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型片材的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8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镶嵌型片材的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要求含有碎片或其它颗粒材料的片状的乙烯基覆面材料之工艺过程。这种产品通常被称之为镶嵌板,其特点是当其表面受到磨损或擦刮时,有能力保持装饰外观。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到制造用作地板和墙壁贴面用的片状乙烯基镶嵌板之工艺过程。
镶嵌板是将立体形碎片嵌入到透明的增塑溶胶基料层中或是把立体形碎片压(或热压结)到固体的被组成图案的物质中而制成的。本发明是与以前的加工技术相关的。美国专利4212691号和加拿大专利1060282号是具有代表性的现有技术的工艺过程。
通常要把立体形颗粒嵌入到增塑溶胶薄层中,而制造出具有光滑均匀表面的已镶嵌的基料层是困难的,例如这种表面尚需进一步粗加工和精加工。过去,制造这种具有光滑均匀表面的产品必须涉及到随之进行的涂敷工序,以使已镶嵌的增塑溶胶基料层25变成平滑,也可任意地选用带有支撑辊的旋转滚筒,在涂敷之前或后压平此已镶嵌的增塑溶胶基料层。
当对完全胶化已嵌入颗粒的增塑溶胶随之进行涂敷涂料来平滑粗糙表面30时,在涂层下面有空气集中的趋势,並形成可见的气泡而损及最终产品。这种气泡的形成发生在涂层的交界处,並被认为是由于被嵌入的增塑溶胶基料层的不平表面而直接引起的。
同样,当所使用的颗粒在一维方向上与它的另两维方向上有显著的差别,例如在使用扁平或针状颗粒时,欲减少涂层/颗粒层的厚度使之小于单个颗粒的最大尺寸是困难的。这是因为用上面所述的现有压缩技术在嵌置和整平时,嵌置颗粒的方向无规则的结果。
使用上述嵌置工艺流程通常需要几步才能完成,即嵌置、胶化和整平颗粒嵌置涂层的表面。例如,在加拿大专利1060282号中写道,这种碎片被施加到湿的、未胶化的增塑溶胶中,然后它被部分地胶化,接着在热滚筒和支撑辊之间通过,而完成胶化和涂层表面的整平。同时,这个专利还告诉我们,将一种透明的耐磨层加在含碎片层的上面时,宁可先对着滚子加压凝固的胶化层以整平含碎片的塑料层,而后再敷施耐磨层。
美国专利4212691号公开了关於向正在移动和振动的涂有具有湿的粘性表面的未胶化塑料的基片,附置一层均匀的装饰碎片。这些碎片来自密封刀与表面接触处的辊隙料垄。接着是固化工序,从而使碎片和未胶化层被压成一层、並使未胶化的增塑溶胶转变成胶化的增塑溶胶。这种固化程序使用庞大的、用蒸汽加热的园柱形转鼓。转鼓带有多个加热的、可转动的园柱形加压辊,可对放于园柱形转鼓表面的任何材料进行加压。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一种在胶化增塑溶胶/颗粒基料层的同时将颗粒嵌置于增塑溶胶涂层中的新技术,为生产镶嵌板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工艺流程。本发明变弊为利克服了现有镶嵌工艺中如上面提到的固有缺点,並通过提供一种当坛塑溶胶还是流体时就对嵌有颗粒的塑料溶胶层进行整平的新装置,而对其作了改进。这种改进后的工艺流程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镶嵌型片状乙烯基地面和墙壁的贴面材料,以及其它镶嵌型装饰片材,特别是弹性型片材。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所表明的特殊优点是它能以单一步骤提供一种厚度均匀、全部胶化並具有坚韧而平滑表面的镶嵌基料层。同时,该工艺流程解决了在较薄的涂层/颗粒层厚度(相对于颗粒尺寸而言)中,填充较密的颗粒和有效地改进了扁平或针状颗粒的定向问题。
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镶嵌型装饰片材的改进方法,它是通过在一张柔性基片上形成一层湿的、未胶化的聚氯乙烯(PVC)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的塑料层,並在上述塑料层上嵌置树脂颗粒来实现的。这种改进包括薄片在热的园柱表面和逐步均匀地增加接触压力的装置之间通过的步骤,该接触压力是指园柱形表面和薄片的涂层表面之间的压力,薄片是当其涂层面同园柱形表面相接触时通过的。
在通常情况下,园柱形表面是旋转的热滚筒或是其它园柱形,最好是镀铬热滚筒。在一般情况下,增加接触压力的装置,最好是尺寸稳定的张紧的传送带,它围绕所述园柱形表面的部分周边。
通过步骤要在达到足以使增塑溶胶胶化的温度时进行。当这个步骤完成时,基本均匀的、胶化的基料层就制成,它嵌有树脂颗粒並具有厚度均匀、光滑而坚韧的表面。
当不采用理论说法来限定解释这种发明的范围时,可用数学法表明,即引起未胶化的增塑溶胶绕着树脂颗粒向上流动並朝着园柱表面增加的合成的法向力,按照正弦曲线函数从0到最大,其最大值发生在园柱形表面与逐渐增加压力装置的表面之间的两个接触点(即进口和出口)的中间点上。这种力增加的结果引起增塑溶胶逐步地並围绕着树脂颗粒朝向园柱面的接触处作均匀流动,而不会形成辊隙料垄。按照现有技术的镶嵌生产工艺采用压紧辊施加压力的情况,正如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那样会出现辊隙料垄现象。当树脂颗粒处于受压表面上並被胶化时,在挤压处形成的这种辊隙料垄是不希望的。因为这时会发生以通常被称之为“痕迹”的那种模式进行的树脂颗粒的再分配之故。
本发明改进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点是嵌置和整平工序所需的压力大大地减少,传送带的张力为5~50磅/线英寸,最好是10~25磅/线英寸。尽管也可采用较高压力,但在上述采用的压力范围内允许使用较小的设备,並取消应用现有技术的嵌置工艺时所用的高压压紧辊。
所得到的固结的基料层不需要任何进一步胶化。当它离开嵌置/胶化/整平步骤时,就可适於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类型而可能需要进行的任何附加加工和精加工。
图1是本发明制造片状乙烯基覆盖材料的典型工艺流程图,步骤6是嵌置/胶化/整平工序,它体现了本发明的本质。
