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5842发布日期:2023-11-30 08:5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微针模具,具体为一种微针模具。


背景技术:

1、微针给药治疗是一种高效的经皮给药的方式,它开辟出的营养物质的输送通道,能把原本因无法被完全吸收而白白浪费的珍贵成分,如药物、化妆品功效成分等直接输送到深层肌肤,提高透皮率和功效。而微针模具,一般用于成型微针,将成型微针的液体材料放入模具中,成型后得到固体状的微针。

2、现有申请号为cn202123146954.8的公开文件,一种微针模具,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用于成型设有所述凸起的微针阵列,其有益效果是,微针成型后,先将上模与下模分离,再将微针由第一成型腔内取出,以避免微针上的凸起在脱模过程中损坏。

3、上述引用的微针模具以及现有技术中的微针模具存在部分缺陷:

4、1、在生产中去除模具(即脱模)时,效率低、难度大、容易对微针造成破坏的问题,使得微针材料浪费大,微针成本偏高,不利于市场的推广;

5、2、微针成型过程缓慢,需要额外采用其他现有的一些加快成型的设备,需要对注模后的模具进行转移,操作繁琐、效率很低、不利于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操作。

6、有鉴于此,现设计一种微针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针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微针模具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针模具,包括下模、上模、紧固机构、冷却机构、撕离膜和注模管;

3、所述下模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座,下模内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顶槽和若干组微针模腔,且下模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环形槽;

4、所述上模连接于下模的顶部,上模底部边缘处一体连接有压环,且上模固定连接有两组上翼板,两组上翼板相靠近的一侧内开设有上卡孔;

5、所述紧固机构与下模相连接,紧固机构包括两组下翼板、两组轴承、转轴、旋钮和两组锁固件,其中:

6、两组下翼板镜像固定连接于下模的表面;

7、两组轴承分别固定嵌设于两组下翼板相靠近的一侧内;

8、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组轴承内圈中;

9、旋钮固定于转轴的中部;

10、两组锁固件活动连接于转轴上;

11、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下模上;

12、撕离膜设置在下模与上模之间;

13、注模管与下模固定连接,且注模管接通于顶槽内。

14、优选的,所述锁固件包括传动部、上锁块和下锁块,上锁块与下锁块固定间隔连接于传动部同一侧。

15、优选的,所述下翼板内开设有下卡孔,下锁块活动穿插连接于下卡孔内,且下锁块与下卡孔形状相适配。

16、优选的,所述转轴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第二螺纹通过螺纹结构分别与两组传动部内侧相连接,且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

17、优选的,所述压环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的内径长度与环形槽的内径长度相适配。

18、优选的,所述上卡孔与上锁块为形状相适配的长方体结构,且两组上锁块活动穿插连接于两组上卡孔内。

19、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进液管、排液管、若干组冷却流道和若干组连通流道,其中:

20、进液管与排液管分别固定穿设于下模的两侧;

21、若干组冷却流道开设于下模内侧,且若干组冷却流道分别设置在若干组微针模腔的外侧;

22、若干组连通流道开设于下模内侧,且若干组冷却流道通过若干组连通流道相接通,且进液管、排液管分别与两组冷却流道相接通。

23、优选的,所述排液管在水平位置上设置于进液管、冷却流道、连通流道的上方。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该微针模具通过紧固机构的设置,可快速固定上模与下模,操控简单,易于组装与维护;

26、2、该微针模具通过撕离膜与密封胶圈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注模成型过程中的密封性,并且通过撕离膜降低了脱模操作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微针成本;

27、3、该微针模具通过冷却机构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注模后的成型效率,无需借助外部设备加快成型,操作便捷,利于产业规模化生产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上模(2)、紧固机构(4)、冷却机构(5)、撕离膜(6)和注模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45)包括传动部(451)、上锁块(452)和下锁块(453),上锁块(452)与下锁块(453)固定间隔连接于传动部(451)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板(41)内开设有下卡孔(411),下锁块(453)活动穿插连接于下卡孔(411)内,且下锁块(453)与下卡孔(411)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3)表面设有第一螺纹(431)和第二螺纹(432),所述第一螺纹(431)、第二螺纹(432)通过螺纹结构分别与两组传动部(451)内侧相连接,且第一螺纹(431)与第二螺纹(432)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1)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23),密封胶圈(23)的内径长度与环形槽(13)的内径长度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孔(221)与上锁块(452)为形状相适配的长方体结构,且两组上锁块(452)活动穿插连接于两组上卡孔(2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52)在水平位置上设置于进液管(51)、冷却流道(53)、连通流道(54)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针模具,包括下模、上模、紧固机构、冷却机构、撕离膜和注模管,所述下模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座,下模内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顶槽和若干组微针模腔,且下模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上模连接于下模的顶部,上模底部边缘处一体连接有压环。该微针模具通过紧固机构的设置,可快速固定上模与下模,操控简单,易于组装与维护,该微针模具通过撕离膜与密封胶圈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注模成型过程中的密封性,并且通过撕离膜降低了脱模操作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微针成本,该微针模具通过冷却机构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注模后的成型效率,无需借助外部设备加快成型,操作便捷,利于产业规模化生产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三普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