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90089发布日期:2022-10-14 14:1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头戴式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头戴式耳机是市面上很常见的一种耳机类型,它主要由头戴结构以及分别连接于头戴结构两端的左发声单元、右发声单元组成,头戴结构主要是由上布、下皮以及饰条布贴通过缝制形成的护套。在护套中会塞入具有一定硬度的硬板对护套的形状进行支撑,除此之外,护套内还会填充海绵,以加强头戴护套的舒适度。
3.头戴护套是连接左发声单元和右发声单元的重要连接结构,头戴护套中穿设有电线,电线分别穿出头戴护套的两端,并分别与左发声单元和右发声单元进行连接,以此形成头戴式耳机。
4.目前,市面上生产这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工艺,需要先将护套的组成组件批量生产出来,再将组件进行组装缝制。在进行护套组装的过程中,每个操作都需要一个工人去完成,一件护套成品需要多个工人共同加工完成,使得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的头戴式耳机护套生产效率低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布料的裁切压合,将所述布料裁切成规定尺寸,并按照规定层数进行装订,装订后的所述布料依次冲压成形,形成上布、下皮和饰条布;s2、加工饰条布,所述饰条布的一侧粘接有pet板,所述饰条布与所述pet板之间通过贴合治具对位贴合固定;s3、上布和饰条布的组装,所述pet板背离所述饰条布的一侧与所述上布粘接,粘接后通过压合装置压合固定,并将所述上布与所述饰条布的两个长边侧进行缝合,所述饰条布的两端进行打钉;s4、加工下皮,所述下皮根据表面的牙位进行车缝,并将所述下皮的两侧边缘均向所述下皮的另一侧进行翻折,翻折后的折边进行粘接以及缝合固定;s5、护套组装,所述上布和所述下皮通过组装治具初步固定,并对所述上布和所述下皮的两侧边沿进行缝合形成护套半成品,缝合后通过翻转护套工具对所述护套半成品进行里外翻转,翻转后的所述护套半成品内穿设有eva板进行支撑,支撑后的所述护套半成品内穿设有电线和泡棉从而形成护套成品;s6、热风塑形,将所述护套成品热风塑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制作头戴式耳机护套的布料预先裁切成合适尺寸,按
照指定层数对不同的组件的布料进行装订,装订完成后即对布料进行冲压,从而形成上布、下皮以及饰条布;首先对饰条布进行加工,利用贴合治具将饰条布与pet板的一侧粘接固定,并将饰条布的外侧边缘与pet板的外侧边缘粘接固定,然后将加工后的饰条布与上布通过压合装置进行粘接固定,固定后在饰条布的边缘进行缝合固定,缝合后在饰条布的两端进行打钉,以方便后续穿电线;接下来对下皮进行加工,下皮的表面设置有牙线,根据牙线的位置对下皮进行缝制,缝制后将下皮的两侧边缘向下皮的另一侧粘接固定;然后将上布和下皮通过组装治具预先固定,方便后续缝合固定,然后沿上布和下皮的两侧长边侧边缘缝合固定,并通过护套翻转工具将护套进行翻转形成护套半成品,翻转后的护套半成品穿设有eva板进行支撑,以及穿设电线和泡棉从而形成护套成品。这样的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运用了多种治具和装置,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操作进行了整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8.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将所述eva板穿设于所述护套半成品内后,在所述eva板的两端涂覆胶水,所述护套半成品中的所述上布向涂覆有胶水的所述eva板进行翻转并粘接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eva板穿设于护套半成品后,通过上布两侧对eva板的两端粘接固定,使得eva板和护套半成品固定连接,不易使得eva板在使用中滑落护套半成品外。
10.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所述护套半成品内穿设有电线包括将所述电线从外穿入所述护套半成品内,从所述上布的两个钉口内穿出。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布的两个钉口即方便电线穿设于护套半成品内后电线的两端可以从上布的两个钉口穿出护套半成品外。
