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3130发布日期:2023-03-31 20:2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塑料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2.塑料瓶是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塑料瓶的形状、颜色繁多,广泛应用于食品盛装、化妆品盛装领域,现有的塑料瓶绝大多数是通过吹塑制成,然而通过这种工艺制成的塑料瓶颜色单一,并且目前还无法制作具有材质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双色塑料瓶,因此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在吹塑成型前通过将上瓶管和下瓶管局部融合,使得在吹塑成型时能够形成两种不同颜色的瓶体,实现双色瓶体的制造。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包括工作台、传送转移装置,所述工作台上部沿传送转移装置旋转方向依次设有上瓶管放置工位、瓶管融合工位、瓶体吹塑工位和瓶体下料工位;
6.所述上瓶管放置工位内设有上瓶管,所述传送转移装置包括转移板,所述转移板下部设有中空的转移轴,所述转移轴能够插入上瓶管内并将上瓶管转移至瓶管融合工位处,所述瓶管融合工位内设有下瓶管和熔融机构,所述上瓶管能够抵接下瓶管上部并通过熔融机构融合形成瓶管,所述传送转移装置能够将瓶管转移至瓶体吹塑工位,所述瓶体吹塑工位包括吹塑模具和吹气机构,所述瓶管能够位于吹塑模具内并通过吹气机构将瓶管吹塑形成瓶体,所述传送转移装置能够将瓶管转移至瓶体下料工位,所述瓶体下料工位包括下料框,所述传送转移装置包括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能够推动瓶体脱离转移轴并下落至下料框上。
7.所述型腔内壁设有装饰环,当所述瓶管位于型腔内时,装饰环套设在瓶管外侧并正对上瓶管和下瓶管的连接处,当所述瓶管吹塑形成瓶体时,所述装饰环内壁嵌入瓶体内固定并能够遮挡上瓶管和下瓶管的连接处。
8.所述熔融机构包括第一加热板、第二加热板和电热环,所述电热环能够套设在上瓶管和下瓶管连接处的外侧并熔融上瓶管和下瓶管的连接处,以使上瓶管和下瓶管结合形成瓶管,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能够相互抵接或远离,所述电热环分离为两个弧形结构并分别固定在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内,当第一加热板抵接第二加热板时,两个弧形结构能够拼接形成电热环。
9.所述吹塑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型腔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能够加热型腔,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能够相互抵接或远离,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内均设有模
仁,当所述第一模板抵接第二模板时,位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内的模仁相互抵接并形成上端为开口的型腔,所述型腔上端开口的内壁能够抵接瓶管环形外侧。
10.所述第一模板包括与型腔连通的限位孔,所述瓶体吹塑工位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包括第二限位槽和第二推板,所述装饰环能够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推板能够推送装饰环穿过限位孔到型腔内。
11.所述吹气机构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移动板和吹气头,所述吹气头固定在移动板内,所述转移板上部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吹气头外侧设有密封台,所述吹气头内部设有气孔,所述移动板能够带动吹气头上下移动,以使密封台插入第一限位槽内密封并且气孔连通瓶管内部。
12.所述传送转移装置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两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转移板下部且穿出端与第一推板连接,所述驱动板能够带动第一推板移动,以使瓶体脱离转移轴。
13.所述上瓶管上部设有瓶口,所述转移轴与瓶口内壁紧配,所述上瓶管的颜色区别于下瓶管的颜色,所述上瓶管和下瓶管的材质一致,所述装饰环为金属材质。
14.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5.s1、上瓶管夹取,将上瓶管放置在上瓶管放置工位的放置座上,传送转移装置位于上瓶管上方,转移板下降,以使转移轴插入上瓶管内并与上瓶管紧配;
16.s2、转移上瓶管,旋转传送转移装置,将上瓶管转移至瓶管融合工位处;
17.s3、上瓶管和下瓶管熔融并形成瓶管结构:
18.①
、瓶管融合工位处放置有下瓶管,转移板下降使得上瓶管抵接下瓶管上部;
19.②
、熔融机构工作套设在上瓶管和下瓶管的外侧,并对上瓶管和下瓶管的连接处进行熔融;
20.s4、转移瓶管,旋转传送转移装置,将瓶管转移至瓶体吹塑工位处;
21.s5、吹塑瓶管形成瓶体;
22.s6、转移瓶体,旋转传送转移装置,将瓶体转移至瓶体下料工位处;
23.s7、瓶体下料,第一推板向下移动,推动瓶体脱离转移轴,瓶体下落到下料框内;
24.s8、传送转移装置复位,再次旋转传送转移装置,使得传送转移装置旋转至上瓶管放置工位处,并重复s1-s7的步骤。
