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多穴的导光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8101发布日期:2022-04-02 11:3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一模多穴的导光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3.导光件呈凸肋状结构,且具有第二斜面和长度大于第二斜面的第一斜面,在第二斜面开设有一凹口;由于该导光件体积较小,模具的规格较为统一,因此,如何在同一规格的模具中产出更多的该导光件,需要对模具中的模腔设置进行理的布局。以及,对于一模多穴式成型模具而言,尤其是用于成型尺寸较小的零件,如何确保每个零件品质一致也是业内难题,其主要体现在注胶结构难以兼顾胶料至各穴位的流速一致、顶出结构也不便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模多穴的导光件成型模具,其注塑模腔为两两相对布置的四对,四对注塑模腔呈两行两列间距布置,每对注塑模腔中的凹口相对布置;结构布局巧妙合理,一次性产出八个产品,产能高,生产效率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一模多穴的导光件成型模具,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上模板、下模板、底板;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下模仁,所述上模仁与下模仁围构形成八个注塑模腔,所述上模仁与下模仁之间通过虎口定位;所述下模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两方铁侧板,两方铁侧板之间设置有上下叠设的顶针面板、顶针底板,所述顶针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顶针,所述顶针的底部抵于顶针底板的顶部,所述顶针底板的底部抵于底板的顶部,还包括有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具有浇注口;
7.每一注塑模腔均具有向上凹设于上模仁的型腔和向上凸设于下模仁的型芯,所述型芯为向上凸设的凸肋状且型芯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大于第二斜面的长度,相应的,所述型腔为向上凹设的凹肋状,所述型腔具有与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相匹配的第三斜面、第四斜面,所述型腔适配于型芯;所述第二斜面还具有凹口;所述注塑模腔为两两相对布置的四对,四对注塑模腔呈两行两列间距布置,每对注塑模腔中的凹口相对布置;所述浇注口连通凹口。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有浇注流道和连通浇注流道的分流道,所述浇注流道贯穿上模仁,所述分流道包括有主流道和连接于主流道的四个副流道,所述主流道间隔于前排注塑模腔和后排注塑模腔之间,所述副流道间隔于每对注塑模腔的两个注塑模腔之间,所述副流道还连接有两个浇注分支,所述浇注口位于浇注分支的输出端。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浇注分支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弧状。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斜面上凸设有三个间距布置的第一凸台,相应的,所
述第三斜面向下凸设有三个间距布置的第二凸台,合模时,所述第二凸台的底面抵于第一凸台的顶面。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注塑模腔均对应设置有六个顶针,六个顶针与三个第一凸台交错间隔布置。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下模板的四边均设置有用于保证模具开模、合模平衡度的导向件;所述下模板上还设置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设置于导向件的侧旁。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板和顶针面板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具有四个且位于顶针面板的四角。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辅助顶针面板、顶针底板活动复位的中托司,所述中托司自底板的底部伸入下模板中,所述中托司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6.其主要是,注塑模腔为两两相对布置的四对,四对注塑模腔呈两行两列间距布置,每对注塑模腔中的凹口相对布置;结构布局巧妙合理,一次性产出八个产品,产能高,生产效率高;
17.其次是,其每对注塑模腔中的凹口相对布置,浇注分支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弧状,更好地匹配凹口,使得从浇注流道到凹口的距离相同,遇到的阻力也相同,胶料的流速一致,到达各个注胶孔的时间相同,保证了工件的一致性;
