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74999发布日期:2022-08-02 23:0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的衣架多是采用塑料制成,因此在衣架生产时需要通过注塑模具注塑成型。
3.注塑模具上注塑时需要使得注塑温度在合适的区间内,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容易使得注入的熔料不容易冷却定型,导致成型后的衣架也容易出现凹陷变形,并且目前注塑成型时,待模具上的温度升温至一定高度时,此时模具上会大量的向外释放热量,由于目前模具上并没有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导致热量白白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上设有进料管,所述上模上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开设在上模侧壁的圆槽,所述圆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保护盘,所述圆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板,所述保护盘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板,所述第一板通过导电弹簧与第二板连接,所述圆槽底部安装有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导电弹簧耦合连接,所述保护盘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圆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指向条,所述指向条由导电条、控制条和电阻条组成,所述导杆和导电条与外界加热源耦合连接,所述下模上设有转化机构,所述转化机构包括隔热箱,所述隔热箱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板,所述电磁板与控制条耦合连接。
7.优选地,所述隔热箱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永磁板,所述永磁板侧壁通过第一弹簧与隔热箱内壁弹性连接,所述隔热箱内设有冷却液,所述下模上开设有u型腔,所述隔热箱靠近电磁板的内壁通过单向进液管与u型腔内壁连通,所述u型腔远离单向进液管的内壁通过单向喷气管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单向喷气管内安装有泄压阀,所述冷却箱底部通过单向排液管与隔热箱靠近第一弹簧的内壁连通,所述永磁板侧壁开设有单向出液孔。
8.优选地,所述下模上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开设在下模上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顶杆,多个所述顶杆上端与位于下模上的模具腔内壁贴合,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所述顶出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
9.优选地,所述顶出板下端通过多个储液囊与空腔内壁弹性连接,所述储液囊内设有电流变液,所述下模侧壁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电流变液耦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冷却箱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冷却箱顶部的第二杆,所述第二杆侧壁固定连接有增压件,所述第一杆远离第一楔形块的一端延伸至
冷却箱内,所述第一杆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冷却箱内壁和第一杆侧壁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冷却箱内设有蓄能机构,所述蓄能机构包括单向轴承,所述第二杆侧壁通过多个支架与单向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杆,所述第三杆侧壁与单向轴承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叶轮,所述第三杆侧壁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上下端分别与冷却箱底部与第三杆侧壁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与冷却箱侧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与增压件正对设置,所述单向喷气管管口倾斜朝叶轮方向设置。
13.本发明优点在于:
14.1:通过设置保护机构,在导杆转动与电阻条接触时,此时外界加热源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会增大,此时外界加热源上的发热量会下降,进而主动对下模和上模进行降温,避免下模和上模上温度过高,影响塑料衣架成型后的质量。
15.2:通过设置储液囊和位移传感器,在上模与下模靠近时,此时位移传感器对电流变液内供电,进而电流变液固化,使得顶出板的位置不变,避免在对注塑成型加压时,胶体会对顶杆施压使得顶杆下移,从而影响成型后产品的外观。
