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加工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4498发布日期:2023-01-03 22:0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颗粒加工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塑料颗粒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颗粒加工用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塑料已经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原材料,但是在塑料成型中,为了使塑料制品获得不同或者更好的性能,往往需要将不同种类的塑料颗粒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均匀混合,即塑料颗粒混料处理。
3.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9435091 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体式的塑料颗粒混料设备,包括:混料桶外壳、梯形固定板和混料齿c;所述混料桶外壳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并焊接有四根所述支撑柱,且所述四根所述支撑柱通过一块所述矩形板焊接相连;所述滑动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通过一个所述紧固螺栓滑动和固定于两块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漏斗口内通过滑动槽滑动连接有一块所述隔板。该发明因混料齿c为直角梯形结构,且混料齿c与混料桶外壳的间隔小于所述物料颗粒的直径,故可通过混料齿c将物料从混料桶内清理干净;该发明因锥形挡板的设置,当颗粒物料进入混料桶内壳时首先与锥形挡板接触,当颗粒物料与锥形挡板接触时通过锥形挡板可将颗粒物料均匀的撒向混料桶内壳。
4.但是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在进行两种塑料颗粒的进料时,其只能通过位于装置顶部的漏斗口进行,进料位置较高,进料较为不便的同时,由于单种塑料颗粒在进料时大多采用单次完全进料的方式进行,因此在两种塑料颗粒进料完成后,会出现两种塑料颗粒堆积在混料桶内壳内部且分层明显的情况,导致后续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完成两种塑料颗粒的混合,另外塑料颗粒在搅拌过程中,其上附着的粉尘杂质会逐渐脱落并堆积在混料桶内壳内部,在后续出料时粉尘则会随着塑料颗粒同步排出,进而工作环境内粉尘污染严重,综上所述,上述装置存在进料难度大,混合效率低,且无法在混料过程中针对塑料颗粒中含有的粉尘杂质进行清理等问题,无法有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5.因此,发明一种塑料颗粒加工用混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颗粒加工用混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颗粒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与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位于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左侧,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内部设置有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与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所述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位于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下方,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右侧顶部设置有排尘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中进气管将气流输入至驱动机构中密封箱内部带动驱动机构中叶轮旋转,进而使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中空心转杆带动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中多个空心混料杆对便捷进料式壳
体组件中内壳体内部加入的第一种塑料颗粒进行搅拌,所述驱动机构中密封箱内部的气流通过进料机构中第一连接管进入到进料机构中进料箱内部,然后将进料机构中进料箱内部的第二种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机构中第二连接管输入至进料机构中进料斗中,然后通过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中空心转杆进入到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中空心混料杆内部,并通过多个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中出料通槽进入到第一种塑料颗粒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固定套板、液压缸、支撑立柱和出料管;
9.所述外壳体滑动套接设置于内壳体外侧顶部,所述内壳体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所述固定套板固定套接设置于外壳体外侧顶部,所述液压缸与支撑立柱均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液压缸分别固定设置于固定套板顶部四角,四个所述支撑立柱分别与四个液压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支撑立柱均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固定贯穿设置于内壳体右侧底部,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10.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箱、密封盖、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进料斗;
11.所述进料箱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所述密封盖通过合页转动设置于进料箱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贯穿设置于进料箱左侧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贯穿设置于进料箱右侧底部,所述进料斗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管端部。