12.优选的,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操作台和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上的支撑架,所述操作台上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开设有四个放置槽,所述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操作台后连接有驱动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承载有用于吸取所述转盘上所述放置槽内的组件的吸取组件,所述吸取组件朝向所述转盘的表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上的四个放置槽可以用来放置生产工程中不同的组件,通过控制驱动件可以使得转盘发生转动,以调整不同的组件位置,通过控制支撑架上的吸取气缸的吸盘可以吸取放置槽内的组件,然后控制驱动件转动转盘,再控制吸取气缸以使得不同组件进行组合,简化了多工位的操作。
14.优选的,所述四个放置槽分别为用于放置所述贴合治具的贴合治具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上布的上布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下皮的下皮放置槽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组装治具的组装治具放置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放置槽放置不同的组件,上布放置槽放置的是上布,下皮放置槽内放置的是缝制加工后的下皮,而贴合治具及组装治具都是方便上布和下皮的组装以及上布和饰条布的粘接操作。
16.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步进电机时,转盘会发生九十度的转动,以方便切换转盘上的四个放置槽,从而方便压合装置的操作。
18.优选的,所述吸取组件包括承载于所述固定座上的吸取气缸以及与所述吸取气缸
的活塞杆连接的吸盘,所述吸取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所述吸盘的吸取方向朝向所述转盘的表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取气缸和吸盘可以对转盘上放置槽内放置的组件进行吸取,吸取气缸能驱动吸盘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对组件进行吸取和放置。
20.优选的,所述贴合治具包括贴合板以及开设于所述贴合板上用于容置所述pet板的第一凹槽、用于容置所述饰条布的第二凹槽以及用于容置所述上布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饰条布边缘相适配的折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板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用来放置不同的组件,通过在凹槽内放置不同的组件,从而实现对不同组件之间的粘接固定。折板是方便饰条布与pet板进行粘接时需要翻转后对饰条布的边缘进行折边操作,折板方便了饰条布的边缘进行折边操作。
22.优选的,所述组装治具包括承载板以及开设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开槽,所述开槽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容置有用于夹持所述上布和所述下皮侧部的夹具。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槽内首先放置上布,然后放置下皮在上布的表面,此时夹具的凹陷部朝向上布和下皮的侧部,通过对夹具的一边向下皮的表面进行折边,从而使夹具夹持于上布和下皮的侧部,对上布和下皮进行初步的固定,从而便于上布和下皮的两侧长边缘进行缝合固定。
24.优选的,所述翻转护套工具包括手持端和夹持端,所述手持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端连接,所述夹持端远离所述手持端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呈勾持状的勾持部,两个所述夹持端外套设有外筒。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布和下皮缝合后,由于缝纫边是露在外面的,需要对护套半成品进行正反翻转,翻转护套工具方便了护套半成品的翻转,将护套半成品套设在外筒外,使得两个夹持端分别夹持护套半成品的两个相对侧的边缘,通过拉动手持端向另一边运动,从而将护套半成品进行翻转。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对饰条布和pet板以及饰条布和上布进行粘贴操作时,均可以通过贴合治具和压合装置实现,将贴合治具放置在转盘的放置槽内,饰条布和pet板的贴合在贴合治具中实现粘接固定。