25.在进行步骤s5前还包括安装装饰环的步骤:
26.①
、在支撑台上的第二限位槽内放置装饰环;
27.②
、通过第二推板将装饰环推入限位孔内,所述第一模板抵接支撑台侧面,所述限位孔正对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推板推动装饰环插入限位孔,直到装饰环一部分位于限位孔内另一部分超出限位孔;
28.③
、第一模板与第二推板同步移动至吹塑位置处,此时瓶管位于装饰环超出限位孔部分的上方;
29.④
、转移板下降使得瓶管插入装饰环内,直到瓶管位于上瓶管和下瓶管的连接处正对装饰环内侧;
30.⑤
、移动第二模板并抵接第一模板;
31.⑥
、第二推板移动并带动装饰环移动,使得装饰环抵接第二模板内壁;
32.⑦
、进行步骤s5。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4.1、本发明通过设置上瓶管放置工位,能够放置并夹取转移上瓶管,通过设置瓶管融合工位能够将上瓶管和下瓶管熔融成双色瓶管,通过设置瓶体吹塑工位能够将双色瓶管吹塑成双色瓶体,通过设置瓶体下料工位,能够实现瓶体的自动化下料,从而实现双色瓶体的一体化生产、下料的设计,有效的解决无法生产双色塑料瓶的难题;并且通过设置能够360
°
旋转的传送转移装置,能够依次移动至生产瓶体的工位处,能够实现瓶体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双色瓶体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5.2、本发明中所述上瓶管的颜色区别于下瓶管的颜色,即上瓶管与下瓶管的颜色不同,所述上瓶管和下瓶管的材质一致,采用熔融的方式,能够将上瓶管和下瓶管熔融在一起,形成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双色瓶管,能够有效的防止双色瓶管在吹塑时,上瓶管和下瓶管连接处漏气,提高吹塑效果,降低产品不良率;
36.3、通过在型腔内设置装饰环,当在吹塑瓶管时,由于需要对瓶管进行加热软化,而且软化后的瓶管具有粘性,因此当瓶管膨胀时,瓶体外壁不仅能够牢牢贴合装饰环内壁,还能够对装饰环内壁进行粘合,有效的防止装饰环脱落,从而形成带有金属装饰环的瓶体结构,通过设置装饰环,能够对上瓶管和下瓶管的结合处起到遮挡和加固作用作用,大大提高了瓶体的结构强度以及美观性。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38.图2为瓶管融合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瓶管融合工位在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40.图4为瓶管融合工位在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41.图5为图4在a处的放大图;
42.图6为瓶体吹塑工位在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43.图7为图6在b处的放大图;
44.图8为瓶体吹塑工位在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45.图9为瓶体吹塑工位在第三视角的剖视图;
46.图10为图9在c处的放大图;
47.图11为瓶管的爆炸图;
48.图12为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49.图中:工作台1、支撑轴11、下料框12、传送转移装置2、旋转臂21、滑动气缸22、转移板23、转移轴24、第一限位槽25、驱动板26、连接板27、第一推板28、第一驱动器29、熔融机构3、第一加热板31、第二加热板32、电热环33、凸环331、连杆34、丝杆35、第一螺纹部351、第二螺纹部352、限位块36、底座4、吹塑模具5、第一模板51、限位孔511、第二模板52、模仁53、型腔54、加热丝55、第二驱动器56、第三驱动器57、吹气机构6、支撑臂61、吹气架62、移动板63、吹气头64、密封台641、气孔642、气管65、第四驱动器66、支撑台7、第二限位槽71、第二推板72、第五驱动器73、瓶体8、瓶管81、上瓶管82、下瓶管83、瓶口84、外螺纹85、限位环86、环形槽87、装饰环9、旋转盘100、放置座1001。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2.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设备,包括工作台1、传送转移装置2,所述工作台1中部设有支撑轴11,所述传送转移装置2包括旋转臂21,所述旋转臂21与支撑轴11转动连接,传送转移装置2能够通过旋转臂21,沿着支撑轴11周向转动,所述工作台1上部沿传送转移装置2旋转方向依次设有上瓶管放置工位、瓶管融合工位、瓶体吹塑工位和瓶体下料工位;
53.如图1所示,所述上瓶管放置工位包括放置座1001,所述放置座1001上放置有上瓶管82,具体为,在工作台1侧面还设置有旋转盘100,旋转盘100高于工作台1上表面,旋转盘100上部沿其轴线周向分布有多个放置座1001,旋转旋转盘100,能够将放置有上瓶管82的放置座1001转移到上瓶管放置工位处,实现上瓶管82的供应。
54.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传送转移装置2包括转移板23,所述转移板23下部设有中空的转移轴24,所述转移轴24能够插入上瓶管82内并将上瓶管82转移至瓶管融合工位处;
55.具体为,所述旋转臂21端部设有滑动气缸22,转移板23与滑动气缸22连接,滑动气缸22能够带动转移板23上下移动,所述上瓶管82上部设有瓶口84,瓶口84外侧设有外螺纹85,所述当转移轴24插入上瓶管82内时,转移轴24与瓶口84内壁紧配,通过上述设计,当转移轴24插入上瓶管82后,通过滑动气缸22带动转移板23上升,能够带动上瓶管82向上移动并脱离放置座1001,之后通过转动旋转臂21,能够将上瓶管82转移至瓶管融合工位处,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
