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43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构造,特别是指其管壁呈凹凸皱折状,并形成有凹、 凸缘部的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现有热管通常为一圆形断面或扁形断面的中空管体,而为增进热管的热 传导效果,其管内壁设有毛细组织。
上述现有热管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以下问题
当热管结构结合有发电机时,如图1所示,所述发电机10的电力输出线 圏11组设于热管20外壁,发电机10的磁铁环12及转子13则枢组设置于 热管20的中空内部,即,该发电机10的磁铁环12及电力输出线圈ll被热 管20的管壁所隔开,其中,由于热管20外壁的厚度约为0.3~0.5mm,而内 部毛细组织21的厚度更厚,约为0.5~lmm,如此该二者相加的厚度约为1.5 mm,而这样的厚度,将决定前述发电机10的磁铁环12与电力输出线圏11 之间的距离将至少大于该尺寸(因磁铁环12与毛细组织21之间须留有间 距),然而,由于该磁铁环12与电力输出线圈11之间的距离越开,其发电 效果相对越差,而前述现有热管的发电机10由于受制于热管20管壁加上毛 细组织21的厚度分隔,使其磁铁环12与电力输出线圏11之间的距离将较 正常组配状态更加远离而难以达到较佳的发电效果,且因为该毛细组织21 若厚度过薄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辅助导热效益,而前述0.5~lmm的厚度已 是该毛细组织21的最薄极限,故就目前热管的结构设计而言,实在难以克 服前述的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发电机的发电效益。
针对上述现有热管构造上所存在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 的创新结构,已成为相关业界需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构造,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热管的发电机由 于受制于热管管壁与毛细组织的厚度分隔,以致其》兹^Uf、与电力输出线圏的 间距过大而难以达到较佳发电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管构造,所述热管 为一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包括一管壁以及一中空管槽,所述管壁内侧设有 毛细组织;所述中空管槽内部为真空状态并填有工作液,其中
该热管的管壁呈凹凸铍折状,并形成有复数的凹缘部及凸缘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彖部及凸缘部分布于热管管壁全部区^:或局部区段。2、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缘部及凸缘部沿该热管管壁的延伸向笔直设置。3、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缘部及凸缘部沿该热管管壁呈螺旋状设置。 本发明解决问题之技术特点在于该热管的管壁设置为凹凸皱折状,并形成有复数个凹缘部及凸缘部;且该热管组设有发电机,该发电机包括组设 于热管管壁外侧的电力输出线圏、以及组设于热管中空管槽中的》兹铁环、转 子及叶轮,因此可使其电力输出线圏嵌合于热管管壁的凹缘部,而毛细组织 则嵌入凸缘部内侧所相对形成的凹陷空间;借此创新结构,使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而言,大致可达到以下优点 可使该电力输出线圏与磁铁环之间的距离更为靠近,从而能有效提升发 电效果,并且,其毛细组织仍可保有足够的厚度而不影响其导热效能。


附图1为现有热管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凹、凸缘部另一形态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5为图4热管压成扁形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凹、凸缘部又一形态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7为本发明的凹、凸缘部再一形态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8为本发明热管组合有发电机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9为图8的A - A剖—见图。以上附图10、发电机;11、电力输出线圈;12、磁铁环;13、转子; 20、热管;21、毛细组织;30、热管;31、管壁;32、中空管槽;33、毛细 组织;34、凹缘部;34B、凹缘部;34C、凹缘部;35、凸缘部;35B、凸缘 部;35C、凸缘部;36、凹陷空间;40、发电机;41、电力输出线圏;42、 》兹纟失环;43、转子;44、叶轮;B、厚度;W2、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2 3所示,为本发明热管构造的较佳实施例,