通过转动转盘控制吸取气缸吸取上布放置槽内的上布,然后控制步进电机转动至贴合治具放置槽,再控制吸取气缸放置上布至贴合治具放置槽内,即可实现上布和饰条布的粘接固定;上布和下皮的初步固定也是通过组装治具和压合装置实现。通过在转盘上放置不同的治具,减少了繁琐的操作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2.护套翻转工具通过将护套半成品套设在外筒外,将两个夹持端分别夹持护套半成品一端的两个相对侧,通过手拉动手持端即可轻松实现护套半成品的翻转,不需要人工麻烦的对护套半成品进行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布、下皮、饰条布和pet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裁切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贴合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贴合治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组装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护套翻转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护套翻转工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上布;2、下皮;3、饰条布;4、pet板;5、机架;51、工作台;511、滑轨;5111、条形槽;5112、丝杆;5113、裁切刀;5114、驱动电机;52、滚动轴;521、滚轴;522、连接杆;53、导轨;6、贴合板;61、第一凹槽;62、第二凹槽;621、折板;63、第三凹槽;7、操作台;71、支撑架;711、固定座;712、吸取气缸;713、吸盘;72、转盘;721、贴合治具放置槽;722、上布放置槽;723、下皮放置槽;724、组装治具放置槽;725、转轴;726、轴承;727、步进电机;8、承载板;81、开槽;82、容置槽;821、夹具;9、护套翻转工具;91、手持端;92、夹持端;93、外筒;94、滑槽;9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一种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参照图1,包括:s1、布料的裁切压合,将布料裁切成规定尺寸,并按照规定层数进行装订,装订后的布料依次冲压成形,形成上布1、下皮2和饰条布3;s2、加工饰条布3,饰条布3的一侧粘接有pet板4,饰条布3与pet板4之间通过贴合治具对位贴合固定;s3、上布1和饰条布3的组装,pet板4背离饰条布3的一侧与上布1粘接,粘接后通过压合装置压合固定,并将上布1与饰条布3的两个长边侧进行缝合,饰条布3的两端进行打钉;s4、加工下皮2,下皮2根据表面的牙位进行车缝,并将下皮2的两侧边缘均向下皮2的另一侧进行翻折,翻折后的折边进行粘接以及缝合固定;s5、护套组装,上布1和下皮2通过组装治具初步固定,并对上布1和下皮2的两侧边沿进行缝合形成护套半成品,缝合后通过翻转护套工具对护套半成品进行里外翻转,翻转后的护套半成品内穿设有eva板进行支撑,支撑后的护套半成品内穿设有电线和泡棉从而形成护套成品;s6、热风塑形,将护套成品热风塑形。
31.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上述步骤s1中,布料通过裁床机来裁切,将布料平铺在裁床机上,对布料按照工程规定的尺寸进行裁切,裁切后的布料按照规定的层数进行装订,其中装订层数规定为:上布1十层、下皮2十层、饰条布3十层。冲压后的布料依次通过冲压床冲压成形,冲压层数依然按照上布1十层、下皮2十层、饰条布3十层进行冲压。将布料平放在冲压床上,冲压的纹路方向按照图纸进行,生成指定形状的上布1、下皮2、饰条布3。其中,上布1和下皮2均包括呈矩形设置的主布和沿主布相对的两侧向外呈凸起状设置的副布,主布和副布呈一体成形设置。饰条布3的大小小于上布1和下皮2的大小,饰条布3的形状与上布1的形状相同。
32.上述步骤s2中,pet板4与饰条布3的贴合工作需要压紧,pet板4的离心纸撕下后胶面朝上放入贴合治具内,再将饰条布3正面朝上放入贴合治具内对pet板4进行贴合操作。pet板4需要居中对齐,pet板4和饰条布3贴合后不可错位。贴合后,饰条布3的四周边缘要涂覆胶水,再按照pet板4的边缘进行折边操作,使得饰条布3包紧pet板4的边缘。
33.上述步骤s3中,将饰条布3与pet板4贴合后的半成品板面使得pet板4面朝上放置于贴合治具内,将pet板4的居中位置涂覆胶水,将上布1的底面朝上与饰条布3进行贴合固定,贴合完成后需按紧,使得上布1和饰条布3紧密贴合。贴合后的上布1需要沿饰条布3的边缘进行缝合固定,缝合后的半成品不能有车歪的情况。缝合后的半成品的打钉操作是在饰条布3相对的两侧进行打钉。
