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余热锅炉的水冷式入口烟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7824发布日期:2021-09-18 00:2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余热锅炉的水冷式入口烟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余热锅炉的水冷式入口烟道。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我国锅炉对各种节能环保的力度加大,很多企业对于热源的利用越发重视,越来越多企业对于自身工艺装置的产生后最终形成的高温烟气的利用要求更高,大多数企业都将这些烟气热源转换成为热能加以利用,而传统的余热锅炉纯大烟道,采用钢板等耐火材料制成,使用寿命较短,烟气直接从大烟道中排出,不能将烟气热量进行利用,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余热锅炉的水冷式入口烟道,使用寿命较长,能够有效利用烟气的热量资源。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余热锅炉的水冷式入口烟道,包括前后水冷壁下集箱、中间过渡集箱、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左侧水冷壁下集箱、左侧水冷壁上集箱、右侧水冷壁下集箱和右侧水冷壁上集箱,左侧水冷壁下集箱和右侧水冷壁下集箱在水平面上平行间距布置,左侧水冷壁上集箱平行布置在左侧水冷壁下集箱的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立式的左侧水冷管连通,右侧水冷壁上集箱平行布置在右侧水冷壁下集箱的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立式的右侧水冷管连通,前后水冷壁下集箱水平布置,前后水冷壁下集箱垂直布置在左侧水冷壁下集箱和右侧水冷壁下集箱的左侧,中间过渡集箱平行布置在前后水冷壁下集箱的上方,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平行布置在中间过渡集箱的右上方,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平行布置在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的右侧,前后水冷壁下集箱和中间过渡集箱之间通过多个立式的前下水冷管连通,中间过渡集箱和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之间通过多个前上水冷管连通,前上水冷管为弯折管且自中间过渡集箱所在端向右上方倾斜再向上延伸至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所在端,前后水冷壁下集箱和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之间通过多个后水冷管连通,后水冷管为弯折管且自前后水冷壁下集箱所在端向右上方倾斜再向上延伸至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所有的左侧水冷管、右侧水冷管、前上水冷管和后水冷管围合形成烟气通道,相邻前下水冷管之间间距布置且之间的间距为烟气入口。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6.所述前上水冷管向右上方倾斜的角度和后水冷管向右上方倾斜的角度一致。
7.相邻的前上水冷管之间通过扁钢一连接形成前水冷壁,相邻的后水冷管之间通过扁钢二连接形成后水冷壁,相邻的左侧水冷管之间通过扁钢三连接形成左水冷壁,相邻的右侧水冷管之间通过扁钢四连接形成右水冷壁。
8.所述烟气通道内部设有多个平行间距布置的隔墙水冷管,隔墙水冷管由隔墙下段
管和隔墙上段管拼接而成,隔墙下段管和隔墙上段管呈钝角夹角式连接,相邻隔墙下段管之间通过扁钢五连接成一体式隔墙水冷壁,隔墙水冷管的上端和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连通,隔墙水冷管的下端和隔墙下集箱连通,隔墙下集箱平行设置在前后水冷壁下集箱、中间过渡集箱之间,前下水冷管和隔墙下集箱连通,隔墙水冷壁将烟气通道的入口段分成上下两个隔间。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烟气通道的四周由各个水冷管围合而成,既能保证烟气冷却,又能对水冷管内部的水进行加热,能够有效利用烟气的热量资源,水吸热较为稳定,水冷管外壁的温度因水吸热也会相对降低,相比传统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烟气通道,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不会出现耐火材料脱落现象,由于减少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大大减轻了重量,减少了钢板式烟道内部浇注料,大大减小了由于浇筑料膨胀不均脱落造成维护和维修工作量的风险,使锅炉能够更长时间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1.图2是图1的部分左视图。
12.图3是图1的另一部分左视图。
13.图4是图1的部分右视图。
