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9575发布日期:2023-03-22 10:2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


背景技术:

2.连帮注射机是一种通过注塑方式成型鞋底,且同时使鞋底与鞋面连接的制鞋设备。内注机是连帮注射机的一种常规机型,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23725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鞋子注塑设备》,该设备的模具包括楦头、底模,底模包括可离合的左模和右模。采用现有的模具注射出的鞋底存在如下问题:左模和有模拼接位置将会在鞋底的前端和后端形成纵向分模线,纵向分模线较为明显,影响了鞋底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纵向分模线的鞋底连帮内注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装置、夹持机构、鞋楦、中框、底模、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注射装置设有可升降活动的注料嘴,所述底模顶面开设有模槽,所述鞋楦顶部设有进料孔,底部设有出料孔,所述夹持机构设于底模上方,夹持机构用于安装鞋楦,并使鞋楦的进料孔对应注料嘴位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连接并带动夹持机构竖向移动,以带动鞋楦竖向移动,所述中框设于夹持机构与底模之间,中框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模孔,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并带动中框竖向移动;中框移动置于底模上,且鞋楦下部置入模孔及模槽内,使鞋楦与中框、底模间形成模腔。
5.进一步的,所述中框上升至最高位置状态下,中框与底模间的间隔空间的高度大于鞋楦高度,使鞋楦可由该间隔空间横向取放。
6.进一步的,鞋楦包括脚掌部、脚踝部,所述脚踝部由脚掌部向上延伸,所述中框的模孔大于脚踝部的截面大小,使鞋楦的脚踝部可由中框的模孔穿过。
7.进一步的,所述模孔的内壁形成模壁、封口沿,所述封口沿位于模壁上方且封口沿与模壁呈上下两层环绕布置,所述封口沿相对模孔内侧凸出,且脚掌部处于模孔内的状态下,封口沿内边缘延伸至接近脚掌部外壁位置。
8.进一步的,所述中框还设有包头槽,所述包头槽由中框底面向上开设,且包头槽由模孔前侧朝前扩展形成,脚掌部处于模孔内的状态下,包头槽处于脚掌部前端位置的上侧。
9.进一步的,所述中框为单体结构,所述底模为单体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鞋楦顶部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升降板、侧向移动夹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开设有让位口,所述鞋楦的夹持部由让位口至下而上穿过,所述侧向移动夹爪设有两组并对应设于让位口两侧,侧向移动夹爪相向移动将夹持部夹紧以固定鞋楦。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盘,所述底模固定设于旋转盘顶面,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
油缸、活动板、若干导杆,所述油缸设于旋转盘下方,油缸包括油缸主体、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固定于旋转盘底面,活动板设于油缸主体上,所述旋转盘开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导杆一端连接活动板,另一端穿过导向孔并与中框连接。
12.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具有如下优点:
13.1.采用中框与底模的两部分组成式结构,解决了现有模具左边模和右边模结合带来的纵向分模线的问题。
14.2.底模固定设置,中框采用垂直升降的方式动作,易于控制中框动作保证其与底模的动作配合精度,中框由油缸驱动,当中框下降至底模上时对底模具有一较大的下压力,该压力能进一步保证中框与底模接缝位置的密闭度,提高配合精度,进一步降低最终成型鞋底横向分模线的明显程度。
