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7958发布日期:2022-10-26 02:1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一般为固定式结构,如果要更换只能将整体进行更换,成本增加,并且传统的模具主体直接固定于底板上表面,当将整体放置到密封带中后,底端的传热效果稳定性不佳,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模具主体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模具主体的更换,底板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较传统直接采用底板支撑的方式,底部温度的传热性及热稳定性更好,并且横杆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避免将密封带划破或者与密封带进行切割摩擦,保证密封带的使用寿命,模具主体的左模和右模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保证模具主体的稳定性及支撑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及底座;
5.所述模具主体上表面开设有模槽,所述模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端孔模凸起,所述模槽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心孔模凸起,所述模具主体由左模和右模构成,所述左模和右模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6.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及支撑框架,所述底板设置于模具主体的下表面并通过螺栓与模具主体下表面相连,所述底板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横杆及纵杆,所述横杆和纵杆均有若干个且相互之间垂直交错布置,所述横杆沿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纵杆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杆的两端下表面为弧形结构。
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模具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底板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底板所开的连接孔与模具主体下表面的螺孔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相连,便于模具主体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模具主体的更换,进而节省成本。
8.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模具主体上表面且位于模槽两侧开设有螺孔,用于悬吊模具。
9.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左模靠近右模一端及右模靠近左模一端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左模内侧及右模内侧所开设的定位槽内,用于和加强杆相连,并且拆卸模具主体后,加强杆可直接脱离,无需进行焊接,同样可以达到稳定的效果。
10.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左模和右模为一体式结构且结构完全一致,保证模具主体的整体强度。
11.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横杆和纵杆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横杆和纵杆的高度一致,保证支撑框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上端模具主体的稳定性,所述横杆的长度与底板的长度一致,避免两端过于凸出,导致划伤密封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模具主体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模具主体的更换。
14.(2)底板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较传统直接采用底板支撑的方式,底部温度的传热性及热稳定性更好,并且横杆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避免将密封带划破或者与密封带进行切割摩擦,保证密封带的使用寿命。
15.(3)模具主体的左模和右模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保证模具主体的稳定性及支撑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模具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模具主体1、左模101、右模102、模槽2、外端孔模凸起3、中心孔模凸起4、加强杆5、底板6、支撑框架7、横杆701、纵杆702、螺栓8、定位槽9。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增强汽车防倾杆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及底座;
25.模具主体1上表面开设有模槽2,模槽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端孔模凸起3,模槽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心孔模凸起4,模具主体1上表面且位于模槽2两侧开设有螺孔,模具主体1由左模101和右模102构成,左模101和右模102为一体式结构且结构完全一致,左模101和右模102之间连接有加强杆5,左模101靠近右模102一端及右模102靠近左模101一端均开设有定位槽9,加强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左模101内侧及右模102内侧所开设的定位槽9内;
26.底座包括底板6及支撑框架7,底板6设置于模具主体1的下表面并通过螺栓8与模具主体1下表面相连,模具主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螺孔,底板6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底板6所开的连接孔与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螺孔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8相连,底板6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7;支撑框架7包括横杆701及纵杆702,横杆701和纵杆702均有若干个且相互之间垂直交错布置,横杆701和纵杆702为一体式结构、且横杆701和纵杆702的高度一致,横杆701的长度与底板6的长度一致,横杆701沿底板6的长度方向设置,纵杆702沿底板6的宽度方向设置,横杆701的两端下表面为弧形结构。
27.安装方法及使用原理:首先将加强杆5的两端分别放置到模具主体1的左模101和右模102所开的定位槽9内,模具主体1放置于带有支撑框架7的底板6上,随后件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螺孔与底板6上所开的连接孔一一对应,随后通过螺栓8相固定。使用时,将预先浸润好热固树脂的碳纤维布按照工艺要求铺设在模具上,然后铺设各类辅助材料后施于负压,最后将负压密封带套在整体的外部并将整体在热压罐中保持负压的状态下继续施于正压及加热,使其在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固化成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模具主体1与底板6通过螺栓8相连,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模具主体1的更换;底板6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框架7,较传统直接采用底板6支撑的方式,底部温度的传热性及热稳定性更好,并且横杆701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避免将密封带划破或者与密封带进行切割摩擦,保证密封带的使用寿命;模具主体1的左模101和右模10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5,保证模具主体的稳定性及支撑性。
28.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9.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