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0259发布日期:2020-08-14 19:4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定期排污扩容器(简称定排)是将锅炉定期排污水或压力比定期排污膨胀器更高的排出的废热水,经过减压、扩容分离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二次蒸汽排入大气,废热水一般经排污降温池排入下水系统。锅炉定期排污废水包括连排水在锅炉运行中已被加药等措施,对锅炉运行已属不合适给水,然此水排至水工专业废水井降温后再排掉,却造成热量大量损失,所以热量回收利用已成为现今节约能源的必要手段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1,通过第一输水管21连接的降温池3,第一输水管21通过三通管连接有第二输水管22,第二输水管22连接有y型过滤器4,第二输水管22的出口端与orc余热锅炉5的进水口连接,orc余热锅炉5的出水口经输水管道通到降温池3中,所述orc余热锅炉5为有机工质余热锅炉,第三输水管23的进液端与orc余热锅炉5的有机介质出液口连接,第三输水管23的出液端与热动力装置6的进液端连接,热动力装置6的出液端通过第四输水管24与冷凝器7的进液口连接,冷凝器7的出液口通过第五输水管25与有机质储液罐8的进液端连接,储液罐8的出液端通过第六输水管26与第一加压泵91的进液端连接,第一加压泵91的出液端通过第七输水管27与orc余热锅炉5的有机质进液口连接;

其中,第一输水管21、第二输水管22、第三输水管23的进液口端、第七输水管27的出液口端的管道上均设置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开关阀,储液罐8中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液位计。

关闭第一输水管21上的开关阀,打开第二输水管22中的开关阀将定期排污扩容器1中排出的高温废水通入orc余热锅炉5中与有机介质进行热交换,沸腾后的有机介质进入热动力装置6将热能转化为热动力装置所需要的能量,温度降低后的有机介质进入冷凝器7进行液化,液化后的有机介质暂时进入储液罐8,经过第一加压泵91打进orc余热锅炉5中继续与高温热水进行热交换。定期排污扩容器1排出的高温废水经过与有机介质进行热交换,将高温废水的热能转化为热动力装置所需要的能量,避免高温沸水直接排放导致的余热浪费以及降温池中兑换冷水资源浪费;有机介质在循环流动过程中会产生无法避免的损耗,所以当plc控制器通过液位计测得有机介质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可提醒操作员及时向储液罐8中补充有机介质。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第三输水管23、第七输水管27之间连接有热介质循环用的第八输水管28,所述第八输水管28中设置有手动开关阀。第八输水管28主要用于orc余热锅炉发生故障时,避免有机介质继续回流进已损坏的ocr余热锅炉5中,使有机介质暂时存储在循环管道中。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orc余热锅炉5向降温池3中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上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电动开关阀,所述该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通过三通管连接有第九输水管29且所述第九输水管29的出水端与换热器10的进水口连接,换热器10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通往降温池3,换热器10中通有低温水且在换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后的水通过第十输水管210混入第二输水管22,所述第九输水管29、第十输水管210均设置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开关阀且第十输水管210中设置有第二加压泵92。

定排1中排出的高温水与循环的有机质进行一次换热后温度有可能仍较高,所以当温度传感器测定一次换热后的废水高于一定温度后,plc控制器会控制相应开关阀的开关使一次换热后的废水进入第九输水管29、换热器10中对换热器中的低温水进行加热,并在第二加压泵92的作用下使其继续对orc余热锅炉5中的热交换,适用于定排1中的高温废水供应不足情况下使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orc余热锅炉5向降温池3中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上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电动开关阀,所述该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通过三通管连接有第十一输水管211且所述第十一输水管211的出水端与第二输水管22中y型过滤器4下游管道连接,所述第十一输水管211上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电动开关阀、第三加压泵93。

当plc控制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信息后会控制相应开关阀使从orc余热锅炉5中流出的一次混热废水在第三加压泵93的作用下重新流到orc余热锅炉5中参与二次换热,直到温度传感器测得管道中废水的温度在可换热温度之下时,才会通过控制相关开关阀将换热后的低温废水排放到降温池中,一方面提高余热利用率,另一方面减少降温池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减少兑换冷水使用量。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热动力装置6为发电机装置、压缩机装置、泵和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通过调节第一加压泵91根据热动力装置9的所需动力灵活调节有机介质的流速及流量。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orc余热锅炉5中所用的工质为r123、r245fa、r134a、r152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增设有与第二输水管22连通的第十二输水管212,其中第十二输水管212连接稳定热源且该管道中设置有与plc控制器控制的电动开关阀或手动控制的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所述稳定热源为循环水、高压给水稳定热源。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所述稳定热源中包括与循环水、高压给水并列连接的另一热源,所述另一热源包括地热热源、太阳能热源、生物质能热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所述冷凝器7通过冷却回流管道与冷却塔11连接。当冷凝器7的冷凝里不足时可经过冷凝塔11将有机介质快速冷凝回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连接示意图;

