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纱宽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4941发布日期:2022-04-14 19:49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展纱宽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展纱宽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今制备碳纤维预浸料的碳纤维束是由一定数量的碳纤维单丝构成,如常用的东丽12k碳纤维束是由12000根碳丝构成,在碳纤维出厂时纱宽仅为8mm,根据纤维束线密度和设计预浸料的纤维面密度可以计算得到织纱所需纤维束数量,当纤维束量不充足时,为了将一定数量的碳纤维束均匀的织成固定幅宽的预浸布,就需要合适的展纱技术对碳纤维束宽度进行调节。
3.本方案为了获得特定幅宽的碳纤维预浸布,针对如何调节碳纤维束的宽度这一技术问题进行探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纱宽度调节装置,解决了如何调节展纱宽度的技术问题,在碳纤维单丝与离型纸接触前,对碳纤维单丝整体的密度和宽度进行调节,使得最终成型的碳纤维预浸布宽度得到调整,具有良好的展纱效果。
5.一种展纱宽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转动杆、呈直线阵列且铰接在所述转动杆上的若干u型块,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杆连接的紧固结构,若干所述u型块还与角度调节结构连接;
6.所述u型块的开口朝上,且若干所述u型块上分别穿设有碳纤维束。
7.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通过旋转柱铰接在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旋转柱的底端设置有所述紧固结构。
8.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旋钮、与所述紧固旋钮同中心连接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旋转柱底端面设置的螺纹孔连接,所述紧固旋钮可分离的与所述支架贴合。
9.所述u型块的中部通过铰接柱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u型块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若干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连接。
10.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两端一侧的磁铁块、水平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下方的调节杆,若干所述的延伸部通过立柱铰接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磁铁块的上端面接触;
11.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12.所述支架的一端还设置有丈量结构;所述丈量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上方的固定杆、穿设所述固定杆的调节柱,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若干的通孔,所述调节柱一端穿设所述通孔并与其中一所述u型块的外侧面接触。
13.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14.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杆两端的支腿,所述转动杆通过所述旋转柱铰接在所述横杆上,所述横杆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紧固结构。
15.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6.(1)若干的碳纤维单丝穿设u型块,u型块铰接在转动杆上,同时转动杆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旋转,此时u型块也可以随之转动,利用调节杆的作用,调节u型块的角度,使得若干的u型块始终处于平行的状态,此时相邻u型块的间距发生变化,实现了碳纤维单丝宽度的调节,方便快捷;
17.(2)设置有丈量结构,利用伸缩的调节柱,使得调节柱与端部的u型块接触,从而判断若干的u型块是否与碳纤维单丝的运动方向平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和支架的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杆和转动杆的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23.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腿;1-1、横杆;2、碳纤维单丝;3、转动杆; 4、u型块;4-1、延伸部;5、调节杆;5-1、磁铁块;6、固定杆;7、调节柱; 8、紧固旋钮;8-1、旋转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5.参见图1,一种展纱宽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水平设置在支架上的转动杆3、呈直线阵列且铰接在转动杆3上的若干u型块4,支架上设置有与转动杆3连接的紧固结构,若干u型块4还与角度调节结构连接;
26.u型块4的开口朝上,且若干u型块4上分别穿设有碳纤维束。
27.参见图2和图3,转动杆3的中部通过旋转柱8-1铰接在支架的上方,旋转柱8-1的底端设置有紧固结构。
28.其中,转动杆3、紧固结构、u型块4和角度调节结构,形成转动机构。
29.参见图4,转动杆3可以相对支架,进行旋转,当转动杆3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利用紧固结构对其进行定位即可。
30.紧固结构包括紧固旋钮8、与紧固旋钮8同中心连接的螺纹柱,螺纹柱与旋转柱8-1底端面设置的螺纹孔连接,紧固旋钮8可分离的与支架贴合。
31.旋转紧固旋钮8,当紧固旋钮8与支架底部接触时,使得转动杆3和铰接柱定位。
32.u型块4的中部通过铰接柱设置在转动杆3上,u型块4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4-1,若干延伸部4-1与角度调节结构连接。
33.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转动杆3两端一侧的磁铁块5-1、水平设置在延伸部4-1下方的调节杆5,若干的延伸部4-1通过立柱铰接在调节杆5上,调节杆5与磁铁块5-1的上端面接触;
34.调节杆5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35.当若干u型块4与碳纤维单丝2的运动方向产生夹角时,由于调节杆5与延伸部4-1
铰接,调节杆5、延伸部4-1与转动杆3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此时拉动调节杆5,即可使得u型块4发生旋转,从而使得u型块4与碳纤维单丝2的运动方向平齐,磁铁块5-1的作用,是吸引调节杆5,使得调节杆5固定下来。
36.支架的一端还设置有丈量结构;丈量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支架一端上方的固定杆6、穿设固定杆6的调节柱7,固定杆6上设置有若干的通孔,调节柱7 一端穿设通孔并与其中一u型块4的外侧面接触。
37.固定杆上设置若干的通孔,可以根据u型块的具体位置,使得调节柱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保证调节柱穿过通孔并与u型块外侧面接触。
38.转动杆3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判断出相邻u型块的大致间距。
39.当u型块4与碳纤维束的运动方向一致时,推动调节柱7,使得调节柱7 的一端抵靠在转动杆3最外端的u型块4,调节柱7的端面紧贴在u型块4的外侧面,即可说明若干的u型块4与碳纤维束的运动方向达到平齐。
40.支架包括横杆1-1、分别设置在横杆1-1两端的支腿1,转动杆3通过旋转柱8-1铰接在横杆1-1上,横杆1-1的下方设置有紧固结构。
4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
42.参见图5,将碳纤维丝穿过若干u型块4中的开口槽,当需要调节碳纤维束的宽度时(即调节相邻碳纤维丝的间距),旋转转动杆3,使得转动杆3旋转一定的角度,此时碳纤维束的运动方向发生偏离,为了使得u型块4与碳纤维束的原有运动方向平齐一致,则拉动调节杆5,在调节杆5的作用下,使得u 型块4复位,这样碳纤维束的运动方向复位,同前一致,实现了碳纤维单丝2 的间距得到等间距的调节。
43.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