图2是实施图1中的第6步骤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概略示意图。所以,在图2中未按比例绘制,也不想表示精确的尺寸关系。如图2所示表明了独特的嵌置/胶化/整平步骤的一部分,即图1的第6步骤,清楚地绘出了该步骤之前、之中、之后产品各层的结构。图中没有表示各层的精确厚度,更确切地说,它仅示意地表示出各层,而並不表明各层厚度间的精确关系。
图2概略地绘出了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即嵌置/胶化/整平操作步骤(表示图1的第6步)。参考图2,基片20上涂有未胶化的增塑溶胶粘合涂层21,粘合层21的表面上附着有树脂颗粒22,然后使基片与镀铬的旋转滚筒23相接触,滚筒表面24具有较高的温度,这样使颗粒22与热滚筒接触。(基体材料、基片20的各任意涂层和印花层;粘合层21的配方和树脂颗粒22,以及它们的敷施方法将在下面进行充分讨论)。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基片20与旋转滚筒23接触,这样以致法向合力引起粘合层21向上绕树脂颗粒22向滚筒的表面24流动,此法向合力按照正弦曲线函数从0到最大进行增加,最大点基本上出现在两个接触点25和26间的中点上,这两点位于基片20的表面(即树脂颗粒)和滚筒23的表面24之间。正如图2中所描绘的那样,所需力的施加是由尺寸稳定的传送带27来完成的,传送带是通过对托辊28加力而被拉紧的。当滚筒23转动和被涂的基片20在逐渐增加接触压力的情况下同热表面24进入接触时,被引起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导致至少三种所希望的现象1)树脂颗粒22被嵌入到粘合层21並形成厚度基本均匀的基料层29,2)基料层29被胶化,和3)基料层29的表面30成为平滑而坚韧。这种嵌置/胶化/整平步骤在下面将充分加以论述。
现在,结合图1中的工艺流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1.基片涂敷步骤基片基片是较平的纤维或非纤维的片状背衬材料,诸如通常是非石棉基纤维的毡制品或编织品、较平的叠层、交织的纤维品。基片最好而且一般以成卷形式提供,逐件的卷材可以连在一起而形成连续的片。如果需要,基片可以是石棉的或非石棉的毡制品或纸、编织或非编织品;针织品或其它纺纺品材料或由纤维素、玻璃丝、天然或合成的有机纤维构成的纺织品;有支承的或无支承的网或由有填料的或无填料的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材料制造的薄片。几乎所有的柔性基片都可使用,但基片最好是片状的毡制品或玻璃丝垫。
各种各样类型的基片或基体材料在本技术领域
中都已为人们所熟知,不需要进一步详述。
基片的涂料尽管並不认为非使用密封剂或底涂料不可,但在使用玻璃纤维垫、或某些毡基材料时,则以使用密封剂或底涂料为好。
这样,基片或基体材料均可任意地被涂覆以改进基片的印花质量。这样的涂料可以是增塑溶胶、有机溶胶、硝基漆、有填料或无填料的乳胶漆,或其它在生产地板或墙壁覆面产品时,通常被用作予印密封剂的涂料。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增塑溶胶”是想包括被分散在一种或多种增塑剂中的、有相当高分子量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当加热或固化时增塑溶胶会形成坚韧的塑性固体。就本发明的增塑溶胶胶料而言还包括有机溶胶,它类似于分散的聚氯乙烯树脂料,此外它含有一种或多种加热时能被排除的挥发性流体。
技术领域
的熟练人员懂得,在增塑溶胶胶料中除了基本树脂组分外,还可含有少量的常用组分。这些常用组分一般包括热和光稳定剂、粘度抑制剂、和/或颜料或染料,后者使得聚氯乙烯树脂着色。
用在本发明工艺流程中的典型基片涂料是树脂基聚合物组合物,最好是聚氯乙烯增塑溶胶,它被均匀地涂在基片表面上,例如使用普通的刮涂器或逆向滚涂器。用于基片表面涂敷的各别的装置与本发明的本质並不相关,而且任何合适的涂敷装置均可使用。典型的其它涂敷装置的例子如旋转筛涂机、同向滚涂器、迈耶棒涂器等。
被涂敷在基片表面上的、基本上是均匀的树脂聚合物胶料或增塑溶胶的厚度(质地要均匀)一般约为3密耳到30密耳,5~10密耳左右最为合适。基片的厚度可厚可薄,这要视具体的产品使用情况而定。
尽管最好的典型的基片涂料是聚氯乙烯均聚树脂胶,但其它的氯乙烯树脂也可使用。例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二氯乙烯共聚物和其它乙烯基酯类与氯乙烯的共聚物,诸如丁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和烷基取代的乙烯基酯类,其中烷基部分最好是含约为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其它适宜的合成树脂如聚苯乙烯,其中所指的取代基最好是从烷基(1~10个碳原子,通常是1~4个碳原子)、芳基(最好是6~14个碳原子)中选择,聚烯烃类如聚乙烯和聚丙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聚酰胺、聚酯。其它可被用于本发明的基片或基体材料上,以提供光滑均匀表面和/或改进基片和基体涂层表面印花质量的天然或合成树脂,也均可使用,只要这些树脂是同产品所有的组分是相容的,且和本发明的主要原理是相一致的。由此看来,未必一定要使用增塑溶胶,有机溶胶和水基胶乳(水合溶胶和水溶胶)也是可用的,它们宁可各自使用有机溶剂和水作分散或悬浮介质。而在增塑溶胶中是应用增塑剂作分散或悬浮介质的。
在优选使用增塑溶胶时,可采用的典型增塑剂有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丁基苄基酯、癸二酸二苄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苄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烷基或芳基改性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烃、砱酸三甲苯酯、磷酸辛基二苯基酯、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二元酸的乙二醇酯,等等。树脂基片涂料的各其它成分可包括发泡剂或泡沫剂如偶氮二酰胺(如果希望有发泡或泡沫程序时)、常用的稳定剂/促进剂、引发剂、催化剂等如油酸锌、二碱式磷酸铅等,常用的热或光稳定剂如金属皂等,UV吸收剂,着色料、染料或颜料、特别是二氧化钛,溶剂和稀释剂如甲基乙基甲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十二烷基苯等,填充料如白土、石灰石等,粘度调节剂,抗氧剂,抑菌剂和杀菌剂,等等。
