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自冷式汽油焊割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333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吸自冷式汽油焊割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咀,特别是一种自吸自冷式汽油焊割炬。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都在研究汽油焊割炬技术、产品,但仍达不到十分理想的效果,得不到广泛应用。还存在着供油加压、咀头过热、滴油火燃不稳等诸多问题。因此经过多年的研制改进,合理的应用了流体力学,研制成功自吸自冷式汽油焊割炬,克服上述汽油焊割炬的目前所存在的不足,达到节能、环保、安全、方便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吸自冷式汽油焊割炬是由汽油焊割炬和油箱两部分所组成。在汽油焊割头部份具有氧气管和油管,在油管内具有送风管,在送风管上连接油咀,在油咀上具有自吸进油孔,在油咀下端具有自吸喷咀,在自吸喷咀下端具有雾化口,雾化口连接枪体油道,氧气管与枪体氧气道相连接,在枪体上通过螺丝与咀头外套相连接,在咀头外套内具有油雾引向柱,在油雾引向柱前端具有咀头,在油雾引向柱内内有强风道,在油雾引向柱后端具有连接雾风配气调整盘,在油雾引向柱纵向外周具有4个导油槽,在雾风配气调整盘上具有八个配气孔,在雾风配气调整盘的上间具有氧气连接管,贯穿至喷头。使用时连接氧气管和油管,打开弱风开关,进行调整,再打开供油开关,当咀头有油雾出现时,可点火调整弱风开关和供油开关,由于采用风油长距离分离,以风在前油在后的概念,运用流体力学原理,用风将供油管路中的空气排出,吸出油箱中的油进入管内,油经过自吸喷头进入咀头内,从雾化口喷出,经枪体内油道从雾风配气孔进入咀头外套内,经过油雾引向柱使油雾从咀头喷出均匀的油雾,使用结束后,先关闭油阀后关闭弱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和方便的特点,具有能割缝窄,节约钢材,切割毛坯时切割表面光滑,减少加工时间,可取代乙炔焊割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送风管,2.油管,3.自吸进气孔,4.自吸喷咀,5.雾化口,6.油道,7.喷咀,8.喷头外套,9.油雾引向柱,10.强风道,11.雾风配气孔,12.雾风配气调整盘,13.连接螺丝,14.枪体,15.油咀,16.氧化管,17.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汽油焊割头部份具有氧气管16和油管2,在油管2内具有送风管1,在送风管1上连接油咀15,在油咀15上具有自吸进油孔3,在油咀15下端具有自吸喷咀4,在自吸喷咀4下端具有雾化口5,雾化口5连接枪体14油道6,氧气管16与枪体14氧气道相连接,在枪体14上通过连接螺丝13与喷头外套8相连接,在喷头外套8内具有油雾引向柱9,在油雾引向柱9前端具有咀头7,在油雾引向柱9内内有强风道10,在油雾引向柱9后端具有连接雾风配气调整盘12,在油雾引向柱9纵向外周具有4-6个导油槽17,与咀头外套8紧配合,在雾风配气调整盘12上具有八个配气孔11,在雾风配气调整盘12的上间具有氧气连接管,贯穿至喷头7。
权利要求1.一种自吸自冷式汽油焊割炬,其特征在于在油管(2)内具有送风管(1),在送风管(1)上连接油咀(15),在油咀(15)上具有自吸进油孔(3),在油咀(15)下端具有自吸喷咀(4),在自吸喷咀(4)下端具有雾化口(5),雾化口(5)连接枪体(14)油道,在枪体(14)上通过连接螺丝(13)与喷头外套(8)相连接,在喷头外套(8)内具有油雾引向柱(9),在油雾引向柱(9)前端具有咀头(7),在油雾引向柱(9)内内有强风道(10),在油雾引向柱(9)后端具有连接雾风配气调整盘(12),在油雾引向柱(9)纵向外周具有4-6个导油槽(17),与咀头外套(8)紧配合,在雾风配气调整盘(12)上具有八个配气孔(11),在雾风配气调整盘(12)的上间具有氧气连接管,贯穿至喷头(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自吸自冷式汽油焊割炬,它是采用在油管内具有送风管,在送风管上连接油嘴,在油嘴上具有自吸进油孔,在油嘴下端具有自吸喷嘴,在自吸喷嘴下端具有雾化口,雾化口连接枪体油道,在枪体上通过螺丝与喷头外套相连接,在喷头外套内具有油雾引向柱,在油雾引向柱前端具有嘴头,在油雾引向柱内内有强风道,在油雾引向柱后端具有连接雾风配气调整盘,在雾风配气调整盘上具有配气孔,在雾风配气调整盘的上间具有氧气连接管,贯穿至喷头。该汽油焊割炬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和方便的特点,具有能割缝窄,节约钢材,切割毛坯时切割表面光滑,减少加工时间,可取代乙炔焊割炬。
文档编号F23D14/38GK2634303SQ0321341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5日
发明者吕丹, 王延刚, 杨振丰, 张国库 申请人:王延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