56.如图1至图5所示,在瓶管融合工位处能够对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进行熔融并形成瓶管81。
57.所述瓶管融合工位包括熔融机构3和底座4,所述底座4上放置有下瓶管83,传送转移装置2能够将上瓶管82转移至下瓶管83上方,以使上瓶管82下部能够抵接下瓶管83上部,具体为,当传送转移装置2将上瓶管82转移至瓶管融合工位时,上瓶管82位于下瓶管83上方,此时滑动气缸22工作带动转移板23下降,使得上瓶管82下部抵接下瓶管83上部;
58.所述熔融机构3包括电热环33,所述电热环33能够套设在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连接处的外侧并熔融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以使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结合形成瓶管81,具体为,所述熔融机构3包括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下瓶管83位于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之间,所述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能够相互抵接或远离,当上瓶管82抵接下瓶管83时,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能够相互靠近并抵接,从而能够包裹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外侧,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通过丝杆传动的方式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即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下部两侧均设有连杆34,一侧的连杆34共同连接导向杆,另一侧的连杆34共同连接能够转动的丝杆35,并且丝杆35包括两个相反的第一螺纹部351和第二螺纹部352,第一螺纹部351和第二螺纹部352通过限位块36隔离,第一加热板31处的连杆34与第一螺纹部351螺纹连接,第二加热板32处的连杆34与第二螺纹部
352螺纹连接,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实现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的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
59.所述电热环33分离为两个弧形结构并分别固定在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内,当第一加热板31抵接第二加热板32时,两个弧形结构能够拼接形成电热环33,具体为,每个电热环33均对应一个瓶管81,并且每个电热环33由两个弧形结构组成,两个弧形结构分别固定在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内部,当第一加热板31抵接第二加热板32时,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内的弧形结构能够形成电热环33,并且电热环33能够抵接瓶管81外壁,其位置为,电热环33位于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连接处的外侧,通过对电热环33进行加热,使得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升温融化,当电热环33停止加热后,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会硬化,此时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能够熔融在一起形成瓶管81。
60.其中,本发明中所述上瓶管82的颜色区别于下瓶管83的颜色,即上瓶管82与下瓶管83的颜色不同,所述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材质一致,采用熔融的方式,能够将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熔融在一起,形成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双色瓶管81,能够有效的防止双色瓶管81在吹塑时,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连接处漏气,提高吹塑效果,降低产品不良率。
61.作为优选,所述电热环33内壁设有凸环331,所述凸环331抵接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通过设置凸环331,能够减小与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在保证熔融效果下,减小熔融处的面积,提高瓶管81的美观性。
62.作为优选,如图5和图11所示,所述上瓶管82下部设有限位环86,下瓶管83上部设有环形槽87,当上瓶管82抵接下瓶管83时,限位环86插入环形槽87内,通过上述设计,不仅能够对上瓶管82与下瓶管83的安装进行定位,使得上瓶管82内壁与下瓶管83内壁齐平,上瓶管82外壁与下瓶管83外壁齐平,还可以提高上瓶管82与下瓶管83熔融的结合牢度,提高瓶管81的结构强度,便于瓶管81的吹塑。