12.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密封箱、叶轮和进气管;
13.所述密封箱固定设置于外壳体顶部且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叶轮位于密封箱内部,所述进气管固定贯穿设置于密封箱右侧。
14.优选的,所述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包括空心转杆、空心混料杆和出料通槽;
15.所述空心转杆沿竖直方向贯穿密封箱以及外壳体顶部并延伸至外壳体内部,所述空心转杆通过轴承与密封箱以及外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进料斗通过旋转接头转动连接于空心转杆顶部,所述叶轮固定套接设置于空心转杆外侧,所述空心混料杆与出料通槽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空心混料杆分别固定设置于空心转杆两侧,多个所述出料通槽均匀开设于多个空心混料杆底部。
16.优选的,所述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包括伸缩杆、弧形导流板、弹簧、十字卡块和十字卡槽;
17.所述伸缩杆通过轴承转动嵌套设置于内壳体内腔底部,所述弧形导流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弧形导流板均匀固定设置于伸缩杆外侧,所述弹簧套接设置于伸缩杆的内轴外侧,所述十字卡块固定设置于伸缩杆的内侧顶部,所述十字卡槽开设于空心转杆底端。
18.优选的,所述排尘机构包括排尘管与瓣膜;
19.所述排尘管固定贯穿设置于外壳体右侧顶部,所述瓣膜固定设置于排尘管内部,所述排尘管端部固定连接有水浴除尘设备。
20.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进料机构、驱动机构、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和排尘机构,以便于使技术人员可以低位状态下通过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与进料机构完成第一种塑料颗粒以及第二种塑料颗粒的上料,使得上料更加方便,同时还可以利用驱动驱动机构后的气流对第二种塑料颗粒进行推动,进而配合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将第二种塑料颗粒直接输入至第一种塑料颗粒之间,进而避免上料完成后出
现两种塑料颗粒因分层明显而导致的需要长时间搅拌的情况,另外气流在完成第二种塑料颗粒的进料后还可以带动外壳体与内壳体内部的粉尘杂质通过排尘机构排出,进而避免后续出料时随同混合完毕后的塑料颗粒同步排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同类型装置,本发明有效降低上料难度,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在低位完成上料,同时还可以避免塑料颗粒进料后发生分层现象,进而有效提高塑料颗粒初始混合度,缩短混匀所需时间,进而提高混料效率,同时还可以在混料过程中对产生的粉尘杂质进行清理,避免粉尘杂质同步出料而污染工作环境,实际使用效果更好的同时,更加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式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进料机构局部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排尘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底座;2、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1、外壳体;22、内壳体;23、固定套板;24、液压缸;25、支撑立柱;26、出料管;3、进料机构;31、进料箱;32、密封盖;33、第一连接管;34、第二连接管;35、进料斗;4、驱动机构;41、密封箱;42、叶轮;43、进气管;5、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1、空心转杆;52、空心混料杆;53、出料通槽;6、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61、伸缩杆;62、弧形导流板;63、弹簧;64、十字卡块;65、十字卡槽;7、排尘机构;71、排尘管;72、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塑料颗粒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与进料机构3,所述进料机构3位于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左侧,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4,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内部设置有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与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6,所述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6位于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下方,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右侧顶部设置有排尘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4中进气管43将气流输入至驱动机构4中密封箱41内部带动驱动机构4中叶轮42旋转,进而使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中空心转杆51带动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中多个空心混料杆52对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中内壳体22内部加入的第一种塑料颗粒进行搅拌,所述驱动机构4中密封箱41内部的气流通过进料机构3中第一连接管33进入到进料机构3中进料箱31内部,然后将进料机构3中进料箱31内部的第二种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机构3中第二连接管34输入至进料机构3中进料斗35中,然后通过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中空心转杆51进入到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中空心混料杆52内部,并通过多个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中出料通槽53进
