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0948发布日期:2021-11-03 16:2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磁加热方式由于其相对于传统的传导式加热方式具有更加高效、节能的优点,而逐渐在工业、建筑、食品、医疗、化工、生活等领域等场合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工业领域的模具加热技术。
3.现有电磁式模具加热装置为将上模和下模分别固定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并在上模座与上模之间,以及下模座与下模之间分别固定电磁线圈,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使得金属材质的上模和下模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对上模和下模内的模具进行加热。然而,由于现有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也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因此,它们在电磁线圈的磁场作用下,也会产生一定幅度的电磁感应现象并产生热量,这一部分热量是无效的,会浪费大量的电能,使得生产成本更高。
4.模具通过开放的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只对模具表面做定向的局部感应加热,局部电磁感应加热相对于整体电磁感应加热产生同等温度需要消耗的能量少。所以,较为合适的局部模具加热装置,在用模具生产工件的过程中能够节约大量的能量,降低生产成本。
5.现有的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模具加热时,不能够将电磁感应线圈产生的热量完成对模具加热,造成热量的损失,且由于模具会根据需要注塑件的形状来更换不同大小的模具,因此单一的电磁加热线圈无法能够保证对不同大小的模具进行有效的加热,从而降低了模具的加热效果,最终导致注塑成型的注塑件的质量下降。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能够保证电磁线圈发热产生的热量对模具进行集中有效的加热,避免了热量的浪费,且能够根据不同大小的模具来更换不同大小的电磁线圈,从而能够保证对模具的加热效果,提高了注塑件的质量的优点,解决了目前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模具加热效果差,造成热量的损失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表面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固定座为下绝缘板,所述上固定座为上绝缘板,所述下模设置于下绝缘板的上表面,所述上模设置于上绝缘板的下表面,所述下绝缘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定位柱,所述上绝缘板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柱的柱壁上,所述下绝缘板和上绝缘板内分别封装固定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穿出下绝缘板和上绝缘板,并连接至控制板。
10.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表面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固定座为下绝缘板,所述上固定座为上绝缘板,所述下模设置于下绝缘板的上表面,所述上模设置于上绝缘板的下表面,所述下绝缘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定位柱,所述上绝缘板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柱的柱壁上,所述下绝缘板和上绝缘板的前侧壁开设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的内部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加热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将电磁线圈固定的夹持机构,所述下绝缘板和上绝缘板的前侧壁且位于加热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将密封板压紧的限位机构。
11.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双向丝杆、移动块、连接杆、第一弧形夹板、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转轴,所述密封板为中空结构,所述双向丝杆横向位于密封板的内部,所述密封板的左右内侧壁均嵌设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密封板的左右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呈左右对称位于密封板的内部且侧壁与密封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侧壁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与双向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上侧,所述密封板的上侧开设有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穿过的条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夹板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杆位于密封板外部的一端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电磁线圈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夹板之间,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设置于双向丝杆的杆壁中部,所述转轴竖直位于双向丝杆的下方且下端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密封板的下侧转动连接并固定设有摇柄,所述转轴的上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套筒、移动杆、弹簧和第二弧形夹板,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密封板的上侧,所述套筒呈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密封板的上侧且分别位于固定座的两侧,所述移动杆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套筒的内部,两个所述移动杆的下端分别与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杆的上端均延伸至对应所述套筒的外部并均与第二弧形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位于固定座和第二弧形夹板之间。
