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拐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6596发布日期:2024-03-18 18:2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流道拐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流道拐角结构。


背景技术:

1、热流道拐角结构包括流道转接镶件,流道转接镶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流道板中,流道转接镶件设置在热流道的拐角处,流道转接镶件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和热电偶,用于保持塑料熔体的温度和流动性。

2、相关技术中,若热流道拐角为尖锐的尖角,会形成热流道拐角处的死角,在注塑过程中,尖角很容易会导致熔胶残留在死角内持续加热,导致产品产生黑斑、黑点的问题;为了防止热流道中的尖角对注塑产品带来影响,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9191209u的文献提供一种热流道拐角结构,该装置通过流道转接镶件中的弧面过渡取代了以往热流道中的尖角,使流道板中热流道流胶顺畅,无死角,解决了熔胶残留在死角内持续加热产生黑斑、黑点的问题,另外流道转接镶件可拆卸安装在流道板,更便于对流道转接镶件的更换以及维修,提高工作效率。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转接镶件内部的弧面取代了热流道中的尖角可以实现流道板中热流道流胶顺畅、无死角和确保产品注塑质量的效果,但是转接镶件只能与流道成一定的角度安装连接,不便于根据注塑需求对热流道拐角的角度进行调节,使用不够方便。

4、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热流道拐角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拐角结构,解决了转接镶件不便于根据注塑需求对热流道拐角的角度进行调节,使用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方便对转接镶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以调整热流道拐角角度的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流道拐角结构,包含:

5、转接镶件,所述转接镶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热流板固定设置,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圆柱a,所述连接板内侧开设有外热流道,所述圆柱a内侧位于外热流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限位块;

6、拐角组件,所述拐角组件包括圆柱b,所述圆柱b转动设置于圆柱a的内侧,所述圆柱b外侧固定设置有密封块和拐角流道,所述密封块和拐角流道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流道,所述圆柱b外侧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一端与弧形流道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滑槽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位于限位块的底部,所述弧形滑槽滑动设置于限位块的外侧,所述弧形滑槽另一端与外热流道相互连通;

7、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转接镶件的外侧,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圆柱b在所述圆柱a的内侧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拐角结构为90°时,圆柱b外侧的限位台位于限位块的底部,此时密封块位于圆柱a的内侧,拐角流道与连接板相互垂直,调节拐角结构的角度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圆柱b在圆柱a的内侧转动,圆柱b外侧的弧形滑槽在限位块的外侧滑动,此时连接板内侧的外热流道通过弧形滑槽与密封块和拐角流道内部的弧形流道始终相互连通,并且弧形滑槽沿着圆柱b的圆周方向开设,与圆柱a的内侧相互平行设置,使得外热流道和弧形流道之间的形成弧形拐角,防止尖角影响产品的注塑效果,并且可以根据注塑需求调节拐角的角度大小。

9、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圆柱a内侧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侧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圆柱a内侧位于内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热器a,所述加热器a内侧设置有轴孔,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轴孔的内侧,所述加热器a与连接板外侧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腔的内部设置加热器a对圆柱b外侧的弧形流道和圆柱b进行加热,保证了塑料熔体在经过外热流道、弧形流道和弧形滑槽的温度均匀,并且加热器a不影响圆柱b和圆柱a之间相对转动。

11、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密封块和拐角流道的外侧开设有凹槽a,所述凹槽a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加热器b,所述拐角流道其余的外侧开设有凹槽b,所述凹槽b内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器c,所述加热器b和加热器c均与控制电性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凹槽a和凹槽b的内侧分别固定设置加热器b和加热器c,使弧形流道的外侧受热均匀,保证了塑料熔体经过弧形流道内部时温度均匀。

13、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和圆柱a外侧固定设置有加热器d,所述加热器d外侧固定设置有隔热外壳,所述加热器d通过导线排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隔热外壳外侧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圆柱b转动的驱动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控制隔热外壳内部的加热器d对连接板和圆柱a的外侧同时加热,使连接板和圆柱a内部的外热流道和弧形滑槽温度均匀,保证整体的热稳定性。

1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固定设置于隔热外壳的外侧,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齿盘,所述齿盘转动设置于隔热外壳的外侧,所述齿盘通过连接轴与圆柱b同轴固定设置,所述连接轴转动设置于隔热外壳的一侧,所述隔热外壳外侧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齿盘的锁定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马达运行时带动齿盘转动,齿盘通过连接轴带动圆柱b在圆柱a的内侧转动,当马达停止运行时带动齿盘停止转动,此时通过锁定组件对齿盘锁紧,使齿盘无法继续转动,保证了弧形流道角度的稳定性。