2.胶化步骤当基片涂料被涂到基片上並与之相粘之后,将其放入烘箱或其它适当的加热器中,保持温度在240°F到450°F、最好在260°F到410°F之间,时间为1~5分钟,这样,涂料就会在烘箱中胶化而变得坚韧。温度与基片在烘箱中的时间是相互关联的,即温度越高,在烘箱内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但是在此步骤中,温度必须被保持在发泡剂或泡沫剂的分解温度之下,发泡剂及泡沫剂可以在配制基片涂料时加入。
3.印花步骤如果需要,已胶化的基片涂层也可进行印花或涂敷。利用轮转凹板印刷、弹板(flexigraphic)凸板印刷、丝网印刷或其它用来制造地板或墙壁贴面时所采用的常规印刷术就可实现往基片上印花。通常印花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刻有适当花纹的滚子和辅助的支撑滚子来实现。印花所用的印花浆、厚度及应用附加成分的方法都可参照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一般技术,如可从美国专利3458337号中获得,但不仅限于此。
印花层和油墨适用的油墨包括那些通常用在制造地板覆面,特别是有弹性的地板覆面材料时所用的油墨,其中包括增塑溶胶、溶剂基物系和水基物系。当被敷施油墨的基底是可发泡的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时,在这些物系中含有化学抑制剂。这种抑制剂在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3293094号)中已公开。
4.粘合层涂敷步骤带有任选印花的胶化涂层的基片再被涂上一层适当的湿的聚氯乙烯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涂层。为涂敷此粘合层而采用的具体装置在这里並不是关键,就是说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装置,如逆向滚涂器、辊衬刮刀涂布机,及其它类似装置。
粘合层在正常情况下,粘合层是一层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另外还含有增塑剂、相容的稀释剂、粘度控制剂及稳定剂。以上所讨论的均是那些物质的典型例子。当进行底层印花时,一般情况下粘合剂不含会使粘合层变成不透明的颜料或染料。
尽管如上面所讨论的其它的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即乙烯基树脂而不是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也可被使用,但从目前实际的经济情况来说,以采用下面例子中的聚氯乙烯增塑溶胶类为好。
5.颗粒嵌置步骤装饰用的树脂颗粒紧接着被附置于在带有未胶化粘合剂层的胶化涂层的基底上。这些颗粒可用任何适当的装置将其均匀地铺到未胶化的粘合层表面。振动盘供料器,如FMC公司生产的SYNTRON振动供料器即能方便地完成这一任务。
树脂颗粒本发明的树脂颗粒可以具有各种各样大小和几何形状,特别合适的是球形或基本上是球形(有时称为“椭球形”)。每个半透明或不透明的颗粒可含有自身独有的着色料、染料或颜料。这里规定,至少还要有一些足够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以使印花层上的印刷物能被显示出来。离散的椭球形粒子可增加深度方向的可见性,並提高耐磨性。有关这些特别优选的球形粒子的论述及其制造方法已在美国专利3856900号中公开。该生产工艺也便于制造相当小的增塑溶胶珠或直径约为0.03英寸或更小的“珍珠”粒。
对於类似的颗粒及小于约0.4英寸的粒子,可以从正常悬浮级树脂生产中筛出尺寸过大的粒子而获得;或者,例如按美国专利,3856900号方法来制造特定尺寸的粒子。在这个尺寸范围内的粒子对取得某些所需要的外观设计效果是很有利的。这些粒子的制造过程同样也适用于制造更小的粒子,如制如粒径大约为0.015~0.125英寸的粒子(参见美国专利3345235号)。但对于球形粒子来说,美国专利3856900号的制造工艺为最好。
另一种特别理想的颗粒形状是碎片或薄片状,其特征是它在一维方向的尺寸比其它两维方向的尺寸小得多。如薄片的两个大尺寸的范围是30~250密耳,其小尺寸的厚度范围仅为2~15密耳。这样的碎片或薄片也可得到特殊的外观设计效果。这些片状材料可方便地用研磨或细切的方法从胶化的增塑溶胶片制备,而增塑溶胶片在正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将增塑溶胶涂敷在隔离纸上,並在按前述“胶化步骤”的条件进行胶化而制成的。两种典型的最佳碎片组成如下固体碎片料 重量份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3.0 55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1.90 45钡/锌稳定剂 4.6环氧豆油 7矿物油 3
德克萨斯醇(Texanol)异丁酸酯 1.7乙二醇丁酸苯甲酸酯 32可发泡的碎片料 重量份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3.0 56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1.90 44乙二醇丁酸苯甲酸酯 44矿物油 5氧化锌/氧化镉稳定剂催化剂 0.5偶氮二酰胺 2.5二氧化钛 7.5环氧豆油 6.0一般来说,本发明中所采用的颗粒可具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如四方形、三角形、园形、环形以及其它多边形等等,或不规则尺寸和形状、或任何这些形状的混合物,其中也包括椭球形。生产装饰用树脂颗粒的方法或它们特定的配方,对本发明的实施来说不是关键。任何制造镶嵌型地板和墙壁贴面材料时所常用的颗粒在本发明中均可使用。
