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1866发布日期:2018-08-31 22:0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热能领域的热回收利用设备,主要应用于锅炉排污水余热回收。具体地说是吸收式扩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锅炉在运行中为了排出锅水中的各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控制锅炉水质,锅炉必须进行排污。锅炉排污一般分为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排放的污水一般直接排放,或经扩容器减温减压后排放。

扩容器是用来将锅炉的排污减压扩容,排污水在膨胀器内膨胀分离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二次蒸汽由专门的管道引出,废热水一般经排污降温池排入下水系统。

传统的扩容器仅仅满足了锅炉排污的需求,大量的废热、废水被直接排放,造成能源的浪费。锅炉在实际运行中,排污率可以达到锅炉蒸发量的1%~3%,如果能够回收利用这部分废水的热量将有效地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解决锅炉定期和连续排放污水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吸收式扩容器。该扩容器通过在扩容器后续设置吸热器,解决锅炉排污水与余热回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在扩容器上部一侧连接有锅炉排污水管路,下部连接有排污管路,扩容器内具有水层和气层,在扩容器上端与气层连接有蒸汽管路,在扩容器水层连接有热水管路,蒸汽管路与热水管路汇聚通过热水管路与吸热器连通,热水管路上装有阀门、压力表和温度计,在吸热器内设有热交换板,左侧为供热端,右侧为换热端,在吸热器换热端上部连接有锅炉补水出水管路,在吸热器换热端下部连接有锅炉补水进水管路,在供热端下部连接有冷水管路,冷水管路置于储水池上部。

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扩容器与吸热器相结合,利用扩容器自身内压、气体流动动能,实现汽、水分离再汇集进入吸热器,排污水中热量完全回收。使扩容器降温、减压的同时,能够完全回收锅炉排污水中的热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适宜作为吸收式扩容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1.锅炉排污水管路,2、扩容器,3.吸热器,3.1.热交换板,4.储水池,5.蒸汽管路,6.锅炉补水出水管路,7.锅炉补水进水管路,8.热水管路,9.排污管路,10.阀门,11.压力表,12.温度计,13.冷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据图所示,在扩容器2上部一侧连接有锅炉排污水管路1,下部连接有排污管路9,扩容器内具有水层和气层,在扩容器上端与气层连接有蒸汽管路5,在扩容器水层连接有热水管路8,蒸汽管路与热水管路汇聚通过热水管路与吸热器3连通,热水管路上装有阀门10、压力表11和温度计12,在吸热器内设有热交换板3.1,左侧为供热端,右侧为换热端,在吸热器换热端上部连接有锅炉补水出水管路6,在吸热器换热端下部连接有锅炉补水进水管路7,在供热端下部连接有冷水管路13,冷水管路置于储水池4上部。

所述吸热器内设有热交换板,热交换板两侧分别设有供热端和换热端。

工作过程:

锅炉定期和连续排污水经锅炉排污水管路进入具有一定内压并设有压力表的扩容器,锅炉排污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在扩容器底部内沉积后,经排污管路定期排放;

排污水在扩容器内降温减压后实现汽、水分离,分离的蒸汽经由蒸汽管路和分离的热水经由阀门及热水管路汇集在一起,在热水管路上装有压力表和温度计,热水管路与吸热器供热端相通,在吸热器内放热降温后的水经冷水管路进入储水池;

锅炉补水经锅炉补水进水管路通过压力表、温度计和阀门控制进入吸热器换热端,在吸热器换热端内吸热升温后的水经阀门控制输送至锅炉补水出水管路。

工作原理:

锅炉定期和连续排放的为高温水,扩容器具有一定的容积,可起到降温减压的作用,并使得锅炉排污管路顺畅。同时扩容器具有一定的内压,扩容器内凝水通过管路引至吸热器,吸热器收取此部分汽、水混合物的热量,应用于锅炉加热补水。

具体步骤:

1、锅炉排污水首先进入扩容器,降温减压并实现汽、水分离。

2、分离出的蒸汽由管道引出,分离出的水由于膨胀罐内压力及蒸汽流动分离出的蒸汽汇集 ,由管道引入到吸热器的供热端,放热降温后冷水进入储水池回收利用。

3、锅炉补水进水进入吸热器换热端,吸热升温后输送至锅炉补水出水管路。

4、根据排污量、温度的需求,确定吸热器的参数。

5、锅炉排污水的不溶性杂质在膨胀罐内沉积,定期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采用扩容器自身内压与气体流动动能将排污水汽、水分离再汇集到吸热器回收热量,实现排污水与余热的高效回收,回收的热量应用于加热锅炉补水,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回收的冷水进入储水池备用,水循环利用节省了资源。

2、锅炉排污水的不溶性杂质在膨胀罐内沉积,定期排放,不增加锅炉排放的排泄量,减少环境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