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7688发布日期:2023-01-31 22:2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注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注塑设备,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但是目前的注塑装置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某些问题,注塑装置加工过程中不易脱模,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辅助操作,这导致模具在此期间无法运行,影响加工效率。
3.针对目前的注塑装置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注塑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具有便于对塑料进行注塑加工及脱模,提升注塑装置加工效率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基板,两个所述基板相对的侧壁都设置有第二模具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二模具安装座相对的侧表面均嵌合设置有第二模具本体,两个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模具安装座,所述第一模具安装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模具安装座位移时同步带动第一模具本体向第二模具本体动作,所述第一模具安装座的外侧嵌合设置有从动架,所述从动架通过驱动组件调整与第二模具本体的间距。
6.两个所述第一模具本体的内侧位于第一模具安装座中嵌合设置有第一均热箱,所述第一均热箱中均匀贯穿设置有顶出组件,所述第二模具本体和第一模具本体中都嵌合设置有多个脱模组件,脱模组件与顶出组件处在同一直线上,且顶出组件对脱模组件加压,使得脱模组件从第二模具本体和第一模具本体中推出。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从动架两侧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均与基板连接,两组所述液压杆通过液压分流组件驱动并完成交错伸缩。
8.液压分流组件包括分液管和调节泵,两个所述基板相背离的侧壁设置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中位于基板的侧壁固定设有调节泵,两个所述调节泵通过分液管相连通,每组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均贯穿密封箱并与调节泵通过注液管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顶出组件包括从第一均热箱中贯穿的第一隔温管,所述第一隔温管中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均设置有推块。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脱模组件包括多个从第二模具本体或第一模具本体中贯穿的顶针,所述顶针轴向与第一伸缩杆的驱动方向保持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顶针朝向推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顶针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
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住限位块,使得限位块朝向推块动作。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第一模具安装座嵌合设置在从动架中,所述从动架的一端开设有嵌合槽,所述第一模具安装座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延伸条,所述延伸条与嵌合槽相卡合。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均热箱为中空的腔体构件,所述第一均热箱中均匀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所述第一均热箱的内部密封填充设置有导热油。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模具本体的内侧嵌合设置有第二均热箱,所述第二均热箱中也设置有加热电阻丝与导热油,所述第二均热箱中贯穿设置有第二隔温管,所述第二隔温管中设置有第二伸缩杆。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基板的外缘处连接设置有加强骨架。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模具安装座、第二模具本体、第一模具安装座以及第一模具本体的外壁套设有隔热层。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注塑装置中增设有两个模具,两个模具使用时均通过液压杆推动,并完成交替开模以及合模,在单个模具对塑料进行注塑加工时,另一个模具便进行脱模操作,该注塑装置使用时,可以有效的提升注塑装置的加工效率。
18.2、注塑装置中增设有模具顶出组件,模具顶出组件运行时可以将顶针从第二模具本体或第一模具本体中顶出,便于对模具进行脱模,且复位弹簧可以在模具顶出组件复位时对限位块加压,使得顶针收回到第二模具本体或者第一模具本体中,以便于注塑正常进行,不干扰设备动作。
19.3、该注塑装置中增设有第一均热箱,第一均热箱中的加热电阻丝通电时发热,并对导热油加热,通过整块的第一均热箱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模具本体,通过第二均热箱对第二模具本体加热保温,使得注塑过程中模具各处温度均保持一致,避免局部区域温度异常导致产品良品率低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中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中液压分配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模具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中沿图4的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中的第二模具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加强骨架;2、基板;3、密封箱;4、第二模具安装座;5、第二模具本体;6、液压杆;7、从动架;8、第一模具安装座;9、第一模具本体;10、注液管;11、分液管;12、调节泵;13、嵌合槽;14、延伸条;15、第一均热箱;16、导热油;17、加热电阻丝;18、第一隔温管;19、第
一伸缩杆;20、推块;21、顶针;22、复位弹簧;23、限位块;24、隔热层;25、第二均热箱;26、第二隔温管;27、第二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塑料外壳的注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基板2,两个基板2相对的侧壁都设置有第二模具安装座4,两个第二模具安装座4相对的侧表面均嵌合设置有第二模具本体5,两个第二模具本体5之间设置有第一模具安装座8,第一模具安装座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模具本体9,第一模具安装座8位移时同步带动第一模具本体9向第二模具本体5动作,第一模具安装座8的外侧嵌合设置有从动架7,从动架7通过驱动组件调整与第二模具本体5的间距;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基板2与第二模具安装座4在附图中均为矩形结构,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并不局限于矩形构件。