热管30为一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包括一管壁31以及一中空管槽32, 所述管壁31内侧"^殳有毛细组织33,所述中空管槽32内部为真空状态并4^" 工作液(请参考图8所示的热管状态),该热管30的管壁31呈凹凸皱折状, 并形成有复数个的凹缘部34及凸缘部35。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凹缘部34及凸缘部35可为分布于热管30管壁 31全部区段的结构形态,亦或者如图5所示的热管30,其凹缘部34B及凸 缘部35B为分布于热管30管壁31局部区段的结构形态。
所述凹缘部34及凸缘部35沿该热管30管壁31的延伸向笔直设置。
如图4所示,为其凹缘部34及凸缘部35成对设置的实施状态,本实施 例中,其毛细组织33相对设置集中于凸缘部34内侧所相对形成的凹陷空间 中,该热管30的管壁31则可藉由其二处凹缘部34厚度较薄的结构特色, 而能轻易将管壁31压设成扁状管形态,且其毛细组织33可保持完好状态而 不受影响破坏(如图5所示)。
其中,如图7所示的凹缘部34C及凸缘部35C,为沿着该热管30管壁 31呈螺旋状设置的形态。
如图8-9所示,为本发明热管构造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 例不同之处在于该热管30并组设有发电机40,所述发电机40包括组设于热 管30管壁31外侧的电力输出线圏41、以及组:没于热管30中空管槽32中的 磁铁环42、转子43及叶轮44,其中,该磁铁环42设置于转子43外周并与 毛细组织间隔对应,且该发电才几40的电力输出线圏41嵌合于热管30管壁 31的凹缘部34,该毛细组织33则嵌入热管30管壁31的凸缘部35内侧所 相对形成的凹陷空间36中;借此设计,使得该发电机40的电力输出线圏41 可嵌合于热管30管壁31的凹*彖部34中,另一方面,该毛细组织33则可嵌 入管壁31的凸缘部35内侧所形成的凹陷空间36中,因此,各对应于凹桑彖 部34管壁31内侧的毛细组织33厚度B可大幅度减小,进而可使该电力输 出线圏41与磁铁环42的间距W2 (如图8所示)能够更为靠近,以此提高 发电机的发电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 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j呆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热管构造,所述热管(30)为一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包括一管壁 (31)以及一中空管槽(32),所述管壁(31)内侧设有毛细组织(33);所述中空管槽(32)内部为真空状态并填有工作液,其特征在于该热管(30)的管壁(31)呈凹凸铍折状,并形成有复数的凹缘部(34) 及凸缘部(3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缘部(34)及凸 缘部(35)分布于热管管壁(31)全部区段或局部区段。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缘部(34) 及凸缘部(35)沿该热管管壁(31)的延伸向笔直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缘部(34) 及凸缘部(35)沿该热管管壁(31)呈螺旋状设置。
5、 一种热管构造,所述热管(30)为一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包括一管壁 (31)以及一中空管槽(32),所述管壁(31)内侧设有毛细组织(33);所述中空管槽(32)内部为真空状态并填有工作液;该热管(30 )组设有发电机(40 ), 所述发电机(40)包括组设于热管管壁(31)外侧的电力输出线圈(41)、以 及组i殳于热管中空管槽(32 )中的》兹l5^环(42 )、转子(43 )及叶轮(44 ),其 中该磁铁环(42)设于转子(43)外周并与毛细组织(33)间隔对应;其特征 在于所述热管管壁(31)呈凹凸铍折状,并形成有复数凹缘部(34)及凸缘部 (35);所述发电机(40)的电力输出线圏(41)嵌合于热管管壁(31)的凹 缘部(34 ),所述毛细组织(33 )嵌入热管管壁(31)的凸缘部(35 )内侧相 对形成的凹陷空间(36)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缘部(34)及凸 缘部(35)分布于热管管壁(31)全部区段或局部区段。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缘部(34) 及凸缘部(35)沿该热管管壁(31)的延伸向笔直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缘部(34) 及凸缘部(35)沿该热管管壁(31)呈螺旋状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构造,所述热管包括一管壁以及一中空管槽,管壁的内侧设有毛细组织;其特点在于该热管管壁呈凹凸皱折状并形成有复数个凹、凸缘部;且该热管可组设有发电机,其包括组设于热管管壁外侧的电力输出线圈及组设于中空管槽中的磁铁环、转子及叶轮,因此可使其电力输出线圈嵌合于热管管壁的凹缘部,而毛细组织则可嵌入凸缘部内侧所形成的凹陷空间;借此,可使该电力输出线圈与磁铁环的间距更小从而能有效提升发电效果,且毛细组织仍可保有足够的厚度而不影响其导热效能。
文档编号F28D15/04GK101144695SQ20071013438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
发明者何信威, 饶振奇 申请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