63.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传送转移装置2能够将瓶管81转移至瓶体吹塑工位处;
64.当双色瓶管81制作完成后,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相互远离,瓶管81与熔融机构3脱离,此时直接转动旋转臂21,将瓶管81转移至瓶体吹塑工位处;
65.所述瓶体吹塑工位包括吹塑模具5和吹气机构6,所述吹塑模具5包括型腔54和加热丝55,所述加热丝55能够加热型腔54,所述传送转移装置2能够将瓶管81转移至型腔54内,具体为,所述吹塑模具5包括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所述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能够相互抵接或远离,当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不接触时,传送转移装置2能够将瓶管81转移至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之间,所述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内均设有模仁53,当所述第一模板51抵接第二模板52时,位于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内的模仁53相互抵接并形成上端为开口的型腔54,所述型腔54上端开口的内壁能够抵接瓶管81环形外侧,具体为抵接瓶口84外侧,通过设置加热丝55,能够加热型腔54,使得型腔54内的瓶管81软化,进而方便吹塑的进行。
66.所述吹气机构6位于传送转移装置2上方,所述吹气机构6包括吹气头64,所述吹气头64能够贯穿转移板23并插入转移轴24内,所述吹气头64连通瓶管81内部并能对瓶管81内部吹气,以使瓶管81吹塑形成瓶体8,具体为,所述吹气机构6包括支撑臂61和能够上下移动的移动板63,支撑臂61与支撑轴11固定且不可转动,支撑臂61另一端连接有吹气架62,吹气架62上部固定有第四驱动器66,第四驱动器66为气缸,第四驱动器66的伸缩杆端部连接移
动板63,所述吹气头64固定在移动板63内,所述转移板23上部设有第一限位槽25,所述吹气头64外侧设有密封台641,所述吹气头64内部设有气孔642,吹气头64上部连接有气管65,气管65与气孔642连通,气管65用于对气孔642充气,所述移动板63能够带动吹气头64上下移动,以使密封台641插入第一限位槽25内密封并且气孔642连通瓶管81内部;
67.当需要对瓶管81进行吹塑时,吹气头64插入转移轴24内,气管65通气,通过吹气头64对瓶管81进行充气,使得瓶管81膨胀并贴合型腔54内壁,从而形成瓶体8,瓶体8吹塑完成后冷却瓶体8并排出瓶体8内的气体,使得形成的瓶体8具有上下两种不同颜色,实现双色塑料瓶的制造。
68.其中,如图8至图12所示,所述型腔54内壁设有装饰环9,装饰环9为金属件,当所述瓶管81位于型腔54内时,装饰环9套设在瓶管81外侧并正对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当所述瓶管81吹塑形成瓶体8时,所述装饰环9内壁嵌入瓶体8内固定并能够遮挡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通过在型腔54内设置装饰环9,当在吹塑瓶管81时,由于需要对瓶管81进行加热软化,而且软化后的瓶管81具有粘性,因此当瓶管81膨胀时,瓶体8外壁不仅能够牢牢贴合装饰环9内壁,还能够对装饰环9内壁进行粘合,有效的防止装饰环9脱落,从而形成图12所示带有金属装饰环9的瓶体8结构,通过设置装饰环9,能够对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结合处起到遮挡和加固作用作用,大大提高了瓶体8的结构强度以及美观性。
69.所述第一模板51包括与型腔54连通的限位孔511,所述瓶体吹塑工位还包括支撑台7,所述支撑台7包括第二限位槽71和第二推板72,所述装饰环9能够放置在第二限位槽71内,所述第二推板72能够推送装饰环9穿过限位孔511到型腔54内,具体为,当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在相互靠近前,第一模板51侧面抵接支撑台7侧面,此时,第二限位槽71正对限位孔511,通过第二推板72将装饰环9从第二限位槽71处推送如限位孔511中,推送的位置如图8最左侧的装饰环9的位置,即装饰环9一部分位于限位孔511内另一部分超出限位孔511,此时瓶管81位于装饰环9超出限位孔511部分的上方,当瓶管81位于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正对装饰环9内侧时,第二模板52移动并抵接第一模板51,第二推板72继续移动直到装饰环9侧面抵接型腔54位于第二模板52处的内壁,完成装饰环9的安装,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实现装饰环9的自动化安装,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生产效率。
70.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传送转移装置2能够将瓶体8转移至瓶体下料工位处;
71.当瓶体8吹塑完成后,通过旋转臂21能够将瓶体8转移至下料框12上方,所述瓶体下料工位包括下料框12,所述传送转移装置2包括第一推板28,所述第一推板28能够推动瓶体8脱离转移轴24并下落至下料框12上,具体为,所述传送转移装置2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驱动板26,所述驱动板26两侧设有连接板27,所述连接板27贯穿转移板23下部且穿出端与第一推板28连接,第一推板28下部抵接瓶口84上部,所述驱动板26能够带动第一推板28移动,以使瓶体8脱离转移轴24,通过设置第一推板28,能够实现瓶体8的自动下料,提高瓶体8的生产效率。
