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传热无烟节煤立式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16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强化传热无烟节煤立式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锅炉,特别是一种强化传热无烟节煤立式锅炉,适应于人工或机械烧散煤,也适应烧型煤(由无烟煤等制成的煤球)。它适应于工业锅炉、低压及常压生活锅炉。
现有的立式锅炉,大都采用多横水管或大横水管结构,用人工加煤手烧(正烧)或者采用双层炉排反烧。
由人工加煤的锅炉,称谓手烧炉,其历史悠久,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广,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它的热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烟囱冒黑烟。因此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对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蒸发量在1t/时以上的锅炉已全部为机械化燃烧所取代。并在较大的一些锅炉上安装使用了省煤器,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收到了良好效果。然而近十多年来在小型锅炉特别是立式锅炉上,试图以机械燃烧代替手烧,来达到消烟除尘,以及用增加省煤器(或余热水箱)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热效率的研究试验却未获得满意的效果,而且还使得立式锅炉所独具的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丧失殆尽。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双层炉排锅炉,虽然在解决手烧炉冒黑烟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曾得到广泛推广,但是由于采用反烧,燃烧速度缓慢,锅炉出力普遍低于设计的70%以下,且必须烧好煤,司炉工为了撵火催汽,不得不经常捅火勾火,一旦生煤(未经干溜的煤)从上层炉排落下,在下层炉排上燃烧时仍会冒黑烟。有的向上下两层炉排同时加煤,更有甚者,干脆把双层炉排反烧改为正烧,结果双层炉排锅炉普遍冒黑烟,只是浓度不同而已。此外双层炉排锅炉的炉排管受热强烈,极易损坏,据统计其使用寿命平均仅三年左右。立式锅炉的排烟温度普遍较高,常达400℃以上,甚至超过500℃,其热效率大都低于60%,有的其至低于50%以下、因此如何提高燃煤立式锅炉的热效率,解决其冒黑烟,使烟尘排放达到环境保护允许的标准,又要保持其占地面积小,构造简单,维护与操作方便等优点,就成了锅炉设计与制造行业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能否在保持人工加煤手烧这个简单方法的前提下,或者采用较为简单的机械加煤的前提下,解决其冒黑烟的问题。能否在不增加锅炉受热面积,保持锅炉构造简单的前提下,大辐度地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呢?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要提供一种适应人工手烧也适应于简单的机械加煤的新型锅炉,特别是一种具有显著消烟除尘效果和高效节能的新型立式锅炉。与现有的手烧锅炉、双层炉排锅炉比较,它的主要优点如下1、具有显著的消烟除尘效果,即是在人工手烧的情况下,排烟黑度基本上可达到林格曼零级,实现了无烟燃烧。且在不设除尘器的情况下,烟气含尘量小于250毫克/立方标米。
2、它的燃烧速度远高于双层炉排及其他反烧炉,它的适应性广,对煤种的适应性强。
3、燃烧比较完全,不仅煤的挥发份得到完全燃烧,而且炉碴含炭量大大降低,同时它的排烟温度可比现有的同类锅炉低200℃左右,热效率提高10~15%,节约能源达30~50%。
