个元件的内表面处且构造成相对于元件的内表面移动,从而沿着与密封相邻的界面切割塑料材料。这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在这对元件之间的界面处熔化包括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的塑料材料,并在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之间形成一对间隔开的密封。

6、在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塑料材料外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包括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的塑料材料放置在该对元件之间具有第一取向的界面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这对元件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闭合位置,并增加界面处的这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的温度以熔化所述第一塑料层和所述第二塑料层。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的熔化在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之间形成一对间隔开的第一密封。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塑料材料中的开口往塑料材料外壳中填充内容物,并将包括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的塑料材料定位在具有第一取向的界面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这对元件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闭合位置,并增加所述界面处的加热元件的温度以熔化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的熔化在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之间形成一对间隔开的第二密封,其中塑料材料外壳在第一密封和第二密封之间形成。

7、仅通过说明若干特定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就可以很容易地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清楚了解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其他实施例也具有其他不同的特征和优点,可从多个方面对其细节进行修改。因此,附图和描述本质上应视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密封塑料外壳的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具有平坦表面的基部,其构造成接合平坦表面,所述设备构造成放置在所述平坦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是便携式的,使得所述设备的重量小于约32盎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具有平坦表面的基部,其构造成接合平坦表面,所述设备构造成放置在所述平坦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设备是便携式的,使得所述设备的重量小于32盎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配置为手动激活以熔化所述界面处的所述塑料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与电源通信连接的按钮,使得在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电源将电能传输到所述加热元件以升高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并熔化所述塑料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对元件构造成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闭合位置,并且其中所述设备包括锁,该锁构造成将所述设备锁定在所述闭合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配置为在该对元件锁定在所述闭合位置之后手动激活以熔化所述塑料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与电源通信连接的按钮,使得在将该对元件锁定在所述闭合位置并且进一步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电源将电能传输到所述加热设备元件以升高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并熔化所述塑料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配置为在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超过高温阈值时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停用时,所述加热元件还配置为保持停用直到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小于或等于低温阈值,其中该低温阈值低于所述高温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其配置为测量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并且还配置为将指示所测得的温度的信号传输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将测得的温度与存储在所述控制器的存储器中的高温阈值进行比较,并且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在所述测得的温度超过所述高温阈值时向电源发送信号,使所述加热元件停用。

13.一种用于密封塑料外壳的设备,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沿着该对元件的第一元件的内表面设置,并且该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未沿着该对元件的第二元件的内表面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元件沿着所述第二元件的内表面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器,该指示器位于所述设备上,以向所述用户指示该对间隔开的密封何时跨过界面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器为在所述设备的外表面上的指示灯,且配置为当该对间隔开的密封跨过所述界面形成时点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保持在阈值温度以上所经历的时间,向所述指示灯发送信号,点亮所述指示灯,从而形成该对间隔开的密封。

19.一种用于密封塑料外壳的方法,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塑料外壳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包括手柄,该手柄包括在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元件。该设备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该对间隔开的加热元件沿元件的内表面定位并与电源连接,其中加热元件的纵轴平行于元件的纵轴定向。包括第一和第二塑料层的塑料材料位于第二元件之间的界面处。加热元件被配置为熔化界面处的塑料材料以熔化塑料材料并在第一和第二塑料层之间形成一对间隔开的密封。

技术研发人员:朱利·约翰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利·约翰逊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