15.3.开合模动作由程序控制完成,自动化程度高,提高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工作状态局部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工作状态局部剖视示意一。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工作状态局部剖视示意二。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模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识对应如下:1.旋转盘、11.导向孔、2.注射装置、21.注料嘴、3.夹持机构、31.升降板、311.让位口、32.侧向移动夹爪、4.鞋楦、41.进料孔、42.出料孔、43.夹持部、44.脚掌部、45.脚踝部、5.中框、51.模孔、511.模壁、512.封口沿、52.包头槽、6.底模、61.模槽、7.第一升降机构、8.第二升降机构、81.油缸、811.油缸主体、812.推杆、82.活动板、83.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4.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鞋底连帮内注机,包括旋转盘1、注射装置2、夹持机构3、鞋楦4、中框5、底模6、第一升降机构7、第二升降机构8。
25.夹持机构3、鞋楦4、中框5、底模6、第一升降机构7、第二升降机构8为一组模具,旋转盘1上圆周分布安装有若干组模具。注射装置2设于旋转盘1一侧,所述注射装置2设有可升降活动的注料嘴21。
26.底模6固定设于旋转盘1顶面,所述底模6顶面开设有模槽61,所述鞋楦4顶部设有进料孔41,底部设有出料孔42,所述夹持机构3设于底模6上方,夹持机构3用于安装鞋楦4,并使鞋楦4的进料孔41对应注料嘴21位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7连接并带动夹持机构3竖向移动,以带动鞋楦4竖向移动,所述鞋楦4顶部设有夹持部43,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升降板31、侧向移动夹爪32,所述第一升降机构7连接升降板31,所述升降板31开设有让位口311,所述鞋楦4的夹持部43由让位口311至下而上穿过,所述侧向移动夹爪32设有两组并对应设于让
位口311两侧,侧向移动夹爪32相向移动将夹持部43夹紧以固定鞋楦4。
27.所述中框5设于夹持机构3与底模6之间,中框5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模孔51,所述第二升降机构8连接并带动中框5竖向移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8包括油缸81、活动板82、若干导杆83,所述油缸81设于旋转盘下方,油缸81包括油缸主体811、推杆812,所述推杆812一端固定于旋转盘1底面,活动板82设于油缸主体811上,所述旋转盘1开设有若干导向孔11,所述导杆83一端连接活动板82,另一端穿过导向孔11并与中框5连接。所述中框5上升至最高位置状态下,中框5与底模6间的间隔空间的高度大于鞋楦4高度,使鞋楦4可由该间隔空间横向取放。中框5移动置于底模6上,且鞋楦4下部置入模孔51及模槽61内,使鞋楦4与中框5、底模6间形成模腔。
28.鞋楦4包括脚掌部44、脚踝部45,所述脚踝部45由脚掌部44向上延伸,所述中框5的模孔51大于脚踝部45的截面大小,使鞋楦4的脚踝部45可由中框5的模孔51穿过。所述模孔51的内壁形成模壁511、封口沿512,所述封口沿512位于模壁511上方且封口沿512与模壁511呈上下两层环绕布置,所述封口沿512相对模孔51内侧凸出,且脚掌部44处于模孔51内的状态下,封口沿512内边缘延伸至接近脚掌部44外壁位置。所述中框5还设有包头槽52,所述包头槽52由中框5底面向上开设,且包头槽52由模孔51前侧朝前扩展形成,脚掌部44处于模孔51内的状态下,包头槽52处于脚掌部44前端位置的上侧。所述中框5为单体结构,所述底模6为单体结构。
29.该种鞋底连帮内注机工作原理如下:
30.将鞋面材料套设于鞋楦4的脚掌部44外,此时第一升降机构7及第二升降机构8上升至处于高位状态,将该鞋楦4由中框5与底模6之间的间隔位置置入,并使脚踝部45上端穿过中框5的模孔51及升降板31的让位口311,两组侧向移动夹爪32相向运动将夹持部43夹紧进而固定鞋楦4;
31.第一升降机构7带动升降板31下降至低位,第二升降机构8通过油缸81带动中框5下降至低位;此时中框5底面与底模6的顶面贴合使模孔51与模槽61相组合,且鞋楦4的脚掌部44处于模孔51与模槽61内,内部形成模腔;
32.通过旋转盘1转动至该组模具至注射装置2工作位置,注料嘴21下降至与鞋楦4的进料孔42连接并注入熔融原料,熔融原料通过出料孔42注入并填充满模腔;
33.旋转盘1再次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原料冷却成型鞋底并与鞋面材料连接,第二升降机构8带动中框5上升至高位,夹持机构3的两侧向移动夹爪32相背移动松开夹持部43,而后第一升降机构7带动升降板31上升;将鞋楦4取出,完成连帮注射工序。
34.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