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35349发布日期:2022-04-21 16:0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制造电器盒时,需要把金属接地片放在电器盒指定位置,放置金属接地片时需要把刻有接地标示的一面放置在可视表面。目前金属接地片的安装方式是:金属接地片放置在电器盒后,图1所示,需要打一个m4螺钉进行固定金属接地片,再投入下一工序流程时,由于电器盒为空调通用性物件,需求量很大,需要白班和夜班多人放金属接地片和打螺钉才能完成计划,此类生产工艺浪费人力资源。因此,亟需解决人工识别正反面放置金属接地片及打螺丝固定金属接地片的低效率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该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能同时实现成型电器盒塑件和将金属接地片固定到电器盒塑件上,具有容易操作的优点。
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的使用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包括定模镶件和动模镶件,所述定模镶件上设有电器盒的模仁,所述动模镶件内设有与所述模仁相配的型腔,所述模仁上设有用于放入金属接地片的定位针,所述模腔内设有与所述定位针相对的用于接收金属接地片的放置位,所述放置位的周沿内陷以构成胶位腔。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位的表面开设有凹位,所述金属接地片上设有与所述凹位对齐的固定孔。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位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孔的横截面尺寸。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接地片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针支撑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上。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三个所述定位孔和两个所述固定孔,其中两个定位孔分布在所述金属接地片的两端,其中一个定位孔分布在所述金属接地片的中部,两个所述固定孔与三个所述定位孔交替排布。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位的表面还设有插接位,所述定位针包括第一定位针和第二定位针,所述第一定位针穿过所述金属接地片两端处的定位孔并插接在所述插接位上,所述第二定位针顶住所述金属接地片中部的定位孔且不穿过该定位孔。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针包括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端设为第一限位端面,所述第一限位端面上设有插针,所述第一限位端面顶压在所述定位孔的
孔口周沿,所述插针穿过所述定位孔。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针包括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端设为第二限位端面,所述第二限位端面顶压在所述定位孔的孔口周沿。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镶件上开设有镶块槽,所述定位针固定在镶块上,所述镶块固定嵌入所述镶块槽内。
15.本发明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的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的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在定模镶件中增加定位针来放置金属接地片,对动模镶件进行减铁以形成放置金属接地片的放置位和在该放置位的周沿形成有胶位腔,由于胶位腔位于放置位的周沿,胶位腔内的注塑胶能有效地包裹住金属接地片的周沿,从而将金属接地片固定在电器盒注塑件上,使金属接地片与电器盒注塑件一体化,满足电器盒装配、防护、以及质量安全的要求。
17.(2)本发明利用定位针能准确且方便地将金属接地片引入到模具中,保证了金属接地片的安装准确性。
18.(3)本发明无需人工另外安装金属接地片,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益,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19.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0.提供上述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将金属接地片定位在所述定位针上;
22.s2、将动模镶件移向定模镶件,所述定位针使金属接地片对位放到所述放置位上,驱动动模镶件与定模镶件相互压合从而固定金属接地片;
23.s3、往模具内注胶,模压一定时间后,取出带有金属接地片的电器盒注塑件。
24.本发明一种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的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