4、本实用新型没有像双层炉排锅炉的炉排管那样受热强烈易于损坏的部件,整个炉膛受热比较均匀,因此使用寿命可比双层炉排锅炉长几倍。
5、与现有双层炉排反烧等锅炉相比,它体积小、出力大,实现了锅炉小型化,可节约钢材20~40%以上,锅炉愈大,节约钢材愈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机械通风,若采用自然通风时,其消烟效果将受到影响。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怎样完成的,首先需要说明手烧炉冒黑烟的原因,以及现有立式锅炉热效率低的原因。
1、手烧炉冒黑烟的原因在手烧炉燃烧过程中,煤是间歇加入炉膛的,当煤被投到火床上后,由于下面受炽热火床的烘烤,上面受高温烟气的辐射,温度迅速上升,挥发份急剧析出,这时需要大量空气参加燃烧,然而此时却由于大量新煤复盖火床,使通风阻力大大增加,由火床下方进入的空气反而减少,使挥发份在燃烧过程中空气供应严重不足,加之与空气混合不均,造成燃烧过程中缺氧,而产生裂解反应,形成析炭。此外当打开炉门加煤时,大量冷风进入炉膛,以及炉膛水泠度较大,促使炉膛温度较低,使燃烧速度变慢,也会进一步加剧析炭。细微的炭颗粒混合于烟气中,就成为滚滚黑烟由烟囱排出。当挥发份基本燃烧完后,焦炭开始燃烧,由于它的燃烧速度缓慢,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显著减少,而这时火床的通风阻力反而变小,使空气供应大大过剩。大量冷风穿过火床进入炉膛,被加热后随烟气排出,带走了热量,又造成排烟损失的增加。手烧炉每一次加煤都要重复上述过程,成为周期性,由此可见手烧炉冒黑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能源。
2、现有立式锅炉热效率低的原因现有的立式锅炉大都采用多横水管结构形式,除少数简易锅炉因传热面布置不足外,大多数锅炉传热面布置并不少,按每吨蒸发量所布置的传热面积换算,大都在50m2左右,有的达到60m2,远远高于卧式锅炉传热面的布置水平。但是为什么立式锅炉的热效率普遍较低呢?其主要原因是烟气在对流传热区的流速太低,仅1~2m/秒左右,同时烟气从对流管束与炉胆之间两个横截面为弓形的通道中短路,影响了传热效果,致使烟气中所含的热量未被锅炉充分吸收就被排出,造成排烟温度过高,排烟损失过大,加之煤炭燃烧不完全,因此热效率不高。
联系上述分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怎样完成的作以下说明。
1、关于消除黑烟和除尘的措施当用人工间歇加煤时,将煤加入炉膛后,一方面控制挥发份的析出过程,不使挥发份急剧地在短时间内大量析出,而是比较缓慢地均匀地在两次加煤的间隔时间内连续不断地析出,以大大削弱由于人工间歇加煤,对燃烧过程所造成的周期性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为挥发份的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并使空气与挥发份充分混合,同时为挥发份的燃烧提供适当的炉膛空间和较高的炉膛温度,就可以使挥发份得到完全燃烧,从而达到消除黑烟的目的。
将本实用新型的炉膛设计成为一个立式除尘器,可把粒经较大的煤屑、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以实现炉内除尘。同时上述黑烟的消除可以大大减少烟气中飘尘的含量,从而可使本实用新型在不设除尘器的情况下,使烟尘排放达到环境保护所规定的标准。
2、关于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措施本实用新型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取强化传热结构,提高传热效果,降低排烟温度,减少排烟损失;二是促使燃料完全燃烧,以减少煤的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是
图1沿A—A线的横剖面图。
图3是
图1沿B—B线的横剖面图。
图4是炉排装置的纵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是炉排装置取下塔形炉篦后的俯视图。
图6是单层环形炉篦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7是鳍片管的横剖面放大图。
