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炒组合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16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炒组合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尤其是由蒸柜、支架、锅体、烟道、水位器、蒸汽出口、进水口、热水口、炉体组成的蒸炒组合锅炉。
目前在市场上见到的锅炉,其结构特点是锅与炉连成一体,锅体内设置没经过加工的火管,采用这种结构后,热量通过管道传递给与其相接触的液体,从而达到传热效果。但是这种结构只能用于造气、烧热水,而且热气在火管内的逗留时间不长,造成热交换不够充分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于蒸炒,热效率更高的蒸炒组合锅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蒸炒组合锅炉由蒸柜、支架、锅体、烟道、水位器、蒸气出口、进水口、热水口、炉体等组成,采用置于支架上的锅体和可绕支脚转动的、置于支架内的炉体;蒸柜与锅体有管道连接同置于支架上;锅体内设置有分段缩颈的火管。
采用这样结构后,由于炉体能绕支脚转动从支架内移至支架外,便于蒸炒作业;又由于在锅体内设置的火管是经过分段缩颈加工的,热气在火管内升腾的时间延长,热能得到充分交换,提高了传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制造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用途广、热效率可达83%以上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蒸炒组合锅炉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所示蒸炒组合锅炉由蒸柜[10]、支架[9]、锅体[5]、烟道[1]、水位器[11]、蒸汽出口[2]、进水口[3]、热水口[6]、炉体[7]组成。置于支架[9]上的锅体[5]和可绕支脚[8]转动的、置于支架[9]内的炉体[7];蒸柜[10]与锅体[5]有管道连接同置于支架[9]上;锅体[5]内设置有分段缩颈的火管[4]。
产业制造时,可采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锅体[5]和蒸柜[10],锅体[5]顶部开有烟道[1],锅体[5]夹层包有保温材料。经滚压加工过的呈分段缩颈的火管[4]设置在锅体[5]内,热水口[6]安装在锅体[5]底部,在锅体[5]外表面分别装有进水口[3]、水位器[11]、蒸汽出口[2],蒸汽出口[2]与蒸柜[10]有管道连接。支架[9]由金属材料制成。炉体[7]安装在支架[9]内,置于锅体[5]的下方,其中心与锅体[5]中心重合,炉体[7]壳体与支架[9]的一根支脚[8]联接,并可绕该支脚转动。
当蒸炒组合锅炉处于工作状态时,冷水由进水口[3]注入到锅体[5]内,当加到水位计[11]所示的最高水位时,由油、煤或柴等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火管[4]经烟道[1]往大气排放,火管[4]将热量传递给与之相接触的液体。因加热而产生的高温蒸汽经蒸汽出口[2]被送往蒸柜[10]。当不需蒸汽时,可将炉体[7]从支架[9]内拉出适当位置,进行烧炒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蒸炒组合锅炉,由蒸柜[10]、支架[9]、锅体[5]、烟道[1]、水位器[11]、蒸汽出口[2]、进水口[3]、热水口[6]、炉体[7]组成,其特征在于置于支架[9]上的锅体[5]和可绕支脚[8]转动的、置于支架[9]内的炉体[7]、蒸柜[10]与锅体[5]有管道连接同置于支架[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炒组合锅炉,其特征在于锅体[5]内设置有分段缩颈的火管[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炒组合锅炉,为解决已有常压锅炉热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置于支架(9)上的锅体(5)和可绕支脚(8)转动的、置于支架(9)内的炉体(7);蒸柜(10)与锅体(5)有管道连接同置于支架(9)上;锅体(5)内设置有分段缩颈的火管(4)。从而具有制造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热效率可达83%以上,是工厂、学校、旅游业等的理想炊具。
文档编号F22B11/00GK2286280SQ9621071
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日
发明者沈开宇 申请人:福建省龙岩市航宇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