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易分离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1221发布日期:2023-03-17 20:1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易分离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易分离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注塑模具对注塑成型的效果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注塑时经常使用会使用司筒,司筒也叫顶管、中空的顶针,一般与顶针配合使用,叫做司筒针组件,是塑胶模具配件中的一种,有直身型司筒和阶梯型司筒等,在使用时,司筒套在顶针上,司筒可以相对顶针上下移动,从而将包在顶针上的产品顶出去。然而传统的司筒在使用时,如果注塑产品为软胶,顶出时容易吸附在司筒上,导致注塑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易分离顶出机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模具易分离顶出机构,包括:
6.基板和承载于基板上方且能够上下活动的上板;
7.成型机构,包括:承载于所述基板的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下模仁、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且适配于下模仁的上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有产品型腔,所述上模板设置有注塑口,所述上模仁设置有拉料针;
8.顶料机构,包括:能够上下活动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板的第二顶针板、推板以及第一顶针板,所述基板设置有司筒针,所述第二顶针板的顶部设置有滑动套设于所述司筒针的司筒,所述司筒针的端部位于型腔底部且司筒针嵌入型腔内,所述第一顶针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料杆顶针,所述下模仁设置有滑动套设于料杆顶针的料杆;
9.冷却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模板和下模仁用于对司筒进行冷却。
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开模时,首先启动冷却机构,对司筒进行冷却,从而司筒周侧的注塑产品收缩,同时防止注塑产品过热变软,能够防止粘黏,拉料针将浇口拉断,注塑产品停留在下模仁,之后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一顶针板和推板向上运动,驱动料杆顶针直至产品脱离司筒,再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一顶针板驱动顶针,使料杆脱落,最后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二顶针板,使产品脱落,实现了避免产品吸附于司筒,有效的增加了司筒部位的注塑品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嵌设于所述下模仁且滑动套设于所述司筒的环套管、连通于所述环套管一端且贯穿于下模仁的出口流道、连通于所述环套管另一端且高于下模板后端的出口流道、连通于所述出口流道且贯穿于下模板的连
通流道。
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冷却水接入连通流道,冷却水通过连通流道和进口流道进入环套管的一侧,并从环套管的前后两侧环形进入出口流道,再从下模仁后方排出,进口流道为俯视为l形并连接于连通流道,通过环套管对司筒周围进行局部冷却,并通过司筒本身的导热对司筒周围的注塑产品进行冷却,并且造成收缩避免粘黏。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板位于所述连通流道的端部设置有软管接头。
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软管接头上外界套接软管并注入冷却水,使用更加方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套管和司筒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铜。
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中选择适用为铜,导热性更好。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顶针板和下模板具有间隙。
1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一顶针板、推板以及第二顶针板上下活动。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套管为圆柱环形套管,内壁滑动式贴合于所述司筒。
2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贴合面积较圆圈套管更大,导热速度更快。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模具易分离顶出机构,开模时,首先将冷却水接入连通流道,冷却水通过连通流道和进口流道进入环套管的一侧,并从环套管的前后两侧环形进入出口流道,再从下模仁后方排出,通过环套管对司筒进行局部冷却,并通过司筒本身的导热对司筒周围的注塑产品进行局部冷却收缩,同时防止注塑产品过热变软,能够防止粘黏,拉料针将浇口拉断,注塑产品停留在下模仁,之后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一顶针板和推板向上运动,驱动料杆顶针直至产品脱离司筒,再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一顶针板驱动顶针,使料杆脱落,最后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二顶针板,使产品脱落,实现了避免产品吸附于司筒,有效的增加了司筒部位的注塑品质。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27.1、基板;2、上板;3、注塑口;4、上模板;5、上模仁;6、软管接头;7、连通流道;8、下模仁;9、第一顶针板;10、推板;11、第二顶针板;12、拉料针;13、环套管;14、出口流道;15、司筒针;16、司筒;17、进口流道;18、料杆;19、料杆顶针;20、下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
30.如图1至2所示,一种模具易分离顶出机构,包括:基板1和承载于基板1上方且能够上下活动的上板2;成型机构;顶料机构;冷却机构,设置于下模板20和下模仁8用于对司筒16进行冷却。
31.具体的,成型机构包括:承载于基板1的下模板20、设置于下模板20的下模仁8、设置于上模板4且适配于下模仁8的上模仁5,上模仁5和下模仁8之间形成有产品型腔,上模板4设置有注塑口3,上模仁5设置有拉料针12;顶料机构包括:能够上下活动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板1的第二顶针板11、推板10以及第一顶针板9,基板1设置有司筒针15,第二顶针板11的顶部设置有滑动套设于司筒针15的司筒16,司筒针15的端部位于型腔底部且司筒针15嵌入型腔内,第一顶针板9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料杆顶针19,下模仁8设置有滑动套设于料杆顶针19的料杆18。
32.其中,冷却机构包括:嵌设于下模仁8且滑动套设于司筒16的环套管13、连通于环套管13一端且贯穿于下模仁8的出口流道14、连通于环套管13另一端且高于下模板20后端的出口流道14、连通于出口流道14且贯穿于下模板20的连通流道7,将冷却水接入连通流道7,冷却水通过连通流道7和进口流道17进入环套管13的一侧,并从环套管13的前后两侧环形进入出口流道14,再从下模仁8后方排出,进口流道17为俯视为l形并连接于连通流道7,通过环套管13对司筒16周围进行局部冷却,并通过司筒16本身的导热对司筒16周围的注塑产品进行冷却,并且造成收缩避免粘黏。
33.进一步的,下模板20位于连通流道7的端部设置有软管接头6,在软管接头6上外界套接软管并注入冷却水,使用更加方便,,环套管13和司筒16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铜,在本技术中选择适用为铜,导热性更好,第一顶针板9和下模板20具有间隙,便于第一顶针板9、推板10以及第二顶针板11上下活动,环套管13为圆柱环形套管,内壁滑动式贴合于司筒16,贴合面积较圆圈套管更大,导热速度更快。
34.使用时,开模时,首先将冷却水接入连通流道7,冷却水通过连通流道7和进口流道17进入环套管13的一侧,并从环套管13的前后两侧环形进入出口流道14,再从下模仁8后方排出,通过环套管13对司筒16进行局部冷却,并通过司筒16本身的导热对司筒16周围的注塑产品进行局部冷却收缩,同时防止注塑产品过热变软,能够防止粘黏,拉料针12将浇口拉断,注塑产品停留在下模仁8,之后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一顶针板9和推板10向上运动,驱动料杆顶针19直至产品脱离司筒16,再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一顶针板9驱动顶针,使料杆18脱落,最后通过油缸或人工向上推动第二顶针板11,使产品脱落,实现了避免产品吸附于司筒16,有效的增加了司筒16部位的注塑品质。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