图3是水滴形鳍片管的横剖面放大图。
图9是水滴形异型管的横剖面放大图。
图10是强化传热体的纵剖面局部放大图。
图11是一种结构简化的强化传热体的纵剖面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推煤活塞加煤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饲式机械加煤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下饲式机械加煤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参照
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多横水管锅炉结构形式,锅炉由锅壳(3)、封头(1)、炉胆(5)、炉胆顶(4)、冲天管(2)、炉膛(9)、对流管束(6)、卫燃带(12)、强化传热体(7)、环形炉拱(8),灰箱(19)、二次风装置及炉排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以下仅就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烟除尘和强化传热方面与现有锅炉不同的特殊结构及其原理作较详细的说明。
1、本实用新型消烟除尘的具体结构及作用原理参照
图1、图2及图3,在一个由圆筒形炉胆构成的炉膛(9)内,其上部设有用耐火材料构筑的环形炉拱(8),下部衬有用耐火材料构筑的卫燃带(12),底部为炉排装置,炉膛中部设二次风装置,有四个(或两个)二次风管(10),它穿过炉胆和锅壳与环形风道(11)相通,几个二次风管的中心线均与炉膛中心的一个假想圆(28)相切。环形风道的外面设有送风管(27)。由鼓风机提供的二次风经送风管、环形风道、二次风管进入炉膛后,就会在炉膛内形成强烈的旋风。炉膛结构这样布置其作用有二个一是为了减少炉膛水冷度,以提高炉膛温度;二是使炉膛成为一个立式除尘器。
一、二次风由同一台鼓风机提供。一次风经送风管、进风口(20)进入灰箱,再向上穿过炉排、火床进入炉膛,以强化燃烧。
参照
图1、图4及图5,炉排装置由塔形炉篦(13)和环形固定炉篦(15)及环形活动炉篦(14)等组成。塔形炉篦位于中央,它由一个个从大到小的圆台形铸铁圈(33)叠置而成,在两个相邻铸铁圈间留有通风间隙(34),塔形炉篦的顶部是一个由耐热铸铁制成的顶盖(32),塔形炉篦的中心设有一个钢制的竖轴(35)。塔形炉篦安放在铸铁环形固定炉篦(15)特设的支架(38)上,支架上设有一中心孔(40),塔形炉篦的竖轴就安插在其中,并可上下滑动,按压升降杠杆(17)的外端(36),另一端可通过竖轴将塔形炉篦顶起。松开升降杠杆后,塔形炉篦就会靠自重落下。环形固定炉篦安装在炉篦托(16)上。在环形固定炉篦上面,安装着环形活动炉篦(14),通过摇动摇把(24),经支点(22),拉杆(23)可驱动环形活动炉篦作回转摆动。环形固定炉篦与环形活动炉篦的构造与尺寸基本相同,都由外圈(41),里圈(42)及联结里外圈的辐板(43)和通风孔(44)等构成。它们的外圈高,里圈低,其上表面呈漏斗形。在锅炉正常运行时,上下两层环形炉篦的通风孔相互错开,可以构成一个不漏煤的炉排。
塔形炉篦可以升降,环形炉篦能够回转摆动,以及环形炉篦上表面外高内低呈漏斗形有下述作用一是清炉时将塔形炉篦升起,摇动环形炉篦作回转摆动,可使环形炉篦上的炉碴沿斜坡向中心滚动,最后从塔形炉篦升起后与环形炉篦间形成的空隙中滚落到灰箱中;二是当烧粘结性煤时,火床会结焦影响通风,轻轻按几下升降杠杆,使塔形炉篦作上下活动,可以将结焦破碎,使通风恢复正常;三是驱动塔形炉篦作轻轻震动,可以把顶部已焦化的煤震落到塔形炉篦侧面的火床上,而不必打开炉门用炉勾推拨。
塔形炉篦(13)的坡度(圆锥侧面母线与底面的夹角)一般应在40°~70°之间,每个圆台形铸铁圈(33)的坡度最好在20°~35°之间,两相邻铸铁圈之间的通风间隙(34)可在5~20mm之间选择,圆台形铸铁圈的宽度应使两相邻铸铁圈之间保持不漏煤为宜。
参照图6环形炉篦可以是双层的,也可以是单层的。采用单层环形炉篦(46)时,它上面要支承塔形炉篦,下面安放在炉篦托上,并可在其上作回转摆动。炉篦托可以是固定的支承板,环形炉篦作回转摆动时在其上滑动。当环形炉篦的直径尺寸较大,比较笨重时,炉篦托也可采用由滚轮(47)轮轴(48)及固定套(49)组成的滚轮式支承形式,以减少环形炉篦回转摆动时的阻力。
