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684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
焰锅炉。
背景技术
W火焰燃烧技术是一种专门为燃用低挥发分煤而设计的燃烧技术,它可以通过 加大火焰行程来促进煤粉的燃尽。这种技术目前已为国内部分燃用无烟煤和贫煤的电厂 锅炉所采用。这种锅炉在拱上布置有一次煤粉气流喷口 ,而将拱下水冷壁管后拉或侧拉 形成二次风喷口,二次风由此水平喷入炉膛。授权公告号为CN 100447485C、专利号为ZL 200710071703. 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风分风室倾斜装置的W型火焰炉》,此火 焰炉是在拱下的二次风箱内由纵隔板构成若干分风室,在分风室内按一定角度安装横向导 流板,其目的是使二次风气流进入分风室以后,在导流板的导向作用下,以一定角度向下倾 斜吹入炉膛,以此来增大一次煤粉气流的下行深度,提高煤粉燃尽率。同时,推迟二次风气 流与一次煤粉气流的混合,抑制NO,的生成。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分风室内横向导流板上 积灰现象非常严重。由于积灰的存在,二次风箱的阻力将会大大增加。同时,积灰使相邻横 向导流板之间的二次风通道变得不规则,二次风需要经过折转和绕流才能进入炉膛。在折 转和绕流过程中,二次风原有的行进方向无法被保持,下倾角度无法被保证,使实际到达炉 膛的二次风角度和预期角度值之间出现偏差。同时,存在各个分风室的二次风量不相等、炉 膛入口处二次风沿分风室高度方向分布不均匀等现象,因此难以达到提高煤粉燃尽率和有 效抑制NOx生成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以极大减 少分风室内横向导流板上的积灰,解决二次风无法按预期的角度进入炉膛而且分布不均 匀、难以提高煤粉燃尽率和有效抑制N0X生成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带有除灰功能的二
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包括锅炉主体、下二次风道、耐火材料层、多个纵隔板和多个横向
导流板,所述多个纵隔板分别成对地设置在锅炉主体的前墙和后墙上,每对纵隔板围成的
区域内设置有耐火材料层,每对纵隔板之间的区域即构成一个分风室,下二次风道通过各
个分风室与锅炉主体的炉膛连通,每个分风室内由上至下平行设置有横向导流板,且横向
导流板靠近炉膛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每个横向导流板上布置有多个除灰孔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横向导流板设有除灰孔隙可有效减少或防止分风室内横向导流板 上产生积灰,确保二次风按预期的角度进入炉膛、以提高煤粉燃尽率和抑制NO,的生成。实 验证明,使用本发明所述装置可以使横向导流板3上的积灰减少80%以上,降低了二次风 箱的阻力。同时,各分风室及各横向导流板之间阻力趋于平均,使得各分风室配风平均,分风室出口处沿分风室高度方向风速也基本一致,维持在14m/s到16m/s之间。而且,横向导
流板上面开孔总面积远小于板面面积,不会影响横向导流板的导向作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分风室内横向导流板上积灰现象非常严重,是因为横向导流
板下倾的角度比较小,而且分风室入口截面积较大而出口截面积比较小,虽然分风室出口
处二次风速为15m/s左右,但是在分风室入口处二次风速仅为6m/s左右,如此低的风速容
易使灰沉积在横向导流板上;另外,由于各分风室及各横向导流片上的积灰程度不同,阻力
偏差比较大,导致进入各个分风室的二次风量不相等、二次风在分风室出口处沿分风室高
度方向分布不均匀等现象,分风室出口处最大二次风速可达18m/s,而最小二次风速仅为
10m/s。 本发明的装置极大减少了分风室内横向导流板上存在的大量积灰;落在分风室内 横向导流板上的灰尘可通过孔隙,落到横向导流板下面的通风空间,大部分被二次风携带 进入炉膛,少量继续通过孔隙落到下面空间,最后多数灰尘被二次风携带进入炉膛,只有少 量留在横向导流板上和落至二次风箱内。横向导流板上的孔隙使得灰尘不能成堆成片的聚 积,而容易被二次风携带进入炉膛,降低了横向导流板上的积灰量。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剖面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2的局 部放大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
四中横向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
五中横 向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