34.上述步骤s4中,下皮2进行缝合时是按照下皮2上的牙位进行缝合,牙位需要对位进行缝合,且下皮2的两头也要进行缝合。下皮2的两头需涂覆胶水并进行折边操作,形成两头无向外凸起的形状。
35.上述步骤s5中,上皮半成品和缝合后的下皮2进行对位叠合,上布1和下皮2的剪口要对齐,才能进行两侧边缘的缝合操作,由于缝合后的护套缝纫边是裸露在外面的,需要将其进行翻转后才能进行后续步骤,将护套翻转后即形成护套半成品。护套半成品内需穿设eva板对护套半成品的形状进行支撑,将穿好的eva板的护套半成品进行整形,使护套平整、车缝边距均匀一致,并将eva两侧边缘与上布1相对应的两侧边缘进行涂覆胶水,上布1向涂覆有胶水的eva板进行折边操作,折边长度大概为8mm,从而使得上布1两侧边缘与eva板的两侧边缘粘接固定。
36.然后将电线从护套半成品的一侧开口穿入护套半成品内,电线的两端分别从上布1的两个开孔穿出,电线穿出开孔后的长度一致。
37.最后取一根泡棉,泡棉的形状大小与上布1一致,由于泡棉较软,不易穿入护套半成品内,需要将泡棉与具有一定硬度的下板一起穿入穿好电线的护套半成品内,待下板一端穿入护套半成品内后,且下板两端穿出护套半成品两侧一端距离后,压住泡棉的一端,将下板取出即可。将穿好泡棉的护套再次进行整形。
38.上述步骤s6中,将完成后的护套成品进行塑形,使用热风机加热到120度左右对护套成品进行塑形,塑形后的护套成品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即可对护套成品进行打包。
39.参照图3,其中,裁床机包括机架5,机架5的一侧为布料的进料端,机架5远离进料端的一侧为裁切的工作台51。工作台51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滑轨511,滑轨511沿横跨机架5的宽度方向设置,滑轨511朝向工作台51的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条形槽5111,条形槽5111内转动设置有丝杆5112,丝杆5112上连接有裁切刀5113,裁切刀5113上穿设有用于与丝杆5112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丝杆5112的一端穿出滑轨511连接有驱动电机5114,驱动电机5114的输出轴与丝杆5112连接。机架5远离工作台51的一侧还滑动设置有用于缕平布料的滚动轴52,机架5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导轨53,滚动轴5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导轨53滑移连接,滚动轴52包括呈滚筒状设置的滚轴521以及分别设置于滚轴521两端的连接杆522,两个连接杆522分别与两侧导轨53滑移连接,使得滚动轴52能沿导轨53的长度方向滑动以缕平布料的表面。布料从皮带的下方传输至机架5上,通过滚动轴52对布料的表面来回滚动以缕平布料的表面,从而使布料表面平整,方便裁切刀5113对布料进行裁切。
40.参照图4,贴合治具包括贴合板6以及开设于贴合板6上的第一凹槽61、第二凹槽
62、第三凹槽63,第一凹槽61的形状大小与pet板4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第二凹槽62的形状大小与饰条布3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第三凹槽63的形状大小与上布1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第二凹槽62的外侧边缘铰接有与饰条布3外侧边缘适配的折板621。当对pet板4和饰条布3进行贴合操作时,将pet板4撕下离心纸后,胶面朝上放置于第一凹槽61内,饰条布3放置于第二凹槽62内,从而与第一凹槽61内的pet板4相粘贴固定。饰条布3固定完成后进行正反面翻转,对饰条布3相对于pet板4的边缘涂覆胶水,通过翻转第二凹槽62外的折板621使得饰条布3的边缘向pet板4进行折边固定。
41.参照图5和图6,压合装置包括操作台7以及设置于操作台7上的支撑架71,操作台7上转动设置有转盘72,转盘72上开设有四个放置槽,四个放置槽分别为用于放置贴合治具的贴合治具放置槽721、用于放置上布1的上布放置槽722、用于放置下皮2的下皮放置槽723以及用于放置组装治具的组装治具放置槽724。转盘7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725,转轴725的另一端与操作台7转动连接。操作台7上开设有圆孔,圆孔内设置有轴承726,轴承726的外圈与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轴承726的内圈与转轴725远离转盘72的一端连接。操作台7下方设置有步进电机727,步进电机727的输出轴与转轴725穿出操作台7的一端连接。当控制步进电机727时,转盘72可以相对操作台7进行90度的转动,从而更换不同的治具。
