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14811发布日期:2024-03-05 15:0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修复支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颜面部由诸多骨骼组成,是口腔颅颌面部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基础,其缺损必将导致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的口腔颅颌面部创伤多伴有骨组织缺损,为防骨缺损收缩造成的继发畸形,应尽可能同期行骨缺损修复。

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支架材料被应用于骨组织缺损修复,而骨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与材料成分与微观结构紧密相关。

3、然而现有的修复支架基于其自身结构和精度的影响,导致其修复效果欠佳,细胞的粘附与生长情况也不理想。

4、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4、在连续熔融微挤出制备的支架本体浸泡于装有碱溶液的可调节旋转模式的改性容器中进行表面改性形成缝槽宽度的精度为100nm-3μm的裂纹状微纳结构;

5、所述改性容器的旋转模式通过多自由度旋转机构进行调节,所述多自由度旋转机构包括底座、主旋转轴、连接座、分旋转轴和置物盘,所述主旋转轴的底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主旋转轴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分旋转轴为多根且均倾斜地可旋转连接至所述连接座,所述置物盘的个数与所述分旋转轴的个数一一对应,所述置物盘连接至所述分旋转轴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所述改性容器安装于所述置物盘上。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旋转轴的转速为1-100r/min,所述分旋转轴的转速为1-100r/min。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模式包括所述主旋转轴与所述分旋转轴的正转与反转;

8、优选地,所述分旋转轴以50-100r/min的转速正向转动5-10min,随后以1-50r/min的转速反向转动5-10min作为一个周期,重复所述周期直至改性完成。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旋转轴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夹角为0-180°。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物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改性容器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夹具、螺纹连接或滑块连接。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表面改性过程中,调控所述碱溶液的浓度、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以调控表面改性的精度;

12、优选地,所述碱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13、优选地,所述碱溶液的浓度为0.1-10mol/l;优选地,所述改性时间为1-72h;

14、优选地,所述改性温度为20-40℃。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16、将聚合物和陶瓷溶解在溶剂中,经旋转和超声叠加进行混合,混合后,将所述溶剂挥发,形成复合材料,将所述复合材料持续置于增材制造的打印仓中进行熔融微挤出,打印出多孔支架,所述多孔支架的打印精度为50-1000μm;

17、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包括己内酯、丙交酯、乙交酯、氨酯、乙二醇和乙烯醇的单聚物或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18、优选地,所述陶瓷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玻璃、纳米粘土、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银、氧化锶、氧化铁、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19、优选地,所述旋转的转速为10-1500r/min;

20、优选地,所述超声的功率为200-1000w。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材制造包括微挤出、静电纺丝、静电直写、微喷墨、数字光成型和激光熔融沉积中的一种或多种。

2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其采用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23、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在口腔颅颌面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24、优选地,所述口腔颅颌面创伤包括口腔位点保存、颌骨囊肿、牙槽嵴裂、眼眶修复、面部轮廓修复、半面短小、颅骨修复、颅缝早闭、鼻中隔偏曲、鼻小柱延长和鼻基底修复中的至少一种。

2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精度更高且更均匀的微纳结构,制备获得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还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其相对于其他支架材料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为细胞的生长提供理想的三维空间,便于组织的长入与再生,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备口腔颅颌面创伤的修复支架。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旋转轴的转速为1-100r/min,所述分旋转轴的转速为1-1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模式包括所述主旋转轴与所述分旋转轴的正转与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旋转轴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夹角为0-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改性容器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夹具、螺纹连接或滑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表面改性过程中,调控所述碱溶液的浓度、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以调控表面改性的精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制造包括微挤出、静电纺丝、静电直写、微喷墨、数字光成型和激光熔融沉积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在口腔颅颌面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修复支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连续熔融微挤出制备的支架本体浸泡于装有碱溶液的可调节旋转模式的改性容器中进行表面改性形成缝槽宽度的精度为100nm‑3μm的裂纹状微纳结构。本发明可以制备具有精度更高、均匀性更佳的微纳结构的可吸收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还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其相对于其他支架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为细胞的生长提供理想的三维空间,便于组织的长入与再生,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口腔颅颌面创伤修复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柯东旭,杨熙,周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诺普再生医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