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环改良式瓶体预成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0605发布日期:2022-05-05 20:2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环改良式瓶体预成型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预成型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拉环改良式瓶体预成型件。


背景技术:

2.输液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将大剂量的注射液输入人体内。目前,塑料材质的输液瓶已经广泛运用,塑料输液瓶的底部需要一个吊环,方便在使用时挂在固定钩上。一般地,塑料输液瓶的底部均会设置吊环结构,从而在使用时就不需要借助其它辅助结构(如网兜、固定架等)来悬挂。
3.现有技术中,吊环与塑料输液瓶的底部经由一个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吊环悬挂在吊钩上,输液瓶因自身重力下沉,连接部与吊环及瓶底的连接点为主要的受力点,如受力点的韧性不够,吊环容易被拉断,从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吹制输液瓶或其它底部需带有拉环的瓶的拉环改良式瓶体预成型件,加强了拉环与连接柱的连接强度,在使用时拉环不易被拉断;拉环比传统的圆形吊环增加了受力点,同时节省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益。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环改良式瓶体预成型件,包括预成型件本体及设置在预成型件本体上的拉环;拉环包括两个连接臂及连接两个连接臂的弧体,两个连接臂远离弧体的一端连接在预成型件本体上。
6.具体地,预成型件本体包括开口端、预成型件底部及连接开口端与预成型件底部的预成型件身;预成型件本体的预成型件底部设置有连接柱,两个连接臂远离弧体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柱上。
7.具体地,两个连接臂分别自弧体的两端折弯形成。
8.具体地,预成型件本体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凸环,第一凸环自预成型件本体的开口处的外侧壁向外凸设形成,第一凸环用于熔接外部构件。
9.具体地,预成型件本体还设置有第二凸环,第二凸环设置于开口端与预成型件身之间,第二凸环自预成型件本体的外侧壁向外凸设形成,第二凸环用于限位第一凸环熔接的外部构件。
10.具体地,预成型件本体设置有第一渐变部,第一渐变部设置于预成型件身与开口端的连接处,第一渐变部的厚度自预成型件身至开口端逐渐变小。
11.具体地,预成型件本体设置有第二渐变部,第二渐变部设置于预成型件身与预成型件底部的连接处,第二渐变部的厚度自预成型件身至预成型件底部逐渐变大。
12.具体地,预成型件底部的侧壁厚度大于预成型件身的侧壁厚度,预成型件身的侧壁厚度大于开口端的侧壁厚度。
13.具体地,预成型件本体与拉环为一体式构造。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环改良式瓶体预成型件在预成型件本体的预成型件底部设置拉环,拉环的两端分别与预成型件本体连接在一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拉环与瓶体仅有一个连接点,增加了连接点,加强了拉环与连接柱的连接强度,在使用时拉环不易被拉断,延长预成型件本体与瓶体的使用寿命;拉环与两个连接臂连接形成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或矩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圆环形的拉环,节省材料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包括:
18.1—预成型件本体
ꢀꢀꢀꢀꢀꢀ
2—连接柱
ꢀꢀꢀꢀꢀꢀꢀꢀꢀꢀꢀꢀ
3—拉环
19.11—开口端
ꢀꢀꢀꢀꢀꢀꢀꢀꢀꢀꢀ
12—预成型件底部
ꢀꢀꢀꢀꢀ
13—预成型件身
20.14—第一凸环
ꢀꢀꢀꢀꢀꢀꢀꢀꢀ
15—第二凸环
ꢀꢀꢀꢀꢀꢀꢀꢀꢀ
16—第一渐变部
21.17—第二渐变部
ꢀꢀꢀꢀꢀꢀꢀ
31—连接臂
ꢀꢀꢀꢀꢀꢀꢀꢀꢀꢀꢀ
32—弧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环改良式瓶体预成型件,包括预成型件本体1及拉环3,预成型件本体1包括开口端11、预成型件底部12 及连接开口端11与预成型件底部12的预成型件身13。
24.拉环3大致呈半环状,拉环3包括两个连接臂31及连接两个连接臂31的弧体32,两个连接臂31远离弧体32的一端连接在预成型件底部12上,两个连接臂31分别连接在预成型件底部12的不同部位上。
25.预成型件本体1的预成型件底部12还设置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与预成型件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拉环3连接在连接柱2上,两个连接臂31远离弧体 32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柱2远离预成型件底部12的一端上,两个连接臂31远离弧体3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柱2的不同部位上。
26.经由拉环3与预成型件本体1之间的两个连接点,加强了拉环3与连接柱 2的连接强度,在使用时拉环3不易被拉断。弧体32与两个连接臂31连接形成一个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或矩形,在本实施例中,弧体32与两个连接臂 31连接形成一个以连接柱2为圆心的半圆形,比传统的圆形吊环节省材料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益。
27.请参阅图1所示,两个连接臂31分别自弧体32的两端折弯形成,根据实际需要,连接臂31与弧体3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180
°

