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却型螺旋捞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388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冷却型螺旋捞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电站锅炉底渣输送的除渣装置,属于电站锅炉底渣输 送、冷却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螺旋捞渣机是火力发电厂常用的底渣处理和输送设备,螺旋捞渣机的结构和 组成如图l所示螺旋输送机l、槽体2、渣井3。
从锅炉炉膛落下的高温底渣,经渣井(3)进入螺旋捞渣机的槽体(2),槽体 (2)内充满水,高温底渣在槽体(2)内粒化冷却后,由螺旋输送机(1)捞出。
为保证螺旋捞渣机的正常运行和高温底渣的顺利粒化冷却,要求槽体(2)内 的渣水温度不至过高,需要不断的向槽体(2)内补充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同时槽 体(2)向外不断的的溢流出温度较高的溢流水,为了处理温度较高的溢流水,在 螺旋捞渣机之外都设置有庞大和复杂的"溢流水处理系统",负责溢流水的冷却、 澄清和输送,以避免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冷却型螺旋捞渣机,该装置在保 证水资源不被浪费和不污染环境情况下,能取消在螺旋捞渣机之外设置的溢流水 处理系统,简化锅炉除渣系统、降低造价和节省运行费用,同时减少占地面积和 检修工作量,改善环境条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螺旋捞渣机包括螺旋输送机、槽体、渣井、槽体内冷却装置;其中,在渣
井下部的出口处为槽体,螺旋输送机的下端位于槽体的底部,螺旋输送机的上端 位于槽体上部的外面,在槽体中设置有槽体内冷却装置,在槽体内冷却装置内通 过低温冷却水,槽体内冷却装置的冷却水进口和回水出口与外部的水冷却系统相 连接。所述的槽体内冷却装置位于槽体的中间或侧面。所述的槽体内冷却装置采 用管式或板式结构。
3在螺旋捞渣机的槽体内的渣水中,设置槽体内冷却装置(有别于现有的在槽体 内不设置冷却装置的螺旋捞渣机),在冷却装置内通过低温冷却水,槽体内冷却装 置的冷却水进口和回水出口与外部的冷却水系统相连接。
冷却装置内温度较低的水不与槽体内温度较高的渣水直接接触,渣水的热量 通过冷却装置壁面传给温度较低的水,降低螺旋捞渣机槽体内的渣水温度,实现 渣水的冷却,达到不需设置"溢流水处理系统"的目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实现了螺旋捞渣机的自身冷却,取消了螺旋捞渣机 的溢流水处理系统,因而可降低电站锅炉除渣系统造价和节省运行维护费用,同 时减少占地面积和运行检修工作量,改善环境条件,彻底消除由溢流水处理系统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其中有螺旋输送机l、槽体2、渣井3、槽体内冷 却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图l所示结构方案。该螺旋捞渣机包括螺旋输送机l、槽体2、渣井3、槽 体内冷却装置4;其中,在渣井3下部的出口处为槽体2,螺旋输送机l的下端位于 槽体2的底部,螺旋输送机1的上端位于槽体2上部的外面,在槽体2中设置有槽体 内冷却装置4,在槽体内冷却装置4内通过低温冷却水,槽体内冷却装置4的冷却水 进口和回水出口与外部的水冷却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槽体内冷却装置4位于槽体2 的中间或侧面。所述的槽体内冷却装置4采用管式或板式结构。
冷却装置内温度较低的水不与槽体内温度较高的渣水直接接触,渣水的热量 通过冷却装置壁面传给温度较低的水,降低螺旋捞渣机槽体内的渣水温度,实现 渣水的冷却,达到不需设置"溢流水处理系统"的目的。
槽体内冷却装置布置在槽体的中间或侧面。
槽体内冷却装置结构型式为管式或板式。管式冷却装置的管道采用普通结构 型式或采用强化传热的外翅片、内翅片、螺旋槽、波纹管等结构型式;板式冷却 装置可采用平板、波纹状、带翅片式、热板式等换热板片。
权利要求1.一种自冷却型螺旋捞渣机,其特征是该螺旋捞渣机包括螺旋输送机(1)、槽体(2)、渣井(3)、槽体内冷却装置(4);其中,在渣井(3)下部的出口处为槽体(2),螺旋输送机(1)的下端位于槽体(2)的底部,螺旋输送机(1)的上端位于槽体(2)上部的外面,在槽体(2)中设置有槽体内冷却装置(4),在槽体内冷却装置(4)内通过低温冷却水,槽体内冷却装置(4)的冷却水进口和回水出口与外部的水冷却系统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却型螺旋捞渣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槽体内冷却 装置(4)位于槽体(2)的中间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却型螺旋捞渣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槽体内冷却 装置(4)采用管式或板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冷却型螺旋捞渣机,在螺旋捞渣机的槽体内的渣水中设置冷却装置,在冷却装置内通过低温冷却水,装置内温度较低的水不与槽体内温度较高的渣水直接接触,渣水的热量通过冷却装置壁面传给温度较低的水,降低槽体内的渣水温度,实现渣水的冷却,在保证水资源不被浪费和不污染环境情况下,达到不需设置“溢流水处理系统”的目的,因而可简化锅炉除渣系统,降低造价和节省运行维护费用,同时减少占地面积和运行检修工作量,改善环境条件。
文档编号F23J1/02GK201277575SQ20082016075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0日
发明者李文平, 蛟 江, 王志斌, 范仁东, 高嘉梁 申请人: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