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电厂蒸汽热量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78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热电厂蒸汽热量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电厂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电厂蒸汽热量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热力发电,是通过燃烧煤并将热量转换为锅炉中的蒸汽动能,再由汽轮机转换为机械能,最后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的。蒸汽在推动汽轮之后,还有较多的热量,为了避免能量的浪费,热电厂会利用蒸汽的热量去加热水,然后通过水将热量带给用能设备,蒸汽冷却后形成的凝结水经收集后通过离心增压泵输送至热电厂,等待下一次加热形成蒸汽去推动汽轮发电。另一发面,用能设备在使用热量的过程中,会损耗一部分的热水,此时,就需要不断地补水,以满足用能设备的用能需求,补充的水一半来自于市政给水管,即自来水管,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系统存在两个较大的缺点:一、用能设备连接的管路中容易结垢或被腐蚀;二、凝结水回送所需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成本低、设备使用寿命长的用于热电厂蒸汽热量回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热电厂蒸汽热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中通以蒸汽,且管程的出口依次设有凝结水回收装置和凝结水箱,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通过循环热水管连接用能设备,所述凝结水箱通过定压补水单元与所述循环热水管连通。本发明采用凝结水箱中的凝结水给循环热水管补水,即利用高度软化的蒸汽凝结水替代原有氯离子超标的市政自来水作为补水水源,降低水处理成本,降低管路结垢及腐蚀风险。另外,由于本系统中的凝结水不在回送至热电厂,所以降低其远距离输送成本。

所述的定压补水单元包括用于测定循环热水管内热水流量的流量传感器、用于将凝结水从所述凝结水箱送至循环热水管中的凝结水泵以及与流量传感器连接并用于控制凝结水泵开闭的控制器。通过流量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设置,可以自动感应循环热水管中热水的流量变化,及时且适当地补水,保证蒸汽余热的充分利用,且自动化程度高。

所述的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所述的凝结水泵与循环热水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

所述的循环热水管中连有离心增压泵,所述离心增压泵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入口处。设置离心增压泵,保证热水在循环热水管内的循环动力。

所述的凝结水箱设有排水口,当凝结水聚集较多时,可以及时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用高度软化的蒸汽凝结水替代原有氯离子超标的市政自来水作为补水水源,降低水处理成本,降低管路结垢及腐蚀风险;

(2)内部消化蒸汽凝结水,降低其远距离输送成本;

(3)不影响原有热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及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蒸汽余热回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蒸汽余热回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为凝结水回收装置,2为凝结水箱,3为定压补水单元,31为流量传感器,32为plc控制器,33为凝结水泵,4为单向阀,5为管壳式换热器,6为离心增压泵,7为循环热水管,8为用能设备,zq为蒸汽,njs为凝结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热电厂蒸汽热量回收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5,管壳式换热器5的管程中通以蒸汽,且管程的出口依次设有凝结水回收装置1和凝结水箱2,管壳式换热器5的壳程通过循环热水管7连接用能设备8,凝结水箱2通过定压补水单元与循环热水管7连通。其中,定压补水单元3包括用于测定循环热水管7内热水流量的流量传感器31、用于将凝结水从凝结水箱2送至循环热水管7中的凝结水泵33以及与流量传感器31连接并用于控制凝结水泵33开闭的plc控制器32。通过流量传感器31和plc控制器32的设置,可以自动感应循环热水管7中热水的流量变化,及时且适当地补水,保证蒸汽余热的充分利用,且自动化程度高。

凝结水泵33与循环热水管7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4。

循环热水管7中连有离心增压泵6,离心增压泵6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5壳程入口处。设置离心增压泵6,保证热水在循环热水管7内的循环动力。

凝结水箱2设有排水口,当凝结水聚集较多时,可以及时排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电厂蒸汽热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中通以蒸汽,且管程的出口依次设有凝结水回收装置和凝结水箱,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通过循环热水管连接用能设备,所述凝结水箱通过定压补水单元与所述循环热水管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高度软化的蒸汽凝结水替代原有氯离子超标的市政自来水作为补水水源,降低水处理成本,降低管路结垢及腐蚀风险;且本发明通过内部消化蒸汽凝结水,降低其远距离输送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郑铁君;丁洪益;张松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杭州湾新区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3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