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焚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02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焚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化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焚化炉一般可燃烧至800℃~900℃,并可将废弃物燃烧形成飞灰状态,又由于该燃烧温度仍不能分解部分有毒物质(如戴奥辛),习知焚化炉设有一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并此一次燃烧室可加热至约800℃~900℃,二次燃烧室可将一次燃烧室加热产生的有毒气体再加热燃烧至约1200℃以更有效处理有毒物质及废气。
该经由燃烧后的飞灰因仍具有残余毒素,因而一般须再将该飞灰置于可加热至约1500℃~1700℃的熔融炉作熔融固化处理。
然而习知焚化炉并不能加热至1500℃以上温度,造成燃烧处理后的飞灰必须再移至他处的熔融炉处理,造成处理不便情形,又该焚化炉燃烧时产生的高热气体排放时未能有效利用,造成能源损耗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能源并可使焚化炉产生的有毒飞灰便于移至熔融炉进一步处理的焚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焚化装置,包括炉体设有入料口、导出口、排烟口的焚化炉和与焚化炉炉体连设的燃烧机;还包括设有下料口、导出口和排烟口的熔融炉,上述熔融炉连设有燃烧机,上述焚化炉的炉体的一侧壁与上述熔融炉连接,且上述焚化炉的排烟口与上述熔融炉连通。
上述熔融炉主要由耐火砖制造的内、外炉体和金属材质制造的真空隔热体组成,其中,内炉体设有下料口和导出口,并连设燃烧机,且内炉体的下方设有排烟出口,又内炉体的一侧壁与上述焚化炉连结;外炉体内面与内炉体外缘间设置呈间隔排列的耐火砖,且外炉体与内炉体之间设有间隔层,且此间隔层与焚化炉的排烟口连通,且各耐火砖对应内炉体侧壁外缘是呈长条间隔排列,并使各长条排列耐火砖间形成排烟通道,且外炉体上方设有排烟口;真空隔热体设有内、外层,其中,内层覆设于外炉体外侧表面,外层与内层间通过接合柱组合,且内、外层间设有密闭的中空隔热层,且该中空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焚化炉可置入废弃物,熔融炉可置入经焚化炉燃烧后之飞灰,焚化炉产生的有毒飞灰可便于移至熔融炉进一步处理。且焚化炉产生的热能可经由连结侧壁对熔融炉的内炉体加热,且焚化炉排出的高热气体可经由排烟口导出到熔融炉内、外炉体间的间隔层下方,并再对内炉体加热,使得熔融炉的加热效率可有效提升,并可大幅减少能源浪费,且使焚化炉的热能可更充分利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焚化炉和熔融炉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熔融炉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熔融炉部分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焚化炉、熔融炉加热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焚化炉、熔融炉加热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焚化炉、熔融炉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焚化装置,由焚化炉1、熔融炉2组合而成,焚化炉1之炉体设置入料口11、导出口12、排烟口13,并连设燃烧机14,且一侧壁与熔融炉2的内炉体21连结,且排烟口13与熔融炉2内、外炉体21、22间的间隔层222下方连通,焚化炉1设有一、二次燃烧室15、16,一次燃烧室15可加热至约800℃~900℃以将废弃物加热呈飞灰状态;二次燃烧室16可加热至约1200℃以将有毒气体加热分解;熔融炉2是由内炉体21、外炉体22、真空隔热体23组成,内炉体21是由耐火砖制造,且内炉体21设有下料口211、导出口212,且连设燃烧机213,