6.嵌置/胶化/整平步骤这一步骤是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因为从中可看出上面所讨论的那些优点是有赖于这一步骤的。
具有涂层的基片(即涂了一层胶化的增塑溶胶、经过任选地如图1的印花、然后用湿的未胶化的粘合层涂敷、再将树脂颗粒附置于上述基料层上的基片),在进行嵌置/胶化/整平步骤时的最好方式是逐渐地、均匀地使它与园柱形表面接触,以使带未胶化增塑溶胶和树脂颗粒的涂层表面与园柱形表面接触。在正常情况下,该热园柱表面温度约在250°F~400°F之间,但最好约在270°F~350°F之间。在最佳实施例中,该园柱体是加热的旋转的铬滚筒。
基片由尺寸稳定的强化硅带或聚四氟乙烯带带入而与园柱表面接触,它在张力作用下与园柱表面的部分园周面相接触。当基片通过传送带与园柱表面之间时,由于传送带的拉紧力使其与园柱表面相接触。
基片与园柱形表面及传送带接触的先后次序並不是严格的。基片一般先与园柱表面接触,然后在未胶化的增塑溶胶达到胶化温度之前与传送带接触。这种接触通常必须在基片与园柱表面接触的2秒钟内发生。
根据几何原理,合成的法向力引起未胶化的增塑溶胶向上绕树脂颗粒並对着园柱体表面流动,而这种合力的增加是按正弦曲线函数从0一直增加到最大,最大值点出现在传送带与园柱形表面的两个接触点间的中点上。此逐渐增大的法向力导致增塑溶胶围绕着树脂颗粒逐渐地、均匀地流动並与园柱形表面接触而不会产生使用现有技术的压紧辊而形成的那种辊隙料垄。使用压紧辊的现有技术通常使得树脂颗粒以不令人满意的形式进行再分配,从而出现现有技术中所说的“痕迹”。
尽管另外的装置也可逐渐、均匀地增加园柱面和基片涂层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以产生一个与上面所说的几何原理相一致的法向力,但人们发现用上述类型的尺寸稳定的传送带是极为有效的。
借助于控制未胶化的增塑溶胶的体积、园柱形表面的温度、树脂颗粒的装填量以及滚筒的线速度就可得到经嵌置/胶化/整平处理的基料层,嵌置在其中的树脂颗粒被增塑溶胶所包住(最好情况是全部或几乎全部被包住)。这一步骤所产生的其它优点已经被讨论过,这里不再重复。
其结果是经过这样的嵌置/胶化/整平步骤所得到的固结的基料层是很坚韧的,而且还有一个适合于按期望和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精加工的表面。
7.进一步处理步骤虽然胶化的、固结的基材层是平滑的,但可能在树脂颗粒的间隙中带有一些空气。这种情况,在采用不规则形状颗粒时比采用椭球形颗粒时更容易产生。因此,可任意地,在表面上涂上一层薄的均匀的增塑溶胶层,並让其通过热园柱形滚筒表面如铬滚筒使之胶化,这对在进行最后熔合时防止任何逸出空气聚集和进入面涂层是有好处的。此光滑涂层可由任何涂敷这种薄而均匀涂层的常规设备来涂敷,例如逆向滚涂器、刮涂器等。这种涂层的厚度通常大约为2~15密耳,但最好是在2~10密耳范围内。
这样得到的湿的、未胶化的平滑涂层被带入到並和热园柱滚筒(最好是一个热的铬滚筒)接触,借助压轮时会产生辊隙料垄,从而可有效地填补任何凹陷,最终使涂层像滚筒表面一样光滑。涂层与滚筒接触时间大约为2~25秒,这要看涂层的配方和厚度而定。而后,涂层就坚韧地胶化並离开滚筒。也可用其它装置来对面涂层进行整平和胶化处理,但工业实践结果证明前述装置是有效的。
这种胶化、整平后的基料层,如有需要,还可进行印花。印花所用的方法、油墨及设备如前所述。
而后,胶化的、(可任选地印花的)、平滑的基料层可随意地涂上一层或多层增塑溶胶耐磨层和/或氨基甲酸酯耐磨层。这些涂料均可用常规的涂布器和前面所述的方法涂敷。本发明之耐磨层厚度范围大约在3~25密耳,但最好是5~10密耳。当采用氨基甲酸酯耐磨层时,其厚度只需大约1~5密耳。然后对湿的未胶化的基料层(即经光滑涂敷的)进行胶化和熔合处理,直到与耐磨层熔合为止。为了使存在其中的任何发泡剂或泡沫剂得到分解,为此要求温度大约为300°F~450°F,最好是在350°F~410°F之间,並要求在这样温度的热空气再循环器或红外线烤箱中滞留1~7分钟左右。
发泡剂或泡沫剂的分解和伴随的发泡过程可在基片涂层和/或在粘合层、和/或在某些或全部的树脂颗粒本身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但是这种分解和伴随的发泡过程可通过在所需要印花图样或图案的印花油墨中掺入合适的化学剂而加以选择性的控制,从而阻止或抑制该印花图样或图案的特定区域中任何可能出现的起泡和泡沫。这一过程的温度、时间及热传导系数都是相互关联的。温度或热传导系数越高,则加热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按照本发明的这些工艺过程加工后,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终产品,以待修整、切割、包装。另一方面,也可复卷成大卷以备今后使用。
下面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本发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操作情况。在这些例子中,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的组成和百分比都是按照重量计的。
例一带有能对齐和浮雕图案(化学法浮雕)的住宅地板覆面材料将一厚约32密耳的传统的非石棉的毡型住宅地板贴面基片(由美国帕西潘尼白厅塔克特公司生产)涂以8密耳厚的可发泡的增塑溶胶,其组成如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分散体K值为65 70(西方国家的FPC605)聚氯乙烯增量树脂K值60 30(PLIOVIC M-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28邻苯二甲酸丁苄基酯 15德克萨斯醇异丁酸酯(TXIB) 15二氧化钛 10偶氮二酰胺 2.5煤油 4氧化锌 1.5粘度2500厘泊将已涂敷的基片放在275°F的烘箱中胶化2.0分钟。然后其表面用美国油墨公司生产的125系列油墨和多色照相凹版印刷机印刷。被印到图案凹处的油墨(即印花浆)另外还含有140份的苯并三唑(一种化学抑制剂),以便在所定的区域内抑制可发泡的增塑溶胶的膨胀。
印花后,用逆向滚涂器涂施一层10密耳厚的粘合层。此时使湿的涂片在振动盘供料器(SYNTRON振动供料器由FMC公司生产)下通过,以0.36磅/码2的量将予拌好的增塑溶胶珍珠粒(着色颗粒/透明颗粒为50/50)均匀地铺在涂层的表面上。