42.参照图5和图6,支撑架71呈竖直设置,支撑架71上相对转盘7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711。固定座711上承载有吸取气缸712,吸取气缸712的活塞杆向下穿过固定座711的上下表面并连接有用于吸气的吸盘713,吸盘713的吸气口朝向转盘72的表面。
43.参照图5和图6,当进行饰条布3和上布1的组装时,取加工后的饰条布3的pet板4面朝上放置于贴合治具的第二凹槽62内,在pet板4中涂覆胶水。上布1放置于上布放置槽722内,首先驱动步进电机727使得转盘72转动至吸取气缸712的下方为上布放置槽722后,通过驱动吸取气缸712向下对上布放置槽722内的上布1进行吸取,吸取后再通过控制步进电机727使得转盘72转动至贴合治具放置槽721,控制吸取气缸712向下将上布1放入第三凹槽63内,关闭吸取气缸712,使得上布1与第二凹槽62内的饰条布3进行粘接固定。再沿饰条布3的边沿对上布1进行缝合固定,固定后在饰条布3相对的两侧进行打钉操作,使得上布1的两侧均有开孔。
44.参照图7,组装治具包括呈矩形设置的承载板8,承载板8上开设有开槽81,开槽81的形状大小与上布1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开槽81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容置槽82,容置槽82内容置有夹具821,夹具821呈l型设置,夹具821为可弯折的金属材质制成,夹具821的一侧可向另一侧进行折叠,形成截面呈c型的夹具821。夹具821的一侧容置于容置槽82内,夹具821的另一侧与容置槽82垂直。
45.参照图5和图7,当进行上布1和下皮2组装时,将加工后的下皮2放置于转盘72内的下皮放置槽723中,当上布1放置于开槽81内后,控制步进电机727使转盘72转动至下皮放置槽723位于吸取气缸712的下方,通过驱动吸取气缸712向下使吸盘713吸取下皮2后向上运动,通过控制步进电机727使转盘72转动至组装治具放置槽724位于吸取气缸712的下方,通过控制吸取气缸712向下使得下皮2叠放在上布1的上方,此时夹具821的凹陷处朝向上布1和下皮2的侧部,将夹具821伸出容置槽82的一侧向下皮2的表面弯折,从而抵接在下皮2的表面,使得夹具821对上布1和下皮2进行初步固定,再将上布1和下皮2重合的边缘处进行缝合。
46.参照图8和图9,护套翻转工具9包括手持端91和夹持端92,手持端91用于供人手握持进行操作,夹持端92用于夹紧护套的两个相对侧,手持端91的截面呈n型设置,手持端9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持端92连接,夹持端92呈竖直杆状设置,夹持端92远离手持端91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呈勾持状的勾持部,夹持端92为金属材料制成,夹持端92的勾持部外套设有用于防止勾持部勾坏护套的橡胶套,两个夹持端92外还套设有外筒93,外筒93靠近勾持部的一侧相对两个勾持部开设有用于供勾持部滑动的滑槽94,滑槽94内设置有限位块95,限位块95可滑动设置于滑槽94内,限位块95可以限制两个勾持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当需要对护套半成品进行翻转时,将护套套设在护套翻转工具9外,两个夹持端92分别夹持护套半成品一端的两个相对侧,通过拉动手持端91使得护套半成品进行翻转,使得夹持端92从护套半成品的另一端滑出,从而完成护套半成品的翻转。滑槽94还使得外筒93可以相对滑槽94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以收紧两个夹持端92的侧部,方便进行收纳。
47.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将制作头戴式耳机护套的布料预先裁切成合适尺寸,按照指定层数对不同的组件的布料进行装订,装订完成后即对布料进行冲压,从而形成上布1、下皮2以及饰条布3;首先对饰条布3进行加工,利用贴合治具将饰条布3与pet板4的一侧粘接固定,并将饰条布3的外侧边缘与pet板4的外侧边缘粘接固定,然后将加工后的饰条布3与上布1通过压合装置进行粘接固定,固定后在饰条布3的边缘进行缝合固定,缝合后在饰条布3的两端进行打钉,以方便后续穿电线;接下来对下皮2进行加工,下皮2的表面设置有牙线,根据牙线的位置对下皮2进行缝制,缝制后将下皮2的两侧边缘向下皮2的另一侧粘接固定;然后将上布1和下皮2通过组装治具预先固定,方便后续缝合固定,然后沿上布1和下皮2的两侧长边侧边缘缝合固定,并通过护套翻转工具9将护套进行翻转形成护套半成品,翻转后的护套半成品穿设有eva板进行支撑,以及穿设电线和泡棉从而形成护套成品。这样的头戴式耳机护套的生产工艺,运用了多种治具和装置,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操作进行了整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4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