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5410发布日期:2020-05-01 17:52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餐饮行业中常采用蒸柜等蒸汽设备蒸煮食品,不同于电烤箱采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高温烘培食物,蒸柜采用蒸汽作为传热介质,蒸汽温度较低且有利于保持食物中的水分。燃气蒸汽发生器为蒸柜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蒸汽发生器的蒸汽管道连通蒸柜的蒸箱以实现提供蒸汽。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1263616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7月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烟气室、蒸汽室、燃烧室,燃烧室下方设有余燃气相通的燃烧器,壳体侧面设置有与蒸汽室连通的中空管道,管道内设有水位控制器,管道下部与补水管连通,中部与蒸汽室底部的排污出口连通,蒸汽室内设有烟管,烟管下端与燃烧室顶部相通,烟管上端穿过燃气室到底烟气室,烟气室顶部与废气排放装置相通,烟气室内设有蒸汽加热通道,蒸汽加热通过一段与蒸汽室上方的进气口相通,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与蒸汽输出管道连通。

在上述燃气蒸汽发生器中,燃烧后的烟气最终通过废气排放管排出,但是因烟气的温度较高,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浪费热能源的问题,对热能源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通过回收利用烟气排出时所携带的余热,从而提高对热能源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上方设有蒸汽室且下方设有燃烧室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燃气燃烧器、与燃烧室相通的引风机、与燃烧室相通的排烟管、与蒸汽室相通且具有阀门的供水管、与蒸汽室相通且具有阀门的排水管、与蒸汽室相通的蒸汽管道,所述壳体处于蒸汽室的周侧和顶部形成有保温空腔,所述供水管、排水管、蒸汽管道均穿过保温空腔,所述壳体的周侧开设有多个与保温空腔相通的排气孔,所述排烟管的一端连通在燃烧室顶部且另一端穿过蒸汽室内部后与蒸汽室顶部的保温空腔相通,所述壳体周侧设置有与多个排气孔相通且用于将保温空腔内的空气排出的抽气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管的中部处于蒸汽室内且呈蛇形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管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气机构包括设置有壳体周侧且分别与多个排气孔相通的环形管、设置在壳体周侧且与环形管相通的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蒸汽室下方相通且远离蒸汽室的一端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延伸的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上部设有水位检测器,所述供水管、排水管均连接在中空管道下方以实现连通蒸汽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室的底部朝向靠近中空管道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中空管道的内孔最下端与蒸汽室底部的最低端位于同一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蒸汽室相通的安全管,所述安全管上设置有安全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燃气燃烧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焰对蒸汽室进入加热,从而使得蒸汽室中的水转化为水蒸汽后从蒸汽管道排出;且燃气燃烧器产生的火焰部分进入到经过蒸汽室的排烟管内,此时可提高对蒸汽室的加热效果;同时烟气从排烟管进入到保温空腔内时,可实现对蒸汽室的周侧实现保温,从而实现回收利用烟气排出时所携带的余热,从而提高对热能源的利用效率;排气孔设置有多个且位于壳体周侧,抽气机构与多个排气孔相通,此时可使得烟气较为均匀的从排烟管流到保温空腔内实现保温;

2、排烟管呈蛇形延伸可提高与填充在蒸汽室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将水转化成水蒸汽的速度,实现快速产生水蒸汽;

3、排烟管设置有两个进一步提高与填充在蒸汽室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将水转化成水蒸汽的速度,实现快速产生水蒸汽;

4、环形管与多个排气孔相通,风机与环形管相通,从而实现将烟气抽出的目的;

5、水位检测器便于检测蒸汽室内的水位,从而判断是否要向蒸汽室注水以及所需的注水量;

6、蒸汽室的蒸汽室的底部朝向靠近中空管道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中空管道的内孔最下端与蒸汽室底部的最低端位于同一高度,且排水管均连接在中空管道下方以实现连通蒸汽室,此时便于排空蒸汽室内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蒸汽室;12、燃烧室;13、保温空腔;14、排气孔;2、燃气燃烧器;3、引风机;4、排烟管;5、供水管;6、排水管;7、蒸汽管道;8、抽气机构;81、环形管;82、风机;91、中空管道;92、水位检测器;101、安全管;102、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上方设有蒸汽室11且下方设有燃烧室12的壳体1,蒸汽室11和燃烧室12在壳体1内隔层设置。壳体1上安装有与燃烧室12相通的燃气燃烧器2、与燃烧室12相通的引风机3、与燃烧室12相通的排烟管4、与蒸汽室11相通且具有阀门的供水管5、与蒸汽室11相通且具有阀门的排水管6、与蒸汽室11相通的蒸汽管道7。

如图1所示,在壳体1处于蒸汽室11的周侧和顶部形成有保温空腔13,供水管5、排水管6、蒸汽管道7均穿过保温空腔13。壳体1的周侧开设有多个与保温空腔13相通的排气孔14;排烟管4的一端连通在燃烧室12顶部且另一端穿过蒸汽室11内部后与蒸汽室11顶部的保温空腔13相通,且排烟管4的中部处于蒸汽室11内且呈蛇形延伸,同时排烟管4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如图1所示,在壳体1周侧设置有与多个排气孔14相通且用于将保温空腔13内的空气排出的抽气机构8。抽气机构8包括设置有壳体1周侧且分别与多个排气孔14相通的环形管81、固定设置在壳体1周侧且与环形管81相通的风机82。

如图1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与蒸汽室11下方相通且远离蒸汽室11的一端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延伸的中空管道91,中空管道91上部设有水位检测器92。供水管5、排水管6均连接在中空管道91下方以实现连通蒸汽室11。蒸汽室11的底部(为壳体1处于蒸汽室11和燃烧室12之间的隔层板上表面)朝向靠近中空管道91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中空管道91的内孔最下端与蒸汽室11底部的最低端位于同一高度。同时在壳体1上还安装有与蒸汽室11相通的安全管101,安全管101上安装有安全阀102,使得在蒸汽室11内的压力超过安全阀102的预设压力时,安全阀102自动打开排出蒸汽进行降压。

实施效果:在燃气燃烧器2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焰对蒸汽室11进入加热,从而使得蒸汽室11中的水转化为水蒸汽后从蒸汽管道7排出;且燃气燃烧器2产生的火焰部分进入到经过蒸汽室11的排烟管4内,此时可提高对蒸汽室11的加热效果;同时烟气从排烟管4进入到保温空腔13内时,可实现对蒸汽室11的周侧实现保温,从而实现回收利用烟气排出时所携带的余热,从而提高对热能源的利用效率;排气孔14设置有多个且位于壳体1周侧,抽气机构8与多个排气孔14相通,此时可使得烟气较为均匀的从排烟管4流到保温空腔13内实现保温。

排烟管4呈蛇形延伸可提高与填充在蒸汽室11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将水转化成水蒸汽的速度,实现快速产生水蒸汽。排烟管4设置有两个进一步提高与填充在蒸汽室11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将水转化成水蒸汽的速度,实现快速产生水蒸汽。环形管81与多个排气孔14相通,风机82与环形管81相通,从而实现将烟气抽出的目的。水位检测器92便于检测蒸汽室11内的水位,从而判断是否要向蒸汽室11注水以及所需的注水量。蒸汽室11的蒸汽室11的底部朝向靠近中空管道91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中空管道91的内孔最下端与蒸汽室11底部的最低端位于同一高度,且排水管6均连接在中空管道91下方以实现连通蒸汽室11,此时便于排空蒸汽室11内的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