粘合混合物的组成是重量份聚氯乙烯分散体相对粘度2.05 70(西方国家的FPC6458)聚氯乙烯增量剂K值60 30(PLIOVIC M-50)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25邻苯二甲酸二异壬基酯 25稳定剂,钡-锌型 4(SYNPRON1665)增塑溶胶珍珠颗粒的组成是重量份着色的 透明的悬浮级聚氯乙烯树脂100 100K值65(PEVIKONS658GK)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40 40稳定剂,钡-锌型 4 4(SYNPRON1665)二氧化钛 5 /彩色颜料 5 /(购买的氧化铁红、氧化铁黄以及分散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中的碳黑之掺合物)PEVIKON S658GK树脂的形态比约为1(颗粒为园形),颗粒之大小通过显微镜观察平均约为600微米(约30目)。筛分析结果如下
筛目 保留率,%28(589微米) 68.065(208微米) 25.2100(147微米) 1.4100目以下 5.4然后使涂有未胶化的粘合增塑溶胶和予拌好的增塑溶胶珍珠的基片通过使其涂层面与热镀铬滚筒的接触,而被压实、胶化和整平。滚筒直径为2米、工作温度为350°F。通过一强化硅带施加逐步增加的法向力,使张紧力在12秒期间内保持在15磅/线英寸。
然后在平整、坚固並含有嵌入的珍珠颗粒的基料层表面上用逆向滚涂器涂上一层5密耳厚的透明增塑溶胶,其组成如下重量份分散级聚氯乙烯,相对粘度为2.05 100(西方国家的FPC6458)异丁酸和苯甲酸的乙二醇酯 56(NUOPLAZ1538,由泰尼康化学公司生产)稳定剂,钡-锌型 5(SYNPRON1665)环氧豆油 5煤油 2布鲁克菲尔德粘度~1200厘泊湿的未胶化的涂层通过其涂敷面与加热的铬滚筒在300~320°F温度下相接触,而整进一步被整平和胶化,其方法是采用一个浮动式橡胶压辊和足够的压力使之在压辊处产生辊隙料垄。使材料与滚筒的接触时间保持在10秒钟,以确保完全胶化。
然后用逆向滚涂器涂覆一层约5密耳厚的附加耐磨层,其组成与平滑涂层一样。此湿的、上过涂料的产物被放在循环式热空气烘箱内经过4.5分钟的熔合和膨胀。烘箱各连续段的温度分布为390/400/390/390°F。
由此生产出来的地板贴面产品呈现出带有能对齐的印刷图案的凹凸结构(浮雕)。这种可供装饰用的镶嵌产品,其总厚度约为82密耳,它具有最佳的耐磨性和外观设计特征。
例二适用于商业性的、带有完整图案的地板贴面材料将厚度约为32密耳的传统的非石棉的毡型地板贴面的基片(美国宾州白厅塔克特公司生产)涂以厚度为8密耳的可发泡的增塑溶胶,其组成如下重量份聚氯乙烯乳胶RV=2.05 70(西方国家的FPC605)聚氯乙烯增量树脂K值60 30(PLIOVIC M-5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30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30二氧化钛 5结晶碳酸钙 80钡-锌型稳定剂 3(IRGASTAB BZ530)
湿的涂层在300°F时通过涂面与加热的铬滚筒接触而使之平整和胶化,其方法是用浮动式橡胶压紧辊和足够的压力使之在压紧辊产生辊隙料垄。材料与滚筒接触的时间保持在7秒钟。得到的平滑表面在多色照相凹版印刷机上使用美国油墨公司生产的125系列油墨进行印刷。
印花以后,用逆向滚涂器在其上涂布一层10密耳厚的粘合层。然后将湿的涂片在振动盘供料器(SYNTRON振动式供料器,由FMC公司生产)下面通过,将予先混合好的增塑溶胶珍珠颗粒(着色粒/透明粒为50/50)、以0.36磅/码2的量被均匀地铺在湿涂片上。
粘合混合物的组成是重量份分散级聚氯乙烯相对粘度2.05 70(西方国家的FPC6458)聚氯乙烯增量树脂K值60 30(PLIOVIC M-50)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25邻苯二甲酸二异壬基酯 25稳定剂,锌-钡型 4珍珠颗粒的组成是
重量份着色的 透明的悬浮级聚氯乙烯树脂100 100K值65(PEVIKONS658GK)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40 40稳定剂,钡-锌型 4 4(SYNPRON1665)二氧化钛 5 -彩色颜料 5 -(购买的氧化铁红、氧化铁黄以及分散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中的碳黑的掺合物)PEVIKON S658GK树脂的形态比约为1(即颗粒为园形),颗粒之大小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平均大小约为600微米(约30目)。筛分析结果如下筛目 残留率,%28(589微米) 68.065(208微米) 25.2100(147微米) 1.4100目以下 5.4然后将涂有未胶化的粘合增塑溶胶和含有予先混合好的增塑溶胶珍珠颗粒的基片压实、整平和胶化,这是通过使其涂面与加热的铬滚筒接触来实现的。该滚筒的直径为2米、工作温度为350°F。借助强化的硅带施加逐步增加的法向力,使其拉紧状态在12秒钟内保持在15磅/线英寸。
然后用逆向滚涂器在已平整、结实而且含有嵌入珍珠的基材层表面上涂上5密耳厚的透明的增塑溶胶,其组成如下重量份分散级聚氯乙烯相对粘度2.05 100(西方国家的FPC6458)异丁酸和苯甲酸的乙二醇酯 56(NUOPLAZ1538,泰尼康化学公司生产)稳定剂,钡-锌型(SYNPRON1165) 5环氧豆油 5煤油 2布鲁克菲尔德粘度~1200厘泊湿的未胶化涂层通过其涂层面与加热的铬滚筒接触,在300~320°F情况下使之进一步被整平和胶化,其方法是用一浮动橡胶压紧辊和足够的压力使之在压紧辊上产生辊隙料垄。该涂层材料与滚筒的接触要保持10秒钟,以确保完全胶化。
已胶化的涂层然后被放入到循环式热空气烘箱内烘4.5分钟使其熔合。烘箱各连续段的温度分布为390/400/390/390°F。由此,所生产的地板贴面材料具有最佳的外观设计和耐磨性。
例三含罩印碎片的住宅地板贴面材料一种非织物玻璃纤维地板贴面材料基片(FG-7180,科罗拉多州,丹佛尔的曼维尔公司生产)在逆向滚涂器上进行涂覆/浸渍增塑溶胶,该溶胶的组成如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2.9 100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30德克萨斯醇异丁酸酯(TXIB) 17直链烷基苯 8脂族烃 2碳酸钙 100钡/锌类稳定剂 3湿的未胶化的涂层通过涂层面与加热的铬滚筒在300~320°F条件下接触而被进一步整平和胶化,这是借用一个浮动式橡胶压紧辊和足够的压力使在压紧辊上产生辊隙料垄来实现的。该涂层材料与滚筒接触时要保持10秒钟,以确保完全胶化。
