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083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胆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胆结构。



背景技术:

炉胆是一种应用于锅炉装置的加热部件,将燃烧材料投入到炉胆内部,炉胆内壁用于吸收燃烧材料所产生的热量。

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希望将炉胆内壁的面积做得越大越好,加大炉胆尺寸,但是这就导致了生产材料以及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对炉胆生产加工设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胆结构,在炉胆尺寸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加大炉胆内壁受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炉胆结构,包括内胆和套接在内胆外的外箱,所述内胆和外箱之间存在容置腔,所述内胆和外箱的形状轮廓相同,所述内胆壁设有向外的凸条,所述凸条沿着内胆壁轴向螺旋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包括底面,所述底面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设置有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相互平行,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上端通过弧面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外壁径向套接有多个加强环,所述加强环沿着内胆轴向等间距排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外壁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方向与内胆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加强筋围绕着内胆外壁分布,所述加强筋与加强环交接的位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炉胆的内胆壁上设置有沿内胆轴向螺旋分布的凸条,增大了内胆的受热面积,同时又不会增大炉胆的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胆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3,为解决在炉胆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炉胆内部受热面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胆结构,包括内胆1和套接在内胆1外的外箱2,所述内胆1和外箱2之间存在容置腔,所述内胆1和外箱2的形状轮廓相同,参照图1,可以看出内胆1和外箱2在外形尺寸是上等比例缩放关系;所述内胆1壁设有向外的凸条3,所述凸条3沿着内胆1壁轴向螺旋分布。具体地,实际应用中将待燃烧的材料投放到内胆1内部,内胆1主要负责吸收材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炉胆结构通过在内胆1壁上设置的沿内胆1轴向螺旋分布的凸条3来达到增加内胆1表面积的技术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炉胆吸收热量的效率更高,在达到相同加热效果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所需要消耗的燃料较低,有效节约资源,当然所述凸条3的高度和螺旋分布的密度的参数可视具体的工作场所自由设定;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胆1和外箱2的结合能够对被加热物实现分级加热,由于内胆1的温度比外箱2的温度高得多,因此实际应用中可利用外箱2对被加热物进行初步预热,之后再将被加热物投放到内胆1与外箱2之间的容置腔中,作进一步加热,有效缩短加热时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胆1包括底面,所述底面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设置有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相互平行,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上端通过向外凸起的弧面相连。传统的技术中为加快内胆1的生产加工进度,一般将内胆1制作成矩形形状,而本实用新型则是将内胆1的上表面制作成向外部凸起的弧面,使其承受内外压力的能力加强,提高内胆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炉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在内胆1内部进行燃料的燃烧,因此内胆1内部会出现高温高压的现象,内胆1壁存在发生形变的趋势,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内胆1外壁径向套接有多个加强环4,所述加强环4沿着内胆1轴向等间距排布,当然具体的加强环4排布密度可视实际应用中的工作环境决定。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于所述加强环4并不能保证十分牢固地套接在内胆1外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在内胆1外壁设置多个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延伸方向与内胆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加强筋5围绕着内胆1外壁分布,所述加强筋5与加强环4交接的位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所设置的加强筋5,既能保证各个加强环4能够稳定地套接在内部外部,又能进一步降低内胆1发生形变的机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