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2688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发展的动力 在于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作为一种清洁燃烧技术,其特殊的燃烧方 式大大地减少了作为世界主要大气污染源一燃煤电站的二氧化硫(S02)和氮氧 化物(N0x)排放,即从根本上解决了酸雨问题。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具有 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性好、燃烧效率高、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 因此作为世界上能源技术发展的三大方向之一 ,该技术在全世界得到迅猛发展, 不断地在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行业得到实践和发展;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 布风、排渣是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床 下点火风道和排渣系统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等压风室底部垂直进风、侧排渣方式 如图1所示,此结构点火风道11水平布置在0米层,所有重量直接承载到 地面,点火风道11和等压风室12通过水平的连接风道13和纵向的膨胀节14相 连,膨胀节14与等压风室12的底部相连,等压风室l2、连接风道13和点火风 道ll的膨胀方向相同.,膨胀节14工作条件良好,不足之处为底部垂直送风时, 布风板上点火风道出口管处易形成风量集中,而炉膛四周则容易形成风量不足, 因而对布风均匀性有影响,造成结焦、停炉的运行事故;排渣口布置在炉膛两侧,由于炉膛宽度较宽,排渣不便,尤其对于煤矸石等灰渣比重大的煤质;
2. 等压风室后部水平进风、底排渣方式
如图2所示,此结构点火风道21水平布置在等压风室22的后部,从等压风 室22中部水平送风,使布风均匀,冷渣器24布置在等压风室22的底部,采用 底排渣形式,排渣方便;不足之处为所有点火风道21重量直接通过吊杆悬吊 在锅炉构架上,点火风道21重量较重,对支撑吊杆及钢架要求高;膨胀节23横 向布置于等压风室22与点火风道之间,由于炉膛底部膨胀量较大,点火风道21 与等压风室22的膨胀方向、膨胀量有很大差异,因此,对膨胀节23要求很高;
3. 等压风室炉两侧进风、底排渣
如图3和图4所示,此结构两点火风道31直接布置在0米层,所有重量直 接承载到地面,点火风道31和等压风室32之间的膨胀节33工作条件良好,冷 渣器34布置在炉膛底部,排渣方便;不足之处为由于一次热风从两侧进入等 压风室32,等压风室32的长度较长,容易在布风板上造成局部布风不均,影响 锅炉的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它具有布风均匀、膨胀自由的优点,并使排渣 方便,从而保证流化床锅炉安全、稳定、连续、可靠的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 结构,包括等压风室、布置在零米层的点火风道、连接风道和纵向设置的膨胀节, 其特征在于膨胀节的下端与点火风道相连,连接风道位于膨胀节的上方并呈弯折状,连接风道的两端分别与膨胀节的上端和等压风室的后部相连;
由于连接风道布置在等压风室后部,可使等压风室布风均勻,同时可使排渣
系统布置在等压风室的底部,排渣方便;且点火风道、连接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膨
胀方向相同,膨胀节工作条件良好,膨胀自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风道与等压风室二者在连接处的宽
度相同,可消除连接处的进风死角,进一步提高等压风室的布风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布风均匀、膨胀自由的优点,并使排渣方便,从
而保证流化床锅炉安全、稳定、连续、可靠的运行。


图1为现有第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第二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第三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L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5和图6所示,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包 括等压风室2、布置在零米层的点火风道1、连接风道3和纵向设置的膨胀节4, 膨胀节4的下端与点火风道1相连,连接风道3位于膨胀节4的上方并呈弯折状, 连接风道3的两端分别与膨胀节4的上端和等压风室2的后部相连,所述连接风道3与等压风室2 二者在连接处的宽度相同;
由于连接风道3布置在等压风室2后部,可使等压风室2布风均匀,同时可 使排渣系统5布置在等压风室2的底部,排渣方便;点火风道1直接布置在零米 层,所有重量直接承载到地面,点火风道l、连接风道3与等压风室2的膨胀方 向相同,膨胀节4工作条件良好,膨胀自由;连接风道3与等压风室2二者在连 接处的宽度相同,可消除连接处的进风死角,进一步提高等压风室2的布风均匀 性。
权利要求1.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包括等压风室、布置在零米层的点火风道、连接风道和纵向设置的膨胀节,其特征在于膨胀节的下端与点火风道相连,连接风道位于膨胀节的上方并呈弯折状,连接风道的两端分别与膨胀节的上端和等压风室的后部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风道与等压风室二者在连接处的宽度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与等压风室的连接结构,包括等压风室、布置在零米层的点火风道、连接风道和纵向设置的膨胀节,膨胀节的下端与点火风道相连,其特征在于膨胀节的下端与点火风道相连,连接风道位于膨胀节的上方并呈弯折状,连接风道的两端分别与膨胀节的上端和等压风室的后部相连;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风道与等压风室二者在连接处的宽度相同。本实用新型具有布风均匀、膨胀自由的优点,并使排渣方便,从而保证流化床锅炉安全、稳定、连续、可靠的运行。
文档编号F23C10/00GK201255402SQ200820064010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7日
发明者万思本, 雨 林, 殷道效, 宏 陈 申请人: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