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模具及其嵌件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85301发布日期:2023-02-24 22:1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端子模具及其嵌件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模具嵌件定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端子模具及其嵌件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端子等注塑产品一般采用模内注塑(insert molding)的方式成型。insert molding模具中嵌件一般是冲压件,或者是螺纹嵌件,在注射合模前,它们必须在模具中保持一固定位置,而后在注塑完成后,最终与塑胶部分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是非机械的连接。此类产品一般在产品开发中作为结构件出现,产品的强度要求较高。insert molding的定位一般在模具上设置定位凸台,且需要对嵌件的x和y方向进行精确定位。嵌件定位孔最好为平面孔,尽可能避免为折弯面或拉伸面(此类面的精度较差且变形量过大),定位凸台和嵌件配合高度为1.5-2倍的嵌件的厚度,头部尽可能大锥度以便于嵌件的放置,定位凸台高度最小3mm,以便于嵌件的放置。对于嵌件中有悬臂梁结构的伸长结构,模具除了作主定位外,需要做辅助定位。辅助定位凸台只是导正嵌件放置过程中的变形防止压模,其凸台侧边可做0.1~0.2mm的淘料。模具结构有用嵌件进行封胶的尽可能做成靠破避免做成插破,尤其是细长结构,防止压模。
3.目前,对于部分模内注塑的端子等产品,因其自身结构特性无法拥有足够的定位特征,进而容易导致该种产品在模具内部注塑时的出现位置偏差,导致产品注塑不良,合格率低,增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端子等产品的注塑模具对部分产品定位不足导致产品注塑不良的问题,提供一种端子模具及其嵌件定位结构,该端子模具及其嵌件定位结构具有对没有足够定位特征的端子进行可靠定位且不影响其外观要求的功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端子模具的嵌件定位结构,包括:
6.定位孔,开设在动模仁的内部,所述定位孔的顶端与所述动模仁的胶面位连通且平齐;
7.驱动开口,开设在动模垫板上,且与所述定位孔的另一端连通;
8.端子定位镶针,设置在所述定位孔的内部,所述端子定位镶针的一端与所述胶面位平齐,所述端子定位镶针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驱动开口的内部;
9.驱动板,设置在所述驱动开口的内部,且通过转轴与所述驱动开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板的一端顶部与所述端子定位镶针的另一端贴合;
10.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开口的内部,与所述驱动板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板转动以顶起所述端子定位镶针。
11.可选地,所述驱动板包括:
12.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顶部与所述端子定位镶针的另一端贴合;
13.倾斜部,设置在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且所述倾斜部和所述水平部形成夹角,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倾斜部的连接处。
14.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5.驱动杆,设置在所述驱动开口的内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活动贯穿于下模板以及承板并与所述承板固接;
16.压板,设置在所述驱动开口的内部,所述压板的一端底部与所述倾斜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压板的另一端底部与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与所述驱动杆配合以在顶针驱动所述动模仁和所述动模垫板升降时限定所述驱动板的倾斜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
17.可选地,所述嵌件定位结构还包括圆板,所述圆板设置在所述端子定位镶针的另一端,所述圆板的底部与所述驱动板的一端顶部贴合。
18.可选地,所述嵌件定位结构还包括:
19.复位槽口,开设在所述动模仁的底部,且与所述驱动开口连通;
20.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端子定位镶针的另一端附近,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槽口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圆板的顶部连接。
21.可选地,所述倾斜部和所述水平部的夹角包括钝角。
2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端子模具,包括:
23.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槽口;