16.3:通过设置转化机构、驱动机构、顶出机构和蓄能机构,在导杆与控制条接触时,此时转化机构对下模和上模上的散热量进行利用,进而扭簧上存储弹性势能,在衣架成型下模1和上模2分离后,此时扭簧上释放弹性势能,进而通过驱动机构和顶出机构对塑料衣架顶出,从而对下模和上模2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能源损耗,还便于对塑料衣架取出,加快注塑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驱动机构和蓄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下模、2上模、3进料管、4圆槽、5保护盘、6第一板、7第二板、8导电弹簧、9热敏电阻、10导杆、11指向条、111导电条、112控制条、113电阻条、12隔热箱、13电磁板、14永磁板、15第一弹簧、16u型腔、17单向进液管、18冷却箱、19单向喷气管、20第三杆、21叶轮、22单向排液管、23单向出液孔、24空腔、25顶出板、26顶杆、27储液囊、28位移传感器、29第一杆、30第一楔形块、31第二楔形块、32第二弹簧、33第二杆、34增压件、35单向轴承、36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4,一种余热利用保护型塑料衣架注塑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2,上模2上设有进料管3,上模2上设有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开设在上模2侧壁的圆槽4,圆槽4内壁转动连接有保护盘5,圆槽4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板6,保护盘5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板7,第一板6通过导电弹簧8与第二板7连接,圆槽4底部安装有热敏电阻9,热敏电阻9与导电弹簧8耦合连接,保护盘5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杆10,圆槽4内壁固定连接有指向条11,指向条11由导
电条111、控制条112和电阻条113组成,导杆10和导电条111与外界加热源耦合连接,下模1上设有转化机构,转化机构包括隔热箱12,隔热箱12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板13,电磁板13与控制条112耦合连接。
23.需要说明的是,热敏电阻9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4.进一步的,在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较低时,此时热敏电阻9上电阻较小,进而导电弹簧8流经的电流增大,进而导电弹簧8上收缩程度较大,此时导杆10与导电条111连接,此时外界加热源对下模1和上模2进行加热,随着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不断升高,此时热敏电阻9的阻值逐渐增大,进而导电弹簧8流经的电流逐渐减小,进而导电弹簧8由最初的收缩转变为逐渐伸长,进而保护盘5带动导杆10顺时针转动,在导杆10与控制条112接触时,此时说明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升高至一定范围内,使得下模1和上模2上的散热量增大,此时电磁板13通电生磁,进而通过转化机构对下模1和上模2上的散热量进行利用,避免热量损耗,在导杆10转动与电阻条113接触时,此时外界加热源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会增大,此时外界加热源上的发热量会下降,进而主动对下模1和上模2进行降温,避免下模1和上模2上温度过高,影响塑料衣架成型后的质量。
25.隔热箱12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永磁板14,永磁板14侧壁通过第一弹簧15与隔热箱12内壁弹性连接,隔热箱12内设有冷却液,下模1上开设有u型腔16,隔热箱12靠近电磁板13的内壁通过单向进液管17与u型腔16内壁连通,u型腔16远离单向进液管17的内壁通过单向喷气管19连接有冷却箱18,单向喷气管19内安装有泄压阀,冷却箱18底部通过单向排液管22与隔热箱12靠近第一弹簧15的内壁连通,永磁板14侧壁开设有单向出液孔23。
26.需要说明的是,电磁板13和永磁板14均采用钕铁硼磁铁制成,使得电磁板13与永磁板14之间的吸力足够大,单向进液管17仅允许冷却液从隔热箱12进入u型腔16内,单向喷气管19仅允许蒸汽从u型腔16进入冷却箱18内,单向排液管22仅允许冷却液从冷却箱18进入隔热箱12内,冷却箱18内可以对进入其内部的蒸汽进行液化,为现有技术。
27.下模1上设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开设在下模1上的空腔24,空腔24内壁滑动连接有顶出板25,顶出板25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顶杆26,多个顶杆26上端与位于下模1上的模具腔内壁贴合,空腔24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杆29,第一杆29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30,顶出板25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31。
28.顶出板25下端通过多个储液囊27与空腔24内壁弹性连接,储液囊27内设有电流变液,下模1侧壁安装有位移传感器28,位移传感器28与电流变液耦合连接。
29.进一步的,位移传感器28可以对上模2移动的距离进行控制,在上模2与下模1靠近时,此时位移传感器28对电流变液内供电,进而电流变液固化,使得顶出板25的位置不变,避免在对注塑成型加压时,胶体会对顶杆26施压使得顶杆26下移,从而影响成型后产品的外观,在上模2与下模1远离时,此时位移传感器28对电流变液内断电,进而电流变液液化。