编号对应的具体结构如下:

定期排污扩容器1,第一输水管21,第二输水管22,第三输水管23,第四输水管24,第五输水管25,第六输水管26,第七输水管27,第八输水管28,第九输水管29,第十输水管210,第十一输水管211,第十二输水管212,降温池3,y型过滤器4,orc余热锅炉5,热动力装置6,冷凝器7,储液罐8,第一加压泵91,第二加压泵92,第三加压泵93,换热器10,冷凝塔1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案例1:

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1,通过第一输水管21连接的降温池3,第一输水管21通过三通管连接有第二输水管22,第二输水管22连接有y型过滤器4,第二输水管22的出口端与orc余热锅炉5的进水口连接,orc余热锅炉5的出水口经输水管道通到降温池3中,所述orc余热锅炉5为有机工质余热锅炉,第三输水管23的进液端与orc余热锅炉5的有机介质出液口连接,第三输水管23的出液端与热动力装置6的进液端连接,热动力装置6的出液端通过第四输水管24与冷凝器7的进液口连接,冷凝器7的出液口通过第五输水管25与有机质储液罐8的进液端连接,储液罐8的出液端通过第六输水管26与第一加压泵91的进液端连接,第一加压泵91的出液端通过第七输水管27与orc余热锅炉5的有机质进液口连接;第一输水管21、第二输水管22、第三输水管23的进液口端、第七输水管27的出液口端的管道上均设置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开关阀,第三输水管23、第七输水管27之间连接有热介质循环用的第八输水管28,所述第八输水管28中设置有手动开关阀,储液罐8中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液位计。

进一步的,orc余热锅炉5向降温池3中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上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电动开关阀,所述该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通过三通管连接有第九输水管29且所述第九输水管29的出水端与换热器10的进水口连接,换热器10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通往降温池3,换热器10中通有低温水且在换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后的水通过第十输水管210混入第二输水管22,所述第九输水管29、第十输水管210均设置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开关阀且第十输水管210中设置有第二加压泵92。

可选择的,热动力装置6为发电机装置、压缩机装置、泵和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orc余热锅炉5中所用的工质为r123、r245fa、r134a、r152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7通过冷却回流管道与冷却塔11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优势如下:将定排高温废水利用orc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将交换所得的热能用于热动力装置使用,避免余热浪费;其次,温度降低后的排污水进入降温池减少甚至免除兑换冷水的使用;设有对一次换热后的排污水进行二次利用的旁通管路,,进一步提高余热的利用率,节省能源。

具体实施案例2:

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1,通过第一输水管21连接的降温池3,第一输水管21通过三通管连接有第二输水管22,第二输水管22连接有y型过滤器4,第二输水管22的出口端与orc余热锅炉5的进水口连接,orc余热锅炉5的出水口经输水管道通到降温池3中,所述orc余热锅炉5为有机工质余热锅炉,第三输水管23的进液端与orc余热锅炉5的有机介质出液口连接,第三输水管23的出液端与热动力装置6的进液端连接,热动力装置6的出液端通过第四输水管24与冷凝器7的进液口连接,冷凝器7的出液口通过第五输水管25与有机质储液罐8的进液端连接,储液罐8的出液端通过第六输水管26与第一加压泵91的进液端连接,第一加压泵91的出液端通过第七输水管27与orc余热锅炉5的有机质进液口连接;第一输水管21、第二输水管22、第三输水管23的进液口端、第七输水管27的出液口端的管道上均设置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开关阀,第三输水管23、第七输水管27之间连接有热介质循环用的第八输水管28,所述第八输水管28中设置有手动开关阀,储液罐8中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液位计。

进一步的,orc余热锅炉5向降温池3中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上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电动开关阀,所述该排放换热后废水的管道通过三通管连接有第十一输水管211且所述第十一输水管211的出水端与第二输水管22中y型过滤器4下游管道连接,所述第十一输水管211上设置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电动开关阀、第三加压泵93。

可选择的,热动力装置6为发电机装置、压缩机装置、泵和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orc余热锅炉5中所用的工质为r123、r245fa、r134a、r152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增设有与第二输水管22连通的第十二输水管212,其中第十二输水管212连接稳定热源且该管道中设置有与plc控制器控制的电动开关阀或手动控制的开关阀。其中,所述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所述稳定热源为循环水、高压给水稳定热源及并列连接的另一热源,所述另一热源包括地热热源、太阳能热源、生物质能热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7通过冷却回流管道与冷却塔11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定排系统用orc余温回收系统优势如下:将定排高温废水利用orc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将交换所得的热能用于热动力装置使用,避免余热浪费;其次,温度降低后的排污水进入降温池减少甚至免除兑换冷水的使用;设有对一次换热后的排污水进行二次或多次利用的旁通管路,进一步提高余热的利用率,节省能源,并进一步降低兑换冷水的使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