灰箱(19)设在锅炉的下部,在灰箱上设有除灰门(21)、一次风进风口(20),塔形炉篦升降杠杆的支点座(37)、驱动环形炉篦回转摇把的支点座(39)以及环形炉篦的支承托(16)均固定在灰箱上。
以下将结合人工手烧操作,说明本实用新型消烟除尘的工作原理(1)本实用新型消除黑烟的原理在人工手烧时,打开炉门将煤加在塔形炉篦的顶盖上,由于塔形炉篦的顶盖上无缝隙,不透空气,煤堆积其上不会燃烧,仅煤堆的表面受高温烟气的辐射,温度由表及里逐渐提高,因此挥发份的析出也由表面开始逐渐向深层发展,挥发份的析出过程比较缓慢,一直可延续到第二次加煤。在塔形炉篦的侧面由经过干馏的煤炭所形成的火床进行着燃烧,每次加煤虽有少量煤撒落其上,被炽热的火床烘烤,挥发份急剧析出燃烧,但因数量不多,对整个炉膛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塔形炉篦侧面的坡度与煤的塌落度比较接近,火床厚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塔形炉篦的通风间隙呈垂直布置,煤从塔顶滚落到火床上后不会堵塞炉篦的通风间隙,因此火床的通风阻力不会因新煤的加入而明显增大,一次风供应相应比较稳定,从而可以保证火床上焦炭及部分新煤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煤在塔形炉篦顶部和侧面火床上被加热,挥发份析出后随烟气上升,与炉膛中部的二次风垂直相遇,二次风既为挥发份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同时由二次风形成的旋风,可以促使空气与挥发份得到均匀混合,从而保证了挥发份获得完全燃烧。每隔一定时间将堆积在塔形炉篦顶部已干馏过的煤炭推落,让它在塔形炉篦侧面的火床上燃烧,然后再往塔形炉篦的顶部填加新煤。未燃尽的焦炭沿塔形炉篦侧面的斜坡滑落到环形炉篦上做最后燃尽。转动环形炉篦可使煤炭中不能燃烧的灰分及炉碴落入灰箱,按上述方法烧火可基本实现无烟燃烧。
(2)、本实用新型除尘的原理①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消除黑烟的作用,实际上具有部分除尘作用,特别是消除了由炭黑颗粒所形成的飘尘。
②如前所述,一个圆筒形的炉膛,顶部是一个环形炉拱,以及由二次风在炉膛内形成的强烈旋风,把炉膛构成了一个立式除尘器,烟气中夹带的煤屑、粉尘在随烟气上升过程中,被卷入旋风后,靠自身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就会被甩向旋风边缘,在与炉胆接触摩擦失去速度后,就会落到火床上。使粉尘、煤屑不会随烟气一道通过环形炉拱的中心孔逸出炉膛,从而实现了炉内除尘。
2、本实用新型强化传热的具体结构与作用原理(1)、参照
图1、图3、图7,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横水管对流管束(6),对流管束采用由烟气横向冲刷的鳍片管(50)呈错列排列。鳍片管可挤压成型,也可由普通锅炉用无缝钢管(51)与低炭钢鳍片(52)焊接而成。采用烟气横向冲刷的鳍片管作对流管束,其对流传热效果可比光管(无鳍片的圆管)高40%左右。
参照图8及图9,对流管束也可采用水滴形的鳍片管(53)或水滴形异型管(54),水滴形管的横断面形状近似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水滴,呈流线形。(下面近似圆形,上面呈尖状)。水滴形管可挤压成型,水滴形鳍片管是在水滴形异型管的下面设有鳍片。采用水滴形管或水滴形鳍片管不仅可强化对流传热,而且可以减少烟气阻力,同时可解决多横水管对流管束易于积灰堵塞的问题。
(2)、参照
图1、图3、
图10及
图11,在对流管束(6)与炉胆(5)之间所形成的两个弓形烟气通道(31)中,设置横截面形状与弓形通道相似,尺寸较小的强化传热体(7),它由耐热钢板或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也可用耐热铸铁铸造,还可用耐火粘土或耐火混凝土制作,强化传热体的纵剖面表面呈波浪形,使它与炉胆相邻的一面和炉胆间所构成的烟气通道(29)呈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在与管束相邻的一面,有与对流管束排列相对应的波浪形突起(55),以阻止烟气短路。强化传热体靠支撑托(26)及支撑条(30)在弓形烟道中定位。