24.动模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的内底部;
25.动模仁,设置在所述动模垫板的顶部;
26.承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下方;
27.下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承板的下方,且与所述承板连接;
28.顶针板,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
29.顶针,设置在所述顶针板的顶部,所述顶针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模板升降以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承板;
30.如上任一所述的嵌件定位结构。
31.可选地,所述端子模具还包括:
32.上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口配合的第二槽口;
33.定模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口的内顶部;
34.定模仁,设置在所述定模垫板的底部,所述定模仁和所述动模仁的相对侧配合以成型端子。
35.可选地,所述端子模具还包括:
36.导柱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的顶部;
37.导槽,开设在所述下模板上;
38.导柱,固定贯穿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导柱固定板,且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导柱固定板固接,所述导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槽的内部;
39.上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导柱固定板的顶部。
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模具及其嵌件定位结构通过在合模前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驱动板转动以顶起端子定位镶针,使得端子定位镶针的顶部凸出于端子表面,使得嵌件准确地放置到模具内且不发生偏移;合模后驱动组件控制驱动板反向复位,以带动端子定位镶针复位,且端子定位镶针的顶部与胶面位平齐,进而保障了端子的外观要求;采用端子定位镶针对端子嵌件定位的方式,有效地保障了端子在模具内部注塑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端子注塑的合格率,同时也保证了端子的外观要求。
附图说明
4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模具的嵌件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模具的嵌件定位结构中驱动板在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是根据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模具的嵌件定位结构中驱动板在合模前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根据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47.1、上固定板
ꢀꢀꢀꢀꢀꢀꢀꢀꢀꢀꢀꢀꢀꢀꢀꢀꢀꢀ
2、导柱固定板
48.3、第二槽口
ꢀꢀꢀꢀꢀꢀꢀꢀꢀꢀꢀꢀꢀꢀꢀꢀꢀꢀꢀ
4、定模垫板
49.5、定模仁
ꢀꢀꢀꢀꢀꢀꢀꢀꢀꢀꢀꢀꢀꢀꢀꢀꢀꢀꢀꢀꢀ
6、第一槽口
50.7、定模仁
ꢀꢀꢀꢀꢀꢀꢀꢀꢀꢀꢀꢀꢀꢀꢀꢀꢀꢀꢀꢀꢀ
8、动模垫板
51.9、承板
ꢀꢀꢀꢀꢀꢀꢀꢀꢀꢀꢀꢀꢀꢀꢀꢀꢀꢀꢀꢀꢀꢀꢀ
10、顶针板
52.11、下固定板
ꢀꢀꢀꢀꢀꢀꢀꢀꢀꢀꢀꢀꢀꢀꢀꢀꢀꢀ
12、下模板
53.13、导槽
ꢀꢀꢀꢀꢀꢀꢀꢀꢀꢀꢀꢀꢀꢀꢀꢀꢀꢀꢀꢀꢀꢀ
14、导柱
54.15、上模板
ꢀꢀꢀꢀꢀꢀꢀꢀꢀꢀꢀꢀꢀꢀꢀꢀꢀꢀꢀꢀ
16、端子定位镶针
55.17、倾斜部
ꢀꢀꢀꢀꢀꢀꢀꢀꢀꢀꢀꢀꢀꢀꢀꢀꢀꢀꢀꢀ
18、水平部
56.19、驱动板
ꢀꢀꢀꢀꢀꢀꢀꢀꢀꢀꢀꢀꢀꢀꢀꢀꢀꢀꢀꢀ
20、驱动杆
57.21、压板
ꢀꢀꢀꢀꢀꢀꢀꢀꢀꢀꢀꢀꢀꢀꢀꢀꢀꢀꢀꢀꢀꢀ
22、圆板
58.23、弹簧
ꢀꢀꢀꢀꢀꢀꢀꢀꢀꢀꢀꢀꢀꢀꢀꢀꢀꢀꢀꢀꢀꢀ
24、复位槽口
59.25、转轴
ꢀꢀꢀꢀꢀꢀꢀꢀꢀꢀꢀꢀꢀꢀꢀꢀꢀꢀꢀꢀꢀꢀ
26、驱动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6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6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模具的嵌件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模具的嵌件定位结构中驱动板在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6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模具的嵌件定位结构中驱动板在合
模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图1至5中,该嵌件定位结构可以包括定位孔、驱动开口26、端子定位镶针16、驱动板19以及驱动组件。