14.其中:10、前后水冷壁下集箱;20、中间过渡集箱;30、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51、左侧水冷壁下集箱;52、左侧水冷壁上集箱;53、左侧水冷管;61、右侧水冷壁下集箱;62、右侧水冷壁上集箱;71、前下水冷管;72、前上水冷管;80、后水冷管;91、隔墙下段管;92、隔墙上段管;100、隔墙下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高温烟气余热锅炉的水冷式入口烟道,包括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中间过渡集箱20、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30、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左侧水冷壁下集箱51、左侧水冷壁上集箱52、右侧水冷壁下集箱61和右侧水冷壁上集箱62,左侧水冷壁下集箱51和右侧水冷壁下集箱61在水平面上平行间距布置,左侧水冷壁上集箱52平行布置在左侧水冷壁下集箱51的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立式的左侧水冷管53连通,右侧水冷壁上集箱62平行布置在右侧水冷壁下集箱61的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立式的右侧水冷管连通,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水平布置,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垂直布置在左侧水冷壁下集箱51和右侧水冷壁下集箱61的左侧,中间过渡集箱20平行布置在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的上方,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30平行布置在中间过渡集箱20的右上方,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平行布置在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30的右侧,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和中间过渡集箱20之间通过多个立式的前下水冷管71连通,中间过渡集箱20和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30之间通过多个前上水冷管72连通,前上水冷管72为弯折管且自中间过渡集箱20所在端向右上方倾斜再向上延伸至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30所在端,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和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之间通过多个后水冷管80连通,后水冷管80为弯折管且自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所在端向右上方倾斜再向上延伸至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所有的左侧水冷管53、右侧水冷管、前上水
冷管72和后水冷管80围合形成烟气通道,相邻前下水冷管71之间间距布置且之间的间距为烟气入口。前下水冷管71的设置使得烟气的热量在入口处即被有效利用。同时,合理规划前下水冷管71之间的间距,使得前下水冷管71既不影响烟气的流入,又能有效利用热量。前上水冷管72和后水冷管80均为弯折管,是为了改变烟气方向,使得烟气往上流出。
17.前上水冷管72向右上方倾斜的角度和后水冷管80向右上方倾斜的角度一致。
18.相邻的前上水冷管72之间通过扁钢一连接形成前水冷壁,相邻的后水冷管80之间通过扁钢二连接形成后水冷壁,相邻的左侧水冷管53之间通过扁钢三连接形成左水冷壁,相邻的右侧水冷管之间通过扁钢四连接形成右水冷壁。
19.所述烟气通道内部设有多个平行间距布置的隔墙水冷管,隔墙水冷管由隔墙下段管91和隔墙上段管92拼接而成,隔墙下段管91和隔墙上段管92呈钝角夹角式连接,相邻隔墙下段管91之间通过扁钢五连接成一体式隔墙水冷壁,隔墙水冷管的上端和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连通,隔墙水冷管的下端和隔墙下集箱100连通,隔墙下集箱100平行设置在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中间过渡集箱20之间,前下水冷管71和隔墙下集箱100连通,隔墙水冷壁将烟气通道的入口段分成上下两个隔间。
20.本技术的烟气通道的四周由各个水冷管围合而成,既能保证烟气冷却,又能对水冷管内部的水进行加热,能够有效利用烟气的热量资源,水吸热较为稳定,水冷管外壁的温度因水吸热也会相对降低,相比传统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烟气通道,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不会出现耐火材料脱落现象,由于减少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大大减轻了重量,减少了钢板式烟道内部浇注料,大大减小了由于浇筑料膨胀不均脱落造成维护和维修工作量的风险,使锅炉能够更长时间稳定运行。
21.如图1中箭头所示,本技术中烟气自前下水冷管71吹入,经过隔墙水冷壁的导流作用,烟气从隔墙水冷壁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均匀进入烟气通道内部,隔墙水冷壁起到导流作用,使得四周水冷壁均匀受热,防止因烟气偏流造成局部爆管,同时,隔墙水冷壁自身也会吸热,更好的利用烟气的热量,烟气流动到隔墙上段管92处混合在一起并向上流出。水的流向分五路,一路是由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进入,再依次经过前下水冷管71、隔墙下集箱100、前下水冷管71、中间过渡集箱20、前上水冷管72、前水冷受热面上集箱30流出;二路是由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进入,再依次经过前下水冷管71、隔墙下集箱100、隔墙下段管91、隔墙上段管92、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流出;三路是由前后水冷壁下集箱10进入,再依次经过后水冷管80、后水冷受热面上集箱40流出;四路是由左侧水冷壁下集箱51进入,再依次经过左侧水冷管53、左侧水冷壁上集箱52流出;五路是由右侧水冷壁下集箱61流入,再依次经过右侧水冷管、右侧水冷壁上集箱62流出。
22.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