25.本发明的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的使用方法只需在合模前将金属接地片放置在定位针上即可同时实现成型电器盒塑件与金属接地片固定到电器盒塑件上,具有容易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26.图1是现有技术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1的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实施例1的定模镶件与动模镶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1的金属接地片放在模具定模镶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定模镶件与动模镶件配合的剖面图。
31.图6是实施例1的放置位与其周沿的胶位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定模镶件1;动模镶件2;模仁3;型腔4;第一定位针51、第一定位柱510、第一限位端面511、插针512、第二定位针52、第二定位针520、第二限位端面521;放置位6;胶位腔7;凹位8;固定孔9;定位孔10;插接位11;镶块12;镶块槽13;凸台14;包边15;电器盒注塑件16;金属接地片17;螺钉18。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35.实施例1
36.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一体化生产模具,图3所示,包括定模镶件1和动模镶件2,定模镶件1上设有电器盒的模仁3,动模镶件2内设有与模仁3相配的型腔4,图3-图4所示,模仁3上设有用于放入金属接地片17的定位针,图5-图6所示,模腔内设有与定位针相对的用于接收金属接地片17的放置位6,放置位6的周沿内陷以构成胶位腔7。
37.上述模具中,模仁3与型腔4配合能成型电器盒,其中,在定模镶件1中增加定位针来放置金属接地片17,对动模镶件2进行减铁以形成放置金属接地片17的放置位6和在该放置位6的周沿形成有胶位腔7,由于胶位腔7位于放置位6的周沿,胶位腔7内的注塑胶形成包边15从而能有效地包裹住金属接地片17的周沿,从而将金属接地片17固定在电器盒注塑件16上,使金属接地片17与电器盒注塑件16一体化。使用时,定模镶件1所在的模具部分具有进胶口,动模镶件2所在的模具部分具有胶流道,该胶流道连通到型腔4内。
38.本实施例中,图6所示,放置位6的表面开设有凹位8,金属接地片17上设有与凹位8对齐的固定孔9。在注塑电器盒时,注塑胶流过金属接地片17上的固定孔9再流到凹位8上,在凹位8上形成凸台14,该凸台14起到固定金属接地片17的作用,避免金属接地片17从电器盒注塑件16的面上被拉扯出来。
39.本实施例中,凹位8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固定孔9的横截面尺寸,此时凹位8内的胶位大于固定孔9内的胶位,以便形成t字型凸台14,t字型凸台14能更好地阻挡金属接地片17从电器盒注塑件16的面上被拉扯出来。
40.本实施例中,图4所示,金属接地片17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0,定位针支撑在对应的定位孔10上。增加定孔位,能保证金属接地片17的定位作用。
41.本实施例中,图4所示,有三个定位孔10和两个固定孔9,其中两个定位孔10分布在金属接地片17的两端,其中一个定位孔10分布在金属接地片17的中部,两个固定孔9与三个定位孔10交替排布。定位孔10和固定孔9交替设置,使得定位位置分布均匀和固定孔9分布均匀,保持了金属接地片17的定位稳定性,同时保持了金属接地片17的固定稳定性。
42.本实施例中,图6所示,放置位6的表面还设有插接位11,定位针包括第一定位针51和第二定位针52,第一定位针51穿过金属接地片17两端处的定位孔10并插接在插接位11上,第二定位针52顶住金属接地片17中部的定位孔10且不穿过该定位孔10。第一定位针51插接在插接位11从而能准确地限定金属接地片17的位置,使得金属接地片17能准确地位于放置位6上,第二定位针52则起到加强金属接地片17的作用,防止金属接地片17变形,并且第二定位针52不穿过该定位孔10,这样就方便两侧上的第一定位针51能可调节地插入到插接位11上,避免第一定位针51不能插入到插接位11上的问题。
43.本实施例中,图3所示,第一定位针51包括第一定位柱510,第一定位柱510的外端设为第一限位端面511,第一限位端面511上设有插针512,第一限位端面511顶压在定位孔10的孔口周沿,插针512穿过定位孔10。该第一限位端面511起到支承金属接地片17的作用,防止金属接地片17变形,且为插针512提供了安装位置。
44.本实施例中,图3所示,第二定位针52包括第二定位柱520,第二定位柱520的外端设为第二限位端面521,第二限位端面521顶压在定位孔10的孔口周沿。该第二限位端面521
起到支承金属接地片17的作用,防止金属接地片17变形,且能限制第二定位柱520进入到定位孔10内。
45.本实施例中,图3所示,定模镶件1上开设有镶块槽13,定位针固定在镶块12上,镶块12固定嵌入镶块槽13内。采用镶块12固定定位针的方式,在不需大幅度改变原模具的基础上即能在原模具上增加定位针。
46.实施例2
47.上述电器盒与金属接地片17一体化生产模具的使用方法,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48.s1、将金属接地片17定位在定位针上;
49.s2、将动模镶件2移向定模镶件1,定位针使金属接地片17对位放到放置位6上,驱动动模镶件2与定模镶件1相互压合从而固定金属接地片17;
50.s3、往模具内注胶,模压一定时间后,取出带有金属接地片17的电器盒注塑件16。
5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