63.定位孔开设在动模仁7的内部,定位孔的顶端与动模仁7的胶位面连通且平齐。驱动开口26开设在动模垫板8上,且与定位孔的另一端连通。端子定位镶针16设置在定位孔的内部,端子定位镶针16的一端与胶面位平齐,端子定位镶针16的另一端延伸至驱动开口26的内部。驱动板19设置在驱动开口26的内部,且通过转轴25与驱动开口26的内壁转动连接,驱动板19的一端顶部与端子定位镶针16的另一端贴合。驱动组件设置在驱动开口26的内部,与驱动板19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驱动板19转动以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
64.在对没有足够定位特征的端子产品进行注塑时,即动模仁7和定模仁5合模前,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驱动板19转动,驱动板19通过转动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使得端子定位镶针16的顶端凸出与端子表面,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将端子嵌件放置在模具内部,并通过端子定位镶针16对该嵌件进行定位。在该端子定位镶针16定位好该嵌件后,即可以配合其他定位凸台对端子进行稳定且可靠地定位,再驱动动模仁7和定模仁5合模并对模具内部进行注塑。在动模仁7和定模仁5合模后,驱动组件控制驱动板19反向转动并复位,进而带动端子定位镶针16复位,且端子定位镶针16的顶部与动模仁7的胶面位平齐,如图2和图3所示,即可实现端子的可靠注塑成型。
65.传统的端子注塑模具,对于端子等部分产品限于其自身结构特性,没有足够的定位特征,进而无法实现对端子等部分产品进行稳定的限位,使得端子等产品在注塑时易出现位置偏差,最终导致端子等产品的注塑不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采用驱动板19和端子定位镶针16配合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没有足够定位特征的产品进行有效地限位固定,同时还能保障其相应的外观要求,更加地方便可靠,进而提高了端子等产品注塑的稳定性以及合格率,即降低了生产成本。
66.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该驱动板19可以包括水平部18以及倾斜部17。
67.水平部18的一端顶部与端子定位镶针16的另一端贴合。倾斜部17设置在水平部18的另一端,且倾斜部17和水平部18形成夹角。转轴25设置在水平部18和倾斜部17的连接处。
68.在合模前,水平部18呈水平状态,驱动组件启动并带动倾斜部17转动,倾斜部17沿着转轴25转动,同时带动水平部18的一端沿着转轴25向上转动,进而逐渐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以实现固定端子嵌件的目的。在合模后,驱动组件驱动倾斜部17反向复位,带动水平部18复位至水平状态,端子定位镶针16在重力的作用下同步复位,即可实现端子的可靠注塑,且不影响其外观要求。采用水平部18和倾斜部17配合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的方式,更加地稳定可靠,且结构简单。
69.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该驱动组件可以包括驱动杆20以及压板21。
70.驱动杆20设置在驱动开口26的内部,驱动杆20的一端活动贯穿于下模板12以及承板9并与承板9固接。压板21设置在驱动开口26的内部,压板21的一端底部与倾斜部17远离水平部18的一端抵接,压板21的另一端底部与驱动杆20的另一端连接,用于与驱动杆20配合以在顶针驱动动模仁7和动模垫板8升降时限定驱动板19的倾斜部17远离水平部18的一端。
71.在合模前,顶针驱动动模仁7以及动模垫板8上升,即使得动模仁7靠近定模仁5。在动模仁7上升的过程中,由于驱动杆20与承板9固接,使得驱动杆20和压板21保持不动,同时端子定位镶针16随着动模仁7的上升而同步上升,进而压板21能够对倾斜部17的远离转轴25的一端进行限定,倾斜部17逐渐转动,并带动水平部18同步转动以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反之,顶针带动动模仁7以及动模垫板8复位,端子定位镶针16即可复位。采用顶针驱动动模仁7升降的方式,使得端子定位镶针16的伸出以及复位更加地稳定且安全。
72.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于倾斜部17和水平部18的夹角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例如锐角、直角以及钝角。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压板21结构的简单性以及对倾斜部17限定的可靠性,该倾斜部17和水平部18的夹角可以如图3和图5所示。具体地,在图3和图5中,该倾斜部17和水平部18的夹角为钝角。
73.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嵌件定位结构还可以包括圆板22。具体地,该圆板22设置在端子定位镶针16的另一端,圆板22的底部与驱动板19的一端顶部贴合。具体地,该圆板22能够增大端子定位镶针16和水平部18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水平部18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更加地稳定。
74.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该嵌件定位结构还可以包括复位槽口24以及弹簧23。