30.两个第一模具本体9的内侧位于第一模具安装座8中嵌合设置有第一均热箱15,第一均热箱15中均匀贯穿设置有顶出组件,在本实施例附图中所公开的顶出组件数量为九个,第二模具本体5和第一模具本体9中都嵌合设置有多个脱模组件,脱模组件的数量与顶出组件数量保持一致,脱模组件与顶出组件处在同一直线上,且顶出组件对脱模组件加压,使得脱模组件从第二模具本体5和第一模具本体9中推出,脱模组件顶出时对成型的塑料构件进行顶出。
31.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从动架7两侧四角处的液压杆6,液压杆6的另一端均与基板2连接,两组液压杆6通过液压分流组件驱动并完成交错伸缩;本技术方案中的液压杆6每组为四个,基板2通过加强骨架1相连接,两个基板2位置保持相对稳定,液压杆6设置在基板2上,进而推动从动架7位移。
32.液压分流组件包括分液管11和调节泵12,两个基板2相背离的侧壁设置有密封箱3,密封箱3中位于基板2的侧壁固定设有调节泵12,两个调节泵12通过分液管11相连通,每组液压杆6的一端均贯穿密封箱3并与调节泵12通过注液管10连接,本实施例中每组分液管11均设有四个,四个分液管11分别与各个液压杆6相连接,调节泵12与市电通过电缆电性连接,通过调节泵12使得四个分液管11内部压力一致,进而使得每组液压杆6运动动作保持一致,进而使得从动架7运动时与基板2保持平行。
33.具体的,顶出组件包括从第一均热箱15中贯穿的第一隔温管18,第一隔温管18中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伸缩杆19,每个第一伸缩杆19的伸缩端上均设置有推块20,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温管18为空心的圆筒状陶瓷结构,具备良好的温度隔离效果,第一伸缩杆19通过电缆与市电保持电性连接。
34.具体的,脱模组件包括多个从第二模具本体5或第一模具本体9中贯穿的顶针21,顶针21轴向与第一伸缩杆19的驱动方向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顶针21朝向推块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23,顶针21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的一端抵住限位块23,使得限位
块23朝向推块20动作,本实施例中顶针21可采用棱柱体构件,可以有效的避免顶针21在运动过程中偏转,可以使得顶针21在往复运动时保持稳定,复位弹簧22作用是用于使得顶针21在不受力时可以回弹复位。
35.具体的,第一模具安装座8嵌合设置在从动架7中,从动架7的一端开设有嵌合槽13,所述第一模具安装座8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延伸条14,所述延伸条14与嵌合槽13相卡合,本实施例中延伸条14与嵌合槽13卡合时,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第一模具安装座8的稳定性。
36.具体的,第一均热箱15为中空的腔体构件,第一均热箱15中均匀设置有加热电阻丝17,第一均热箱15的内部密封填充设置有导热油16,本实施例中加热电阻丝17通电时可以对导热油16加热,进而使得第一均热箱15温度升高,便于通过第一均热箱15对第一模具本体9进行保温,避免第一模具本体9局部温度过低。
37.具体的,第二模具本体5的内侧嵌合设置有第二均热箱25,第二均热箱25中也设置有加热电阻丝17与导热油16,第二均热箱25中贯穿设置有第二隔温管26,第二隔温管26中设置有第二伸缩杆27,本实施例中第二均热箱25为与第二模具安装座4、第二模具本体5可分离的构件,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第二模具本体5。
38.具体的,两个基板2的外缘处连接设置有加强骨架1,本实施例中加强骨架1用于保持两个基板2的结构稳定性。
39.具体的,第二模具安装座4、第二模具本体5、第一模具安装座8以及第一模具本体9的外壁套设有隔热层24,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隔热层24为隔热陶瓷结构。
4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中该注塑装置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本注塑装置横向设置或者竖向设置,当本注塑装置为横向设置时,则注塑装置中的两个基板2处在同一高度,第一模具安装座8在同一高度上做水平位移运动,当本注塑装置为竖向设置时,则注塑装置中的两个基板2处在不同高度,第一模具安装座8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下位移运动。
41.为更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方案,本方案中披露的注塑装置是以横向设置作为参考。
42.本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液压杆6是通过调节泵12的运行来完成伸长或缩短,调节泵12运行时将液压油通过分液管11与注液管10从两组液压杆6中转移输送,使得液压杆6伸长或者缩短,进而调整从动架7、第一模具安装座8和第一模具本体9的位置。
43.当一个第一模具本体9与第二模具本体5合模时,另一个第一模具本体9与另一个第二模具本体5将会保持在开模状态,此时保持在开模姿态的注塑装置可以对已经成型的成型物料进行下料。
44.在成型物料下料时,若成型物料附着在第一模具本体9上,只需要启动第一伸缩杆19,第一伸缩杆19启动时运行并将其自身伸缩端顶出,进而带动伸缩端上的推块20动作,推块20在动作时会推动限位块23,推动的限位块23同步的带动顶针21动作,使得顶针21一端从第一模具本体9的侧面伸出,同时将第一模具本体9上附着的成型物料顶出,便于成型物料在第一模具本体9上完成脱模,脱模完成之后第一伸缩杆19收回伸缩端,并使得推块20复位,复位弹簧22在自身的弹力下对限位块23加压,使得顶针21一端收束进第一模具本体9中。
45.若成型物料附着在第二模具本体5上时,则只需要启动第二伸缩杆27,第二伸缩杆27运行时将其伸缩端推出,并带动推块20动作,通过推块20带动第二模具本体5中的顶针21顶出,使得第二模具本体5中的成型物料与第二模具本体5分离,脱模完成之后第二伸缩杆27收回伸缩端,并使得推块20复位,复位弹簧22在自身的弹力下对限位块23加压,使得顶针21一端收束进第二模具本体5中。
46.该注塑模具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装置的一端在进行注塑成型操作,则装置的另一端在进行脱模操作,注塑成型操作与脱模操作交替运行,双工位交替运行时可以有效的提升注塑装置的注塑效率。
47.在注塑装置进行注塑操作时,待注塑的模具闭合,在模具内部形成密封腔体,第二模具本体5的侧壁会连接注塑管道,注塑管道中液态的塑料输送到第二模具本体5的内部,第二模具本体5和第一模具本体9内部的辅助保温组件会对液态的塑料进行保温,加热电阻丝17通电时对导热油16进行加热,进而使得第一均热箱15、第二均热箱25整体温度升高,第一均热箱15对第一模具本体9进行保温,第二均热箱25对第二模具本体5进行保温,避免塑料在模具内部冷却过快。
4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49.本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