入到第一种塑料颗粒的内部。
32.如图2所示,所述便捷进料式壳体组件2包括外壳体21、内壳体22、固定套板23、液压缸24、支撑立柱25和出料管26。
33.更为具体的,所述外壳体21滑动套接设置于内壳体22外侧顶部,所述内壳体22固定设置于底座1顶部,所述固定套板23固定套接设置于外壳体21外侧顶部,所述液压缸24与支撑立柱25均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液压缸24分别固定设置于固定套板23顶部四角,四个所述支撑立柱25分别与四个液压缸2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支撑立柱25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26固定贯穿设置于内壳体22右侧底部,所述出料管26上设置有截止阀。
34.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箱31、密封盖32、第一连接管33、第二连接管34和进料斗35。
35.更为具体的,所述进料箱31固定设置于底座1顶部,所述密封盖32通过合页转动设置于进料箱31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管33固定贯穿设置于进料箱31左侧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管34固定贯穿设置于进料箱31右侧底部,所述进料斗35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管34端部。
36.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密封箱41、叶轮42和进气管43。
37.更为具体的,所述密封箱41固定设置于外壳体21顶部且与第一连接管33连接,所述叶轮42位于密封箱41内部,所述进气管43固定贯穿设置于密封箱41右侧,以便于通过进气管43向密封箱41内部送风后,风所形成的气流对叶轮42进行吹动,使叶轮42发生旋转。
38.同时,所述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包括空心转杆51、空心混料杆52和出料通槽53。
39.更为具体的,所述空心转杆51沿竖直方向贯穿密封箱41以及外壳体21顶部并延伸至外壳体21内部,所述空心转杆51通过轴承与密封箱41以及外壳体21转动连接,所述进料斗35通过旋转接头转动连接于空心转杆51顶部,所述叶轮42固定套接设置于空心转杆51外侧,所述空心混料杆52与出料通槽53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空心混料杆52分别固定设置于空心转杆51两侧,多个所述出料通槽53均匀开设于多个空心混料杆52底部,以便于叶轮42被吹动后通过空心转杆51带动空心混料杆52在第一种塑料颗粒内部进行旋转,进而开始进行搅拌,同时第二种塑料颗粒可以沿着空心转杆51内壁进入到空心混料杆52内部,然后通过多个出料通槽53直接进入到堆积的第一种塑料颗粒之间,并在空心混料杆52的持续转动下与第一种塑料颗粒均匀混合。
40.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触发式辅助出料机构6包括伸缩杆61、弧形导流板62、弹簧63、十字卡块64和十字卡槽65。
41.更为具体的,所述伸缩杆61通过轴承转动嵌套设置于内壳体22内腔底部,所述弧形导流板6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弧形导流板62均匀固定设置于伸缩杆61外侧,所述弹簧63套接设置于伸缩杆61的内轴外侧,所述十字卡块64固定设置于伸缩杆61的内侧顶部,所述十字卡槽65开设于空心转杆51底端,以便于当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整体下降完毕后,空心转杆51底端的十字卡槽65套接在十字卡块64外侧,后续空心转杆51旋转时带动伸缩杆61同步旋转,同时在空心混料杆52对第一种塑料颗粒以及第二种塑料颗粒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落到内壳体22内腔底部的第一种塑料颗粒以及第二种塑料颗粒被伸缩杆61旋转时所带动的弧形导流板62同步进行搅拌。
42.如图7所示,所述排尘机构7包括排尘管71与瓣膜72。
43.更为具体的,所述排尘管71固定贯穿设置于外壳体21右侧顶部,所述瓣膜72固定设置于排尘管71内部,所述排尘管71端部固定连接有水浴除尘设备,以便于在搅拌过程中,塑料颗粒表面附着的粉尘杂质发生脱落,并在气流的带动下载外壳体21与内壳体22形成的密封腔室内逸散,然后通过排尘管71输入到水浴除尘设备中被净化。
44.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浴除尘设备属于现有成熟设备,因此本技术在此不对其具体结构以及型号进行赘述。
45.本发明工作原理:
46.实际使用过程中,此时液压缸24的输出轴处于伸出状态,液压缸24通过固定套板23对外壳体21进行支撑,此时外壳体21处于高位状态,并未套接在内壳体22外侧;
47.此时技术人员可以在低位将第一种塑料颗粒由内壳体22顶部加入到内壳体22内部,然后由进料箱31顶部将第二种塑料颗粒加入到进料箱31内部,随后使液压缸24带动其输出轴缩短,进而使外壳体21下降并套接在内壳体22外侧,在外壳体21下降的过程中,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整体进入到第一种塑料颗粒内部,随后技术人员可以将密封盖32关闭;
48.通过进气管43向密封箱41内部送风,风所形成的气流对叶轮42进行吹动后进入到第一连接管33内部,叶轮42被吹动后通过空心转杆51带动空心混料杆52在第一种塑料颗粒内部进行旋转,进而开始进行搅拌;
49.进入到第一连接管33内部的气流通过第一连接管33进入到进料箱31内部,并对进料箱31内部的第二种塑料颗粒进行吹动,使第二种塑料颗粒通过第二连接管34进入到进料斗35内部,并沿着空心转杆51内壁进入到空心混料杆52内部,然后通过多个出料通槽53直接进入到堆积的第一种塑料颗粒之间,并在空心混料杆52的持续转动下与第一种塑料颗粒均匀混合;
50.随着进气管43内部气流的不断输入,叶轮42通过空心转杆51带动空心混料杆52持续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塑料颗粒表面附着的粉尘杂质发生脱落,并在气流的带动下在外壳体21与内壳体22形成的密封腔室内逸散,然后通过排尘管71输入到水浴除尘设备中被净化;
51.当内部给料式混料机构5整体下降完毕后,空心转杆51底端的十字卡槽65套接在十字卡块64外侧,后续空心转杆51旋转时带动伸缩杆61同步旋转;
52.在空心混料杆52对第一种塑料颗粒以及第二种塑料颗粒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落到内壳体22内腔底部的第一种塑料颗粒以及第二种塑料颗粒被伸缩杆61旋转时所带动的弧形导流板62同步进行搅拌;
53.混料完成后,打开出料管26上的截止阀,此时外壳体21与内壳体22内部的气体在瓣膜72的限制下不再通过排尘管71排出,而是对混合后的塑料颗粒进行推动,进而使塑料颗粒通过出料管26排出,同时在弧形导流板62旋转时,其对位于内壳体22内腔底部的塑料颗粒进行推动,进而使残留的塑料颗粒同样通过出料管26排出。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