在涂敷/浸渍和密封玻璃纤维基片之后,用逆向滚涂器再涂上一层15密耳厚的粘合层。
粘合混合物的组成是重量份聚氯乙烯/0.5%聚醋酸乙烯酯共聚 70物分散树脂,RV=2.4聚氯乙烯均聚物悬浮树脂,RV=1.90 30乙二醇丁酸苯甲酸酯 63德克萨斯醇异丁酸酯 1.75钡/锌类稳定剂 4.6环氧豆油 4.6
湿的有涂层的薄片在振动盘供料器(SYNTRON振动供料器,由FMC公司生产)下通过,通过时将约以0.4磅/码2的量的已掺合好的、磨碎的、胶化的增塑溶胶碎片均匀地铺在该涂面层上。这种碎片掺合物既有非泡沫的、即实心的小碎片,也有可发泡的小碎片。
它们的组成是实心碎片料 重量份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3.0 55聚氯乙烯均聚物悬浮树脂,RV=1.90 44钡/锌类稳定剂 4.6环氧豆油 7矿物油 5德克萨斯醇异丁酸酯(TXIB) 1.7乙二醇丁酸苯甲酸酯 32可发泡的碎片料 重量份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2.05 56聚氯乙烯均聚物悬浮树脂,RV=1.90 44乙二醇丁酸苯甲酸酯 44矿物油 5氧化锌/氧化镉稳定剂催化剂 0.5偶氮二酰胺 2.5二氧化钛 7.5环氧豆油 6将各碎片组分分别涂在隔离纸上约7密耳厚,並在300°F的循环热空气烘箱中烘5分钟,使其胶化。然后,将胶化了的增塑溶胶涂层从隔离纸上剥离,並放入鲍尔和朱厄尔公司生产的4G18-MX研磨机中磨碎。然后把所形成的碎片过筛,将大于12目小于30目的筛出来。
将用来胶化粘合增塑溶胶和掺合的胶化的增塑溶胶碎片涂覆的基片,通过使其涂层面与加热的铬滚筒在320°F时接触而被压实、整平和胶化。铬滚筒直径为2米,用强化的硅带逐步地增加法向力,使张紧力在12秒期间内保持为15磅/线英寸。这样,就制成了已均匀胶化了的基料层,它具有厚度均匀、光滑而坚韧的表面。
然后将含嵌入小碎片的基料层表面用压花滚筒式涂布器涂上2密耳厚的透明的增塑溶胶,其组成如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3.0 54聚氯乙烯均聚物悬浮树脂,RV=1.90 46乙二醇丁酸苯甲酸酯 32钙/锌类稳定剂 5.4环氧豆油 5.4矿物油 2.7湿的、未胶化的涂层通过涂层面与热铬滚筒在320°F温度下接触而进一步被整平和胶化,此时使用一个浮动式橡胶压紧辊,並以足够的压力使之在压紧辊上产生辊隙料垄。该材料与滚筒的接触时间保持为2.5秒钟,以确保完全胶化。
在生成的、平滑的表面上印上一层半透明的油墨,其组成在前面例一中已阐述。至少某些还含有例一中的化学抑制剂,其目的在於在所选定的区域内使可发泡的增塑溶胶的膨胀受到抑止。
用一逆向滚涂器在印花的增塑溶胶涂层上涂敷一层厚约10密耳的增塑溶胶耐磨层,其组成如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均聚物分散树脂,RV=2.3 100乙二醇丁酸苯甲酸酯 28德克萨斯醇异丁酸酯 12钡/锌类稳定剂 4.6环氧豆油 4.6矿物油 4聚合聚酯增塑剂 12然后,将这湿的涂布物放入到循环式热空气烘箱内烘4.5分钟,使其熔合和膨胀。烘箱各连续段内的温度分布是390/400/390/300°F。
最后,将机械法发泡的泡沫物施加到基片的背面,以封装玻璃纤维並作为产品安装时的缓冲垫。这些泡沫物是在典型的制泡机(例如Oaks或Texacote)中发泡的,在固定式刮涂器中进行敷施,並在约300°F~325°F温度的热空气炉内保持3~5分钟而被熔合。这种泡沫物的组成是重量份聚氯乙烯/0.5%聚醋酸乙烯酯共聚 59物分散树脂,RV=2.5聚氯乙烯均聚物悬浮树脂RV=1.90 41邻苯二甲酸二异壬基酯 3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 14.5
德克萨斯醇异丁酸酯 12钡/锌类稳定剂 1矿物油 5碳酸钙 14二氧化钛 2.3硅表面活性剂 4由此所生产的地板贴面产品呈现出有可对齐的印刷图案的凹凸结构(浮雕)及特别令人感兴趣的镶嵌板外观。
在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生产真正全图案镶嵌板时,当所采用的树脂颗粒的形状比大大小于目前美国市场镶嵌板中所应用的树脂颗粒的形态比,而且颗粒的大小最好要在0.004英寸至0.040英寸范围内就会发现本发明独一无二的外观设计的优点和良好的终产品性能。总之,在具体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颗粒,其纵横比不能大于约2∶1,优选方案为不大于1.5∶1。最好选用纵横比为1∶1的颗粒,特别是球状颗粒,因为用它可获得最佳结果。要求所用颗粒材料的厚度与宽度基本一样,即有低的形态比,应用这样颗粒制造的产品在使用时耐磨而不会损伤图案,这就保持了独一无二的性能,即显示出真正镶嵌物的特性。
由于应用印花图案和这种图案在镶有颗粒材料的粘合基料层下面是可见的,使图案设计者扩大了可用图案的选择范围。典型样品是装饰性的镶嵌式地板贴面或墙壁的贴面材料,该贴面材料的构成如下a)一层基片,b)一层印花层,通常包括可印花的基片涂料或密封剂,用一种适于地板或墙壁贴面材料的油墨将图案印在上面,印花层被置于上述基片上並与之相连接,以及c)施加一层粘合基料层,它覆盖上述印花层並与之相粘合,基料层中嵌置有树脂颗粒,所述的基料层十分透明或半透明,以使其下面的印花图案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这种产品为设计者提供了开阔和改变至今用现有乙烯树脂板技术所不能得到的设计构思的机会。