内炉体21的下方设置排烟出口214;外炉体22是由耐火砖制造,并于外炉体22内面与内炉体21外缘间设置呈间隔排列的耐火砖221,并使外炉体22与内炉体21间设有间隔层222,间隔层222与焚化炉1之排烟口13连通,且各耐火砖221对应内炉体21侧壁外缘呈长条间隔排列,并使各长条排列耐火砖间形成排烟通道223,又于外炉体22上方设置排烟口224;真空隔热体23是由金属材质制造,真空隔热体23设有内、外层231、232、排烟口233,且排烟口233可连设热回收装置(图中未标示),又内层231覆设于外炉体22外侧表面,并外层232与内层231之间通过接合柱234组合,且使内、外层231、232之间设有密闭的中空隔热层,且于该隔热层抽取气体形成真空隔热层235。
如图4、图5所示,焚化炉1可置入废弃物,熔融炉2可置入经焚化炉1燃烧后的飞灰,且同时藉由燃烧机14、213分别加热,且焚化炉1的二次燃烧室16燃烧加热至约1200℃产生高热可藉由侧壁传导对熔融炉2的内炉体21加热,且加热排出之高热气体可经由排烟口13导出至熔融炉2内、外炉体21、22间的间隔层222下方,并对内炉体21加热,使熔融炉2的燃烧机213可由较少能源即可将内炉体21加热至1500℃以上,并可对内炉体21内的物体加热形成熔融状态,又内炉体21的高热气体经由下方排烟出口214导出至间隔层222下方,并再配合焚化炉1导入高热废气由排烟通道223环绕内炉体21外侧与外侧体22内面再由排烟口224导出,使外炉体22可藉由内炉体21的耐火砖散出热源及焚化炉1、熔融炉2的高热废气加热,并使外炉体22的耐火砖可蓄热并对内炉体形成再加热功能(如双箭头所示);又外炉体22的热能藉由外侧真空隔热体23之真空隔热层235真空断热,并可减少外炉体22之热能散出消耗,使得熔融炉2之加热效率可有效提升,并可大幅减少能源浪费,且使焚火炉1之热能可更充份利用,并可使於焚化炉1产生之有毒飞灰可便於移至熔融炉2进一步处理。
如图6所示,熔融炉2可与仅设有一次燃烧室31的焚化炉3组合,并该焚化炉3产生800℃-900℃的高热气体导入熔融炉2内亦可具有减少熔融炉2之能源损耗及提升效率功能,因而前述结构亦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设计范畴内。
是以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确实具有较佳加热效率及减少能源损失功效,并可便于焚化炉产生的飞灰作进一步熔融处理,其功效应可较已知产品佳,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焚化装置,包括设有入料口、导出口和排烟口的炉体和与炉体连设的燃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下料口、导出口和排烟口的熔融炉,上述熔融炉连设有燃烧机,上述焚化炉的炉体的一侧壁与上述熔融炉连接,且上述焚化炉的排烟口与上述熔融炉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熔融炉主要由耐火砖制造的内、外炉体和金属材质制造的真空隔热体组成,其中,内炉体设有下料口和导出口,并连设燃烧机,且内炉体的下方设有排烟出口,又内炉体的一侧壁与上述焚化炉连结;外炉体内面与内炉体外缘间设置呈间隔排列的耐火砖,且外炉体与内炉体之间设有间隔层,且此间隔层与焚化炉的排烟口连通,且各耐火砖对应内炉体侧壁外缘是呈长条间隔排列,并使各长条排列耐火砖间形成排烟通道,且外炉体上方设有排烟口;真空隔热体设有内、外层,其中,内层覆设于外炉体外侧表面,外层与内层间通过接合柱组合,且内、外层间设有密闭的中空隔热层,且该中空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焚化装置,其由焚化炉、熔融炉组成,且焚化炉的炉体设有入料口、导出口、排烟口,并连设燃烧机,且炉体一侧壁与熔融炉连结,并该排烟口与熔融炉连通;并使焚化炉产生之高热可经由连结侧壁对熔融炉加热,且排出之高热气体可经由排烟口导入熔融炉,并再对熔融炉加热。焚化炉产生的有毒飞灰可便于移至熔融炉进一步处理。且熔融炉的加热效率可有效提升,并可大幅减少能源浪费,且使焚化炉的热能可更充分利用。
文档编号F23G5/14GK2752619SQ20042010713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5日
发明者胡耀忠 申请人:灿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