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1014发布日期:2024-03-22 10:3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塑料颗粒生产,具体为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


背景技术:

1、塑料颗粒生产工艺通常有原料加热混合、拉线、冷却、造粒、装袋等工艺,而在原料需要加热熔融后拉线,拉线后的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通常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因此需要将线上的水排掉,若进入切粒机中的塑料条上带有过多的水分,过多的水分会严重影响切料机的使用,缩短切粒机的寿命;

2、现有的排水装置通常采用风机将塑料条上的水吹掉,此种方式存在水四处扩散的现象,除水效果不佳。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风机将塑料条上的水吹掉,除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集水盆、设置在集水盆上方的风机,所述集水盆内设置有前辊、后辊和扇叶辊,所述前辊和后辊上分别开设有前导槽和后导槽,所述扇叶辊通过减速齿轮组与后辊传动连接,所述后导槽内可拆卸设置有吸水件。

3、优选的,所述前辊内部中空,所述前导槽上均匀开设有与前辊内部连通的透水孔,所述前辊内部与负压发生器连接。

4、优选的,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输入端通过旋转连接器与前辊一端连接。

5、优选的,所述吸水件外侧开设有滑槽,设置有扩口支杆,所述扩口支杆一端延伸至吸水件的滑槽内。

6、优选的,所述吸水件呈条状结构,所述吸水件内侧和后导槽内侧壁之间通过魔术贴结构连接。

7、优选的,所述扩口支杆呈“v”型结构,所述扩口支杆的两端均延伸插入滑槽内。

8、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经过水冷的塑料线条首先经过前辊的前导槽,部分水滴被吸附在前辊的前导槽内,经过负压将被吸附的水滴排走实现预除水;通过风机向塑料线条进行吹风将大部分水吹走;之后在用吸水件对塑料线条进行檫试能够完全的去除塑料线条表面的水迹。



技术特征:

1.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集水盆(2)、设置在集水盆(2)上方的风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盆(2)内设置有前辊(5)、后辊(6)和扇叶辊(9),所述前辊(5)和后辊(6)上分别开设有前导槽(51)和后导槽(61),所述扇叶辊(9)通过减速齿轮组(91)与后辊(6)传动连接,所述后导槽(61)内可拆卸设置有吸水件(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5)内部中空,所述前导槽(51)上均匀开设有与前辊(5)内部连通的透水孔(52),所述前辊(5)内部与负压发生器(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器(8)的输入端通过旋转连接器(53)与前辊(5)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62)外侧开设有滑槽(621),设置有扩口支杆(63),所述扩口支杆(63)一端延伸至吸水件(62)的滑槽(6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62)呈条状结构,所述吸水件(62)内侧和后导槽(61)内侧壁之间通过魔术贴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支杆(63)呈“v”型结构,所述扩口支杆(63)的两端均延伸插入滑槽(62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塑料颗粒生产技术领域一种塑料条的高效除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集水盆、设置在集水盆上方的风机,集水盆内设置有前辊、后辊和扇叶辊,前辊和后辊上分别开设有前导槽和后导槽,扇叶辊通过减速齿轮组与后辊传动连接,后导槽内可拆卸设置有吸水件,本技术经过水冷的塑料线条首先经过前辊的前导槽,部分水滴被吸附在前辊的前导槽内,经过负压将被吸附的水滴排走实现预除水;通过风机向塑料线条进行吹风将大部分水吹走;之后在用吸水件对塑料线条进行檫试能够完全的去除塑料线条表面的水迹。

技术研发人员:郭承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特浦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