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化水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528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塑化水热能回收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针对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塑化槽溢流水进行的热能回收结构,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化是粘胶短纤成型的一道重要工序,塑化成型、牵伸、CS2蒸发都在塑化槽(含有塑化浴)内进行。为保证塑化浴H2SO4浓度与清洁度,生产上采用塑化槽进口补充干净水,出口设溢流口排出多余的塑化浴液,由此产生的塑化溢流水温度控制在90℃左右,每天排放量1200m3左右,如不进行热能回收则会产生大量浪费。基于此,现有专利文献201410556096.X(一种塑化溢流水的热能再利用方法,2014.10.20)提出了一种热能再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塑化溢流水进行逐级换热再获得酸性溢流水后再送至酸站的处理过程,利用换热塑化槽补充水、脱硫站工作液以及冷却水的方式充分回收塑化槽溢流水的热能,实现了塑化槽溢流水的间接换热,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塑化溢流水对换热介质的影响,同时换热后塑化溢流水仍有55℃,具有热能回收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化水热能回收装置,采用蒸汽喷射器和真空泵使溢流水收集罐处于负压状态,此状态下的塑化水迅速气化并带走热能,无需额外换热介质,不仅可带走塑化水中的大量热量,还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塑化水时其杂质对换热效率产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塑化水热能回收装置,包括溢流水收集罐和冷却水混合器,溢流水收集罐顶部设蒸汽喷射器,所述溢流水收集罐、蒸汽喷射器混合区和冷却水混合器依次连通,在所述冷却混合器上设真空泵、冷却水入口和冷却出水口。

所述蒸汽喷射器引射器设于蒸汽喷射器混合区的顶部,位于蒸汽喷射器引射器下方的蒸汽喷射器混合区侧壁上设连通溢流水收集罐的水蒸气入口,在所述冷却混合器的侧壁设冷凝水入口,所述蒸汽喷射器混合区的底部连接冷凝水入口。

所述冷却水入口设于冷却混合器的顶部,所述冷却出水口设于冷却混合器的底部。

所述真空泵为水环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泵和蒸汽喷射器将溢流水收集罐控制在负压状态下,溢流水收集罐用于收集来自塑化槽约90℃左右的塑化水,塑化水在-93~-90KPa压力下迅速气化而带走热量,该压力下塑化水沸点可以控制在40℃左右,因此采用负压降低塑化水沸点同时带走气化热量后的塑化水的温度,较现有技术中采用塑化水直接换热后获得的塑化水的温度更低,热能回收更充分。

(2)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额外的换热装置即可对塑化水产生的热量进行处理,通过在塑化槽顶部设置蒸汽喷射器,蒸汽由蒸汽喷射器喷入,塑化水产生的水蒸气被喷入的蒸汽带入蒸汽喷射器混合区,并在混合区冷却液化后再送入冷却混合器与冷却水进行混合,最终得到可用于切断握持水使用的冷却用水。

(3)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通过蒸汽喷射器和真空泵控制溢流水收集罐在负压状态,即-93~-90KPa,同时通过真空泵控制冷却水混合段在-94~-92KPa 下,通过对塑化槽溢流水水蒸气冷却降温来实现塑化水的热量回收处理,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塑化水时其杂质对换热效率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溢流水收集罐,2—冷却水混合器,3—蒸汽喷射器,4—蒸汽喷射器混合区,5—真空泵,6—冷却水入口,7—冷却出水口,8—水蒸气入口,9—冷凝水入口,10—冷却水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塑化水热能回收装置,如图1结构所示,包括溢流水收集罐1和冷却水混合器2,溢流水收集罐1顶部设蒸汽喷射器3,溢流水收集罐1、蒸汽喷射器混合区4和冷却水混合器2依次连通,在冷却混合器上设真空泵5(如水环真空泵)、冷却水入口6和冷却出水口7。蒸汽喷射器引射器设于蒸汽喷射器混合区4的顶部,位于蒸汽喷射器引射器下方的蒸汽喷射器混合区4侧壁上设连通溢流水收集罐1的水蒸气入口8,在冷却混合器的侧壁设冷凝水入口9,所述蒸汽喷射器混合区4的底部连接冷凝水入口9。冷却水入口6设于冷却混合器的顶部,冷却出水口7设于冷却混合器的底部并连接冷却水储罐10。

该塑化水热能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如下:塑化水输送至溢流水收集罐1后,将溢流水收集罐1的压力控制为负压,溢流水中的水分在负压下沸点降低而形成水蒸气,再由溢流水收集罐1顶部设置的蒸汽喷射器3将其产生的水蒸气送入的蒸汽喷射器混合区4,冷却液化后得到温度为30~35℃的冷凝液经冷凝水入口9送至冷却水混合器2,再与温度为20~25℃的冷却水混合后得到温度为25~30℃的冷却出水,再经冷却出水口7送入冷却水储罐10,用于切断握持水使用,溢流水收集罐1内经蒸出水蒸气后的塑化水则送入污水处理工序。为保证水蒸气的产生和热能回收,溢流水收集罐1、蒸汽喷射器混合区4、冷却水混合段通过冷凝水入口9和水蒸气入口8依次连通,并通过真空泵5控制冷却水混合段内的压力在-94~-92KPa,溢流水收集罐1的压力控制在-93~-90KPa。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