72.作为优选,旋转臂21上部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下部固定有第一驱动器29,第一驱动器29工作端与驱动板26上部连接,第一驱动器29能够带动第一推板28上下移动,所述工作台1上部分别设有第二驱动器56和第三驱动器57,第二驱动器56工作端与第二模板52连接,第三驱动器57的工作端与第一模板51连接,第二驱动器56能够带动第二模板52移动,第三驱动器57能够带动第一模板51移动,支撑台7侧面设有第五驱动器73,第五驱动器
73工作端与第二推板72连接,第五驱动器73能够带动第二推板72移动,其中,第一驱动器29、第二驱动器56、第三驱动器57和第五驱动器73为直线电推杆,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本说明书中不加以赘述。
73.本发明的一种双色塑料瓶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4.s1、上瓶管82夹取,将上瓶管82放置在上瓶管放置工位的放置座1001上,传送转移装置2位于上瓶管82上方,转移板23下降,以使转移轴24插入上瓶管82内并与上瓶管82紧配;
75.s2、转移上瓶管82:
76.①
、转移板23上升,带动上瓶管82脱离放置座1001;
77.②
、旋转传送转移装置2,将上瓶管82转移至瓶管融合工位处;
78.s3、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熔融并形成瓶管81结构:
79.①
、瓶管融合工位处放置有下瓶管83,转移板23下降使得上瓶管82抵接下瓶管83上部;
80.②
、熔融机构3工作套设在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外侧,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相互靠近并抵接,电热环33工作,将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融化,使得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连接形成瓶管81结构;
81.③
、电热环33断电,待瓶管81处降温后,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32相互远离,瓶管81脱离熔融机构3;
82.s4、转移瓶管81,旋转传送转移装置2,将瓶管81转移至瓶体吹塑工位处;
83.s5、吹塑瓶管81形成瓶体8:
84.①
、吹塑模具5工作,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相互抵接形成上端为开口的型腔54,瓶管81位于型腔54内,瓶口84外壁抵接型腔54上端开口的内壁并密封;
85.②
、加热丝55通电并对型腔54进行加热,软化瓶管81;
86.③
、吹气机构6工作,移动板63带动吹气头64下降并插入转移轴24内,吹气头64内吹出气体并进入瓶管81内部,以使瓶管81膨胀形成瓶体8;
87.④
、移动板63带动吹气头64上升并脱离转移轴24;
88.⑤
、第一模板51和第二模板52相互远离,使得瓶体8脱离吹塑模具5;
89.s6、转移瓶体8,旋转传送转移装置2,将瓶体8转移至瓶体下料工位处;
90.s7、瓶体8下料,第一推板28向下移动,推动瓶体8脱离转移轴24,瓶体8下落到下料框12内;
91.s8、传送转移装置2复位,再次旋转传送转移装置2,使得传送转移装置2旋转至上瓶管放置工位处,并重复s1-s7的步骤。
92.本发明通过设置上瓶管放置工位,能够放置并夹取转移上瓶管82,通过设置瓶管融合工位能够将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熔融成双色瓶管81,通过设置瓶体吹塑工位能够将双色瓶管81吹塑成双色瓶体8,通过设置瓶体下料工位,能够实现瓶体的自动化下料,从而实现双色瓶体8的一体化生产、下料的设计,有效的解决无法生产双色塑料瓶的难题;并且通过设置能够360
°
旋转的传送转移装置2,能够依次移动至生产瓶体8的工位处,能够实现瓶体8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双色瓶体8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93.其中,在进行步骤s5前还包括安装装饰环9的步骤:
94.①
、在支撑台7上的第二限位槽71内放置装饰环9;
95.②
、通过第二推板72将装饰环9推入限位孔511内,所述第一模板51抵接支撑台7侧面,所述限位孔511正对第二限位槽71,所述第二推板72推动装饰环9插入限位孔511,直到装饰环9一部分位于限位孔511内另一部分超出限位孔511,如图8所示;
96.③
、第一模板51与第二推板72同步移动至吹塑位置处,此时瓶管81位于装饰环9超出限位孔511部分的上方;
97.④
、转移板23下降使得瓶管81插入装饰环9内,直到瓶管81位于上瓶管82和下瓶管83的连接处正对装饰环9内侧;
98.⑤
、移动第二模板52并抵接第一模板51;
99.⑥
、第二推板72移动并带动装饰环9移动,使得装饰环9抵接第二模板52内壁;
100.⑦
、进行步骤s5。
101.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装饰环9的自动化安装,使得装饰环9安装更加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10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