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2551发布日期:2023-03-24 16:0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工业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原料通常采用热熔状的橡胶或者塑料加入到模具内注塑,利用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现有的注塑模具使用过程中,其模具腔内存有大量的空气,而填充时熔融的塑料时,需要模具腔内的空气排挤出去,因此,设计模具时都会在料流末端位置的分型面上开设排气槽,填充时空气就从这些微小的排气孔和排气槽内排出模具腔,虽然设置有排气孔和排气槽,但是不能完全将模具腔内的空气排出,导致模具腔内残留有空气,会使得原料在模具腔内填充不满,造成产品的边角成型不完整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通过吸气组件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残留有空气抽出,排出到注塑箱外部,避免加入原料到模具腔内时出现填充不满的情况,有利于产品边角成型完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包括:注塑箱,所述注塑箱内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下模具,上模具,所述上模具设于所述注塑箱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处,及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设于所述上模具顶部,用于对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内部进行抽气处理。
5.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具顶部的吸气管,且所述吸气管、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导通,开设于所述注塑箱顶部靠近所述吸气管位置处的通孔,设于所述注塑箱顶部靠近所述通孔一侧的真空泵,且所述吸气管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所述真空泵顶部设有排气管。
6.进一步的,所述注塑箱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处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两侧分别设有电动推杆,且所述电动推杆顶端部分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固定座顶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杆,所述上模具底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杆配套使用的定位孔,所述上模具顶部靠近所述吸气管的一侧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顶部设有密封盖。
7.进一步的,所述注塑箱内部靠近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活动腔,且所述固定座外端两侧位于所述活动腔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内部靠近所述下模具的一侧处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部一侧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朝所述下模具的方向处设有散热风机,所述固定座底部靠近所述散热风机的位置处开设有穿线口。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外侧开设有排热槽,且所述排热槽与所述散热腔贯通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外侧靠近所述排热槽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外侧设有把手,所述活动板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处设有卡杆,所述散热腔内部
顶端靠近所述散热风机的位置处开设有卡孔,且所述卡杆与所述卡孔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注塑箱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所述控制面板均分别与所述真空泵、电动推杆和散热风机之间电性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优点在于,通过固定座将下模具安装于注塑箱内部,对其支撑放置,注塑加工过程中,通过吸气组件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残留有空气抽出,排出到注塑箱外部,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处于相对真空状态,避免加入原料到模具腔内时出现填充不满的情况,有利于产品边角成型完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箱剖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机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结构示意图。
19.图1-5中:1、注塑箱;101、固定座;102、下模具;103、上模具;104、吸气管;105、通孔;106、真空泵;107、排气管;2、底座;201、电动推杆;3、定位杆;4、定位孔;5、进料管;6、密封盖;7、活动腔;8、散热腔;801、限位凹槽;802、卡座;803、散热风机;804、穿线口;9、排热槽;901、活动板;902、把手;903、卡杆;10、卡孔;11、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该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可以通过吸气组件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残留有空气抽出,排出到注塑箱外部,避免加入原料到模具腔内时出现填充不满的情况,有利于产品边角成型完整。
22.以下对该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予以详细描述。
24.请参阅图1-5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包括:注塑箱1,注塑箱1内部设有固定座101,固定座101内部设有下模具102,上模具103,上模具103设于注塑箱1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处,及吸气组件,吸气组件设于上模具103顶部,用于对上模具103和下模具102内部进行抽气处理。
25.在本实施例中,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主要包括注塑箱1、固定座101、下模具102、上模具103以及吸气组件。其中,本方案提供的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通过吸气组件将上模具103和下模具102内部残留有空气抽出,排出到注塑箱1外部,使得上模具103和下模具102内部处于真空状态,避免加入原料到模具腔内时出现填充不满的情况,有利于
产品边角成型完整。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组件包括:设于上模具103顶部的吸气管104,且吸气管104、上模具103和下模具102相导通,开设于注塑箱1顶部靠近吸气管104位置处的通孔105,设于注塑箱1顶部靠近通孔105一侧的真空泵106,且吸气管104贯穿通孔105与真空泵106相连接,真空泵106顶部设有排气管107,当下模具102与上模具103之间压合时,在现有模具设置排气孔和排气槽的基础上对模具腔内排气外,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真空泵106,对吸气管104产生吸力,使其吸气管104将上模具103和下模具102内部残留有空气抽出,经排气管107将空气排出注塑箱1外部,使得上模具103和下模具102内部处于相对真空状态,避免加入原料到模具腔内时出现填充不满的情况,有利于产品边角成型完整。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箱1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处设有底座2,底座2内部两侧分别设有电动推杆201,且电动推杆201顶端部分与固定座101相连接,固定座101顶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杆3,上模具103底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定位杆3配套使用的定位孔4,上模具103顶部靠近吸气管104的一侧设有进料管5,进料管5顶部设有密封盖6,注塑箱1使用加工时,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电动推杆201向上推动固定座101,让固定座101内部的下模具102与上模具103对接在一起,将内部空气抽空后,从进料管5加入热熔状态的塑料到下模具102和上模具103内,使得热熔状态的塑料把下模具102和上模具103内部填充满,将其注塑成型,并通过密封盖6将进料管5盖住密封。
28.且下模具102与上模具103对接时,定位杆3会插入定位孔4内,达到贴合完全的目的,增加下模具102和上模具103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原料泄露出来。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箱1内部靠近固定座101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活动腔7,且固定座101外端两侧位于活动腔7内部,电动推杆201推动固定座101上下移动时,通过活动腔7能够防止固定座101与注塑箱1内壁之间发生摩擦,避免下模具102与上模具103之间对位出现偏差。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01内部靠近下模具102的一侧处开设有散热腔8,散热腔8内部一侧设有限位凹槽801,限位凹槽801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座802,卡座802朝下模具102的方向处设有散热风机803,固定座101底部靠近散热风机803的位置处开设有穿线口804,下模具102使用时,通过卡座802卡入散热腔8内部的限位凹槽801处,将散热风机803安装于散热腔8内部使用,且散热风机803的电源线可从穿线口804延伸到固定座101外部接入电源,在下模具102将塑料成型后,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散热风机803,对下模具102产生吹风进行散热冷却,使得成型的产品容易脱模。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01外侧开设有排热槽9,且排热槽9与散热腔8贯通设置,散热风机803对下模具102吹风散热过程中,其散热腔8内部的热量可从排热槽9排出固定座101外部,加快热量散失,避免聚集在下模具102周围。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01外侧靠近排热槽9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活动板901,活动板901外侧设有把手902,活动板901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处设有卡杆903,散热腔8内部顶端靠近散热风机803的位置处开设有卡孔10,且卡杆903与卡孔10滑动连接,散热风机803安装好后,抓住把手902将活动板901转到散热风机803处,其卡杆903会卡紧在散热腔8内部的卡孔10处,通过活动板901对散热风机803提供隔挡保护,而散热风机803损坏时,将活动板901拉开,把卡座802从限位凹槽801内拉出,即可替换散热风机803。
3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3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