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0521发布日期:2022-07-23 05:5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


背景技术:

2.电源插头主要包括插头内壳、插接固定在插头内壳的金属触片以及一端伸入插头内壳并与金属触片连接的电线,通过在插头内壳外注塑绝缘包皮形成的成品插头。
3.注塑成型用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一般由动模、定模以及用于驱动动模压合或抬离定模的驱动装置组成,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注入动模和定模之间的型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插头的成型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认为:
5.市场上大多数插头的注塑模具的动模与定模都是直接固定连接于注塑机设备上,而此类设备往往只能对一种固定形状的插头进行注塑作业,对不同形状的插头的注塑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满足不同形状插头的注塑作业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动模组件以及用于驱使动模组件压合或抬离定模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下模板,所述第一安装座靠近动模组件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动模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和上模板,所述第二安装座靠近定模组件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下模板和上模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用于注塑插头的型腔;所述下模板与第一安装槽之间、上模板与第二安装槽之间均通过卡接组件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向型腔内注入形成插头绝缘层的溶体,完成插头的注塑作业;下模板与第一安装槽之间、上模板与第二安装槽之间均通过卡接组件连接,当需要对不同外形的插头进行注塑作业时,通过拆除卡接组件对下模板、上模板的固定作用,从而可以更换具有不同型腔的下模板、上模板,以满足注塑模具适用于不同外形的插头的注塑需求。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下模板靠近第一卡接槽的侧面、上模板靠近第一卡接槽的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第一卡接槽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第一卡接槽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常态迫使卡接块卡接于第二卡接槽;所述卡接块连接有用于使卡接块脱离第二卡接槽的解锁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安装下模板时,将下模板插入第一安装槽,当下模板的
端部抵接于卡接块时,继续对下模板施加沿靠近第一安装槽底壁方向的作用力,使得卡接块朝朝靠近第一卡接槽槽底的方向移动并压缩第一压缩弹簧,当下模板继续朝第一安装槽底壁的方向移动且第二卡接槽与卡接块位置相对应时,卡接块在第二压缩弹簧的弹力下卡入第二卡接槽,从而将下模板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同理,上模板亦通过此过程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内。
12.可选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拉绳和拉环,所述拉绳一端连接于卡接块,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安装座或第二安装座的侧壁并连接于拉环。
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拉绳、拉环的设置,当需要对不同形状的插头进行注塑作业时,分别拉动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的拉环迫使卡接块脱离于第二卡接槽,从而使下模板脱离于第一安装槽,上模板脱离于第二安装槽,此时可以根据生产需求更换具有不同型腔的下模板和上模板。
14.可选的,所述下模板与第一安装槽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上模板与第二安装槽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连通于第二空腔的进水管,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连通于第一空腔的排水管。
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插头注塑完毕后,通过进水管向第二空腔内注入冷却水,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相互连通使得冷却水可以流入第一空腔;通过向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注入冷却水,冷却水可以快速将插头熔液进行快速冷却,减少插头熔液的凝固时间,提高注塑成型插头的效率,当需要再次注塑作业时,通过排水管将位于空腔中的冷却水排除,以便再次注塑作业。
16.可选的,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均开设有贯通的连通孔,每一所述连通孔均位于相邻型腔的外侧,两组连通孔正对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连通孔实现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的相互连通,使位于第二空腔的冷却水可以沿连通孔进入第一空腔。
18.可选的,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由远离连通孔的一侧向靠近连通孔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
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上模板的上表面由远离连通孔的一侧向靠近连通孔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在需要将空腔内的冷却水排出时,冷却水通过倾斜面可以快速流入位于下模板的空腔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减小冷却水在上模板的上表面滞留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下次插头的注塑成型质量。
