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设备、锅炉再热器及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1682发布日期:2020-04-21 18:06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力发电设备、锅炉再热器及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火力发电设备之锅炉再热器的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的锅炉再热器,以及包括该锅炉再热器的火力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锅炉再热器是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将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再一次加热,使其温度与过热器温度相等或接近,然后再送到汽轮机中压缸膨胀做功。蒸汽再热一方面可以增加蒸汽的做功能力,提高电厂的循环热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汽轮机排汽的湿度,提高末级叶片的安全性。

锅炉再热器分为高温再热器和低温再热器,其中,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低温再热器布置在尾部烟道中竖井烟道前侧。如图1所示,低温再热器分上、中、下三层布置,共有110排,采用8根管绕制。传统的低温再热器缺少定位和固定结构,在烟气的冲击下,很容易出现低温再热器管排出列的状况,而出列的管排极易形成烟气走廊,因此加剧了烟气对出列管排的磨损,严重影响锅炉再热器甚至火力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用于锅炉再热器,所述锅炉再热器包括自再热器入口至再热器出口依次布置的至少三层管排,各层管排分别由多根管路并列弯折形成;

所述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包括径向限位件,所述径向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管排的厚度方向,并在多根管路的并列方向上夹持并径向固定各所述管路。

这样,通过增设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在径向上对各个管排内的管路进行径向夹持固定,即对管路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在烟气的冲击下出现低温再热器管排出列的状况,进而避免由于管排出列形成的烟气走廊,降低了烟气对出列管排的磨损,延长了锅炉再热器以及火力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限位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连接两夹板的螺栓,所述第一夹板沿径向设置于各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板沿径向设置于各管路的另一侧,并通过所述螺栓夹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上开设有至少三个第一螺栓孔,各所述第一螺栓孔沿所述第一夹板的长度方向均布;

所述第二夹板上开设有至少三个第二螺栓孔,各所述第二螺栓孔沿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方向均布,且与各所述第一螺栓孔一一对应地形成多个螺栓孔组;

所述螺栓的数量与螺栓孔的组数相同,且各所述螺栓对应地穿过同组内的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并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限位件设置于管路弯折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端部定位件,所述端部定位件设置于各管排的侧向端部,并限制管路在其轴向上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定位件包括端板和垂直安装于所述端板的插板,所述端板抵靠于所述管路的轴向端部,所述插板插装与相邻两所述管路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锅炉再热器,包括自再热器入口至再热器出口依次布置的至少三层管排,各层管排分别由多根管路并列弯折形成;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火力发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锅炉再热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低温再热器的管路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处于装配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图2所示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中径向限位件处于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中端部定位件处于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端部定位件的零件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管排

101-管路

200-径向限位件

201-第一夹板202-第二夹板203-螺栓

300-端部定位件

301-端板302-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用于锅炉再热器,该锅炉再热器包括自再热器入口至再热器出口依次布置的至少三层管排100,即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层管排100、上层管排100和上层管排100,各层管排100分别由多根管路101并列弯折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每层管排100均有八根管路101弯折若干次形成,且在弯折过程中形成多个弯折处。

该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包括径向限位件200,所述径向限位件200设置于所述管排100的厚度方向,并在多根管路101的并列方向上夹持并径向固定各所述管路101。应当理解的是,该管排100的厚度方向即指的是各个管路101的径向所在的方向。

这样,通过增设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在径向上对各个管排100内的管路101进行径向夹持固定,即对管路101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在烟气的冲击下出现低温再热器管排100出列的状况,进而避免由于管排100出列形成的烟气走廊,降低了烟气对出列管排100的磨损,延长了锅炉再热器以及火力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上述径向限位件200包括第一夹板201、第二夹板202和连接两夹板的螺栓203,所述第一夹板201沿径向设置于各管路101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板202沿径向设置于各管路101的另一侧,并通过所述螺栓203夹持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螺栓203的旋进程度调整夹持松紧度,以便适应不通过规格的设备,提高管路101固定装置的通用性。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夹持可靠性和夹持力的均匀性,第一夹板201上开设有三个第一螺栓203孔,各所述第一螺栓203孔沿所述第一夹板201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第二夹板202上开设有三个第二螺栓203孔,各所述第二螺栓203孔沿所述第二夹板202的长度方向均布,且与各所述第一螺栓203孔一一对应地形成多个螺栓203孔组;所述螺栓203的数量与螺栓203孔的组数相同,且各所述螺栓203对应地穿过同组内的第一螺栓203孔和第二螺栓203孔并锁紧。上述螺栓203孔组与螺栓203的数量不局限于为三个,也可以设置更多个,例如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

上述径向限位件200优选地设置于管路101弯折处,在管路101弯折处更容易出现管排100出列的现象,将径向限位件200设置在此处能够更好地规避管排100出列的风险。理论上,该径向限位件200也可以布置在管路101的其他位置,或者在管路101弯折处以及直线段分别布置径向限位件200。

上述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的尺寸规格应保持一直,在生产过程中,按设计尺寸制作夹板,夹板的取材可以为10mm左右厚度的16mn,将其制作为长680mm,宽60mm的夹板,夹板的板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地钻三个直径为18mm的孔;在装配过程中,对准每排管的管路101弯折处(即弯头部位),将两片夹板布置在管排100两侧,使用m16×80的螺栓203将两片夹板紧固即可。

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的材料选择16mn,以提高耐磨损性能,显然地也可以选择其他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该夹板的板材廉价易得,安装方便,且能够将每排低温再热器管固定在一起,加强了固定效果,保证低温再热器管不出列和且能够很好地限制低温再热器管排100的管间距。

除了上述径向限位件200,该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还包括端部定位件300,所述端部定位件300设置于各管排100的侧向端部,并限制管路101在其轴向上的自由度,以便在轴向上进一步限制管路101的攒动,与上述径向限位件200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定位和固定的可靠性和性能。

该端部定位件300为梳形卡的结构形式,即所述端部定位件300包括端板301和多个垂直安装于所述端板301的插板302,各插板302之间具有间隙,整个定位件的结构类似于梳子的结构,该端部定位件300的端板301抵靠于所述管路101的轴向端部,所述插板302插装与相邻两所述管路101之间,以便同时限制轴向位移和相邻管路101之间的管间隙。

上述管排100的间距为107mm,为了保证各管排100的稳定性,通过两片夹板对每个管排100中的八根管进行固定,同时通过梳形卡对管排100的端部进行固定,这样就能使每根低温再热器管很好的固定保证不出列。

除了上述热交换管路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固定装置的锅炉再热器,以及包括该锅炉再热器的火力发电设备。该锅炉再热器具体为低温再热器,布置在锅炉出烟口处,该锅炉再热器包括自再热器入口至再热器出口依次布置的至少三层管排100,各层管排100分别由多根管路101并列弯折形成;该锅炉再热器以及火力发电设备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