另一个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用以下的工艺过程生产这样的产品,此工艺过程包括a)向一层基片b)加上印花层,印花层通常包括可印花的基片涂料或密封剂,其上用适用于地板贴面或墙壁贴面的油墨把图案印上,印花层被置于上述基片上並与之相连接,以及c)加上一层粘合基料层,它被重迭在上述印花层上並与之相粘合,然后,如同上文述,例如图1中的第6步,以单一步骤将树脂颗粒嵌置/胶化/整平,所述的基料层要非常透明或半透明,以便能完全清楚地看清下面的印花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流程、采用这样树脂颗粒而生产出来的镶嵌板具有独特的外观设计优点。而且,还由于利用了被人们认为对镶嵌制造来说是独特的各种原料而降低成本。例如,按本发明工艺流程而生产的某些制品,具体说它是一种基本上由增塑溶胶层组成的粘合的基料层,此基料层含有大量透明的和/或半透明的以及着色的球状树脂颗粒,树脂颗粒的大小优选的为0.004~0.040英寸,当这种基料层被置于印花图案上时,就会产生非常形象化的效果。
这种颗粒是按美国专利3856900号所述技术而被制成具有均匀、可控的尺寸,该专利的整个内容被编入在本发明中作参考。另一方面,特别大粒径的干混合的树脂颗粒(它既可以是从正常生产误差而造成过大的材料中筛取出符合本发明规格要求的颗粒,也可以是根据所需规格而专门生产的颗粒)也能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和最佳实施例是一种生产装饰性镶嵌式地板贴面材料的工艺过程,该过程包括a)在一层非石棉的毡状基片上,b)将可印花的增塑涂层涂到上述的基片上,並使之胶化,c)将一种或多种溶剂基的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油墨施于胶化了的增塑溶胶层表面上,d)将湿的未胶化的粘合基料层放于上述增塑溶胶/印花层上面,並使之相互接合,粘合基料层中含有有效量的氯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e)将胶化的树脂颗粒附置到湿的、未胶化的粘合基料层上,树脂颗粒是离散的园球形和基本上为园球状的,至少某些颗粒可使下面的印花层能被看得清楚,这里所述的颗粒是粗的聚氯乙烯均聚物或是共聚物的聚合附聚物,其规格在0.004~0.60英寸之间(最好要小于0.040英寸)。
f)粘合基料层的嵌置/胶化/整平按本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还有可任选地,g)涂敷並熔合作为罩面用的透明的增塑溶胶耐磨层。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所采用的颗粒,其规格大小对所取得的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采用相当小的颗粒、例如约150微米(100目)~600微米(30目)大小的颗粒,是达到所要求设计效果的最理想的颗粒,特别是平均大小为600微米的圆形颗粒(用显微镜观察)尤为理想。
透明颗粒与着色颗粒之比率决定着合成的粘合基料层下面的印花图案的清晰度。一般来讲,透明颗粒与着色颗粒之比为50%或更小些,最好是0~30%。当然,实际用量取决于最终应用与所要求的外观设计效果的种类。透明颗粒与着色颗粒的装料比在0~10%情况时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任意的罩面涂层或耐磨层最好选用与上面所谈到的基片涂层以及粘合层或基料层所用的树脂相同或相类似的增塑溶胶。其配方一般包括专门为加强特殊性能,例如光泽度、耐磨、耐污等的材料。
凡适用于作为罩面涂层的其它树脂也均可使用。典型的例子是如美国专利4087400号中所介绍的耐磨的聚氨酯类树脂。
因此,根据本发明工艺流程生产出的另一种装饰性的镶嵌式地板贴面或墙壁贴面材料,它包括a)一层柔性编织品的基片,b)一层被加在上述基片之上的胶化树脂印花层,印花层表面印有一种或几种适用于生产地板贴面和墙壁贴面产品的油墨,c)一层涂在上述印花层上的粘合基料层,基料层含有效量的氯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其中还嵌置有树脂颗粒,至少某些颗粒允许下面的印花层能被看得清楚,和d)一任意的罩面涂层或耐磨层、或多层耐磨层,它选自增塑溶胶、聚氨酯类树脂、或适用的二者混合物。
对于某些市场来说,例如住宅市场,耐磨性与设计的视觉效果相比是次要的。某些特殊合意的设计效果也可以通过采用碎片型装饰颗粒(其化学组成与上述的相同)来获得。这种装饰性颗粒,其特性是在其一维方向的尺寸大大小于它另两维方向的尺寸。例如,碎片在较大的两维方向上尺寸范围是30~250密耳,而在厚度方向上是2~15密耳。在任何情况下,由这种颗粒所产生的可见的印刷物,更适合于用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油墨罩印。而不透明油墨只要将它限定在一小区域范围,也可达到一定的、所需要的设计效果。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唯一适合于将这种形式的颗粒定向嵌入到未胶化树脂涂料的两维平面中,而不会产生“痕迹”。因而,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是生产供装饰用的镶嵌式地板贴面或墙壁贴面材料的工艺流程,该贴面材料包括a)一层基片,b)一层粘合基料层,它被加到上述基片上並与之相接合,其中嵌置有装饰性颗粒,c)一层印花层,它一般包括图案及适用于地板贴面及墙壁贴面材料用的油墨,印花层被加在上述的基料层上並与之相接合和它是完全未被遮盖的、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使装饰颗粒能被清楚地看到,和d)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耐磨层。
制造这种产品的典型工艺流程就是生产装饰性镶嵌式地板贴面和墙壁贴面材料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包括a)向一层基片b)加上一层湿的未胶化的粘合基料层,並使基片与所述的基料层相粘合,c)将装饰性颗粒附着到上述粘合基料层上,此处所述的颗粒尺寸要符合前面所述的要求,d)根据本发明的工艺流程要求,即图1的第6步骤,对粘合基料层进行嵌置/胶化/整平,e)然后加上一层印花层,该层一般包括图案和一种适用于地板贴面和墙壁贴面材料用的油墨,印花层与上述基料层相接合,並且是完全未被遮盖的、半透明或透明的,以使镶入的装饰性颗粒能够完全被看到,f)在上述的印花层上面加上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耐磨层。