13.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单向丝杆、压紧板和螺纹环,所述单向丝杆分别固定设置于下绝缘板和上绝缘板的前侧壁上,所述压紧板的表面通过插孔插入在单向丝杆的杆壁上,所述螺纹环与单向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并将压紧板与上绝缘板之间紧固连接。
14.优选的,所述螺纹环远离压紧板的一侧固定设有手动环,所述手动环与单向丝杆的杆壁活动套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现有金属材质的上下固定座采用绝缘板替代,且在绝缘板的内部嵌入加热线圈的结构,避免了现有固定座同步发热造成的能量损耗,使得加热效果更加集中高效,有效的节省了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18.2、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在密封板上的双向丝杆、移动块、连接杆、第一锥齿轮、转轴、第二锥齿轮、摇柄和第一弧形夹板,能够将不同大小的电磁线圈进行夹持固定。
19.3、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在密封板上套筒、移动杆、弹簧和第二弧形夹
板,能够将不同大小的电磁线圈进行夹持固定。
20.4、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在上绝缘板前侧壁且位于加热槽两侧的单向丝杆、压紧板、螺纹环和手动环,能够将密封板压紧固定在加热槽的内部,从而能够增加电磁线圈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的剖视结构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电磁线圈和密封板连接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电磁线圈和密封板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3中对密封板固定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下绝缘板、2下模、3上绝缘板、4上模、5定位柱、6电磁线圈、7密封板、8双向丝杆、9移动块、10连接杆、11第一锥齿轮、12转轴、13第二锥齿轮、14摇柄、15第一弧形夹板、16套筒、17移动杆、18弹簧、19第二弧形夹板、20单向丝杆、21压紧板、22螺纹环、23手动环、24绝缘材料层、 25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一:
31.现有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为将电磁线圈与固定座分离设置,电磁线圈的一侧固定于固定座上,其另一侧固定模具,电磁加热时,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使得金属材质的模具产生电磁振荡而产生热量,从而对模具内盛装的物品进行加热。但是,同时,由于电磁线圈另一侧的固定座同样也是金属材质,也同时会产生电磁振荡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只能是被浪费掉,不但是产生了能量的损耗,而且降低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也使得整个操作车间一直处于高温的恶劣环境中。
32.为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表面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固定座为下绝缘板1,所述上固定座为上绝缘板3,所述下模2设置于下绝缘板1的上表面,所述上模4设置于上绝缘板3的下表面,所述下绝缘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定位柱5,所述上绝缘板3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柱5的柱壁上,所述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 内分别封装固定有电磁线圈6,所述电磁线圈6的两端分别穿出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并连接至控制板(图中未示出)。
33.本实用新型将现有金属材质的上下固定座采用绝缘板替代,且在绝缘板的内部嵌入加热线圈的结构,避免了现有固定座同步发热造成的能量损耗,使得加热效果更加集中高效,有效的节省了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4.实施例二:
35.由于模具的尺寸大小不同,因此,当待加工的模具尺寸变化时,也需要更换相应尺寸的电磁线圈以实现最大效率化的加热。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加热装置,可直接将发热板(即电磁线圈)从固定座上拆卸下来更换对应尺寸的电磁线圈即可。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电磁加热装置,由于电磁线圈内嵌于上下绝缘板内,因此需要将上下绝缘板全部进行拆卸更换,也存在操作繁琐的问题,
36.为此,申请人提出了另一种新型的电磁加热装置,请参阅图3、图4、图5 和图7,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表面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固定座为下绝缘板1,所述上固定座为上绝缘板3,所述下模2设置于下绝缘板1的上表面,上模4设置于上绝缘板 3的下表面。所述下绝缘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定位柱5,上绝缘板 3滑动设置于两个定位柱5的柱壁上,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的前侧壁开设有加热槽,加热槽的内部设置有电磁线圈6,加热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板7,密封板7上设置有用于将电磁线圈6固定的夹持机构,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 的前侧壁且位于加热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将密封板7压紧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现有金属材质的上下固定座采用绝缘板替代,且在绝缘板的内部嵌入加热线圈的结构,避免了固定座同步发热造成的能量损耗,使得加热效果更加集中高效,有效的节省了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双向丝杆8、移动块9、连接杆10、第一弧形夹板15、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3和转轴12,密封板7为中空结构,双向丝杆8 横向位于密封板7的内部,密封板7的左右内侧壁均嵌设有第一滚动轴承,双向丝杆8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密封板7的左右内侧壁转动连接,移动块9呈左右对称位于密封板7的内部且侧壁与密封板7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个移动块9的侧壁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与双向丝杆8的杆壁螺纹连接,连接杆10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移动块9的上侧,密封板7的上侧开设有用于两个连接杆10穿过的条形孔,第一弧形夹板15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连接杆10位于密封板7外部的一端且呈对称设置,电磁线圈6位于两个第一弧形夹板15之间,第一锥齿轮11固定设置于双向丝杆8的杆壁中部,转轴12竖直位于双向丝杆8的下方且下端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密封板7的下侧转动连接并固定设有摇柄14,转轴12的上端与第二锥齿轮13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3啮合设置。