75.复位槽口24开设在动模仁7的底部,且与驱动开口26连通。弹簧23套设在端子定位镶针16的另一端附近,弹簧23的一端与复位槽口24的内部连接,弹簧23的另一端与圆板22的顶部连接。
76.在水平部18顶起圆板22时,同步压缩弹簧23。在水平部18复位时,被压缩的弹簧23推动圆板22复位,进一步提高了该嵌件定位结构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7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端子模具,如图1所示。具体地,该端子模具可以包括下模板12、动模垫板8、动模仁7、承板9、下固定板11、顶针板10、顶针、上模板15、定模垫板、定模仁5以及嵌件定位结构。具体地,该下模板12可以包括第一槽口6,该嵌件定位结构可以包括定位孔、驱动开口26、端子定位镶针16、驱动板19以及驱动组件。
78.下模板1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槽口6,动模垫板8设置在第一槽口6的内底部,动模仁7设置在动模垫板8的顶部。承板9设置在下模板12的下方,顶针板10设置在下固定板11的顶部,顶针设置在顶针板10的顶部,顶针的输出端与下模板12连接,用于驱动下模板12升降以远离或者靠近承板9。上模板15设置在下模板12的上方,上模板15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槽口6配合的第二槽口3。定模垫板4设置在第二槽口3的内顶部,定模仁5设置在定模垫板4的底部,定模仁5和动模仁7的相对端配合以成型端子。定位孔开设在动模仁7的内部,定位孔的顶端与动模仁7的胶位面连通且平齐。驱动开口26开设在动模垫板8上,且与定位孔的另一端连通。端子定位镶针16设置在定位孔的内部,端子定位镶针16的一端与胶面位平齐,端子定位镶针16的另一端延伸至驱动开口26的内部。驱动板19设置在驱动开口26的内部,且通过转轴25与驱动开口26的内壁转动连接,驱动板19的一端顶部与端子定位镶针16的另一端贴合。驱动组件设置在驱动开口26的内部,与驱动板19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驱动板19转动以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
79.在对没有足够定位特征的端子产品进行注塑时,即动模仁7和定模仁5合模前,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驱动板19转动,驱动板19通过转动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使得端
子定位镶针16的顶端凸出与端子表面,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将端子嵌件放置在模具内部,并通过端子定位镶针16对该嵌件进行定位。在该端子定位镶针16定位好该嵌件后,即可以配合其他定位凸台对端子进行稳定且可靠地定位,再驱动动模仁7和定模仁5合模并对模具内部进行注塑。在动模仁7和定模仁5合模后,驱动组件控制驱动板19反向转动并复位,进而带动端子定位镶针16复位,且端子定位镶针16的顶部与动模仁7的胶面位平齐,如图2和图3所示,即可实现端子的可靠注塑成型。
80.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端子模具还可以包括导柱固定板2、导槽13、导柱14以及上固定板1。
81.导柱固定板2设置在上模板15的顶部,导槽13开设在下模板12上,导柱14固定贯穿于上模板15和导柱固定板2,且导柱14的一端与导柱固定板2固接,导柱14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槽13的内部,上固定板1设置在导柱固定板2的顶部。
82.在下模板12和上模板15相互靠近合模时,导柱14沿着导槽13移动,进而保障了动模仁7和定模仁5合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83.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端子模具还可以包括复位柱、复位弹簧以及复位开口。
84.复位开口开设在承板9上,复位柱的一端贯穿与复位开口和下模板12,且与下模板12固接,复位柱的另一端与顶针板10的顶部固接。复位弹簧套设在复位柱的外侧,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下模板12的底部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顶针板10的顶部连接。
85.在顶针驱动下模板12上升时,复位弹簧被拉升,在顶针驱动下模板12复位时,复位弹簧协助下模板12复位,进一步提高了下模板12升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模具及其嵌件定位结构通过在合模前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驱动板19转动以顶起端子定位镶针16,使得端子定位镶针16的顶部凸出于端子表面,使得嵌件准确地放置到模具内且不发生偏移;合模后驱动组件控制驱动板19反向复位,以带动端子定位镶针16复位,且端子定位镶针16的顶部与胶面位平齐,进而保障了端子的外观要求;采用端子定位镶针16对端子嵌件定位的方式,有效地保障了端子在模具内部注塑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端子注塑的合格率,同时也保证了端子的外观要求。
8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8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