18.再者是,每一注塑模腔均对应设置有六个顶针,六个顶针与三个第一凸台交错间隔布置,顶出合理。
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上模仁立体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下模仁立体示意图;
24.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附图标识说明:
27.10、顶板
ꢀꢀꢀꢀꢀꢀꢀꢀꢀꢀꢀꢀꢀꢀꢀꢀꢀꢀꢀꢀꢀꢀꢀꢀ
20、上模板
28.30、下模板
ꢀꢀꢀꢀꢀꢀꢀꢀꢀꢀꢀꢀꢀꢀꢀꢀꢀꢀꢀꢀꢀꢀ
40、底板
29.50、上模仁
ꢀꢀꢀꢀꢀꢀꢀꢀꢀꢀꢀꢀꢀꢀꢀꢀꢀꢀꢀꢀꢀꢀ
51、型腔
30.511、第三斜面
ꢀꢀꢀꢀꢀꢀꢀꢀꢀꢀꢀꢀꢀꢀꢀꢀꢀꢀꢀ
512、第四斜面
31.513、第二凸台
ꢀꢀꢀꢀꢀꢀꢀꢀꢀꢀꢀꢀꢀꢀꢀꢀꢀꢀꢀ
60、下模仁
32.61、型芯
ꢀꢀꢀꢀꢀꢀꢀꢀꢀꢀꢀꢀꢀꢀꢀꢀꢀꢀꢀꢀꢀꢀꢀꢀ
611、第一斜面
33.612、第二斜面
ꢀꢀꢀꢀꢀꢀꢀꢀꢀꢀꢀꢀꢀꢀꢀꢀꢀꢀꢀ
613、凹口
34.614、第一凸台
ꢀꢀꢀꢀꢀꢀꢀꢀꢀꢀꢀꢀꢀꢀꢀꢀꢀꢀꢀ
70、顶针
35.80、浇注系统
ꢀꢀꢀꢀꢀꢀꢀꢀꢀꢀꢀꢀꢀꢀꢀꢀꢀꢀꢀꢀ
801、浇注口
36.81、浇注流道
ꢀꢀꢀꢀꢀꢀꢀꢀꢀꢀꢀꢀꢀꢀꢀꢀꢀꢀꢀꢀ
82、分流道
37.821、主流道
ꢀꢀꢀꢀꢀꢀꢀꢀꢀꢀꢀꢀꢀꢀꢀꢀꢀꢀꢀꢀꢀ
822、副流道
38.823、浇注分支
ꢀꢀꢀꢀꢀꢀꢀꢀꢀꢀꢀꢀꢀꢀꢀꢀꢀꢀꢀ
90、导向件
39.100、计数器
ꢀꢀꢀꢀꢀꢀꢀꢀꢀꢀꢀꢀꢀꢀꢀꢀꢀꢀꢀꢀꢀ
110、中托司。
具体实施方式
40.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板10、上模板20、下模板30、底板40;所述上模板20内设置有上模仁50,所述下模板30内设置有下模仁60,所述上模仁50与下模仁60围构形成八个注塑模腔,所述上模仁50与下模仁60之间通过虎口定位(虎口定位即为设置于上模仁50、下模仁60的四角的凸、凹部);所述下模板30和底板40之间设置有两方铁侧板,两方铁侧板之间设置有上下叠设的顶针面板、顶针底板,所述顶针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顶针70,所述顶针70的底部抵于顶针底板的顶部,所述顶针底板的底部抵于底板40的顶部,还包括有浇注系统80,所述浇注系统80具有浇注口801;
41.每一注塑模腔均具有向上凹设于上模仁50的型腔51和向上凸设于下模仁60的型芯61,所述型芯61为向上凸设的凸肋状且型芯61具有第一斜面611和第二斜面612,所述第一斜面611的长度大于第二斜面612的长度,相应的,所述型腔51为向上凹设的凹肋状,所述型腔51具有与第一斜面611、第二斜面612相匹配的第三斜面511、第四斜面512,所述型腔51适配于型芯61;所述第二斜面612还具有凹口613;所述注塑模腔为两两相对布置的四对,四对注塑模腔呈两行两列间距布置,每对注塑模腔中的凹口613相对布置;所述浇注口801连通凹口613。
42.具体而言,所述浇注系统80包括有浇注流道81和连通浇注流道81的分流道82,所述浇注流道81贯穿上模仁50,所述分流道82包括有主流道821和连接于主流道821的四个副流道822,所述主流道821间隔于前排注塑模腔和后排注塑模腔之间,所述副流道822间隔于每对注塑模腔的两个注塑模腔之间,所述副流道822还连接有两个浇注分支823,所述浇注口801位于浇注分支823的输出端;
43.以及,所述下模板30和顶针面板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具有四个且位于顶针面板的四角;
44.另外,所述第一斜面611上凸设有三个间距布置的第一凸台614,相应的,所述第三斜面511向下凸设有三个间距布置的第二凸台513,合模时,所述第二凸台614的底面抵于第一凸台513的顶面。
45.进一步的,两个浇注分支823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弧状;每一注塑模腔均对应设置有六个顶针70,六个顶针70与三个第一凸台交错间隔布置。
46.优选的,所述上模板20、下模板30的四边均设置有用于保证模具开模、合模平衡度的导向件90;所述下模板30上还设置有计数器100,所述计数器100设置于导向件90的侧旁;
47.以及,还包括有用于辅助顶针面板、顶针底板活动复位的中托司110,所述中托司110自底板40的底部伸入下模板30中,所述中托司110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
4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49.其主要是,注塑模腔为两两相对布置的四对,四对注塑模腔呈两行两列间距布置,每对注塑模腔中的凹口相对布置;结构布局巧妙合理,一次性产出八个产品,产能高,生产效率高;
50.其次是,其每对注塑模腔中的凹口相对布置,浇注分支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弧状,更好地匹配凹口,使得从浇注流道到凹口的距离相同,遇到的阻力也相同,胶料的流速一致,到达各个注胶孔的时间相同,保证了工件的一致性;
51.再者是,每一注塑模腔均对应设置有六个顶针,六个顶针与三个第一凸台交错间隔布置,顶出合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