20.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注料管和排气管,所述注料管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座和上模板并连通于型腔,所述排气管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座和上模板并连通于型腔;所述排气管远离上模板的一侧内壁滑移连接有排气板,所述排气板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排气板的多个透气孔,所述排气板下方设有用于观测型腔液位的观测组件。
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向型腔内注入用于成型插头的熔液时,需要及时地将型腔内的空气排至型腔外部,排气板的设置,可将型腔内的空气排至型腔外部,减小型腔内空气排不出去导致型腔内气压过大而影响注塑的可能性。
22.可选的,所述观测组件包括浮球和连杆,所述浮球位于排气管与型腔的连接处,所述浮球直径小于排气管的内径;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于浮球,另一端连接于排气板。
2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浮球直径小于排气管的内径,型腔中的空气可以沿浮球与排气管之间的间隙排至型腔外部,当型腔内的熔体液位达到排气管与型腔的连接处时,浮球在熔体的浮力作用下上浮并带动排气板脱离排气管,作业人员可根据排气板位移情况而确定型腔内的熔体是否完全注满型腔。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分别通过卡接组件将下模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安装座、上模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安装座;当需要对不同形状的插头进行注塑作业时,可以更换不同形状的下模板、上模板,以满足模具对不同形状的插头的注塑需求;
26.2.通过将下模板与第一安装槽的底壁间隔设置、上模板与第二安装槽的底壁间隔设置而分别形成具有容纳冷却水的空腔,通过向空腔内注入冷却水,可以提高溶体的快速冷却,提高注塑效率;
27.3.通过观测组件的设置,可以使作业人员在注塑过程通过观察排气板的移动而确定型腔中的溶体液位,从而停止注塑,减少溶体注塑量过多或过少而导致注塑形成残次品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30.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定模组件;21、第一安装座;211、第一安装槽;22、下模板;221、下型腔;3、动模组件;31、第二安装座;311、第二安装槽;32、上模板;321、上型腔、33、支架;4、驱动组件;41、丝杆;42、导向杆;43、驱动电机;5、卡接组件;51、卡接块;52、第一压缩弹簧;53、第一卡接槽;54、第二卡接槽;6、解锁组件;61、拉绳;62、拉环;7、注料管;71、第二压缩弹簧;72、排气管;73、排气板;731、滑移块;732、透气孔;74、浮球;75、连杆;76、进水管;77、排水管;771、阀门;78、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
35.参照图1,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包括机架1、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表面的定模组件2、位于定模组件2上方的动模组件3以及设置于机架1、用于驱使动模组件3压合或者抬离定模组件2的驱动组件4。
36.参照图2,定模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座21和下模板22,第一安装座21靠近动模组件3的一侧面开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一安装槽211,第一安装槽211的形状与下模板22的形状相匹配;下模板22靠近动模组件3的侧面开设有多组用于注塑插头的下型腔221;第一安装槽211与下模板22之间设有卡接组件5,卡接组件5用于将下模板22固定于第一安装槽211;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211的卡接组件5设置有四组,四组卡接组件5均匀分布于第一安装槽211的四个侧壁。
37.参照图2、图3,动模组件3包括第二安装座31和上模板32,第二安装座31靠近定模组件2的一侧面开设有呈矩形状的第二安装槽311,第二安装槽311的形状与上模板32的形状相匹配;上模板32靠近定模组件2的侧面开设有多组用于注塑插头的上型腔321,当动模组件3压合于定模组件2时,上型腔321和下型腔221形成完整的插头注塑型腔;第二安装槽311与上模板32之间也安装有上述卡接组件5,卡接组件5用于将上模板32固定于第二安装槽311,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311的卡接组件5设置有四组,四组卡接组件5均匀分布于第二安装槽311的四个侧壁。
38.参照图1,第二安装座31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有支架33,驱动组件4包括丝杆41、导向杆42和驱动电机43,丝杆41竖直设置,丝杆41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另一端穿设于支架33并与支架33螺纹连接,导向杆42设有多根且所有导向杆42均竖直设置,每一导向杆42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机架1,另一端穿设于支架33,驱动电机43固定安装于机架1下表面,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贯穿于机架1并同轴连接于丝杆41,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3,可以控制丝杆41转动,从而控制动模组件3朝靠近或远离定模组件2的方向移动。
39.参照图3,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1的卡接组件5和设置于第二安装座31中的卡接组件5的结构与安装方式均相同,现以第一安装座21的卡接组件5为例进行阐述。