设置强化传热体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为了防止烟气由弓形通道短路,提高烟气流速,以提高烟气对对流管束及炉胆的对流传热效果。
②在对流传热区强化辐射传热。在强化传热体表面受烟气冲刷过程中,被高温烟气加热,温度升高至接近烟温,当它的温度高于锅炉受热面时,就成了一个热辐射体,通过辐射将热量传给邻近的炉胆及对流管束。强化传热体就这样通过对流从烟气中获得热量,再通过辐射把热量传给锅炉。从而在对流传热区起到了强化辐射传热的作用。
③强化烟气对炉胆的对流传热,强化传热体与炉胆相对的表面呈波浪形,使它与炉胆之间的烟气通道呈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其作用在于强化对流传热。它之所以能够强化对流传热,是因为烟气在流过扩张段时所产生的强烈旋涡,被带到收缩段时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从而增强了传热。此外在收缩段中由于烟气流过收缩通道时速度增高,使边界层中的流速相应增高,从而也增强了传热效果,在由波浪形表面所构成的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通道中,烟气的对流传热量可比在由平板构成的平行烟道中高55~70%。
参照
图10,强化传热体(7)波浪形表面的具体结构,应使所构成的扩张段和收缩段的角度在烟气流过时能产生不稳定的分离现象为适宜。一般扩张角α1,应在10°~30°之间选择,且扩张角α1应大于收缩角α2,波浪形突起高度h与烟道宽度b之比h/b视烟道而定,可在0.2~0.5之间选择。两波浪突起间的节距t与波浪突起的高度h之比值t/h应在5~10之间选择。
参照
图11,当强化传热体用耐热钢板制作,因设备不足成型困难时,也可采用在弧形板(56)焊接肋条(57),填充耐火混凝土(58),使其表面呈近似波浪形。以及在平板(59)上采用焊接角型肋条(60)的办法,使其表面呈波浪形突起。
为提高强化传热体的辐射传热效果,应在强化传热体的表面涂刷炭化硅等辐射系数高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向炉膛加煤时,既可采用由人工用铁锹通过炉门间歇加煤方式,也可采用由人力使用推煤活塞间歇加煤的方式。采用推煤活塞加煤的方式,可以免除每次加煤时必须打开炉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将煤准确地加到塔形炉篦的顶部,从而提高消烟效果。
参照
图12,当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人工推动活塞加煤时,其具体结构如下在锅炉外面设置一个用钢板制成的煤斗(62),其内盛煤,煤斗的下面与一个方形(或圆形)由耐热铸铁制成的加煤槽(61)相连,它穿过锅壳、炉胆伸入到炉膛内,其尽头位于塔形炉篦的顶上,在加煤槽内设有推煤活塞(63)。推拉杠杆(66),通过支点(65)、连杆(64)可驱动推煤活塞在加煤槽内作往复运动。当向外拉动活塞时,煤斗的煤就会落入加煤槽内,向里推动活塞时,煤就沿加煤槽向炉膛内移动,直至加煤槽的尽头处落下,撒落到塔形炉篦的顶上。
本实用新型既可采用人工加煤手烧,也可采用机械加煤。采用机械加煤时,既可采用上饲式加煤,也可采用下饲式加煤。
参照
图13,当本实用新型采用上饲机械加煤时,炉膛与炉排结构与手烧炉基本相同,上饲式加煤机械也采用活塞加煤机,它与上述人力推动的活塞式加煤机构造大致相同,都由煤斗(62),加煤槽(61)和推煤活塞(63)等组成,只是推煤活塞的往复运动由电机(69),经减速箱(68),曲柄(67)和连杆(64)驱动,即可连续地将煤加到塔形炉篦上。
参照
图14,当本实用新型采用下饲式加煤时,其炉膛和炉排结构与手烧炉大致相同,唯塔形炉篦无顶盖,作为下饲式加煤的出煤口(71)。下饲式加煤所采用的机械与现有下饲炉排所采用的螺旋式输煤机基本相同,它由煤斗(62)、水平输煤管(72),垂直输煤管(70)以及安装在水平输煤管内的输煤螺旋杆(73)等组成。输煤螺旋杆由电机(75)经减速器(74)驱动。塔形炉篦(13)套在垂直输煤管(70)的外面可以上下滑动,通过驱动塔形炉篦升降杠杆(17),可以使塔形炉篦沿垂直输煤管升降,以便于清灰除碴和破焦。