17、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齿轮a,所述齿轮a外侧啮合设置有齿轮b,所述齿轮b同轴固定设置于转角传感器的转动端,所述转角传感器通过安装板固定设置于隔热外壳的外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马达驱动圆柱b转动时同步驱动齿轮a转动,齿轮a通过齿轮b带动转角传感器的转动端同步转动,转角传感器的型号为woa-c-355-v2,可检测圆柱b的转动角度,以便于确认拐角的角度值,使调节更加精准。

19、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隔热外壳外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密封块和圆柱a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设置于隔热外壳的外侧,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轴,所述滑轴滑动设置于限位板的内侧,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于圆柱a的外侧,所述圆柱a外侧开设有密封口,所述连接槽外侧对应所述密封口固定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滑动设置于密封口的内侧,所述橡胶板压紧在所述密封块的外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弧形流道的角度调节后,通过电动推杆带动连接杆推动顶杆移动,使顶杆推动连接槽向圆柱a靠近,连接槽通过滑轴在限位板的内侧滑动带动橡胶板向密封口的内侧移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一定的压力时电动推杆停止运行,使橡胶板将密封块和圆柱a之间进行密封,保证了密封块和圆柱a相互滑动后的密封性。

21、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一侧的所述滑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设置于隔热外壳的外侧,所述导杆驱动锁定组件对所述密封块固定,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滑动盒,所述滑动盒上下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靠近所述导杆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设置于隔热外壳的外侧,所述滑动盒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弹簧a,所述滑动盒位于导杆的外侧,所述耳板另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弹簧b,所述弹簧b另一端均固定设置于隔热外壳的外侧,所述耳板远离所述导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卡合设置于齿盘的外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槽推动橡胶板对密封块和圆柱a密封时,连接槽同步带动导杆向滑动盒的内侧移动,导杆先通过推动弹簧a带动滑动盒向齿盘靠近,此时滑动盒带动耳板对弹簧b压缩,并且带动卡齿卡合在齿盘的外侧,在压力传感器未检测到指定的压力之前,导杆继续推动滑动盒的弹簧a压缩,防止导杆对滑动盒过压,当电动推杆带动导杆复位时,导杆逐渐远离弹簧a,此时弹簧b推动耳板带动滑动盒复位,使滑动盒带动卡齿脱离对齿盘的卡合,使马达可再次对弧形流道的角度进行调节。

23、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远离圆柱a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侧螺纹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外侧固定设置有热流口,所述转接头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转接镶件。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转接头两端均连接转接镶件,并且通过调节转接镶件另一端的拐角组件调整注塑角度,使转接镶件脱离热流板也可以用于注塑,当配合热流板使用时将转接头拆卸,通过连接柱将转接镶件连接到热流板的外侧,使得热流板内部的热流道与外热流道和弧形流道连通,进而使热流板内部的塑料熔体经过外热流道和弧形流道所形成的弧形拐角流出,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

2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拐角流道与转接镶件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所述拐角流道的转动范围不超过90°。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制拐角流道的转动范围,使拐角流道与转接镶件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者钝角,使得外热流道和弧形流道之间的拐角可调,并且保证了圆柱b和圆柱a之间的密封连接。

27、3.有益效果

2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9、(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转接镶件的一端转动设置拐角组件,使转接镶件和拐角组件所形成的拐角的结构可调节角度,以便于适应不同的注塑需求,所以有效解决了转接镶件不便于根据注塑需求对热流道拐角的角度进行调节,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可以根据注塑需求调节拐角的角度大小。

30、(2)本技术通过在连接板的内侧设置外热流道,并且在圆柱b的内侧设置有弧形流道,使外热流道和弧形流道相互连通后形成弧形拐角,防止尖角对注塑效果造成影响。

31、(3)本技术通过在圆柱b的外侧用于连通外热流道和弧形流道的弧形滑槽,并且弧形滑槽滑动设置于限位块的外侧,使弧形滑槽可适应不同角度的拐角结构,保证了外热流道和弧形流道在调节范围内始终相互连通。

32、(4)本技术通过在圆柱a的内侧固定设置加热器a,加热器a位于内腔的内部,通过加热器a可对圆柱b内侧加热,使圆柱b外侧的弧形滑槽和弧形流道受热均匀,同时通过加热器b和加热器c对弧形流道的外侧进行加热,保证了弧形流道整体的温度均匀。

33、(5)本技术通过在连接板和圆柱a的外侧设置加热器d,使加热器d对连接板和圆柱a同时加热,使连接板内侧的外热流道和位于圆柱a内侧的弧形滑槽受热均匀,保证了流道拐角处的热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