40.参照图3,第一安装槽2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卡接槽53,下模板22靠近第一卡接槽53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卡接槽54;当下模板22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1时,第一卡接槽53能够正对于第二卡接槽54;卡接组件5包括卡接块51和第一压缩弹簧52,卡接块51活动安装于第一卡接槽53,第一压缩弹簧52的一端与第一卡接槽53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接块51固定连接;第一压缩弹簧52常态处于压缩状态,用于推动卡接块51卡入第二卡接槽54;卡接块51远离第一安装槽211的侧面设置有导向面。
41.通过将下模板22朝第一安装槽211的底壁推送,下模板22的侧壁抵接于卡接块51的导向面时,卡接块51能够朝第一卡接槽53底壁移动迫使第一压缩弹簧52收缩,此时继续推动下模板22向第一安装槽211的底壁移动,当下模板22的第二卡接槽54正对于卡接块51时,卡接块51在第一压缩弹簧52的作用下卡入第二卡接槽54,实现将下模板22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槽211。
42.参照图3,卡接块51设有用于使卡接块51脱离第二卡接槽54的解锁组件6,解锁组件6包括拉环62和拉绳61,第一安装座21的侧面开设有连通于第一卡接槽53的通孔;拉绳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卡接块51,拉伸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并连接于拉环62,拉环62常态外露于通孔。
43.参照图2,下模板22与第一安装槽211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空腔,上模板32与第二安装槽311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第二空腔内均设有第二压缩弹簧71,第二压缩弹簧71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槽底,另一端抵接于下模板22靠近第一安装槽211的底面;同理,第二安装槽311的第二压缩弹簧71亦通过此方法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槽311的底壁,另一端抵接于上模板32靠近第二安装槽311的顶面。
44.通过拉动拉环62迫使卡接块51朝第一卡接槽53底壁的方向移动,当卡接块51脱离第二卡接槽54时,下模板22在第二压缩弹簧71的作用下朝远离第一安装槽211底壁的方向移动并分别脱离第一安装座21,从而可以更换不同型腔的下模板22;同理,上模板32亦通过此过程脱离于第二安装座31;可根据生产需求更换具有不同型腔的下模板22和上模板32。
45.参照图2,第二安装座31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注料管7和排气管72,注料管7依次贯穿第二安装座31、上模板32并连通于上型腔321;通过注料管7可以将注塑的溶体注入上模板32和下模板22的型腔中,排气管72依次贯穿第二安装座31、上模板32并连通于上型腔321。
46.参照图2、图4,排气管72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滑移槽,两个滑移槽均位于排气管72远离上模板32的一端,两个滑移槽对称设置且每一滑移槽均贯穿于排气管72的顶壁;两个滑移槽之间滑移连接有排气板73,排气板73的外周壁一体成型有两个滑移块731,每一滑移块731均匹配安装于滑移槽并能沿滑移槽的延长方向竖直移动;滑移块73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常态抵接于滑移槽的底壁,且排气板73的上表面与排气管72的上表面齐平;排气板73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排气板73、用于排气的透气孔732,透气孔732设置多个且均布于排气板73的上表面。
47.参照图2,排气板73下方设有用于观测型腔内液位的观测组件,观测组件包括浮球74和连杆75,浮球74设为空心轻质球且浮球74的直径小于排气管72的内径,浮球74位于排气管72与上模板32的连接处并通过连杆75固定连接于排气板73。
48.当控制动模组件3压合于定模组件2,通过注料管7向型腔内注入用于成型插头的溶体,此时型腔内的空气通过排气板73的透气孔732排出型腔外部;当注入的溶体的液位达到排气管72与上模板32的连接处时,溶体接触浮球74,此时继续向型腔内注入溶体,溶体液位继续升高,浮球74在溶体浮力的作用下朝远离型腔的方向移动迫使排气板73沿滑移槽上移并脱离排气管72的上端面,此时作用人员根据排气板73上移而确定型腔内的溶体已完全充满型腔并停止注塑,然后作业人员通过排气板73将浮球74抽离出排气管72,避免溶体凝固于浮球74的可能性。
49.参照图1、图2,第二安装座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76,进水管76贯穿第二安装座31并连通于第二安装槽311;第一安装座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77,排水管77贯穿第一安装座21并连通于第一安装槽211,排水管77固定连接有用于启闭排水管77的阀门771。
50.参照图2,上模板32、下模板22均开设有连通孔78,两组连通孔78均位于相邻型腔的外侧且两组连通孔78正对设置;上模板32靠近第二安装槽311的端面由远离连通孔78的一侧向靠近连通孔78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
51.当注塑完毕,通过进水管76向第二安装槽311注入冷却水,冷却水通过连通孔78流入第一安装槽211并填满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311,冷却水可对型腔中的注塑件进行快速冷却,提高注塑成型的效率,当需要拿取注塑成型完成的插头时,通过开启排水管77的阀门771,使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311中的冷却水排至外部。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插头注塑成型用模具的实施原理为:将下模板22朝靠近第一安装槽211的底壁推送迫使卡接块51朝第一卡接槽53底壁移动,当第二卡接槽54对准第一安装座21中的卡接块51时,卡接块51在第一压缩弹簧52的作用下卡入第二卡接槽54,使下模板22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座21;同理,上模板32亦通过此过程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座31;当需要注塑不同形状的插头时,通过拉动拉环62迫使卡接块51朝第一卡接槽53的底壁移动使得卡接块51脱离于第二卡接槽54,使下模板22在第二压缩弹簧71的作用下脱离第一安装槽211;同理,上模板32亦通过此过程脱离于第二安装座31;以便更换具有不同形状型腔的下
模板22和上模板32,满足对不同形状的插头的注塑需求。
53.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