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60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汽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蒸汽发生器是采用热能将在密闭腔内将水加热至气态,经由蒸汽出口导出 供使用。现有的蒸汽发生器结构较为复杂,且出汽效果差,具体表现在,其不能根据使用需 要对密闭腔内持续的送水需要的水量,从而不能得到持续的蒸汽,并且从蒸汽出口输出的 蒸汽时大时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特别是现有的面包烤炉,必须要持续且恒定量的蒸汽, 才能得到口感较好的面包,因此,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不能满足现有面包制作的要求。有鉴于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得到持续的、恒定量的蒸汽发生器,已经成为 业内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结构简 单、便于加工、能够持续的得到需要的蒸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蒸汽发生器,至少包括具有一密闭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加热组 件,所述壳体外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导通的进水端、出水端、蒸汽输出管路;该蒸汽发生器 还设置有一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的接收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进水端口上设 置有电磁阀,所述感温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包括一方管、以及密闭连接于所述方管两端的前端板、后端板,所述后端 板内侧表面还贴合连接有一隔热板;所述进水端口位于所述后端板的上部,所述出水端口 位于所述方管的后端部下方,所述蒸汽输出管路位于所述方管的上部并呈倒“L”形。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方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接 线端穿过所述隔热板及后端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后端板上。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有第一电热管、第二电热管、第三电热管,所述第二电热管、第 三电热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热管的上方两侧,其三者的轴线位于所述方管横截面上的 投影的连接线成型为一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电热管、第三电热管上方还连接有一沿所述方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盖 板,所述第一电热管底部焊接有分别向所述方管两侧延伸的斜接板,所述两斜接板与所述 方管的底面夹角为20-30度。所述进水端口的内侧端部连接有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电热管、第 二电热管、第三电热管以及弧形板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感温组件包括有一感温探头、与所述感温探头连接的感温线、以及连接于所 述弧形盖板下表面沿所述方管长度方向延伸的探头套管,所述感温探头位于所述探头套管内,所述感温线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感温探头和所述电磁阀。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蒸汽发生器,其有益效果在于1、可以根据内腔温度,实时的对进入水量进行控制,从而可以持续的得到需要的蒸汽。2、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效率高,便于使用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视图;图3为图1所示蒸汽发生器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C处放大视图;图5为图1的B-B剖视图;图6为图5中电热管及弧形板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 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 种蒸汽发生器,其包括方管11、前端板12、后端板13,其中前端板12和后端板13分别密闭 的焊接在方管11的前后两端,从而围成一密闭的内腔,在后端板13内表面还贴合连接有一 隔热板14。在上述方管11上部,焊接有一倒“L”形的管道24,其下端部与方管11的内腔导 通,从而形成蒸汽的输出端口。结合图2、4,在后端板13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管道21,其穿过后端板13、隔 热板14上预设的孔,进入方管11的腔体内,且到达接近前端板12处,管道21的外侧端部 用于接通外界水源,并在其外侧端部上安装有一电磁阀23,用以对外界水源的流量进行控 制;此外,在方管11的下方靠近后端板13的端部,安装有一弯头连接件25,弯头连接件25 的一端与方管11的内腔导通,另一端螺接有一管道22,用于将方管11内腔中的水排出。在方管11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电热管31、32、33,其三者的后端部(即 电源引线端)伸出隔热板14及后端板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后端板13外表面。如图5、 6所示,电热管31位于方管11内腔中部靠下的位置,而电热管32、33则位于电热管31的上 部两侧,并与电热管31焊接连接,由此,其三者的中心轴在方管11横截面上的投影的连线, 成型为一等腰三角形,为了将焊接后的三个电热管31、32、33固定,在其三者上部(具体的 说是在电热管32、33的上顶部)盖设有一沿方管11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板34,弧形板34 的弧形向上弯曲,其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列沿方管11长度方向排布的连接板36,连接板 36上顶部与弧形板34的下表面焊接,两列连接板36的下底部则分别与电热管32、33的上 顶部焊接,由此,连接板36将弧形板34和三个电热管31、32、33焊接成的组件固定在一起; 在弧形板34上顶部中间部位(也就是其弧顶位置)沿方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列连接 板37,连接板37底部与弧形板34上表面中间部位焊接;在电热管31的底部设置有两斜接板35,分别与电热管31的外表面相切并焊接连接,且其二者的底部也对接焊接,两斜接板 35与方管11的底面呈一夹角a,其中a为20-30°,具体的为25. 6° ;安装时,连接板37的 上顶部与方管11的上表面内壁贴合,而斜接板35的下端部与方管11的下表面内壁贴合, 从而限定了电热管31、32、33的上下活动的自由度。上述管道21伸入方管11内腔中的部分,位于电热管31、电热管32、电热管33以 及弧形板34围成的空间内,使得在管道21内的水可以充分的接收电热管31、32、33发出的 热量,提高加热效率;在弧形板34的下表面,位于管道21上安装有一固定在弧形板34上的 套管43 ;再如图2、4,后端板13外部设置有一感温接线41,其一端电性连接在电磁阀23上, 另一端则连接一感温探针42,感温探针42穿过后端板13以及隔热板14后进入到方管11 的内腔中,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后端板13上,而其进入方管11内腔中的部分则插装在套管 43内,通过热传递,感知方管11内腔中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蒸汽发生器在使用时,将方管1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面包烤炉 内,将管道21外侧端接通至外界水源,并将电热管31、32、33的外部引线接通电源;感温探 针42可以感知方管11内腔中的温度,根据具体的温度情况,对电磁阀23进行控制,从而可 以对通过管道21的水量进行控制,或者对管道21进行关闭;而被加热的水在方管11内腔 中形成高压蒸汽,从管道24输出供面包烤炉内部使用,一部分未被汽化的水则通过管道22 流出。由于可以根据方管11内腔温度对输入水量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在管道24的出口得 到连续的蒸汽。当然,根据一般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依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一个或两个 或者三个以上的电热管。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 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蒸汽发生器,至少包括具有一密闭空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加热组件,所述壳体外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导通的进水端、出水端、蒸汽输出管路;该蒸汽发生器还设置有一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的接收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进水端口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感温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方管、以及密闭连接 于所述方管两端的前端板、后端板,所述后端板内侧表面还贴合连接有一隔热板;所述进水 端口位于所述后端板的上部,所述出水端口位于所述方管的后端部下方,所述蒸汽输出管 路位于所述方管的上部并呈倒“L”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 方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接线端穿过所述隔热板及后端板位于所述壳体 的外部,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后端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有第一电热管、第 二电热管、第三电热管,所述第二电热管、第三电热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热管的上方两 侧,其三者的轴线位于所述方管横截面上的投影的连接线成型为一等腰三角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热管、第三电热管上方还 连接有一沿所述方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盖板,所述第一电热管底部焊接有分别向所述方 管两侧延伸的斜接板,所述两斜接板与所述方管的底面夹角为20-30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口的内侧端部连接有一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电热管、第二电热管、第三电热管以及弧形板围成的空间 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有一感温探头、与 所述感温探头连接的感温线、以及连接于所述弧形盖板下表面沿所述方管长度方向延伸的 探头套管,所述感温探头位于所述探头套管内,所述感温线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感温 探头和所述电磁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至少包括具有一密闭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加热组件,所述壳体外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导通的进水端、出水端、蒸汽输出管路;该蒸汽发生器还设置有一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的接收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进水端口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感温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内腔温度,实时的对进入水量进行控制,从而可以持续的得到需要的蒸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效率高,便于使用推广。
文档编号F22B1/28GK201757396SQ201020270539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邱木圳 申请人:邱木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