28.请参阅图1所示,预成型件本体1的开口端11设置有第一凸环14,第一凸环14自预成型件本体1的开口处的外侧壁向外凸设形成,第一凸环14用于熔接外部构件。在生产时,预成型件本体1吹拉成型后需要配合一些外部构件如瓶盖等使用,第一凸环14与外界部件
连接在一起,例如,第一凸环14与外界部件可以扣接或熔接在一起。
29.请参阅图1所示,预成型件本体1还设置有第二凸环15,第二凸环15设置于开口端11与预成型件身13之间,第二凸环15自预成型件本体1的外侧壁向外凸设形成,第二凸环15用于限位与第一凸环14固定在一起的外部构件。第二凸环15对与第一凸环14固定在一起的外部构件进行限位,使外部构件卡装在第一凸环14与第二凸环15之间。
30.请参阅图2所示,预成型件本体1设置有第一渐变部16,第一渐变部16 设置于预成型件身13与开口端11的连接处,第一渐变部16的厚度自成型件身 13至开口端11逐渐变小形成瓶体的脖颈处。
31.预成型件本体1采用塑料等经由模具注塑成型,在将预成型件本体1吹拉成型为瓶体的过程中,开口端11不发成变形,预成型件身13变大,第一渐变部16则倾斜形成开口端11与预成型件身13之间的过渡区,预成型件身13的外径会变大,预成型件身13的厚度会逐渐变小,第一渐变部16靠近预成型件身13处的厚度随着预成型件身13的厚度同步变小,使得成型后的预成型件身 13的厚度与过渡区的厚度相接近。
32.请参阅图2所示,预成型件本体1设置有第二渐变部17,第二渐变部17 设置于预成型件身13与预成型件底部12的连接处,第二渐变部17的厚度自预成型件身13至预成型件底部12逐渐变大。
33.在预成型件本体1吹拉成型为瓶体的过程中,预成型件底部12会成为瓶体的底部,预成型件身13与瓶体的底部之间的拐弯处则由预成型件底部12与预成型件身13之间的连接处的第二渐变部17吹拉形成,第二渐变部17使得吹拉形成后的瓶身与瓶底的转角处的厚度增厚,提升瓶身与瓶底的转角处的强度,延长瓶体的使用寿命。
34.请参阅图2所示,预成型件底部12的侧壁厚度大于预成型件身13的侧壁厚度,预成型件底部12的侧壁在吹拉成型过程不仅要沿预成型件身13延伸,还要延伸形成瓶体的底部,因此需要设置更大厚度以防吹拉成型后的瓶底太薄,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避免其受到摩擦、碰撞、穿刺等而破裂损坏,预成型件底部12的长度可根据对应吹制成型的瓶进行调整。
35.预成型件身13的侧壁厚度大于开口端11的侧壁厚度,预成型件身13需要向外延伸扩展,而开口端11则不需要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制作预成型件本体时,开口端11的厚度设计成最小的,便于控制材料成本和产品质量。
36.请参阅图1所示,预成型件本体1与拉环3为一体式构造。
37.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