六中横向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 结合图1 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带有除灰功能 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包括锅炉主体10、下二次风道6、耐火材料层5、多个纵隔板2 和多个横向导流板3,所述多个纵隔板2分别成对地设置在锅炉主体10的前墙10-1和后墙 10-2上,每对纵隔板2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耐火材料层5,每对纵隔板2之间的区域即构成 一个分风室4,下二次风道6通过各个分风室4与锅炉主体10的炉膛10-3连通,每个分风 室4内由上至下平行设置有横向导流板3,且横向导流板3靠近炉膛10-3的一端向下倾斜 设置;每个横向导流板3上布置有多个除灰孔隙3-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每对纵隔板2围成的区域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本实施方式中所
述的纵隔板2的一端与水冷壁间隙1两侧的水冷壁管外壁固接,所述水冷壁间隙1由水冷
壁管侧拉或者后拉形成,每个水冷壁间隙1两侧的两个纵隔板2围成的区域构成一个分风
室4 ;另外,每对纵隔板2之间的间距可不等设置,形成宽分风室和窄分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二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横向导流板3上的除灰孔隙3-1面积总和占
横向导流板3面积的4% 10%。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横向导流板3上的除灰孔隙3-1面积总和占
横向导流板3面积的7%。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除灰孔隙3-l为纵向
矩形孔隙。所述除灰孔隙3-l也可为圆孔,如图3所示。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
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除灰孔隙3-l为横向 矩形孔隙。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除灰孔隙3-l为纵横 交错的异形孔隙(复合孔隙)。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或三相同。
权利要求
一种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所述W火焰锅炉包括锅炉主体(10)、下二次风道(6)、耐火材料层(5)、多个纵隔板(2)和多个横向导流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纵隔板(2)分别成对地设置在锅炉主体(10)的前墙(10-1)和后墙(10-2)上,每对纵隔板(2)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耐火材料层(5),每对纵隔板(2)之间的区域即构成一个分风室(4),下二次风道(6)通过各个分风室(4)与锅炉主体(10)的炉膛(10-3)连通,每个分风室(4)内由上至下平行设置有横向导流板(3),且横向导流板(3)靠近炉膛(10-3)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每个横向导流板(3)上布置有多个除灰孔隙(3-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 每个横向导流板(3)上的除灰孔隙(3-1)面积总和占横向导流板(3)面积的4% 1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 每个横向导流板(3)上的除灰孔隙(3-1)面积总和占横向导流板(3)面积的7%。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 在于所述除灰孔隙(3-1)为纵向矩形孔隙。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 在于所述除灰孔隙(3-1)为横向矩形孔隙。
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其特征 在于所述除灰孔隙(3-1)为纵横交错的异形孔隙。
全文摘要
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它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除灰功能的二次风分风室的W火焰锅炉。本发明解决了二次风无法按预期的角度进入炉膛而且分布不均匀、难以提高煤粉燃尽率和有效抑制NOx生成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多个纵隔板分别成对地设置在锅炉主体的前墙和后墙上,每对纵隔板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耐火材料层,每对纵隔板之间的区域即构成一个分风室,下二次风道通过各个分风室与锅炉主体的炉膛连通,每个分风室内由上至下平行设置有横向导流板且横向导流板靠近炉膛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每个横向导流板上布置有多个除灰孔隙。本发明所述装置可以使横向导流板3上的积灰减少80%以上,降低了二次风箱的阻力。
文档编号F23M9/00GK101701705SQ20091031063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刘光奎, 吴远刚, 朱群益, 李争起, 杨志强, 胡志勇, 陈智超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