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7720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尤指一种可供冷却剂介质于该等传热板的导口间,具有效快速的流向及流量分配,进达提升整体流向及流量分配均匀的效益。
背景技术
按,一般应用于热交换器系统中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请参阅图1、2所示),其主要是于一第一板体1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A流通的导口11处,凹陷设有第一焊接部12,并于该第一焊接部12上形成有一与其本体流路相通的第一导沟13;其次,于一第二板体2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A流通的导口21处,相对该第一焊接部12凸设有第二焊接部22,并于该第二焊接部22上相对第一导沟13,形成有一与其本体流路相通的第二导沟23,使其第一板体1及第二板体2叠设时,通过第一焊接合12与第二焊接部22的接合,进达第一导沟13与第二导沟23可构成一通道,以供冷却剂介质A可由第一导沟13与第二导沟23结合的通道,均匀流入该第一板体1及第二板体2相互叠设的流路中,以达到一流向及流量分配的机制;惟,上述结构于实际应用时,该第一板体1及第二板体2往往皆以负数片形式作相互的叠设,使其于叠设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若当第二板体2叠设于第一板体1上端),则导致第二板体2的第二焊接部22与第一板体1的第一焊接部12形成一滞留空间B,造成部分流入该滞留空间B内的冷却剂介质A受阻挡回流下,方可挤压流至第一导沟13与第二导沟23结合的通道中,致使整体流向及流量的分配效益大幅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包含一个以上第一流向传热板,于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流通的导口处,向内隆凸环设有第一引流部,又该第一引流部其外围环绕形成有凹陷状的第一接合部,且于该第一接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可供该第一引流部与其本体流路相通的第一导沟;一个以上与该第一流向传热板相互叠设的第二流向传热板,于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流通的导口处,相对该第一引流合向内凹陷环设有第二引流部,又该第二引流部其外围环绕凸设有与第一接合部相对的第二接合部,且于该第二接合部上相对该第一导沟,设有至少一个以上可供该第二引流部与其本体流路相通的第二导沟。
其中该第一引流部内缘形成有一环状的延伸部。
其中该第二引流部内缘形成有一环状的延伸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具有效快速的流向及流量分配,进达提升整体流向及流量分配均匀的效益。


图1为一般应用于热交换器系统中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般应用于热交换器系统中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合份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3为一般应用于热交换器系统中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部份结构放大剖视另一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部份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部份结构放大剖视另一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加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包含一个以上第一流向传热板3及一个以上与该第一流向传热板3相互叠设的第二流向传热板4,其中该第一流向传热板3,于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A流通的导口31处,向内隆凸环设有第一引流部32,又该第一引流部32其内缘形成有一环状的延伸部321、及其外围环绕形成有凹陷状的第一接合部33,且于该第一接合合33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可供该第一引流部32与其本体流路(即第一流向传热板3所具的分配管路)相通的第一导沟34;该第二流向传热板4,于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A流通的导口41处,相对该第一引流部32向内凹陷环设有第二引流部42,又该第二引流部42其内缘形成有一环状的延伸部421、及其外围环绕凸设有第二接合部43,并分别与该第一流向传热板3所设的延伸部321、第一接合部33呈相对,且于该第二接合部43上相对该第一导沟34,亦设有至少一个以上可供该第二引流部42与其本体流路(即第二流向传热板4所具的分配管路)相通的第二导沟44;由此,当该第一流向传热板3叠设于第二流向传热板4上端时,即通过该第一接合部33与第二接合部43作对应密合(如焊接、熔接等密合方式),使其第一引流部32与第二引流部42、及第一导沟34与第二导沟44结合的通道,相对形成一体的流路,供冷却剂介质A流经该第一流向传热板3、第二流向传热板4其导口31、41的过程,可由该第一引流部32与第二引流部42的引导,将该冷却剂介质A有效快速经第一导沟34与第二导沟44结合的通道,流入该第一流向传热板3、第二流向传热板4相互叠设的流路中;其次,当该第二流向传热板4叠设于第一流向传热板3上端时(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即通过该第二引流部42的延伸部421可与第一引流部32的延伸部321作对应密合(如焊接、熔接等密合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再通过该第二流向传热板4与第一流向传热板3其本体的相密合,使其该第二接合部43所对应于该第一接合部33的空间C,于一密闭(真空)状态下,可避免让部分的冷却剂介质A流入,有效将冷却剂介质A由第一引流部32与第二引流部42的引导,有效快速经第一导沟34与第二导沟44结合的通道,流入该等第一流向传热板3、第二流向传热板4相互叠设的流路中,以达到提升整体流向及流量分配均匀的效益;因此,以排除一般热交换器系统中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所造成一滞留空间下,导致冷却剂介质A受阻挡回流,致使整体流向及流量的分配效益大幅降低。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与公知技术作一比较分析如下公知技术缺陷1、形成有一滞留空间。
2、造成部分冷却剂介质受阻挡回流。
3、致使整体流向及流量的分配效益大幅降低。
本实用新型优点1、排除形成有一滞留空间。
2、避免部分冷却剂介质受阻挡回流。
3、可供冷却剂介质有效快速导向其流路中。
4、提升整体流向及流量分配均匀的效益。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而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以上第一流向传热板,于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流通的导口处,向内隆凸环设有第一引流部,又该第一引流部其外围环绕形成有凹陷状的第一接合部,且于该第一接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可供该第一引流部与其本体流路相通的第一导沟;一个以上与该第一流向传热板相互叠设的第二流向传热板,于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流通的导口处,相对该第一引流合向内凹陷环设有第二引流部,又该第二引流部其外围环绕凸设有与第一接合部相对的第二接合部,且于该第二接合部上相对该第一导沟,设有至少一个以上可供该第二引流部与其本体流路相通的第二导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引流部内缘形成有一环状的延伸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引流部内缘形成有一环状的延伸部。
专利摘要一种热交换器的流向及流量分配结构,包含一个以上第一流向传热板及一个以上与该第一流向传热板相互叠设的第二流向传热板,其中,于该第一、二流向传热板所设其至少一个以上可供冷却剂介质流通的导口处,相对环设有第一、二引流部,并于该第一、二引流部外围对应设有第一、二接合部,又该第一、二接合部上相对设有可供第一、二引流部与其本体流路相通的第一、二导沟结合的通道,由此,通过该第一、二接合部的接合,使冷却剂介质流经该第一、二流向传热板的导口处时,可由该第一、二引流部的引导,有效快速经第一、二导沟结合的通道流入该等第一、二流向传热板相互叠设的流路中,以提升整体流向及流量分配均匀的效益。
文档编号F28F3/08GK2833492SQ2005201053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8日
发明者侯博文 申请人: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