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2431发布日期:2022-06-28 23:5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的制作方法
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冷却风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 6的新型冷却风窗。


背景技术:

2.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一种冷却风窗,包括外壳100,外壳100内设有一竖向侧吹风网101,将所述外壳100分隔为前腔室102和后腔室103,后腔室103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前腔室102的顶部设有纺丝箱体107,且前腔室102内从上到下还依次设有整流装置104、集束上油装置105及导丝器106。生产时,纺丝箱体丝条依次经过整流装置104、集束上油装置105及导丝器106,后经过纺丝通道进入卷绕车间。而冷却风则从后腔室103的进风口向上吹入,经过竖向侧吹风网101的网孔1011吹向整流装置104和丝条200,对丝条200进行冷却。
3.现有冷却风窗存在以下缺陷:
4.(1)整流装置104设置在前腔室,位于冷却风的末端,冷却风排入前腔室102后,只有部分风起到整流效果,整流效果较差,风速不稳定,造成产品条干指标下降;
5.(2)对生产的产品有局限性,受冷却装置的局限无法生产高旦产品,即便侧吹风速达到最大仍无法满足冷却要求,且受限于送风管道本身的承压能力,送风管道承受不了更高的风压。生产高旦丝,如果对送风管道进行替换改造,则成本高昂,因为送风管道有的是裸露的,但有的是预埋在厂房墙体或楼板内的,施工量大,且改造过程需要生产线大面积停产。需要说明的是,丝条在整流装置下方冷却效果最好,到集束上油的位置时,丝条通常已经冷却完成,因此集束上油部位对应的侧吹风网101的网孔吹出的冷却风基本是没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整理效果更好,可调节风压,增大风压,满足更高旦丝的生产。
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一竖向侧吹风网,将所述外壳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通过所述竖向侧吹风网的网孔连通;所述后腔室上方的左上角为弧形过渡,所述后腔室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前腔室的顶部设有纺丝箱体;所述前腔室内还设有集束上油装置及导丝器;
8.还包括:
9.整流装置,设于所述后腔室的顶部;
10.风压调节挡板,沿竖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后腔室内,并贴靠在所述竖向侧吹风网的后侧面。
11.进一步地,还包括:
12.导冷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后腔室的后端面,且和所述整流装置接触;
13.冷却管,固定于所述导冷板;
14.电磁阀温控器,和所述冷却管的入口连接。
15.进一步地,还包括
16.调节丝杆,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外壳,并沿竖向布置;
17.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丝杆,并固定于所述风压调节板。
1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丝杆穿到所述外壳外的一端还设有把手。
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一竖向侧吹风网,将所述外壳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通过所述竖向侧吹风网的网孔连通;所述后腔室上方的左上角为弧形过渡,所述后腔室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前腔室的顶部设有纺丝箱体;所述前腔室内还设有集束上油装置及导丝器;还包括:整流装置,设于所述后腔室的顶部;风压调节挡板,沿竖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后腔室内,并贴靠在所述竖向侧吹风网的后侧面。整流装置设于后腔室的顶部,在顶部冷却风的源头进行整流,整理效果更好,风压调节挡板可调节所述竖向侧吹风网的通风的网孔的数量,即调节竖向侧吹风网的通风面积,进而可调节风压,可增大风压,满足更高旦丝的生产。
【附图说明】
20.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是现有冷却风窗的侧视图。
22.图2是现有冷却风窗的主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安装在楼板上的侧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的主视图。
25.图5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26.图6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冷板、冷却管和电磁阀温控器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背景技术中:外壳100,竖向侧吹风网101,网孔1011,前腔室102,后腔室103,整流装置104,集束上油装置105,导丝器106,纺丝箱体107。