在输煤螺旋杆作逆时针旋转运动时,煤斗中的煤就被输煤螺旋杆推动,沿水平输煤管,垂直输煤管移动,最后通过出煤口将煤加在塔形炉篦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下饲式加煤时,与现有的下饲炉排有显著的区别,现有的下饲炉排属于反烧,而本实用新型虽然采用下饲式加煤,但煤在炉排上却是正烧。
现有的下饲炉排由于反烧,着火条件差,加煤受着火条件的限制,所以叫有限燃烧。由于着火条件差,对燃用的煤种和煤的颗粒大小都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只适宜烧挥发份Vy≥30%的微粘结性烟煤,且煤的颗粒大小适中,对于难着火的煤种(如挥发份少、发热量低、灰份多、水份多)适应性差。结焦性强的煤,灰熔点低的煤也不适应,同时也不适应燃用粒径小于6mm的煤屑煤末,甚至连煤屑含量大于一定比例的原煤也不适应,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
然而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下饲式加煤时,由于煤在炉排上正烧,虽然它具有下饲式给煤结构简单的优点,却不存在下饲炉排反烧的缺点。它具有正烧炉排无限燃烧的优点。不仅适应煤种广泛,而且可获得较高的炉排热负荷,从而有利于实现燃烧设备和锅炉的小型化。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锅炉,特别是一种强化传热无烟节煤立式锅炉,采用立式多横水管锅炉结构形式,由锅壳(3)、封头(1)、炉胆(5)、炉胆顶(4)炉膛(9)、对流管束(6)、卫燃带(12)、强化传热体(7)、环形炉拱(8),二次风装置,炉排装置等组成,其特征是a、所述炉膛(9)为圆筒形,其上部设有环形炉拱(8),下部衬有用耐火材料构筑的卫燃带(12),b、所述对流管束(6),采用多横水管对流管束,是采用由烟气横向冲刷的鳍片管(50)组成,呈错列排列,c、所述强化传热体(7),它是由耐热钢板或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也可用耐热铸铁铸造,还可用耐火粘土或耐火混凝土制作,它设置在对流管束(6)与炉胆(5)之间构成的横剖面呈弓形的烟气通道(31)内,其横剖面与弓形通道相似,尺寸较小,其纵剖面表面呈波浪形,使它与炉胆之间的烟气通道(29)呈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在与管束相邻的一面,有与对流管束排列相对应的波浪形突起(55),d、所述炉排装置,是由塔形炉篦(13)和环形固定炉篦(15)及环形活动炉篦(14)所组成,e、所述二次风装置,设在炉膛中部由环形风道(11)及四个(或两个)二次风管(10)等所组成,二次风管穿过炉胆、锅壳与环形风道(11)相通,几个二次风管的中心线均与炉膛中心的一个假想圆(28)相切,由鼓风机提供的二次风经环形风道、二次风管进入炉膛后,就会在炉堂内形成强烈的旋风。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对流管束(6)也可采用水滴形异型管(54)组成,水滴形管的横剖面形状近似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水滴,呈流线形(其下面近似圆形,上面呈尖状)。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对流管束(6)也可采用水滴形鳍片管(53),水滴形鳍片管是在水滴形异型管的下面设有鳍片。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强化传热体也可采用在弧形板(56)上焊接肋条(57),填充耐火混凝土(58)使其表面呈近似波浪形,以及在平板(59)上焊接角型肋条(60),使其表面呈波浪形突起。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在强化传热体的表面应涂刷炭化硅等辐射系数高的材料。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强化传热体(7)波浪形表面的具体结构,一般扩张角α1应在10°~30°之间选择,且扩张角应大于收缩角α2。波浪形突起高度h与烟道宽度b之比h/b可在0.2~0.5之间选择,两个波浪形突起间的节距t与波浪形突起高度h之比t/h应在5~10之间。