38.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单向丝杆20、压紧板21和螺纹环22,单向丝杆20分别固定设置于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的前侧壁上,压紧板21的表面通过插孔插入在单向丝杆20的杆壁上,螺纹环22与单向丝杆20的杆壁螺纹连接并将压紧板21与上绝缘板3之间紧固连接,螺纹环22远离压紧板21的一侧固定设有手动环23,手动环23与单向丝杆20的杆壁活动套接,能够将密封板7限位压紧在加热槽的内部。
39.综上,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电磁线圈6固定设置在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的内部,从而能够保证电磁线圈6发热只会对下模2和上模4进行有效的加热。当更换不同大小的上模4和下模2之后,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手动环23并使得螺纹环22与单向丝杆
20的杆壁分离,将压紧板21从单向丝杆20的杆壁上取下,能够将密封板7从加热槽的内部取出,从而能够将电磁线圈6从加热槽的内部取出。然后手部转动摇柄14使得转轴12旋转,转轴 12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13转动,第二锥齿轮13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11转动,能够使得双向丝杆8旋转,双向丝杆8能够使得两个移动块9相对远离移动,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杆10使得两个第一弧形夹板15分离,能够将电磁线圈6取出进行更换。待更换不同大小的电磁线圈6之后再反向转动摇柄14,使得第一弧形夹板15将不同大小的电磁线圈6夹紧固定,然后再将密封板7插入加热槽中,并通过压紧板21和螺纹环22将密封板7压紧限位在加热槽的内部。最后,将上绝缘板3在定位柱5的柱壁上上下滑动,根据模具尺寸调节好上绝缘板3 和下绝缘板1之间的距离后即可通电开始工作。
40.实施例三:
41.请参阅图3、图4、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表面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固定座为下绝缘板1,所述上固定座为上绝缘板3,所述下模 2设置于下绝缘板1的上表面,上模4设置于上绝缘板3的下表面。由于电磁线圈6固定设置在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的内部,从而能够保证电磁线圈6发热只会对下模2和上模4进行有效的加热。所述下绝缘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定位柱5,上绝缘板3滑动设置于两个定位柱5的柱壁上。上绝缘板 3的前侧壁开设有加热槽,加热槽的内部设置有电磁线圈6,加热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板7。密封板7上设置有用于将电磁线圈6固定的夹持机构,上绝缘板 3的前侧壁且位于加热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将密封板7压紧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现有金属材质的上下固定座采用绝缘板替代,且在绝缘板的内部嵌入加热线圈的结构,避免了固定座同步发热造成的能量损耗,使得加热效果更加集中高效,有效的节省了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2.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25、套筒16、移动杆17、弹簧18和第二弧形夹板19,所述固定座25固定设置于密封板7的上侧。所述套筒16呈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密封板7的上侧且分别位于固定座25的两侧。所述移动杆17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套筒16的内部,两个移动杆17的下端分别与弹簧18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弹簧18的下端分别与两个套筒16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杆17 的上端均延伸至对应套筒16的外部并均与第二弧形夹板19固定连接,电磁线圈6位于固定座25和第二弧形夹板19之间。
43.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单向丝杆20、压紧板21和螺纹环22,单向丝杆20分别固定设置于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的前侧壁上,压紧板21的表面通过插孔插入在单向丝杆20的杆壁上,螺纹环22与单向丝杆20的杆壁螺纹连接并将压紧板21与上绝缘板3之间紧固连接,螺纹环22远离压紧板21的一侧固定设有手动环23,手动环23与单向丝杆20的杆壁活动套接,能够将密封板7限位压紧在加热槽的内部。
44.综上,该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电磁线圈6固定设置在下绝缘板1和上绝缘板3的内部,从而能够保证电磁线圈6发热只会对下模2和上模4进行有效的加热。当更换不同大小的上模4和下模2之后,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手动环23并使得螺纹环22与单向丝杆20的杆壁分离,将压紧板21从单向丝杆20的杆壁上取下,能够将密封板7从加热槽的内部取出,从而能够将电磁线圈6从加热槽的内部取出。然后工作人员拉动第二弧形夹板19,使得移动杆17在套筒16的内部移动并拉伸弹簧18,从而能够将电磁线圈6从第二弧形夹板19的内部取出,便于更换不同大小的电磁线圈6。待更换不同大小的电磁线圈6之后,松开所述第
二弧形夹板19,第二弧形夹板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将所述电磁线圈6固定于第二弧形夹板19与固定座25之间。然后再将密封板7插入加热槽中,并通过压紧板21和螺纹环22将密封板7压紧限位在加热槽的内部。最后,将上绝缘板3在定位柱5的柱壁上上下滑动,根据模具尺寸调节好上绝缘板3和下绝缘板1之间的距离后即可通电开始工作。
4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