30.冷却箱18内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冷却箱18顶部的第二杆33,第二杆33侧壁固定连接有增压件34,第一杆29远离第一楔形块30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18内,第一杆29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两端分别与冷却箱18内壁和第一杆29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杆29与冷却箱18侧壁密封滑动连接,第一杆29与增压件34正对设置。
31.冷却箱18内设有蓄能机构,蓄能机构包括单向轴承35,第二杆33侧壁通过多个支
架与单向轴承35外圈固定连接,冷却箱18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杆20,第三杆20侧壁与单向轴承35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三杆20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叶轮21,单向喷气管19管口倾斜朝叶轮21方向设置,第三杆20侧壁套设有扭簧36,扭簧36上下端分别与冷却箱18底部与第三杆20侧壁固定连接。
32.进一步的,单向喷气管19内喷出的气体仅可以带动叶轮21顺时针转动,此时单向轴承35内圈不带动其外圈转动,第三杆20转动带动扭簧36转动,从而扭簧36上存储弹性势能。
3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时下模1与上模2靠近,进而储液囊27变硬,使得顶出板25的位置固定不变,因此此时增压件34转动无法对第一杆29进行推动,进而此时增压件34不再转动,也就是在单向喷气管19内喷出的气体量较小或者扭簧36上弹性势能较大使得单向喷气管19内喷出的气体不足以带动扭簧36转动时,此时扭簧36上会存在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第三杆20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使得单向轴承35存在带动第二杆33逆时针转动的趋势,进而增压件34存在转动的趋势,只有在下模1与上模2分离时,此时储液囊27变软,不会对顶出板25的位置进行限位,此时增压件34可以转动带动第一杆29来回移动。
34.需要说明的是,扭簧36在初始转态下时,此时增压件34与第一杆29远离,进而顶出板25在储液囊27的弹性能力下回到原位,使得多个顶杆26上端与位于下模1上的模具腔内壁贴合。
35.本发明中,在下模1与上模2贴合时,此时位移传感器28对电流变液内通电,进而储液囊27变硬,使得顶出板25和多个顶杆26的位置不变,在外界加热源对下模1和上模2加热时,如果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较低,此时热敏电阻9上电阻较小,进而此时流经导电弹簧8上的电流较大,进而导电弹簧8收缩使得保护盘5逆时针转动,使得导杆10与导电条111接触,进而外界加热源正常工作对下模1和上模2升温,随着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不断升高,此时热敏电阻9的阻值逐渐增大,进而导电弹簧8流经的电流逐渐减小,进而导电弹簧8逐渐伸长,进而保护盘5带动导杆10顺时针转动,在导杆10与控制条112接触时,此时说明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升高至一定范围内,使得下模1和上模2上的散热量增大,在导杆10转动与电阻条113接触时,此时说明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过高,进而此时外界加热源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会增大,进而外界加热源上的发热量会下降,进而主动对下模1和上模2进行降温;
36.在导杆10与控制条112接触时,此时电磁板13上通电生磁,进而对永磁板14吸引,将隔热箱12内的冷却液通过单向进液管17挤压至u型腔16内,进而冷却液会对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进行吸收,并且由于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较高,此时冷却液会蒸发汽化,此时u型腔16内压强增大,在u型腔16内压强达到泄压阀的临界值时,此时u型腔16内的气体通过单向喷气管19高速喷出,进而带动多个叶轮21转动,随后进入冷却箱18内的蒸汽会被液化从单向排液管22再次进入隔热箱12内,对冷却液进行回收利用;
37.叶轮21转动使得第三杆20带动扭簧36转动,进而扭簧36上存储弹性势能,在单向喷气管19内喷出的气体量较小或者扭簧36上弹性势能较大使得单向喷气管19内喷出的气体不足以带动扭簧36转动时,此时扭簧36上会存在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第三杆20逆时针转动的趋势;
38.在衣架成型后,此时下模1和上模2分离,在两者相距较远时,此时位移传感器28对电流变液内断电,进而电流变液液化,使得储液囊27可以伸缩,进而此时扭簧36上会释放弹
性势能,使得单向轴承35通过第二杆33带动增压件34转动,使得增压件34间歇性对第一杆29接触,继而第一杆29会在下模1侧壁来回移动,使得第一楔形块30间歇性对第二楔形块31挤压,进而顶出板25带动顶杆26上下移动,进而对塑料衣架顶出,从而对下模1和上模2上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能源损耗,还便于对塑料衣架取出,加快注塑效率;
39.在下模1和上模2上的温度回到正常转态下时,此时导杆10会再次与导电条111接触,此时电磁板13上断电消磁,进而永磁板14在第一弹簧15的作用下回到原位,进而隔热箱12内位于永磁板14右侧的冷却液通过单向出液孔23挤压至永磁板14左侧,从而便于下次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