30.丝条200。
31.本实用新型:
32.外壳1,竖向侧吹风网11,网孔111,容纳凹槽112,前腔室12,后腔室13,进风口131,纺丝箱体14,集束上油装置15,导丝器16;
33.整流装置2;
34.风压调节挡板3;
35.导冷板4;
36.冷却管5;
37.电磁阀温控器6;
38.调节丝杆7,把手71;
39.调节螺母8;
40.楼板300,通道301。
【具体实施方式】
41.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总体构思如下:
44.(1)整流装置2设于所述后腔室12的顶部,在纺丝冷却效果最佳的顶部位置,对顶部的冷却风进行整流,整理效果更好;
45.(2)风压调节挡板3可调节所述竖向侧吹风网11的通风的网孔的数量,即调节竖向侧吹风网11的通风面积,进而可调节风压,可增大风压,满足更高旦丝的生产。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将所述竖向侧吹风网11下方和集束上油装置15及导丝器16部位对应的网孔遮住,从减少通风网孔的数量,来增大顶部通风的网孔的风压,满足高旦丝的使用需求。
46.(3)通过冷却管5、导冷板4对整流装置2进行冷却,可降低测吹风的温度,进一步满足冷却需求;
47.(4)电磁阀温控器6可对整流装置2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可通过调节冷却管5内冷气的流量,来调节冷却温度,从而可及时发现各个冷却风窗的温差,并调节冷却温度消除温差,提高产品的一致性。
48.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
49.一种生产高强阻燃锦纶6的新型冷却风窗,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一竖向侧吹风网11,将所述外壳1分隔为前腔室12和后腔室13;所述前腔室12和后腔室13通过所述竖向侧吹风网11的网孔111连通;所述后腔室13上方的左上角为弧形过渡,确保侧吹风由自下而上经过上方时平稳改变风向;所述后腔室13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3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后腔室13的底部为敞口,敞口即为所述进风口131;所述前腔室12的顶部设有纺丝箱体14;所述前腔室内12还设有集束上油装置15及导丝器16;
50.还包括:
51.整流装置2,设于所述后腔室13的顶部;
52.风压调节挡板3,沿竖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后腔室13内,并贴靠在所述竖向侧吹风网111的后侧面。在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风压调节挡板3的下方设有一容纳凹槽112,所述风压调节挡板3收纳于所述容纳凹槽112内,从而可调节所述风压调节挡板3遮住竖向侧吹风网11网孔数量的多少,进而调节所述前腔室12和后腔室13之间通风网孔的数量,最终调节气压的大小,而无需更换输气管道即可增加气压。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所述的冷却风窗设置在楼板上,所述进风口131下方的楼板300开设有一通道301,用于输入冷却风,因此,所述容
纳凹槽112即为通道的一部分,即在无需调节网孔的通风数量时,可将所述的风压调节板3降下,伸入到通道301内进行收纳,无需再额外开设容纳凹槽112。
53.还包括:
54.导冷板4,固定于所述外壳1,并位于所述后腔室13的后端面,且和所述整流装置2接触;
55.冷却管5,固定于所述导冷板4;
56.电磁阀温控器6,和所述冷却管5的入口连接。所述电磁阀温控器6为现有的,即带有温控器的电磁阀。
57.还包括
58.调节丝杆7,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外壳1,并沿竖向布置;在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丝杆7的两端分别套设一轴承,轴承固定于轴承座内,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外壳1。
59.调节螺母8,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丝杆7,并固定于所述风压调节板3。
60.所述调节丝杆7穿到所述外壳1外的一端还设有把手71。
61.使用方式:
62.将电磁阀温控器6和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连接,将电磁阀温控器6另一端口和冷却系统的出口连接,将冷却管5的出口和冷却系统的回流口连接,形成冷却循环系统;
63.丝条从纺丝箱体的喷丝板出来,从前腔室12顶部进入,依次经过集束上油装置15及导丝器16,后从底部穿出。而冷却风则从后腔室103的进风口131向上吹入,经过整流装置2整流,后通过竖向侧吹风网11的网孔111 吹向前腔室12的丝条,在前腔室的顶部对丝条进行冷却。
64.其中,冷却风经过整流装置2时,由冷却管5通过导冷板4对整流装置 2进行冷却,进而对冷却风进一步冷却;并可通过电磁阀温控器6调节冷却管内冷气的流量来调节温度;
65.而气压则可通过旋转调节丝杆7,来调节风压调节挡板3的遮挡位置,来调节竖向侧吹风网11的网孔数量的多少,即通气的网孔的总面积的大小,来调节风压,满足高旦丝的生产使用需求。
6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