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塔形炉篦(13)是由一个个从大到小的圆台形铸铁圈(33)叠置而成,在两相邻铸铁圈间留有通风间隙(34),塔形炉篦顶部是一个圆锥形的耐热铸铁制成的顶盖(32),塔形炉篦的中心设有一个钢制的竖轴(35)。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塔形炉篦(13)的坡度(圆锥侧面母线与底面的夹角)一般应在40°~70°之间,每个圆台形铸铁圈(33)的坡度最好在20°~35°之间,两个相邻铸铁圈的通风间隙(34)可在5~20mm之间。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在环形固定炉篦(15)上安装着环形活动炉篦(14),通过摇动摇把(24),经支点(22)拉杆(23)可驱动环形炉篦作回转摆动。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环形活动炉篦与环形固定炉篦的构造与尺寸基本相同,都由外圈(41)、里圈(42)及联结里外圈的辐板(43)和通风孔(44)等构成。它们的外圈高、里圈低、其上表面呈漏斗形。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环形固定炉篦(15)有一特设的支架(38),支架上设有一中心孔(40),塔形炉篦(13)安放其上,塔形炉篦中心的竖轴,就安插在中心孔里,并可在其中上下滑动,按压塔形炉篦的升降杠杆(17)的外端(36),另一端可通过竖轴将塔形炉篦顶起,松开升降杠杆后,塔形炉篦变会靠自重落下。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环形炉篦也可以是单层的,采用单层环形炉篦(46)时,它上面支承塔形炉篦,下面安放在炉篦托上,并可在其上作回转摆动。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向炉膛加煤,也可采用人力推动活塞加煤的方式。在锅炉外面设有一钢板制成的煤斗(62),下面与一个方形(或圆形)由耐热铸铁制成的加煤槽(61)相连,它穿过锅壳、炉胆伸入到炉膛内,其尽头位于塔形炉篦的顶上,在加煤槽内设有推煤活塞(63)。推拉杠杆(66)通过支点(65)、连杆(64)可驱动推煤活塞在加煤槽内作往复运动,从而可将煤加到塔形炉篦上。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向炉膛加煤也可采用上饲式机械加煤,上饲式加煤机械可采用活塞式加煤装置,它由煤斗(62)、加煤槽(61)推煤活塞(63)等组成。推煤活塞的往复运动由电机(69)经减速箱(68)、曲柄(67)及连杆(64)驱动。活塞在加煤槽内作不断地往复运动就会将煤连续地加到炉排上。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是向炉膛加煤也可采用下饲式机械加煤,加煤机械采用现有下饲炉排通用的螺旋输煤机,它由煤斗(62)水平输煤管(72)垂直输煤管(70)及安装在水平输煤管内的输煤螺旋杆(73)等组成。输煤螺旋杆由电机(75)经减速器(74)驱动。采用下饲式加煤时,塔形炉篦无顶盖,而成为出煤口(71),塔形炉篦套在垂直输煤管上,可以上下滑动,驱动塔形炉篦的升降杠杆,可以使塔形炉篦沿垂直输煤管升起或落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化传热无烟节煤立式锅炉,采用多横水管结构形式,由鳍片管构成的对流管束及管束与炉胆间弓形通道中的强化传热体组成强化传热结构,由圆形炉胆、塔形炉排、环形炉拱及二次风等构成无烟炉膛,可采用手烧,也可用活塞上饲加煤或下饲机械加煤。可烧散煤或型煤。比现有的双层炉排等锅炉热效率高10-15%,节煤30-50%,消烟效果好,手烧可达到无烟运行,出力高一倍多,实现了小型化,且构造简单,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F22B21/00GK2259553SQ9621137
公开日1997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0日
发明者江崇侠 申请人:江崇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