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01147发布日期:2024-02-09 12:4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配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进步发展,3d打印机技术已日益成熟并逐渐步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现有的3d打印机设备中,其打印耗材挤出机构普遍是利用电机驱动将固态成型的打印材料基挤出,由于电机驱动的挤出力度较小,随着3d打印机使用时间增加,易导致打印耗材挤出打滑不顺畅,并且挤出机构多数仍采用风冷散热,整体散热效果受积尘影响不佳,由此进一步导致挤出机构性能受限。

2、与此同时,当前3d打印机的打印耗材挤出机构整体集成度不高,部件结构复杂,体积重量大,运动惯性大,由此导致经过中间传动环节后传动效率低,能耗高,进而易影响打印材料挤出工序稳定可靠性,造成生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及打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机挤出机构利用电机驱动及风冷散热时,导致挤出机构性能受限,以及整体集成度不高,体积重量大导致的挤出工序稳定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包括:

4、装配外壳结构,具有一密封装配内腔,且所述装配外壳结构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密封装配内腔之间接通相连设置的进液油口端和出液油口端;

5、液驱齿轮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液驱齿轮结构分别转接装配设于所述密封装配内腔,且两组所述液驱齿轮结构之间相啮合装配设置;

6、挤出压轮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挤出压轮结构呈预定间隙转接装配设置于所述装配外壳结构的外部,且两组所述挤出压轮结构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液驱齿轮结构之间同轴传动固接相连,两组所述挤出压轮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挤出端部;

7、换热通管结构,具有一内部通道,所述换热通管结构的内部通道与所述挤出端部之间相对应设置,且所述换热通管结构延伸穿过所述密封装配内腔。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配外壳结构包括外壳主体和密封盖;

10、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具有装配内腔,且所述外壳主体的背侧部开设有与所述装配内腔之间相接通设置的检修口;

11、所述密封盖封闭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壳主体对应所述检修口的一侧部,通过所述外壳主体和所述密封盖装配形成密封装配内腔;

12、所述进液油口端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密封盖的底侧部,所述出液油口端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所述进液油口端接收外输液油经由所述密封装配内腔到达所述出液油口端。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14、隔位板架结构,包括第一隔腔板、第二隔腔板、第一液冷散热腔、第二液冷散热腔和液压齿轮腔;

15、所述第一隔腔板和所述第二隔腔板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隔腔板和所述第二隔腔板均对应位于所述装配内腔内部;

16、所述第一液冷散热腔形成于所述外壳主体底侧内壁与所述第一隔腔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液冷散热腔与所述进液油口端之间相接通设置;

17、所述第二液冷散热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隔腔板和所述第二隔腔板之间,所述液压齿轮腔形成于所述第二隔腔板和所述外壳主体顶侧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一液冷散热腔、所述第二液冷散热腔及所述液压齿轮腔之间依次相接通设置。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位板架结构还包括分位导液通道;

19、所述分位导液通道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所述分位导液通道分散开设于所述第一隔腔板;所述第二液冷散热腔与所述第一液冷散热腔之间通过若干组所述分位导液通道接通相连设置。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位板架结构还包括集聚导液通道;

21、所述集聚导液通道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二隔腔板的中间位置;所述液压齿轮腔与所述第二液冷散热腔之间通过所述集聚导液通道接通相连设置。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液驱齿轮结构分别转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壳主体,且两组所述液驱齿轮结构均对应位于所述液压齿轮腔的内部;

23、两组所述液驱齿轮结构之间的啮合装配位置与所述集聚导液通道的出口端之间相对应设置;所述外壳主体对应于所述液压齿轮腔的内壁还开设有出液油通道,所述出液油通道与所述出液油口端之间接通相连设置。

2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液油通道依次与两组所述液驱齿轮结构之间的啮合装配位置和所述集聚导液通道呈直线对应设置。

2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主体对应于两组所述挤出压轮结构的底部位置还延伸形成有挤出台肩部,所述第一液冷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液冷散热腔均对应延伸位于所述挤出台肩部的内部,所述换热通管结构固接装配设于所述挤出台肩部,且所述换热通管结构依次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液冷散热腔和所述第一液冷散热腔;

26、所述挤出台肩部的顶部开设有与两组所述挤出压轮结构之间挤出端部相对应设置的挤出通口端;

27、所述换热通管结构的内部通道与所述挤出通口端之间接通相连设置。

2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换热通管结构依次延伸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二液冷散热腔内壁和所述第一液冷散热腔内壁;

29、且所述换热通管结构的内部通道对应于所述外壳主体形成打印热端接口。

30、一种打印机,包括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

31、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该装置能够通过装配外壳结构与隔位板架结构相配合有效形成高集成度式液油输导换热驱动架构,以此能够借助外输液油与挤出耗材之间对应完成液冷换热工序,并继续基于外输液油压驱动液驱齿轮结构及挤出压轮结构实现挤出耗材液冷换热前的挤出工序,显著提升了架构集成性,优化了传统电机驱动及风冷散热弊端,精简了部件结构,进而保证了整体传动效率及挤出机构性能,增强了打印耗材挤出工序的稳定可靠性及整体的功能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液压式挤出机构及打印机,包括:装配外壳结构,具有一密封装配内腔;液驱齿轮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液驱齿轮结构分别转接装配设于密封装配内腔,且两组液驱齿轮结构之间相啮合装配设置;挤出压轮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挤出压轮结构呈预定间隙转接装配设置于装配外壳结构的外部,且两组挤出压轮结构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液驱齿轮结构之间同轴传动固接相连;换热通管结构,内部通道与挤出端部之间相对应设置,且换热通管结构延伸穿过密封装配内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机挤出机构利用电机驱动及风冷散热时,导致挤出机构性能受限,以及整体集成度不高,体积重量大导致的挤出工序稳定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倪一函,王振,马俊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互橙互联(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