虽然在上述讨论中,通过地板和墙壁贴面产品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包括任何按照本发明工艺制造的覆面材料,而不只局限于地板贴面和墙壁贴面材料,只要它们是根据这里所述的工艺流程制得的。还有,尽管通过有关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叙述,但对于那些技术熟练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能作出各种的变化和改进,也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在一种制造装饰性镶嵌型片材的方法中,它包括在一层柔性基片上形成一层湿的、未胶化的聚氯乙烯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的塑料层,並将树脂颗粒附置于上述的塑料层上,其改进措施包括随后使薄片从加热的园柱形表面和一装置之间通过,上述装置可逐步地均匀地增加园柱表面与薄片涂层面之间的接触压力,此时基片涂层面朝向园柱表面,园柱表面温度足能使增塑溶胶胶化,这样以致在完成此操作步骤时,一种镶嵌型片材就制成,该片材含有被嵌入于胶化的面层中的颗粒,而且具有光滑而坚韧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薄片可被任意地涂敷、印花、或既涂敷又印花。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胶化的基料层具有适合于接受光滑涂层、印花或耐磨层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树脂颗粒被封装在胶化的增塑溶胶中。
5.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薄片的涂层表面与园柱形表面相接触,直到涂层牢牢地被胶化时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园柱形表面是一个滚筒,而所述的装置是一个在张力作用下的耐热、尺寸稳定並环绕在上述滚筒的部分园周边上的传送带,这样以致当薄片移动到滚筒表面时,施于带子上的张力就逐渐转变成挤压上述薄片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
6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传送带处于基本不变的张力作用下。
8.根据权利要求
6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张力约在5~50磅/线英寸。
9.根据权利要求
8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张力约在10~25磅/线英寸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
8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薄片上的涂层与所述的滚筒之接触时间约在5~25秒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
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薄片上的涂层与所述的滚筒之接触时间约在10~18秒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
6的方法,其中薄片上的涂层表面与滚筒保持接触,直到整个塑料层的温度基本上上升到胶化点时为止。
13.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园柱形表面是一个加热的、旋转的铬滚筒。
14.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装置是一条耐热的、尺寸稳定的硅带或聚四氟乙烯带。
15.在制造装饰性镶嵌型片材的方法中,它包括在柔性基片上形成一层湿的、未胶化的聚氯乙烯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的塑料层,並将树脂颗粒附置于上述塑料层上,其改进措施包括随后使薄片在一个加热的园柱体和一个耐热、尺寸稳定的张紧的传送带之间通过,该传送带环绕所述滚筒的部分园柱面,这样以致施加于传送带上的张力逐渐地转变成为挤压所述的薄片的压力,此时薄片的涂层表面移动到所述的滚筒表面上並与之接触,在足以使增塑溶胶胶化的线速度和温度下,以致在完成该操作程序时,一种镶嵌型片材就制成,该片材含有被嵌置于胶化面层中的颗粒,而且还具有光滑而坚韧的外表面。
16.在制造装饰性镶嵌型片材的方法中,它包括在柔性的基片上形成一层湿的、未胶化的聚氯乙烯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的塑料层,並将树脂颗粒附置于上述塑料层上,其改进措施包括使薄片在第一和第二弧面之间通过,第二园弧面至少环绕第一弧面的部分周面,相互接触並以同步方向运动,当法向力加到上述塑料层上时,力就按正弦曲线函数从0到最大值增加,最大值基本上发生在两个弧面间的接触点之间的中点上,在线速度和温度足以使增塑溶胶胶化的条件下,以致在完成本操作程序时,就生产出一种镶嵌式片材,该片材含有被嵌入到胶化面层中的颗粒,还具有光滑而坚韧的外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
16中的工艺流程,其中所述的第二弧面是一个柔性的、在张力作用下的带状构件。
18.按权利要求
1的工艺流程制造的制品。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改进的工艺流程,它特别适于制造乙烯基覆面片材,通常称作镶嵌板。首先把树脂颗粒附置在湿的聚氯乙烯增塑溶胶或有机溶胶的未胶化层上,而后,该片在加热的圆柱形表面和加压装置之间通过,在圆柱形表面与片的涂层表面之间逐步而均匀地增加接触压力。当这一步骤完成时,一种质地均匀的、胶化好的基料层即生产出来。该基料层内嵌有树脂颗粒,厚度均匀,表面光滑而坚韧。
文档编号B27N3/00GK86107522SQ86107522
公开日1987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7日
发明者爱德华·弗朗兹·勒西, 爱德华·詹姆斯·曼宁 申请人:塔克特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